学科分类
/ 1
17 个结果
  • 简介:莺-琼盆地天然气资源丰富,天然气成因类型多,迄今为止,除在该区浅层和中深层发现以成熟-高成熟的热成因腐殖型气(煤型气)为主的天然气藏外,也发现了一些生物气及生物-低成熟过渡带气气藏,且均具较高的产量和一定的储量规模,其勘探前景广阔.

  • 标签: 莺-琼盆地 生物气 低成熟气 资源潜力 天然气勘探前景
  • 简介:宝岛23-1构造生物礁(1158礁)位于珠江口盆地神狐隆起南缘一个四面封闭的块状碳酸盐台地上,礁体顶面T52层(珠江口二段下部顶面)的圈闭面积为80km2.综合分析地震、测井、岩石化学、古生物、岩心等资料,证明神狐隆起南缘存在碳酸盐岩台地边缘礁.据生物礁的发育特征和产状,宝岛23-1-1井钻在礁滩相部位,储集性较好的礁核位于宝岛23-1构造的南高点.南高点的含油面积为22km2,圈闭资源量为5320万m3,因此是值得钻探的目标.

  • 标签: 宝岛23—1 地质构造 生物礁 地质评价 地层倾角测井 油气地质
  • 简介:当地下界面存在倾角时,地面上同一共中心点道集中记录到的反射波并不是来自界面上的同一个反射点,而是来自界面上的一个反射段,用这样的共中心点道集直接进行动校正叠加也就无法实现真正的共反射点叠加,从而严重影响了倾斜反射波在水平叠加剖面上的成像质量。而MO就是将非零炮检距地震记录转化为自激自收地震记录,保证在任何地层倾角的情况下都能实现共反射点叠加的一种重要技术。我们将看到:在地层倾角较大的情况下,对于一些大炮检距地震记录在叠加前应尽可能作DMO处理,以消除非零炮检距地震道由于地层倾角而产生的时差,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水平叠加剖面的质量。而且DMO还能消除地层倾角对叠加速度的影响,从而使得叠加速度更接近均方根速度,提高速度分析的正确性。

  • 标签: DMO技术 处理效果 地震勘探 倾角时差 倾角时差校正 共反射点叠加
  • 简介:渤中凹陷生物降解原油具有高密度、高粘度、低含蜡和饱芳比小于3的特征,非生物降解原油具有低密度、低粘度、高含蜡和饱芳比大于3的特征.大部分原油的正构烷烃没有奇碳或偶碳优势,具有弱的姥鲛烷优势,三环萜烷和甾烷丰度较低,藿烷丰度较高,甾、藿比小于1,但不同类型原油伽马蜡烷和C24四环萜烷的含量存在明显差异;生物降解原油均可检测出丰富的25-降藿烷系列;生物标志物的绝对浓度以凝析油最低,生物降解原油最高,正常原油介于两者之间.依据原油伽马蜡烷指数和C24四环萜烷/C26三环萜烷值可把渤中凹陷原油分成富C24四环萜烷原油(A类原油)和贫C24四环萜烷原油(B类原油),贫C24四环萜烷原油又可分为高伽马蜡烷原油(B1亚类原油)和贫伽马蜡烷原油(B2亚类原油).

  • 标签: 渤中凹陷 原油 生物标志物 特征 成因 类型
  • 简介:海上有自喷能力的油田采用多管分采是成熟的技术.南海西部W10-3油田1986年应用双管分采分注开发以来,收到明显的效果.但是,海上油气田生产安全环保要求严格.油井管柱上控制工具较多,施工操作复杂,有一定的难度.通过对W10-3井修井时双管封隔器遇卡的典型处理实例,介绍双管封隔器遇卡后的处理方法.并提出几点建议.

  • 标签: 双管封隔器 遇卡处理 海上油气田 施工
  • 简介:利用天然气地化识别技术研究了莺歌海盆地浅层天然气生物降解及混源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天然气遭受生物降解后,除正构烷烃浓度降低、被降解组分碳同位素变重外,在降解作用微弱的天然气中还检测出生物成因的烯烃.在莺歌海盆地中央泥底辟带,存在母质类型相似、但处于不同演化阶段的多套气源岩,具有生成不同成熟度天然气的物质基础.该区普遍存在由生物气(或低成熟气)与热成因气(有的已被生物降解)混合而成的混合天然气,泥拱活动产生的(微)裂隙为天然气运移及混合提供了主要通道.随气藏埋深变浅,生物气(或低成熟气)的比例增大,混合天然气的δ13C1变轻.由于生物降解作用将热成因气中的CO2转化为甲烷,混合作用补充了富烃的新烃气(生物气和低成熟气),从而改善了热成因气的品质,有利于该区富烃天然气的形成.

  • 标签: 莺歌海盆地 浅层天然气 生物降解 混源特征 地化识别技术
  • 简介:本文介绍在VAX/11—780机的DISCO系统下海上零偏移距VSP资料处理流程。并重点阐述振幅补偿、初至拾取、分离波场、VSP反褶积等主要模块原理、参数使用,以及用该流程处理的几口井的效果.

  • 标签: DISCO系统 零偏移距 VSP处理方法 地震勘探
  • 简介:以南海北部大陆架海域莺歌海-琼东南盆地Ya8-2-1、Ya8-1-1、Ya13-1-4及LD30-1-1A井为重点,进行定量的多门类微体古生物群综合分析和生物地层学研究。莺-琼盆地第三系有丰富的微体古生物化石,有孔虫化石尤为丰富。详细研究了有孔虫、介形虫、钙质超微、孢粉和沟鞭藻等生物群的特征及其纵、横向上的分布。依据浮游有孔虫、钙质超微化石等,对盆地第三系识别出14个浮游有孔虫界面和1个质超微化石界面,对化石带的划分进行了讨论。经与Berggren等所制定的绝对年龄值的对比,作出了莺-琼盆地的年代地层表。最后对莺-琼盆地第三系各组(崖城组、陵水组、三亚组、梅山组和莺歌海-黄流组)的时代进行了讨论。

  • 标签: 莺-琼盆地 第三纪 微体古生物群 地层划分 南海北部
  • 简介:为了尽快开发我国南海丰富的天然气资源,中国海洋石油勘探开发研究中心与国内两所大学合作,在FOCUS处理平台上共同研制开发了我国第一个海上二维多波地震处理系统OMS。利用该系统已成功地对莺歌海盆地二维多波地震资料进行了处理,其地质效果明显,文中从系统界面,模块组成,模块及系统测试结果,资料处理效果等几方面对OMS处理系统进行了简要介绍。

  • 标签: 海上二维多波地震处理系统 OMS OMS处理系统 FOCUS处理系统
  • 简介:中海技眼人才技术开发公司已成功地开发出SAS油井试油数据处理系统,1996年12月22日通过了中海石油技术服务公司的科研项目验收并受到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勘探部、科技办及中国海洋石油渤海公司领导的好评.该项目填补了我国在油井延长测试领域里的空白,从根本上解决了油井测试的连续监测问题.尤其是在解决我国海上油田投产前的延长测试问题上更显示出其强大的优越性.

  • 标签: 油井 试油 数据处理系统 开发成功 中海技服人才技术开发公司
  • 简介:利用镜质体反射率(R0)资料反演热史是否存在多解性取决于所采用的热流演化模型,采用目前常用的线性或指数模型,用R0作为检验标准,通过地史与热史的联合模拟,能够对持续沉降升温的含油气盆地的热史进行反演,R0不仅与温度及受热时间有关,而且与地层压力和镜质体的类型等因素有关,用TTI-R0法恢复烃源岩热演化,应当进行校正和氢指数校正,文中提出了具体校正方法。

  • 标签: TTI-R0法 热史恢复 镜质体反射率 含油气盆地 烃源岩
  • 简介:在对Sirius叠前深度偏移软件应用开发的基础上,分析讨论了Sirius2D叠前深度偏移速度模型建立、层析成像反演、胆深度偏移以及深度聚集等技术环节的基本原理,并以莺歌海盆地某测线的处理为例,具体分析了Sirius2D叠前深度偏移处理的流程、主要参数及时效。文中还分析讨论了莺歌海分地中央“泥拱带”叠前深度偏移处理的地质效果。实践表明,莺歌海盆地广泛发育的与“泥拱模糊带”有关的构造各有其特殊性,只有通过3D叠前深度偏移处理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泥拱模糊带”的成像问题。

  • 标签: 莺歌海盆地 应用 Sirius叠前深度偏移 速度模型 层析成像 深度聚焦
  • 简介:本文根据Snell定律,导出了VSP(非零偏移距)层状介质模型中适合各类波传播特点的系列递推、迭代公式,分析了VSP层状介质中波的传播特点,阐述了分离提取p-p波和P-SV波以及利用转换横波(P-SV波)到达时求取横波层速度的方法,据此可实现对各种波场的反演成象,最后以理论模型记录和实际资料处理说明上述方法的效果。

  • 标签: VSP层状介质模型 地震勘探 三分量 非零 VSP记录 分析处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