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8 个结果
  • 简介:油田为中日合作开发的我国海上第一个稠油油田.该油田生产15年来没有进行过大的调整,在未打一口调整井的情况下,油田的开发效果达到海上和陆上一类油田开发标准,与国内稠油油田相比达到较好的开发效果.文中重点介绍了该油田的开发特点、开发规律及开发效果,并全面总结了油田的开发经验,以期为油田后期开发调整以及海上其它稠油油田开发提供参考经验.

  • 标签: 埕北油田开发 特点 稠油油田 中国 日本 合作开发
  • 简介:总结油田从试采到全面投产期间多次防砂措施的失败和成功经验,说明油井防砂的重要性以及砾石充填防砂方法的先进性。探讨了确定充填防砂井的生产压差、采液强度,采油速度等指标,以及不同地质条件和井况的防砂井对泵型的要示。对油田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分析意见和建议。

  • 标签: 埕北油田 防砂方法 效果 生产压差 采液强度 采油速度
  • 简介:根据坦油田31田井的静态、动态资料,利用童氏水驱曲线评价油田(井)的开发效果,找出水驱曲线代表性直线段的特征与油藏性质的关系。利用三图(剩余动储量等值图、含水率等值图、采油速度等值图)的叠加,提出下一步挖潜方向。

  • 标签: 水驱曲线 研究 埕北油田 油藏动态 静态地质储量 动态地质储量
  • 简介:稠油油田试井资料分析中的特殊现象进行了探讨,并指出其对提高油田采收率和采油速率的意义。应用统计理论和渗流力学理论求出采油指数、含水率、生产压差和流压之间的经验关系式,提出了确定稠油油田防砂井合理生产压差和最大采液量的思路和方法。

  • 标签: 埕北稠油油田 渗流特性 研究 应用 试井 油田开发
  • 简介:古生界油田的重要含油层系,其基本构造格避是在东倾背景下被20,30等断层分割控制的3个潜山构造带,它们呈帚状向南收敛于低凸起的南端,根据沉积建造类型,构造特征,地震反射特征,测井曲线特征和地层接触关系,可将岛地区的地层划分为太古界,古生界一中生界和新生界3个构造层,本区燕山期的伸展方向为近东西向,喜山期为山东-南西向,区内古生界的构造演化历史可划分为古生代稳定克拉通发展,钱支期褶皱发育,燕山期潜山早期发育,早三纪潜山构造定型,晚第三纪一第四纪埋深加大等五个阶段,潜山油气藏形成于早第三纪晚期和晚期第三纪。

  • 标签: 埕岛油田 古生界 构造特征 演化 潜山 伸展构造
  • 简介:油田位于渤海西南部极浅-浅海地区,是一个大型潜山披覆构造油田.迄今共完成各类探井68口,获油气层井67口,获工业油流井55口,探明含油面积123.6km2、石油地质储量34486.0万t.油田为典型复式油气聚集带,已发现7套含油层系,10多种油藏类型.在该油田浅层(明化镇组、馆陶组上段)勘探开发中,采用科学的勘探开发程序,以及8项勘探开发配套技术,取得了良好的勘探开发效果.探井成功率达98.5%;探井见工业油流率达80.9%;每打一口探井平均获探明石油地质储量507.2万t;每获一吨探明石油地质储量直接投入为4.48元.按照"简单、经济、安全、可靠,还要重视环保”的原则,进行海工工程和油气集输流程的建设,已建成216万t年产能力,累计生产原油800多万t.

  • 标签: 埕岛油田 浅层勘探 开发程序 配套技术
  • 简介:广油田为一上倾尖灭的岩性油藏,本文充分利用高分辨率地震资料,在储层精细标定的基础上,通过储层地质建模与正演,建立Eq3^4油组的储层地震响应模式;借助地震属性分析和地震约束反演等技术,对Eq31^4油组储层进行预测并优选滚动探井广43-1井钻探,结果钻遇油层23.8m/l层并获高产,取得了滚动勘探的成功,为江汉盐湖盆地同类岩性油藏的高效勘探和开发提供了借鉴。

  • 标签: 储层预测 广北油田 滚动勘探 储层预测 地震勘探 地震反演
  • 简介:通过对康盆地20000余千米多道地震资料的分析,探讨了该盆地的成因类型和形成演化史.康盆地为陆块裂离后的被动边缘断坳盆地,经历了早期断陷(E1-E22),中期断拗-走滑、挤压隆升(E32-N21)和晚期区域沉降(N31-Q)三大演化阶段,形成了与之相对应的Tg、T5、T3等3个主要不整合界面.

  • 标签: 北康盆地 形成演化史 成因类型 油气地质
  • 简介:介绍了小井眼技术的一种应用特例,即大井眼、小套管技术在坪北区块的应用情况。主要从在坪应用的技术特点、相关配套技术情况、工艺的适用性及安全性等方面进行了论述。并简要介绍了小套管技术在坪应用情况和取得的经济效益。同时,提出了进一步完善该项技术的建议。

  • 标签: 小套管技术 采油工艺 油层套管 钻井 测井技术 固井
  • 简介:大熊油田位于万安盆地05区块中,70年代曾为Mobil的租约区,依据地震资料确定该构造。1975年初,Mobil在构造上首钻BigBear-1井,是年4月因西贡政权垮台,该井仅钻深1750米,未达目的层而中途停钻撤离。1987年3月,越苏石油公司用TamDao-1导管架再钻DaiHung-1井。该井于1987年12

  • 标签: 越南 大熊油田开发 投资预算 开发规划
  • 简介:本文根据海上汕气田的勘探成果,着重阐述了联合开发中,小油田的可能性,指出开发这些油田所需要进行的研究工作,并预测了近期可能形成的产能规模。

  • 标签: 海上边际油田 开发 中国 海洋石油工业
  • 简介:渤海油气勘探九十年代将转入以开发为重点的新时期。目前已探明18个油气田,控制储量数亿吨。探井和预探构造成功率都属高效率的勘探。今后的勘探可发现的局部构造按圈闭面积划分为大、中、小三个目标。已探明的储量主要集中在东营组的大型三角洲砂体和沙河街组一、二段的生物碎屑灰岩,主要油气圈闭类型为沉积期的披覆背斜和与断层有关的构造。用油田规模序列法预测油气资源量,可望再找到一批大、中型油气田。为此,必须力求高成效的勘探,掌握盆地的油气富集规律,同时降低勘探开发成本。

  • 标签: 渤海油气田 油气勘探前景 油田规模序列 高丰度油田 盆地含油丰度
  • 简介:安塞油田坪桥北区属于开发难度较大的低孔、特低渗油藏,由于储层孔喉半径小、流体配伍性差、存在裂缝等原因,在钻采施工等作业过程中,易产生储层伤害。本文结合多种室内分析资料和开发试验技术,对区块储层的岩矿特征、孔隙结构及流体物性、敏感性进行了储层伤害综合研究,指出了钻井液对储层伤害的机理和伤害程度,可为现场施工中进行配方筛选提供重要依据。

  • 标签: 安塞油田 坪桥北区 储层伤害 伤害机理 储层物性 伤害评价
  • 简介:对我国海上油田优质、高速开发的有效做法和成功经验进行了总结.对外合作引进了高速开采的新观念,海上油田开发高风险、高投入的特点,决定了只有对其实施优质、高速开采的方针,才能取得好的开发效果和经济效益.适应油田地质特征的开采策略和少井、大压差的生产措施,使南海海相砂岩油田以5%~8%的采油速度开发获得巨大成功.通过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使渤海陆相砂岩稠油油田的采油速度达到2%~3%,也取得了较好的开发效果和经济效益.

  • 标签: 海上油田开发 高速开发 开采策略 少井措施 大压盖措施 高采收率
  • 简介:对榆树林油田扶杨油层的沉积环境、成藏系统进行了深入研究,揭示了油层砂体的成因、沉积微相类型、非均质特征、油气富集的圈闭条件以及油水分布特点.在此基础上,采用纵向和平面储层综合评价方法,研究了储层的分布状况,预测了成藏有利区.

  • 标签: 榆树林油田 扶杨油层 评价 沉积环境 成藏系统
  • 简介:油气成藏过程涉及油气生成,运移,聚集全过程,在确定油气成藏过程研究单元时,必须包含可能供给油气藏的所有油气,依据油气势能理论,提出以流体势能的高值面为边界的聚油系统为成藏过程研究单元,综合应用计算机模拟技术和油层自生伊利石K-Ar同位素定年技术,结合成藏年代学研究的传统方法,阐明了大庆油田油藏的成藏过程,大庆油田成藏动力学系统内主要烃源岩在77.4Ma进入生油门限,73-65Ma为生油高峰期,大庆油田北部的背斜构造油藏成藏年代在65-40Ma,南部岩性与构造联合控制的油藏成藏年代为77.4-73Ma。

  • 标签: 大庆油田 成藏过程 定量研究 聚油系统 成藏年代
  • 简介:本文根据南海莺歌海、琼东南、北部湾盆地以及珠三坳陷等4个地区的150个油田水样分析数据,综合研究其中一些地化参数,发现各参数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文中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阐明了总矿化度与密度及电阻率的关系,重碳酸根、碳酸根与pH值的关系,水型与含油的关系,硫酸根与油藏之间关系的普遍规律,总结出一些经验计算公式,可以用数学计算方法求出各参数值。因此,减少了繁杂的测定过程,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通过研究各参数间的关系,能够更好地了解含油气构造的封闭程度及含油前景。

  • 标签: 油田水 地化指标 研究 水型 总矿化度
  • 简介:本文主要介绍了“九五”以来,江汉油田分公司采油工艺研究院自主研发的用于产液剖面与吸水剖面监测的工艺技术成果,包括抽油井分层流量含水测井仪、温度压力测井仪、注水井流量温度测井仪、存储式温度——压力测井仪,以及配套的地面仪表、测井软件等成果。通过典型测井实例,介绍了各项技术的性能指标、工艺特点、应用效果及在国内各油田的使用情况。

  • 标签: 江汉油田 抽油井 注水井 剖面测试技术 压力监测 温度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