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基础理论体系是指导一个行业发展的基石.录井行业经过多年的发展,技术、标准体系逐渐形成并日趋完善,但对基础理论体系却一直没有明确的分析与归类,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录井技术的深入应用与研究.为促进录井技术的长足发展,将录井的行业特点、服务定位与分析测试理论、油气地质理论、石油工程理论相结合,归纳出3大录井基础理论体系.分别为信息采集理论、油气评价理论和工程应用理论.这3大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对推动录井学科建设、促进录井技术进步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 标签: 录井 基础理论体系 信息采集 油气评价 工程应用
  • 简介:为了保障空气钻井的安全,需要对排沙管返出的气体进行监测,气体进入燃爆监测仪器之前,必须进行样品气净化。目前井场上所使用的样品气净化装置除尘效果不理想,气测管线容易被粉尘堵死。为此介绍了一种动态水循环样品气净化装置,通过水循环和弧形喷嘴增加气液接触时间及利用离心泵增加气液接触面积的方法大幅度提高了除尘效果,经气液分离结构一级干燥和二级干燥能确保待监测气体充分净化干燥。该装置体积小携带方便,能够在-30-60℃的环境下正常工作,配合西南石油大学研制的空气钻井燃爆监测仪,在近百口井实现了成功监测。

  • 标签: 空气钻井 样品气 净化 燃爆监测 气测录井 除尘
  • 简介: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发育岩溶风化壳储集层,气藏发育规律与沉积、成岩作用具有一定的内在联系。通过对苏里格地区S20区块奥陶系储集层特征进行研究,分析储集层主控因素,结合勘探实践发现:白云石化与岩溶作用是储集层发育的关键因素。岩溶残丘、岩溶洼地及岩溶斜坡3类古地貌单元对气藏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溶蚀孔洞较发育的斜坡至洼地成为最佳的成藏部位;沿斜坡向上至残丘部位孔隙度变差,孔隙度较差的顶部地层产生了有效的封堵作用。优质储集层主要集中在岩溶斜坡至洼地部位,岩溶残丘及洼地中心储集层较差。岩溶洼地为天然气成藏提供了运移通道。

  • 标签: 苏里格 奥陶系 岩溶 古地貌 储集层 发育机理
  • 简介:我国陆相页岩油勘探开发实现重要突破。记者2019年2月27日从中国石油大港油田获悉,截至当日,两口页岩油水平井——官东1701H井、官东1702H井已自喷超260d,原油日产稳定在20~30m^3,官东地区已形成亿吨级增储,标志着中国石油在渤海湾盆地率先实现陆相页岩油工业化开发。大港油田开发建设始于1964年1月,是继大庆、胜利之后新中国自主开发的第三个油气田,勘探开发范围地跨津、冀、鲁25个区、市、县。

  • 标签: 页岩油 中国 陆相 油田形成 石油 增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