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2 个结果
  • 简介:为了评价鄂西建始地区大隆组黑色页岩的勘探开发潜力,采用场发射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低温N2吸脱附、甲烷等温吸附实验等手段,分析了其储层特征和有机地球化学特征。结果表明,大隆组页岩储集空间以矿物溶蚀孔、有机质孔为主,石英等脆性矿物含量较高,孔隙度为0.65%~2.79%,渗透率为0.0008~0.4621mD,属于特低孔、特低渗储层。页岩有机质丰度较高,TOC质量分数为1.62%~13.60%,具有良好的形成页岩气的物质基础。有机质类型以Ⅱ型干酪根为主,处于过成熟晚期阶段。现场解析法测得富有机质页岩含气质量体积为0.741~3.703m3/t,平均为2.714m3/t。页岩吸附气含量与有机碳含量、孔隙度均呈正相关关系,与石英含量和有机成熟度均呈弱的正相关性。建始地区大隆组页岩具有较好的页岩气生烃和储集条件,具备一定的开采价值。

  • 标签: 页岩 储层特性 有机地球化学 含气性 大隆组
  • 简介:下白垩统巴音戈壁组、苏红图组湖相暗色泥岩是查干凹陷发育的主要烃源岩。从有机质丰度、有机质类型、有机质成熟度以及生物标志物特征等方面研究了查干凹陷下白垩统烃源岩的地球化学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该烃源岩有机质丰度高,整体上为较好烃源岩;有机质类型属过渡型,其中巴音戈壁组有机质类型优于苏红图组,前者以Ⅱ,一Ⅱ:型为主,后者以Ⅱ2一Ⅲ型为主;有机质热演化程度较高,均达到了成熟阶段.部分处于高成熟一过成熟阶段:该烃源岩发育于湖相弱氧化一弱还原沉积环境,有机质母质为以低等水生生物为主、高等植物为辅的混源输入。

  • 标签: 烃源岩 地球化学 生物标志物 下白垩统 查干凹陷
  • 简介:上扬子地台北缘古生代广泛沉积了一套海相碳酸盐岩和泥质岩。通过对16条沉积剖面系统采样,结合样品有机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认为该区有效烃源岩主要发育在下二叠统、下志留统下部、上奥陶统和下寒武统地层中;烃源岩以Ⅰ型、Ⅱ1型为主,生烃能力较强,未丧失生气能力。综合评价认为下寒武统及下二叠统是区内的主力烃源岩;下志留统下部及上奥陶统在局部地区可能存在有利的烃源岩发育层段。

  • 标签: 海相烃源岩 古生界 有机地球化学特征 上扬子地台北缘
  • 简介:为了明确鄂尔多斯盆地旬邑探区三叠系不同层位烃源岩的生烃潜力及延长组油藏油-源等地质问题,针对旬邑探区三叠系延长组是否存在有效烃源岩及石油来源的争议,应用有机岩石学和地球化学对探区内的烃源岩及原油样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探区延长组长7烃源岩干酪根类型主要为Ⅰ型和Ⅱ型,其次为Ⅲ型,有机质成熟度中等,为好烃源岩。通过油-油及油-源样品对比分析,认为长6原油、长8原油与长7烃源岩具有相似的沉积环境与成熟度,均为成熟油,其沉积环境为淡水、弱氧化还原环境;生油母质类型具有以藻类生源为主的混合型特征。旬邑探区长7烃源岩对长6和长8油藏的形成具有一定的贡献。

  • 标签: 烃源岩 油-源对比 延长组 旬邑探区 鄂尔多斯盆地
  • 简介:近20年来,令人惊讶的是,独联体油气地质界很多知名学者的油气成因观点发生了重大变化,提出很多新理论和新思路。这是我们现在很不了解的,其认识水平超过美欧油气地质学界,很有必要向国内同行加以介绍。

  • 标签: 地球排气作用 地球深部流体 地球动力学 石油天然气成因
  • 简介:为探究川南地区须家河组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及成藏机理,以天然气地球化学分析数据为基础,对该区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成因、成藏期次及成藏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天然气以烷烃气为主,甲烷体积分数大于80%,重烃体积分数低,天然气干燥系数大于0.85;部分天然气含H2S,这是研究区与四川盆地其他地区须家河组天然气组分特征的最大差异;天然气δ13C1为-43.17‰~-30.80‰,δ13C2为-33.81‰~-24.90‰,δ13C3为-28.65‰~-22.70‰,总体具有正碳同位素系列特征。碳同位素与轻烃分析均证实,研究区须家河组天然气以煤型气为主,同时存在部分油型气;煤型气主要来自须家河组煤系烃源岩,油型气主要来自下伏海相层系。成藏年代分析表明,研究区须家河组天然气主要有3期成藏:晚侏罗世中期—早白垩世,须家河组煤系烃源岩生成的少量煤型气进入须家河组成藏;晚白垩世,须家河组煤系烃源岩大量生成煤型气并进入须家河组成藏,该时期是须家河组天然气的主要成藏期;喜山期,部分下伏油型气经断裂进入须家河组成藏,该阶段的流体充注是研究区出现异常高温包裹体与天然气含H2S的主要原因。

  • 标签: 天然气成因 成藏期次 成藏过程 须家河组 川南地区
  • 简介:川西坳陷中段是四川盆地主要的天然气产区之一,但目前对该区中、浅层侏罗系天然气的成因和气源普遍存在争议。该文在对孝泉—新场—合兴场、洛带—新都和马井等气田56个天然气样品的C1—C4碳同位素特征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天然气组分特征和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分析了川西坳陷中段中、浅层天然气的来源。研究表明:天然气碳同位素的总体分布显示出δ13C1〈δ13C2〈δ13C3〈δ13C4的正序特征;碳同位素值在垂向上由深层须4段至中、浅层沙溪庙组、遂宁组和蓬莱镇组直至下白垩统气藏,总体显示出减小趋势。利用δ13C2-δ13C1判别天然气成熟度,表明由深至浅天然气的成熟度越来越高。中、浅层侏罗系蓬莱镇组、遂宁组和沙溪庙组天然气表现出热裂解气的特点。研究区中、浅层天然气主要来自须5段和须4段,部分来自侏罗系自流井组。

  • 标签: 碳同位素 气源对比 天然气成因 中、浅层天然气 川西坳陷中段 四川盆地
  • 简介:岩石物理模型中包含了很多不同的岩石物理参数,一般可以通过测井资料或者实验室资料获得,但是诸如矿物基质弹性模量以及孔隙几何形状这些参数,不能从实测数据中直接获取,必须通过反演得到,因此,研究获取这些岩石物理参数的反演方法十分必要。对于砂岩油气储层,利用3种孔隙纵横比模拟岩石的孔隙结构,引用Biot系数公式确定矿物基质弹性模量的变化范围,并结合模拟退火优化算法提出了一种基于KT模型流体替换的岩石物理参数反演方法。该方法的最大优势是能够在只知道常规测井数据的情况下,直接反演出岩石的矿物基质弹性模量和孔隙纵横比谱。针对实验室测试的42块细砂岩样品,利用该方法精确地获取了所有样品的矿物基质体积模量、剪切模量以及孔隙纵横比谱。分析反演获取的多种岩石物理参数表明:孔隙纵横比谱对岩石的弹性性质影响最大;孔隙纵横比谱可用来描述储层岩石的孔隙结构;利用3种孔隙纵横比的KT模型进行流体替换模拟的适用性很好;裂缝孔隙的体积分数对岩石弹性模量的敏感性最高。研究结果可为叠前地震属性反演和叠后储层定量预测提供参考。

  • 标签: KT模型 流体替换 岩石物理参数 矿物基质弹性模量 孔隙纵横比谱
  • 简介:针对三湖地区第四系疏松砂泥岩薄互层,着重分析了该区生物气"有储层、谁控藏"的勘探难点,并认为,在有利于岩性气藏发育的八大斜坡区寻找低饱和度岩性气藏,关键在于定量预测气藏成藏单元及其主控因素的非均质性。文中以地震资料为核心,以测井、地质、测试动态资料为约束条件,将二维地震道网格化,并通过变差函数分析、序贯指示随机模拟方法建立岩石物理三维随机模型,从而获得对含气异常较敏感的岩石物理属性体。分析该属性体产气、产水的阈值区间以建立气水识别模式,进而对岩石物理属性三维模型进行流体置换,得到网格化的气水单元分布模型及地震成藏单元,最终得到生物气藏可能的三维空间分布特征。钻探结果表明:应用地震成藏学指导下的横波岩石物理模拟技术预测天然气藏三维分布,效果明显,适用性强,其创新思路值得推广。

  • 标签: 地震成藏学 低饱和度岩性气藏 地震成藏单元 岩石物理模拟
  • 简介:受沉积、成岩及构造等多种地质作用的影响,川中安岳地区须家河组储层较致密、物性较差且非均质性较强。为了更精确地预测优质储层的分布及其内部储集性的差异,利用岩心、薄片、压汞及测井等资料,根据岩石物理相的概念,对川中安岳地区须二段致密砂岩储层的岩性岩相、成岩相、裂缝相及孔隙结构相等4个主控因素进行研究,划分出5类岩性岩相、5类成岩相、4类裂缝相及4类孔隙结构相,建立了测井表征方法和测井识别标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岩石物理相的分类及储层定量评价标准。优质储层主要位于有利的岩性岩相、成岩相、裂缝相及孔隙结构相的叠加处,即有利的岩石物理相带。根据纵向及平面上须二段储层岩石物理相的定量划分,优选出优质储集体,其主要位于斜坡中低部位相对高孔渗区和北部裂缝发育带。岩石物理相的研究可为储集层的精细表征及优质储集体的预测和评价提供依据。

  • 标签: 致密砂岩储层 岩石物理相 优质储层 须二段 川中安岳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