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2014年7月、10月和2015年1月、4月,对会仙湿地的鱼类多样性各进行了一次调查和采样。在会仙湿地共鉴定到鱼类30种,隶属于5目11科26属;各季节的优势种明显不同,2015年4月的优势种为鲫(Carassiusauratus)和子陵吻虾虎鱼(Rhinogobiusgiurinus),2014年7月的优势种为高体鳑鲏(Rhodeusocellatus)和叉尾斗鱼(Macropodusopercularis),2014年10月的优势种为鲫,2015年1月的优势种为鲫和短须鱊(Acheilognathusbarbatulus);2014年7月与2014年10月的物种数差异显著(p〈0.05);2014年7月,湖泊与河流中鱼类的物种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差异显著(p〈0.05);鱼类群落相似性分析结果表明,2014年7月的鱼类群落与其它季节明显不同(p〈0.05);2014年7月,湖泊中鱼类的物种数、个体数和生物量都比河流中的少,而2015年1月,这些指标都是河流中的较大,可以推测,会仙湿地鱼类在7月多在河流中生活,1月则多在湖泊中生活。

  • 标签: 鱼类 生物多样性 会仙湿地
  • 简介:在查阅“中国数字植物标本馆(CVH)”的基础上,以《FloraofChina》、《中国植物志》、《福建植物志》和《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为依据进行比较研究,结合近年来有关专家、学者对福建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实地调查所取得的成果,对2012年公布的《福建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50种进行增补,并对部分种类的中名或拉丁学名进行修订或提出归并建议。研究显示:补充、完善后的福建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共有60种,其中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9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51种。研究结果可为福建省有关部门完善《福建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开展福建省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资源调查以及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 标签: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 中国数字植物标本馆(CVH) 福建
  • 简介:2014年4~7月,在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南海子湿地保护区,采用直接观察法和样方法,对普通燕鸥(Sternahirundo)巢址和影响其巢址选择的因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核心区12个人工湖心岛上,共发现普通燕鸥巢435个,其营巢地有沙地、泥质裸地和草地3种类型,沙地是其主要的营巢栖息地;影响普通燕鸥巢址选择的因子依次为人为干扰条件、沙地比例、隐蔽条件和巢距水边距离等。普通燕鸥倾向于在距离干扰源较远、沙地比例较高、隐蔽性较好、巢距水源较近的湖心岛上营巢。

  • 标签: 普通燕鸥 巢址选择 主成分分析
  • 简介:采用遥感与野外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调查2013年广西海岸互花米草(Spartinaalterniflora)的分布现状,并分析其在广西海岸的扩散状况,旨在为全面了解和评价外来物种互花米草在广西海岸的入侵状况和生态作用提供基础数据。研究结果表明,12013年,广西互花米草的分布面积为602.27hm2,以港湾划分,其在丹兜海的分布面积最大,其分布面积在铁山港湾、北海银滩至营盘镇、廉州湾、英罗港、大风江依次减小;2广西从1979年开始引种互花米草,1979-2003年互花米草的年平均扩散速率约为23.1%,2003-2008年的为15.3%,2009-2013年的约为9.1%,互花米草总体扩散速率呈现下降趋势;3近期,铁山港湾、北海东海岸(银滩至营盘镇)和廉州湾的互花米草依然在快速扩散,尤其是廉州湾的互花米草处于种群扩散的爆发期,未来几年,廉州湾很可能将会被互花米草占据;4互花米草在广西海岸的扩散总体上呈现出由东往西发展的趋势,并且有扩散进入越南的可能性。

  • 标签: 互花米草 扩散 广西 海岸 廉州湾
  • 简介:运用专家打分法评价了西江经济带旅游资源,然后选用空间差异指标分析了旅游资源的空间特征。结果表明:区域旅游资源单体总量大,资源质量优势明显;百色、崇左、南宁、柳州的起步发展优势突出,百色、南宁、来宾、柳州、梧州的后发潜力较大。区域旅游资源类型丰富,建筑与设施、旅游商品、天象与气候、地文景观、人文活动是主体类型。某等级或者某类旅游资源的结构不平衡,直接影响区域人文与自然旅游资源的结构。区域旅游资源空间分布相对较集中,呈东西两面少,中间区域多的不均衡特征,主要受地形地貌、交通布局、居住点等地理因素影响。

  • 标签: 旅游资源 评价 空间特征 西江经济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