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18 个结果
  • 简介:以滇西北碧塔海泥炭沼泽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测量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牦牛(Bosmutus)践踏牦牛粪影响下的土壤总有机碳含量、全氮含量N_2O排放通量。结果表明,牦牛践踏显著抑制了土壤N_2O的排放;牦牛粪的输入促进了土壤N_2O的排放,且牦牛粪分解前期是N_2O排放的高峰期。在0~30cm深度土层内,牦牛放牧使土壤总有机碳含量增加,牦牛践踏牦牛粪都促进了土壤总有机碳含量的增加,增加比例分别为39.27%12.19%;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粪斑样方土壤总有机碳含量显著减小,践踏样方土壤总有机碳含量略有增加。牦牛放牧使土壤全氮含量增加,牦牛践踏牦牛粪都促进了土壤全氮含量的增加,增加比例分别为50.56%12.76%;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践踏样方粪斑样方土壤全氮含量都在减小。

  • 标签: 牦牛放牧 N2O排放通量 土壤养分 泥炭沼泽 碧塔海
  • 简介:选取三江平原典型沼泽湿地——毛苔草沼泽,通过人工施加氮肥磷肥来模拟农田污水排入沼泽湿地后,沼泽植物对污水的净化效果。从植物营养吸收角度进行野外实地污水净化模拟研究,对植物直接吸收利用的营养成分NH4^+-N、PO4^3--P进行了测试分析。研究表明毛苔草沼泽对水中的NH4^+-N、PO4^3--P的净化随时间的推移呈现明显的指数衰减下降趋势,随着氮、磷含量的增加,沼泽湿地对污水净化逐渐变慢,净化所需时间增长,曲线数值方程模拟效果较好。

  • 标签: 毛苔草 NH4^+-N和PO4^3--P 净化模拟 沼泽湿地
  • 简介: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以常规稻为参照对象,研究福州平原地区目前正在广泛推广的超级稻稻田的甲烷(CH4)氧化亚氮(N2O)排放通量特征。结果表明,稻田CH4排放主要集中在水稻分蘖期,其CH4排放量分别占常规稻超级稻稻田总排放量的76.7%64.1%;常规稻稻田CH4排放通量范围为0.09~16.90mg/(m2·h),超级稻稻田CH4排放通量范围为0.11~14.30mg/(m·2h);在整个水稻种植期,超级稻稻田平均CH4排放通量比常规稻稻田约减少3.6%;常规稻稻田的平均N2O通量为7.7μg/(m·2h),超级稻稻田的平均N2O通量为18.0μg/(m·2h);水稻成熟期常规稻超级稻稻田的N2O通量占总通量的50%以上,分别达到了55.7%66.9%。从综合温室效应看,常规稻稻田的综合增温潜势为2264.5kg/hm2CO2,超级稻稻田的综合增温潜势为1977.04kg/hm2CO2,超级稻稻田的综合增温潜势比常规稻稻田低12.7%。在相同管理条件下,种植超级稻可以降低稻田的综合温室效应,并提高水稻产量。

  • 标签: 水稻品种 甲烷 氧化亚氮 综合温室效应 福州平原
  • 简介:为了研究旁路/离线人工湿地系统在净化水体时的温室气体排放状况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于2010年7~11月,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罗马湖旁路/离线人工湿地系统的3个不同景观结构单元f温榆河龙道河交叉处河岸带S1采样点、龙道河河道s2采样点罗马东湖湖岸带s3采样点)的CO2、CH,N2O排放通量进行了同步采样对比研究,探讨了影响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环境因子。研究结果表明,该湿地系统CO2、CH。N:O的排放通量都有明显的时空变化特征。从空间上看,S1采样点s2采样点的CO:月平均排放通量较高,分别为73.5mg/(m2.h)75.1mg/(m2.h),与其表层(0--5cm)沉积物中较高的有机质含量(7.04±29.4g/kg)有关。S2采样点的CH4月平均排放通量[4.78mg/(m2·h)]高于s1采样点[1.59mg/(m2·h)]s3采样点[1.70mg/(m2·h)],其与该采样点水体中的氧化还原电位显著负相关(r=-0.779,p〈0.01)。3个不同景观结构单元的N2O排放通量差异不大[0.022~0.025mg/(m2.h)】;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N2O排放通量与表层沉积物的N02-—N含量显著正相关fr=0.689,p〈0.05)。从时间上看,水温是影响旁路/离线人工湿地系统运行时CH4N2O排放通量的重要环境因子。

  • 标签: 旁路 离线人工湿地 温室气体 排放通量 环境因子 罗马湖
  • 简介:本研究探讨地上、地下植物氮循环周期的改变如何影响地上植物的氮含量.用2个模拟实验分别探讨模拟地上植物氮库与地上、地下植物氮库循环周期的关系以及地上植物氮库与地上、地下植物氮交换的关系,是对Dijkstra模型的延伸补充.模拟实验说明在植物与微生物存在氮竞争的情况下,会促使地上植物氮库短期迅速增长,但从长期来看仍保持不变.实验还说明地上、地下植物氮之间的再吸收、再转移的极端情形对地上植物中氮含量的长期影响非常小,但这些效果在短期是可观的.

  • 标签: Dijkstra模型 (15)~N 地上植物氮库 OTC实验
  • 简介:8月3日,国务院办公厅对28优化营商环境的典型做法进行了通报。其中,福建厦门、海南“多规合一”,浙江“标准地”改革,浙江、江西宜春不动产登记改革等多项自然资源部门改革举措经验入选。

  • 标签: 国务院办公厅 自然资源部 改革 环境 优化 通报
  • 简介:研究了盐城潮滩芦苇(Phragmitesaustralis)、盐蒿(Artemisiaschrenkiana)、互花米草(Spartinaalterniflora)淤泥光滩4种湿地对N、P营养物质的截留效应.在所选取的4种湿地中,分别采集了水、土壤生物样;水样的总氮(TN)、总磷(TP)用过硫酸氧化还原法测定,土壤生物样的TN、TP分别用凯氏定N钼锑抗比色法测定.研究结果显示,不同污染程度的水源灌溉下的芦苇湿地,其截留N、P的效果差异显著.其中,黄沙港不定期污水灌溉的芦苇湿地每年平均可截留TN0.095t/hm^2、TP0.026t/hm^2;而采取三灌三排方式用河水灌溉的新洋港芦苇湿地每年可分别截留TN0.030t/hm^2、TP0.001t/hm^2.比较盐蒿、互花米草淤泥光滩3种湿地每年对湿地水中N、P的截留效果,淤泥光滩的效果最差,仅截留TN0.385kg/hm^2、TP0.042kg/hm^2;互花米草效果最好,分别截留TN220.660kg/hm^2、TP36.754kg/hm^2.尽管互花米草生物量大于芦苇,但其截留效果仍低于芦苇湿地(芦苇1a收割1次).

  • 标签: N、P营养物质 截留 盐城潮滩湿地
  • 简介:研究表明亚热带地区森林土壤硝化反硝化能力都非常低,但却是全球N2O最大的自然源之一,因而推测极有可能存在N2O潜在源未被认识,有迹象表明真菌最有可能是这一潜在源的贡献者,但实际研究证据并不多.为此本研究以中亚热带地区典型常绿阔叶林——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米槠天然林土壤为对象,利用室内基质诱导呼吸选择抑制方法,研究在水分60%WHC温度25℃条件下土壤真菌细菌活性比及其对N2O产生的相对贡献.结果显示真菌细菌的活性比例分别是0.7±0.30.3±0.1,前者显著大于后者(P〈0.05),真菌与细菌的活性比为2.00±1.00;与对照相比,添加放线菌酮(真菌抑制剂)处理N2O产生速率减少了50.8±11.3%,添加链霉素(细菌抑制剂)处理则减少了43.7±11.8%,前者减少是后者的1.15倍,但差异不显著.研究结果表明该米槠天然林土壤在给定实验条件下真菌活性比细菌的大,但二者对土壤N2O产生的贡献几乎相等.基质诱导呼吸选择抑制方法具有较多的限制条件,若得出可靠结论,还应该利用包括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方法在内的多种方法进行相互验证.同时今后应加强真菌产生N2O途径及机理研究.

  • 标签: 基质诱导呼吸抑制 真菌细菌活性比 N2O 真菌贡献 米槠天然林 中亚热带
  • 简介:湿地土壤NH3挥发及N2O释放过程与氮的气态损失密切相关,其对于氮循环的生态意义重大。综述了湿地土壤NH3挥发、N2O释放过程及影响因素的研究动态。当前湿地土壤NH3挥发及N2O释放研究主要集中在挥发/释放特征与一般影响因素的探讨上。影响湿地土壤NH3挥发及N2O释放的因素主要包括土壤理化学性质、环境因素、水文过程、生物群落人类活动等。鉴于当前相关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在今后研究中应亟需加强的领域包括:①NH3挥发及N2O释放的驱动机制;②NH3挥发及N2O释放应用模型表征;③全球变暖、降水改变等对NH3挥发及N2O释放过程的影响;④人类活动对NH3挥发及N2O释放过程的作用机制。

  • 标签: NH 挥发 N2O释放 影响因素 湿地 土壤
  • 简介:于2010年4月大潮日(14-15日),连续24h采样,测定闽江河口潮汐沼泽土壤间隙水中的N2O含量,同时测定了土壤间隙水中的营养盐含量水温等。土壤间隙水中的N2O摩尔质量浓度日变化范围为14.65-16.42μmol/L,平均值为(15.25±0.09)μmol/L,且白天高、夜晚低,但差异不显著;在涨潮阶段,土壤间隙水中的N2O含量较高,表明潮汐水会增加土壤间隙水中的N2O含量;土壤间隙水中的N2O含量与土壤温度、电导率显著负相关(n=25,p〈0.05),与间隙水中的NH4+—N、NO3-—N含量显著正相关(n=25,p〈0.01)。春季大潮日闽江河口潮汐沼泽土壤间隙水中的溶解性N2O含量日变化受土壤温度、盐度、间隙水中的营养盐含量潮汐的综合影响。

  • 标签: 溶解性N2O 营养盐 大潮日 间隙水 河口潮汐沼泽
  • 简介:近年来,按照中央、省、市部署要求,在省、市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浏阳市坚持问题导向底线思维,主动出实招、求突破,持续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三试点,取得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成果,开辟了助推浏阳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航线”。

  • 标签: 制度改革 农村土地 浏阳市 航线 湖南省 经济
  • 简介: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林业草原主管部门,内蒙古、吉林、龙江、大兴安岭、长白山森工(林业)集团公司,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林业草原主管部门,各计划单列市林业草原主管部门,国家林业草原局各司局、各派出机构、各直属单位:现将《国家林业草原局2019年工作要点》(见附件)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确保全面完成2019年各项工作任务。

  • 标签: 林业 草原 国家 印发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主管部门
  • 简介:泥裂在现代环境地质时期都很常见,是细粒沉积物浸水后出露于水面之上蒸发干裂而形成,泥裂的出现说明沉积物曾出露于地表水面之上,地质时期常被作为干旱化或干湿交替环境的标志。然而,泥裂可在沉积物出露水面之上很短时间内形成,泥裂本身并不足以反映其古环境,需结合沉积物特征分析。本研究详细阐述太行山中元古界红层白垩系丹霞红层中不同形式的泥裂特征,与现代泥裂形成环境对比,结合红层的环境意义磁性矿物特征,初步探讨地质时期红层中泥裂所代表的古环境。泥裂表明沉积物曾出露于水面之上,红层形成稳定需要长时间处于透水性较好的氧化环境;对红层中泥裂的磁学分析可知,赤铁矿是其中主要的磁性矿物,含量非常高,赤铁矿形成并稳定于干燥的氧化环境;综合分析认为:红层中泥裂形成后长期处于相对干燥的氧化环境,受水下还原环境影响时间较短。根据红层中泥裂代表的古环境可以推断,太行山中元古界红层白垩系红层发育泥裂所在的层位可能以长期干燥氧化环境为主。

  • 标签: 泥裂 红层 氧化环境
  • 简介:景宁畲族自治县是浙江省唯一少数民族自治县,地处浙南山区,山高坡陡,残坡积物多,地形、地貌、地质条件多样复杂,降雨量充沛,97.5%的区域处于地质灾害易发区,是全省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县之一。多年来,景宁县以“决不把地质灾害重大隐患带入全面小康”的庄严承诺,始终坚持“宁可百防百空,不可一次放松”的理念,全力做好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 标签: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景宁畲族自治县 浙江省 管控 防范 预警
  • 简介:为了保护湿地,对湿地进行认证,运用文献研究比较研究的方法,研究湿地认证工作中必须适用的法律原则法律制度,为湿地认证工作提供法律依据。研究表明:湿地认证作为中国湿地及其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方法之一,尚无统一的湿地认证的法律规范标准,在法律理论研究及湿地保护实践中都是空白。湿地认证应当遵循的原则是优先体现生态效益原则、弹性认定原则、综合性认定原则、申请与强制认证相结合原则可持续发展认证原则;在湿地认证工作中要适用公众参与认证制度、湿地认定补偿制度、湿地认证等级制度认证许可证制度。

  • 标签: 湿地认证 法律原则 认证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