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研究区位于南天山早古生代大洋东段构造带.乌什拉地区阿拉格组火山岩为超基性一基性岩组合以及中酸性岩组合.其中超基性岩为大洋二辉橄榄岩,基性岩主要为玄武岩,中酸性岩主要有安山岩、英安岩、粗安岩和流纹岩.通过研究分析发现阿拉格组火山岩中基性岩产于大洋中脊环境,中酸性火山岩的构造环境应属于活动大陆边缘性质,由于这两套岩石组合均有不同程度的变质变形,以及阿拉格组出现的蛇绿岩,可说明这两套火山岩应该不属于同一地区,是由构造拼合而成的.

  • 标签: 乌什塔拉地区 阿拉塔格组 火山岩 构造环境 构造拼合
  • 简介:以滇西北碧海泥炭沼泽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测量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牦牛(Bosmutus)践踏和牦牛粪影响下的土壤总有机碳含量、全氮含量和N_2O排放通量。结果表明,牦牛践踏显著抑制了土壤N_2O的排放;牦牛粪的输入促进了土壤N_2O的排放,且牦牛粪分解前期是N_2O排放的高峰期。在0~30cm深度土层内,牦牛放牧使土壤总有机碳含量增加,牦牛践踏和牦牛粪都促进了土壤总有机碳含量的增加,增加比例分别为39.27%和12.19%;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粪斑样方土壤总有机碳含量显著减小,践踏样方土壤总有机碳含量略有增加。牦牛放牧使土壤全氮含量增加,牦牛践踏和牦牛粪都促进了土壤全氮含量的增加,增加比例分别为50.56%和12.76%;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践踏样方和粪斑样方土壤全氮含量都在减小。

  • 标签: 牦牛放牧 N2O排放通量 土壤养分 泥炭沼泽 碧塔海
  • 简介:在对福州“三坊巷”历史街区居民深入调查的基础上,运用Logit模型对历史街区内居民的保护态度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认为居民的性别、年龄、婚姻状况、人均住房面积、住宅状况及居民对保护政策的知晓度对居民保护态度产生重要影响,而文化、收入、居住时长、工作状况、房屋性质对居民的保护态度影响不显著。在此基础之上对这些因素进行分析。最后,针对研究结果给出了实践启示,同时指出了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和未来的研究方向。

  • 标签: 历史街区居民 三坊七巷 更新模式 影响因素 LOGIT模型
  • 简介:于2013年6月4~10日,在黑龙江省宝清县星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利用红外照相设备,连续7d对3对红嘴鸥(Larusridibundus)进行了早期育雏行为的全天定点观测。结果表明,红嘴鸥夜间坐巢时间比白天长;白天,红嘴鸥平均梳羽次数为0.96次/h,夜间,其为0.25次/h;红嘴鸥夜间护巢时间比白天短;白天离巢时间与夜晚相近;红嘴鸥多在白天鸣叫,而夜间几乎不鸣叫;白天成鸟同时在巢时间比夜间稍长;白天,红嘴鸥平均哺育和喂食次数为0.5次/h,夜间为0.2次/h,并且随着雏鸟出壳时间的增长,成鸟在巢内的时间会缩短,一周后大约平均每小时会缩短10min。红嘴鸥的育雏行为,虽然不同个体存在差异,但差异不大,都在特定的范围内进行波动,红嘴鸥雌、雄成鸟轮流育雏,共同承担育雏任务。

  • 标签: 红嘴鸥 育雏 行为 红外照相
  • 简介:盐地碱蓬(Suaedasalsa)广泛分布于中国沿海湿地。2015年3月,在温室中,利用在天津市里海湿地采集到的盐地碱蓬种子,在1PSU和10PSU盐度、0cm和3cm水淹深度以及小动物践踏(以用玻璃棒随机点触土壤表面来模拟)(干扰)或无干扰条件下,研究盐地碱蓬幼苗出土率和幼苗生长特点。研究结果表明,盐度和水淹深度对盐地碱蓬种子萌发无显著作用,而践踏对盐地碱蓬种子萌发、幼苗出土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相对于较低盐度,10PSU盐度对盐地碱蓬的幼苗高度和根长有促进作用;而水淹深度的增加对盐地碱蓬幼苗高度和根长有抑制作用;践踏使盐地碱蓬幼苗显著变矮和根长缩短。

  • 标签: 盐地碱蓬 幼苗出土 幼苗生长 盐度 水淹深度 践踏
  • 简介:2008年6月5日上午,福建省科协第届青年学术年会卫星会议—福建省地理学会青年学术会议在福建师范大学仓山校区隆重召开,共有100多名青年地理工作者参加了会议。出席会议的有: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副院长、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研究所常务副所长、博士生导师、中国地理学会理事、福建省地理学会理事长曾从盛研究员,

  • 标签: 中国地理学会 福建师范大学 学术会议 学术年会 福建省 卫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