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7 个结果
  • 简介:楼锡淳、朱鉴秋编著的《海图概论》已由测绘出版社出版发行。全书44万字,共分九章:绪论:世界海图发展简史;中国海图发展简史;海图数学基础;海图简符号和要素表示方法;制图综合;编图资料、海图作品、海图评价和海图分析方法;海图的生产、管理和应用;海图制图的现状和发展趋

  • 标签: 海图学 发展简史 海图制图 编图资料 制图综合 分析方法
  • 简介:通过研究分析Si和水温对浮游植物生长的变化和其集群结构的改变影响,探讨了砗和水温影响浮游植物生长的变化和其集群结构的改变,本文研究发现,浮游植物生长的变化和其集群结构的改变的过程,营养盐硅和水温影响浮游植物生长变化和其集群结构改变的机制,确定了营养盐硅和水温是海洋生态系统的健康运行的动力。

  • 标签: SI 水温 浮游植物生长 集群结构 机制 生态系统
  • 简介:污损生物是影响贝类养殖业生产效率的重要因素。附着在养殖生物贝壳上的污损生物影响养殖生物的生长和存活。大部分污损生物是滤食性捕食者,这些污损生物附着在养殖生物贝壳上竞争食物与空间导致贝类生长速度减慢。本实验主要研究有污损生物附着的扇贝及没有污损附着的扇贝在摄食及排泄上的差异,用以说明污损生物对养殖生物摄食及排泄的影响。本研究对chlorophylla和TPM的吸收速率进行了测定,对NH4-N,NO2-N,NO3-N,PO4-P的排泄速率进行了测定,对摄食的浮游植物进行了种类鉴定。研究结果表明,有污损生物附着的扇贝及没有污损附着的扇贝在对浮游植物及颗粒物的吸收速率上存在明显差异(P〈0.001)。在氨及亚硝态氮排泄速率上也存在明显差异(P〈0.001)。两者吸收NO3-N,且吸收速率无差异。通过对摄食的浮游植物种类的鉴定表明,有污损生物附着的扇贝摄食的浮游植物种类要高于没有污损附着的扇贝,且摄食种类有重叠。对同一类的某些浮游植物,有污损生物附着的扇贝的摄食要高于干净扇贝。本研究结果表明,污损生物对浮游植物的摄食及水中氨氮浓度的提高贡献很大,与养殖生物之间存在食物竞争。

  • 标签: 扇贝 华贵栉孔扇贝 污损生物 食物吸收 营养盐释放
  • 简介:为研究盐度对脊尾白虾(Exopalaemoncarinicauda)生长及肌肉营养品质的影响,对不同盐度(0~30)环境下养殖的脊尾白虾存活率、特定生长率及肌肉营养成分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显示,各盐度组脊尾白虾存活率差异不显著(P<0.05);15、20盐度组脊尾白虾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其它各组(P<0.05);肌肉的水分和粗脂肪随环境盐度升高出现显著下降(P<0.05),而粗蛋白含量随环境盐度升高而升高(P<0.05);粗灰分含量随盐度升高有一定的上升趋势;脊尾白虾肌肉粗蛋白含量在盐度15时为18.02,显著高于0~10盐度组(P<0.05),与盐度20组差异不显著(P>0.05)。肌肉氨基酸总量和必需氨基酸总量,各盐度组差异不显著(P>0.05),而风味氨基酸总量,15~30盐度组显著高于0~10盐度组(P<0.05),且盐度组15~30之间均没有明显差异(P>0.05)。因此,脊尾白虾淡化养殖最低盐度应该保持在15以上,以保证其风味。

  • 标签: 盐度 脊尾白虾 存活率 特定生长率 营养成分
  • 简介:本文从舟山群岛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的海洋文化入手,以当地海洋民俗文化发展历史、现状、传承为主线,在全面收集舟山群岛海洋民俗文化特色资源,如:海洋生产民俗、生活习俗、海洋信仰、海洋民间工艺等基础上,形成集图文、音频、视频为一体的具有浓郁海洋特色的全文数据库,并对数据库系统功能设计和所收录的海洋民俗文化进行了详细阐述。

  • 标签: 海洋文化 特色库 舟山群岛
  • 简介:利用数学形态的方法对遥感影像上的水渠进行了提取试验.经试验结果得出,利用数学形态的基本运算组合成的各种算子高低帽变换滤波与阈值截取相结合的增强方法,选择合适的结构元素,对图像进行预处理后进行分割,可以完成遥感影像上灰度变化较小水体的提取,其结果优于直接对原图进行分割.矢量跟踪后,得出的结果可以直接应用到GIS中去.

  • 标签: 数学形态学 水体 结构元素 矢量跟踪 GIS
  • 简介:基于形态变换的遥感图像分类提取技术在影像识别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也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但在处理多光谱、高光谱影像中,由于较少考虑色差信息而使分类识别受到限制.本文在分析形态算子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形态变换色差的水域特征提取策略.实验表明,该算法具有明显的优越性和较强的适应性.

  • 标签: 遥感影像 形态学算子 色差 特征提取
  • 简介:本文简要介绍了中国沿海RBN/DGPS系统的基本情况及其特点。重点研究了系统的精度问题。在分析测试数据的基础上,文章认为,该系统是一个节约大量投资、用户广泛、效益显著的空间信息服务系统。系统的精度与用户到基准台的距离、用户收到差分信息的时间以及接收机的性能有关。系统的覆盖范围为距基准台200海里(海上),定位精度优于5m(2DRMS,95%置信度)

  • 标签: 定位精度 中国沿海 基准站 基准台 GPS接收机 伪距差分
  • 简介:针对宁波市高职院校中地方行业特色型高校工程教育国际化存在的国际化办学制度、办学视野、师资队伍建设等问题,提出搭建政策国际平台、科研国际平台与师资国际平台等相关建议。

  • 标签: 行业特色型高校 工程教育 国际化
  • 简介:甲壳动物精子生物的研究对于甲壳动物的人工繁育及遗传育种等工作有重要意义。本文归纳了甲壳动物精子生物的最新研究进展,包括精子的形态结构、发生、活力、体外保存及顶体反应等方面,并对该领域今后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展望。

  • 标签: 甲壳动物 精子 形态结构 发生 活力 体外保存
  • 简介:董澐作为浙西"隐儒"的代表,早年专工诗歌,后以古稀之年师事王阳明,完成了"从诗而儒"的转变,其于心学的悟道能力备受阳明认可。但是随着王阳明的逝世,其学术倾向再次改变,终入释老,因此备受后人诟病。但是细析董澐转变的心路历程,可以发现他的每一次选择都是基于其不同阶段的人生诉求,每一阶段的思想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把握住董澐学术三变的心路历程,易于学者认识其最终的思想倾向。

  • 标签: 董澐 释老 自我救赎
  • 简介:论述了满足地图可视化的基本条件和载负量限制;论述了地图比例尺、地图概括及其相关概念的派生逻辑。阐释了由相似比较派生的地图概念和地图概念在科学技术发展中不断增加和丰富的必然逻辑。

  • 标签: 地图学 可视化 逻辑 地图比例尺 地图概括 数字地图制图
  • 简介:民法典编纂中亲属法进度落后,究其原因是其安定性的缺失.亲属法安定性缺失表现在其自然主义的倾向、法律规范的波动和体系地位的待定.主要原因是亲属法的“低共识”状态,而在这种状态的根源是影响亲属法的各种完备性学说之间,有着难以通融的冲突.重叠共识理念对于国家与公民、德与法、政与商等关系的认知与共同体的形成具有借鉴意义,同样有助于通过政治建构主义进路,重构亲属法理论体系.达成重叠共识要经过权宜之计、宪法共识和重叠共识三个步骤.当前首要是构建亲属法重叠共识的实质性框架,确立基本理念与价值位阶,并回应实践中的问题.

  • 标签: 亲属法 完备性学说 重叠共识 法治主义 家庭理念
  • 简介:启功《论词绝句二十首》,在论说方法与特点上,擅长摘录词人名句入诗,善于结合词人生活际遇论词,且在内容上常评论词作特质与词人历史地位。在词观念上,赞赏真情实感之作,批评矫揉造作之词;称扬气格深厚之词,贬抑风格柔靡之作;论词以"清"为高。启功的论词绝句具有融承继性与创新性于一体的特点。

  • 标签: 启功 论词绝句 方法特点 词学观念
  • 简介:实践"为中心"的写作评价,其关键是要关注学生的表达需要和写作个性,构建师生多向评价机制,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评价强化学习效果,达成教学目标。对此,本文提出三个改进策略:即尊重个性表达的策略,有效指导与反馈策略,多元互动评价的策略。以评价促写作,以评价促成长,做到评价为写作服务,为教学增值。

  • 标签: 学为中心 写作评价 改进策略
  • 简介:一、前言中国近海潮波图的计算与研究,是我国海洋潮汐领域的热门课题。由于电子计算机的应用,使潮波动力微分方程的解算成为可能,但其理论和计算公式复杂,解算的难度较大。国内许多专家也曾经给出中国近海潮波图成果,但不够完整、一致,有的误差较大,未能达到实用的程度。海道测量采用的海上定点验潮,由于受测深仪精度、观测时问、海底地形平坦程度、海上风浪等影响,定点站验潮资料的精度不高,因此用此成果进行水深测量潮汐改正,常发现有0.3~0.5m的

  • 标签: 中国近海 无潮点 潮波 不规则半日潮 半日分潮 台湾海峡
  • 简介:随着经济的发展,能源短缺问题日益严重,因此,海上风电能由于具有清洁、可再生、不占陆地面积、不存在噪音污染、储量大等优点,逐渐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通过利用1999至2009,共10年的QuikScat海上风场卫星资料,得到了多年中国毗邻海域平均气候态的年平均风场和各月平均风场,并分析计算得到了对应的风能密度分布,通过对风能密度的分布状况进行分析,概况总结了我国沿海海上风电能储备分布情况,并对中国沿海海上风电能的开发利用提出了对策建议。

  • 标签: 可再生能源 海上风能 中国毗邻海域 风速 风能密度
  • 简介:随着GPS定位技术的日益成熟,传统的大地测量平面控制网的建立方法,正逐步被GPS控制网的建立方法所取代.介绍了课程改革的若干建议.

  • 标签: GPS定位技术 控制测量 控制网 教学改革
  • 简介:"二十世纪中国文学"概念的提出意在整合现代文学和当代文学,然而现代文学和当代文学的区隔在中国当代特有的语境中日益扩大,并各自独立为文学史的教学范畴。20世纪80年代中国香港、台湾及海外一些文学批评之声对中国大陆当代文学产生亦产生重要影响,中国当代文学的自主性在双重镜像中成熟。

  • 标签: 当代文学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 重写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