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4 个结果
  • 简介:目前,农作物杀虫治病施用的农药主要是化学药剂。施药后的药效如何,与施药时的气温、湿度、降水、风速和日照等气象条件有着密切的关系。同一种农药在不同的天气条件下施药,其药效会有明显的不同。1 气温在一定气温范围内,一般较高的气温条件能显著提高农药的药效。因为气温高,农药挥发速度增加,空气中含药量的浓度增加,同时气温高,害虫的呼吸作用较强,吸入的药剂量会增大,从而加快了害虫中毒的速度,使毒杀速度加快,达到有效消灭害虫的目的。但当气温超过一定范围后,药效反而会降低。因为气温过高,会使药剂挥发分解速度太快,降低了药效的持久性;另外在气温过高的天气条件下施药,由于人和动物

  • 标签: 天气 农药 气温 湿度 降水 风速
  • 简介:本文根据青海高原温室增CO2技术试验结果,阐述了CO2施肥的基本原理,提出了适宜高原温室农业特点的基本技术、施肥方式及注意事项,分析了温室增CO2所产生的功效,可供地方政府发展"菜篮子"工程时参考。

  • 标签: 温室 CO2
  • 简介:利用里风电场的测风数据,对其风能资源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多方法的探讨,给出了各方法间的误差对比,最终得到达里风电场的风能评估结果.

  • 标签: 风电场 风能资源 评估分析 误差
  • 简介:兴都库什-喜马拉地区(HKH)由于其高寒偏远和巨大的冰川储量被称为"地球第三极",由于其高原湖泊和湿地巨大的蓄水功能也被称作"亚州水塔"。然而该地区还有1/3的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该地区也是全球变化的敏感区和典型生态脆弱区。气候变化和极端气候事件加剧了当地的灾害风险,增加了农牧民生计的脆弱性。

  • 标签: 喜马拉雅地区 气候变化 地球第三极 极端气候事件 中国研究 高原湖泊
  • 简介:基于通辽市巴尔吐胡硕牧业气象试验站1981—2014年马蔺物候数据和气象数据,研究了气候变化对马蔺萌芽期、黄枯期和生长期的影响,结果表明:(1)研究区近34a来年均气温呈显著上升趋势,降水量呈减少趋势,气候暖干化特征明显。(2)马蔺萌芽期呈延迟趋势,平均每10a延迟4.1d。马蔺萌芽期主要受3—4月平均气温和2月日照时数影响。(3)马蔺黄枯期呈略提前趋势。8月降水量减少和日照时数增加及10月降水量增加导致马蔺黄枯期提前。(4)气候变暖后,夏、秋季平均气温升高和降水量减少是导致马蔺生长期缩短的主要因子。

  • 标签: 马蔺 物候期 气候变化 巴雅尔草原
  • 简介:合理施用氮肥是夺取水稻高产的基本条件之一。在氮肥施用中,目前普通存在着施用量过多或过少,施用时间不合理,氮肥利用率低等问题,不仅影响了水稻产量的提高和米质的改善,而且还污染了环境,降低了氮肥的使用效益。自80年代开始,模拟优化技术引入作物(水稻)生产系统后,已研制出了许多水稻高产栽培技术模式,如“双季杂交稻高产栽培模式”、“双季稻—冬作高产栽培模式”等。这些模式对水稻的氮量和氮方法虽有所改进,并取得了明显的增产增收效果,但均为经验模式,未突破传统的施肥概念。近年来,以国际水稻研究所引进的氮技术模拟优化软件MANAGE-N,充分考虑了不同品种(作物参数)、不同气候条件(光、温、降水等气候因子)、不同土壤条件(土壤参数)等影响水稻生产发育的各种因素,因而具有更大的适应性

  • 标签: 增产效果 原因分析 施氮法 吸氮量 产量构成因素 经济系数
  • 简介:选择喜马拉山南北两侧有代表性的13个气象站1951-2010年的气温、降水资料,分析这些台站气候变化总体趋势、年代际变化及突变特征,结果表明:1961-2010年整个喜马拉山区的气温总体呈显著上升趋势,平均升温速率为0.38℃/10a.1970-1990年代升温在加速,2000年代升温速率则有所放缓.中段地区各站在2000年左右发生一次显著的升温突变,而西段和东段虽都出现升温突变,但出现的时间差异较大.1971-2010年喜马拉山区的降水在西段呈减少趋势,中段、东段大致呈现出微弱增加趋势,但总体变化趋势不明显.降水的年代际变化也表现为1970-1990年代略有增加,2000年代则有所减少.降水突变在西段以减少为主,在中段和东段以增加为主,但各站发生突变的年代很不一致.

  • 标签: 喜马拉雅山区 气候变化 气温 降水
  • 简介:采用正交小波分解研究了近2ka来青藏高原古里冰芯记录的气温和冰川积累量演变多尺度特征,得到了与构成序列中主要气候事件对应的尺度分量。用130a尺度以上分量几乎可以重建冰芯记录中的主要冷暖或干湿气候事件。平均而言,温度和冰川积累量配置在大多数时间尺度上都呈正相关,即暖湿/冷干配置,但在130a尺度上是负相关,即冷湿/暖干配置。20世纪以来的快速增暖增湿发生在260a尺度上。线性增暖趋势和千年尺度分量都是暖湿/冷干配置并占有较大的方差,它们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百年尺度上的温湿配置。二者的结合直接导致千年尺度上温湿配置在8世纪出现由冷湿/暖干向暖湿/冷干气候型的转变。

  • 标签: 古里雅冰芯 正交小波分解 温度和冰川积累量 配置 多时间尺度 非平稳性
  • 简介:利用浑善克沙地11个站点1961~2000年扬沙和沙尘暴的观测资料,分析研究该地区沙尘暴天气的气候学特征,包括其地理分布、季节变化、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等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近40年来,浑善克沙地东部沙尘暴出现日数在减少,而浑善克沙地西部地区沙尘暴出现日数呈波动增加态势.沙尘暴出现日数的变化是特定气候变化的反映,同时下垫面条件的持续恶化是造成浑善克沙地西部沙尘暴天气持续增加的重要原因.

  • 标签: 内蒙古 沙尘暴 气候特征 地理分布 季节变化 年代际变化
  • 简介:利用包头市茂旗气象站1971-2009年38a的日逐小时风向、风速的地面观测资料,对茂旗风区地面风的平均日变化、月变化、季变化、年变化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从1971-2009年的年平均风速总体呈现减小的趋势;全年较大风主要出现在春季,4月份平均风速最大;从小时平均值变化曲线看出,00-13时风速逐渐增大,到13时风速达到最大后逐步减小;此外,利用位于该风区内70m测风塔小时数据分析了风速垂直变化曲线,并根据风机发电对风速的要求,分析了有效风速百分比的日变化曲线.

  • 标签: 地面风场 垂直变化 有效风速
  • 简介:同志们:全省气象局长会议今天在西宁召开了。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传达贯彻不久前召开的全国气象局长会议精神,总结1994年工作和部署1995年主要任务。因此,这是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现在,我受省局的委托,向大会作工作报告。一、1994年工作简要回顾1994年,在省委、省政府和中国气象局的领导下,我局认真贯彻党的十四届三中、四中全会和全国、全省气象局长会议精神,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开拓进取,各项工作取得较

  • 标签: 气象局 气象部门 主要任务 业结构调整 协调发展 系统建设
  • 简介:锦县气象站积极开展人工养虾气象条件研究,10年来,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元旦前,该项成果通过了由省气象局组织的技术鉴定。来自气象和水产部门的专家认为,该项成果具有科学性、实践性、可靠性、可学性,达到国内同

  • 标签: 水产部门 技术鉴定 气象条件 养殖水面 气候反常 重点开发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