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29 个结果
  • 简介:提出了一种基于开源计算机视觉库OpenCV的圆形检测方法协助订正自动雪深仪的疑误数据。对测雪板上的图像识别区域依序进行平滑滤波处理、边缘检测、Hough变换圆检测,识别出积雪情况。利用该方法,提高了疑误数据的订正效率。

  • 标签: 雪深 图像识别 OPENCV HOUGH
  • 简介:目前,遥测站已普及,除了云、能、天仍为人工观测外,其它的项目都可由仪器自动记录,而在云、能、天这三个观测项目中,云的观测是最为复杂、最需要经验的。云的观测不仅关系到航空飞行的安全,而且对天气预报,尤其是短期预报有着重要的作用,现在虽然已有比较系统的高空探测资料,但由于测点少,远不及地面测点稠密,同时高空探测稀疏,而地面观测资料时次多,资料更丰富、连续,能更好地反映大气的活动状况,所以认真做好云的观测是非常重要的。

  • 标签: 高空探测资料 地面观测资料 人工观测 识别 自动记录 观测项目
  • 简介:利用1961-2002年ERA-40逐日再分析资料和江淮流域56个台站逐日观测降水量资料,引入基于自组织映射神经网络(Self-OrganizingMaps,简称SOM)的统计降尺度方法,对江淮流域夏季(6-8月)逐日降水量进行统计建模与验证,以考察SOM对中国东部季风降水和极端降水的统计降尺度模拟能力。结果表明,SOM通过建立主要天气型与局地降水的条件转换关系,能够再现与观测一致的日降水量概率分布特征,所有台站基于概率分布函数的Brier评分(BrierScore)均近似为0,显著性评分(SignificanceScore)全部在0.8以上;模拟的多年平均降水日数、中雨日数、夏季总降水量、日降水强度、极端降水阈值和极端降水贡献率区域平均的偏差都低于11%;并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模拟出江淮流域夏季降水的时间变率。进一步将SOM降尺度模型应用到BCCCSM1.1(m)模式当前气候情景下,评估其对耦合模式模拟结果的改善能力。发现降尺度显著改善了模式对极端降水模拟偏弱的缺陷,对不同降水指数的模拟较BCC-CSM1.1(m)模式显著提高,降尺度后所有台站6个降水指数的相对误差百分率基本在20%以内,偏差比降尺度前减小了40%-60%;降尺度后6个降水指数气候场的空间相关系数提高到0.9,相对标准差均接近1.0,并且均方根误差在0.5以下。表明SOM降尺度方法显著提高日降水概率分布,特别是概率分布曲线尾部特征的模拟能力,极大改善了模式对极端降水场的模拟能力,为提高未来预估能力提供了基础。

  • 标签: 统计降尺度 SOM(Self-Organizing Maps) 江淮流域 极端降水
  • 简介:基于2013年常州站多普勒天气雷达基数据,利用偏度方法逐网格识别和去除地物杂波。结果表明:地物杂波具有高的反射率分布,为负偏度;非地物杂波则呈现较低的反射率分布,为正偏度。采用偏度方法设计的雷达地物杂波去除方法可有效去除地物杂波,滤波后的新雷达基数据可在业务上应用于雷达定量估测降水和预报,进一步提高雷达降水估测和预报能力。

  • 标签: 雷达基数据 地物杂波 偏度方法
  • 简介:气象文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2009年起,陕西省气象局在全省气象部门组织实施"文化助推行动",此举促使陕西省气象事业健康蓬勃发展,也使各级气象部门在工作中取得好的成绩。将部门形象识别系统()这一理念引入

  • 标签: 气象部门 识别系统 形象 文化建设 系统工程 气象事业
  • 简介:该项目是国家科技部科研院所技术开发研究专项资金项目,其研究目标是:基于高性能的数字摄像系统对天气现象的实时监测,结合先进的计算机图像识别、处理和分析技术,实现对雨、雪和冰雹等降水现象以及雾、烟幕和沙尘等视程障碍现象的自动识别,开发基于数字摄像技术的主要天气现象自动观测系统,为气象站目测要素的自动化观测提供先进有效的技术手段,促进我国在气象站自动化观测技术方面的研究进程。本项目执行以来,主要开展了下述工作:

  • 标签: 自动识别系统 降水现象 沙尘 计算机图像识别 自动化观测 技术开发
  • 简介:利用高密度自动观测站逐时气温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按照客观的标准选择参考站,分析2010年7月2~6日北京一次极端高温过程中城市热岛强度(IUHI)对城区地面气温时空分布的影响。此次高温过程连续5日的日最高气温均超过35.0°C,为北京站1951年以来连续5日平均最高气温的最高值。大陆暖高压控制我国大部分地区,北京处于高压脊前,西北气流下沉增温,加之气流越山引起的焚风效应,是导致此次极端高温过程发生的环流背景。但受城市热岛效应影响,最高、最低和平均气温的空间分布均出现了以城区为中心的高值区,从城区中心向郊区平均IUHI逐渐减小,最低气温IUHI较大,四环线以内5日平均IUHI达到2.93°C,四、五环线之间1.87°C,五、六环线之间1.43°C;最高气温IUHI较小,但四环线以内,四、五环线之间和五、六环线之间5日平均IUHI仍分别达到1.45°C、0.96°C和0.72°C。在7月3~6日夜间,四环内IUHI极值均在3.00°C以上,特别是7月6日凌晨达到5.50°C;白天IUHI相对较小,其中2日早晨甚至还出现了负值。城区各地带IUHI日变化规律几乎同步,具有两个相对稳定阶段和两个快速变化阶段。稳定的强IUHI阶段从21:00(北京时间,下同)持续到次日05:00,稳定的弱IUHI阶段从08:00至18:00;05:00至08:00是IUHI快速℃衰减阶段,而18:00至21:00是IUHI快速上升阶段。因此,城市热岛效应对北京城区夏季单次极端高温过程的强度及其空间分布具有显著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加重了城区特别是中心城区的高温影响。

  • 标签: 极端高温 城市热岛强度 城市化影响 自动气象站 北京城区
  • 简介:云状的正确观测对降水测报具有指示性意义,云状自动识别技术是气象要素自动化观测领域的难题之一.本文基于全天空可见光成像仪采集的云图与中红外热像仪获取的云图结合,对天空云状进行分类和测量.结果表明:通过在北京、杭州和丽江气象台站采集的大量云图,从云图特征和降水指示性方面将云状划分为Clear、CH、CL、CB及CM共5类.选取14个色彩和纹理特征值作为云状计算参数,采用552张云图作为训练样本,信息分类利用特征值加权最小距离算法,对于5类50个被测样本进行云状的判别.对应自拟的标准云状分类,平均准确率为82%.基于可见光-红外图像信息融合的云状识别方法结合了可见光图像色彩信息丰富的特点及红外图像可以降低雾霾干扰的优势,对比单-可见光传感器云测量,准确性有所提高.本文在可见光与红外图像传感器等多种云观测设备的信息融合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 标签: 云观测 云状分类 图像处理 模式识别
  • 简介:根据山东省24个风电场2013年全年每15min的风电输出功率实测数据以及相应的WRF(WeatherResearchandForecasting)气象预测数据和FNL(FinalOperationalGlobalAnalysis)再分析资料,分析了区域大规模风电爬坡现象与大尺度天气系统演变的联系。结果显示,大尺度天气系统,特别是阻塞高压系统,是诱发山东地区大规模风电爬坡的重要因素;爬坡事件的预测应当考虑天气演变的因素。进一步结合旋转门(TheSwingingDoor,TSD)算法重新讨论了爬坡事件的定义与识别,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爬坡事件的特征及其可预报性;并指出风电功率上报、考核制度应当重点考虑爬坡时间段的预测水平,以提高电网运行的稳定性。

  • 标签: 风功率爬坡 天气系统演变 TSD算法 可预报性
  • 简介:文章利用X波段双偏振雷达,通过分析差分反射率因子、差分传播相移和零滞后相关系数等双偏振参量特征,识别了呼和浩特地区两次强对流天气过程,并与对应时刻的地面雨滴谱观测资料进行对比,检验了识别效果.从个例分析结果来看,此X波段双偏振雷达具有较好的识别效果,当雷达回波强度大、差分传播相移小且差分反射率因子和零滞后相关系数也较小时,产生冰雹的可能性较大;当差分反射率因子值较大,差分传播相移高且零滞后相关系数接近1时,由大粒子组成的强降水天气的可能性大.同时,雨滴谱仪的天气现象识别、粒子谱连续监测和高频率数据采集等特征,在双偏振雷达的冰雹和强降水天气识别检验中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撑.

  • 标签: X波段双偏振雷达 偏振参量 冰雹 强降水 雨滴谱
  • 简介:温带气旋是影响我国天气气候变化的重要系统,对东亚区域气旋活动及其气候效应的研究有助于加深东亚地区天气气候变化机理的认识。本文回顾了东亚气旋的识别方法、变化规律及气候效应的研究,主要进展如下:(1)1990年代以后,自动识别方法逐步替代了人工识别,各类算法对天气尺度气旋表达较好,但对多中心结构的温带气旋以及中小尺度气旋的识别和追踪能力还有待提高;(2)东亚气旋的尺度、性质、路径具有明显的多样性,气旋活动过程中的性质转变以及多尺度相互作用等方面近年来受到明显重视;(3)东亚气旋活动与区域气候异常以及伴随的强降水、大风等灾害性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有密切联系,气旋区的识别和追踪有助于定量研究气旋演变与极端天气事件之间的局地联系。

  • 标签: 温带气旋 自动识别 灾害性天气
  • 简介:随着计算机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种不同类型的电信接入业务不断出现,在给我们提供多个选择的同时,也给我们提出一个新问题:如何选择电信接入业务,更好地为气象通信现代化服务。本文力求能从接入网技术方面提供选择参考。

  • 标签: 计算机通信技术 接人网技术 有线接入技术 无线接入技术 气象通信
  • 简介:为了拓展气象业务服务领域,浙江省气象台站陆续开展酸雨项目观测.为了规范台站酸雨观测,2002年11月省局下发了供台站执行.我们在实际执行过程中遇到了一些技术问题,需要明确、补充和完善,本文针对台站酸雨观测中遇到的一些技术问题进行了探讨.

  • 标签: 酸雨观测 技术 气象业务 PH值 K值 温度测量
  • 简介:本文系统地总结了我省各地雪桃栽培、病虫害防治、贮藏运输以及深加工等适用技术和经验。可供广大果农在生产中参考。

  • 标签: 雪桃 栽培 病虫害 贮藏 加工
  • 简介:通过对WebGIS前景分析得出建立ArcGISServer必要性,并介绍了ArcGISServer的地图缓存技术和Rest技术特点和技术实现。结合台风检索系统,详细描述了地图缓存技术和Rest技术的实际应用步骤,展示了地图缓存技术和Rest技术在Silverlight中的应用。

  • 标签: 地图缓存 REST ARCGIS SERVER
  • 简介:干旱是全球各地区普遍存在的一种气候现象,也是对人类社会影响最为严重的一种自然灾害。全球气候变化和社会发展加剧了干旱的影响程度,增强了干旱灾害的风险,给全球农业、水资源、生态环境安全以及社会可持续发展造成巨大威胁,提高干旱监测和早期预警技术水平是应对、管理干旱和减轻干旱脆弱性的基础。近30a来随着全球对地观测技术的迅速发展,卫星遥感监测干旱技术取得很大进步,在全球干旱监测和早期预警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干旱是多学科交叉的复杂问题,其发展过程缓慢、时间和空间表现特征差异很大,遥感监测干旱技术在应用中还存在许多技术问题,对抗旱防灾提供支撑的力度仍不够。本文在简要总结卫星遥感监测干旱应用技术的基础上,对各种指数(模型)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评述,指出卫星遥感干旱监测面临的主要技术问题和未来发展机遇;针对我国卫星遥感干旱应用现状,提出了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和应该努力的方向。

  • 标签: 干旱 卫星 遥感 干旱指数 进展
  • 简介:经过几年的观察、实践,我认为要获得玉米高产,应抓住下列关键环节:1耕作制度根据我省全年气候变化规律,以种植春玉米为宜.春玉米全生育期100—110天,需大于10度活动积温2600度,整个生育期间气候条件都较适宜,产量较高较稳,而且7月中旬收获后再载二晚杂优,可获全年两季高产丰收.2品种选择就春玉米来说,以采用中早熟品种为好,如紧凑型的掖单2号、4号、10号,松散型的丹玉13号、中单14号,这些品种产量高且稳定,耐湿早熟,抗病能力强,综合性状较好.3播种、移栽

  • 标签: 玉米高产 关键技术 春玉米 耕作制度 甲胺磷 中早熟品种
  • 简介:1前言草菇,属光柄菌科(Pluteaceac)的一种真菌,又名兰花菇,是我国各地广泛栽培的菌类品种之一。草菇含有维生素和多种氨基酸,营养丰富,肉质细嫩,滋味鲜美,深受人们喜爱。草菇生产周期短、见效快、投资少、效益高,一般在夏季上市,正是其他菇类和蔬菜的淡季,既可满足市场对鲜品的需求,

  • 标签: 草菇栽培 气象技术 营养丰富 生产周期 氨基酸 维生素
  • 简介:引言随着Internet的飞速发展,Internet正已势不可当的速度进入平常大众的生活,网络也会成为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要素之一.这不仅仅是生活质量的改善,而是一种生活理念的革新.把握因特网的内涵,就等于把握了未来.Internet已成为全世界最大的信息资源宝库,包含的信息从科研、教育、政策、法规到商业、娱乐等无所不有.近年来,电子商务在IT界的炒作下也轰轰烈烈的进入了人们的视野,您可以享受足不出户购物的超级待遇,只要您愿意,公司就会送货上门.

  • 标签: 制作技术 开发制作 网页开发
  • 简介:l概况为了解和学习国外人工影响天气作业飞机改装和设备集成等技术,促进国内相关工作的发展,中国气象局人T影响天气中心陈跃和卢广献等与西安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共同组团,于2013年3月3lFt至4月6日赴泰国执行增雨机技术及人丁影响天气技术考察任务。

  • 标签: 技术考察报告 人工影响天气 人工增雨 泰国 中国气象局 设备集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