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5 个结果
  • 简介:仪器的包装,是使仪器在正常储运、装卸条件下,确保仪器的质量、性能和精确度不受影响。但温度、湿度,气压仪器(以下简称仪器)常常因包装不善,引起仪器的损坏,零部件的散失,锈蚀,给工作造成困难,国家财产造成损失。从我省1988年某地区送检的9台气压计情况看,金属外壳损坏一台,缺圆柱销(销钉)四颗,压纸条一根,笔尖2个,有的钟筒传动轮与座齿轮不啮合,有的仪器里外均有自记墨水污迹,致

  • 标签: 传动轮 圆柱销 国家财产 气压变化 外包装箱 曲臂
  • 简介:在《规范》及《地面气象观测技术问题汇编》中对湿球溶冰有了较详细的规定,但笔者觉得以下几点也值得注意:1按《规范》要求,溶冰时需注视湿球表示度变化.当升至0℃稍停后再上升则表明冰已溶化,这样极有可能只把球部之冰溶化而没溶完下面短纱布上的冰.在这种情况下,由于短纱布上有冰核存在,很容易在这冰核之上形成新的冰层,造成不应该结冰面有结冰的现象发生.例如,在相近的风速及湿度条件下,在没有溶完情况下,t_w=-0.1℃时有结冰;而在完全溶化情况下,t_w=-4.1℃时没有结冰.

  • 标签: 地面气象观测 冰核 湿球温度 湿度条件 平均风速 蒸溜
  • 简介:目前国内大部分探空站已经启用新一代探空仪——上海长望气象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L波段电子探空仪。新探空仪的数据率、测量准确度和可靠性都有较大的提高。新探空仪使用的湿度敏感元件是碳湿敏电阻。我们利用工厂添置的能测到-30℃低温的高精度湿度校准设备,进行了大量静态测试,进一步验证了碳湿敏元件与老探空仪使用的肠衣敏感元件相比,灵敏度高,滞后小,在高空低温期间感应陕,测量准确度有较大提高。

  • 标签: 湿敏元件 L波段 特性试验 湿度敏感元件 电子探空仪 测量准确度
  • 简介:干、湿球记录是最主要、最基本的气象要素。干、湿球记录的准确与否、牵涉到一系列其它要素。本人根据十多年的观测经验,体会到精确取值的关键是读数方法。因为观测员在开百叶箱门时产生的气流改变了原来相对稳定的箱内气流及人体这一热源

  • 标签: 气象要素 员在 湿球温度 箱门 大风天气 数法
  • 简介:应用江西地区近45a的气温、降水、水汽压、蒸发量等常规观测资料,对比分析了气温与降水的关系,并试图在此基础上,利用第二类热成风螺旋度来理解江西地区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气候变暖的湿旋转效应.研究结果发现,1959~1969年,江西地区气温降低时,第二类热成风螺旋度下降,导致降水量减少.1970~1983年,气温、降水和第二类热成风螺旋度的变化幅度均较小.1984~2003年,气温上升时,第二类热成风螺旋度上升,引起湿旋转作用加强,从而进一步加速大气中的水汽凝结,形成更多的降水;与此同时,地面蒸发量却减少,导致地表水增加,引发更多的地质灾害,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

  • 标签: 气候变暖 江西 第二类热成风螺旋度 湿旋转效应
  • 简介:1991年12月28日我站值班员观测到8时气压附为-0.3℃,交接班时接班员发现9时附为-4.1℃。接班员认为8时附有误,他提出了四条理由:①一小时内附下降了3.8℃,不可能有此现象;②前一日(27日)8时气温-11.5℃,气压附仅达-7.4℃;而当日8时气温-18.2℃(比27日低6.7℃),那么其附应低于或至少接近于-7.4℃;③当日天气晴朗,随着太阳的升起,气温逐渐回升。附也应逐渐回升,认为8时附应≤-4.1℃;④没有大天气过程影响

  • 标签: 气压室 天气过程 班员 天气晴朗 内附 平均风速
  • 简介:一、引言70年代来,我国广大的气象工作者,根据明(1368—1644年)、清(1644—1911年)方志的气候史料,对我国近500年来的气候变化进行了大量的研究。1985—1989年国家气象局气科院为主的“中国千年气候变化研究”课题组,进一步开展对方志气候史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并完成《中国千年气候编年史(初稿)》。根据编年史,本文进行了近600年浙江省冬的探讨。

  • 标签: 气候异常 气象工作者 冬温 国家气象局 冷期 暖期
  • 简介:本文从新余市大暴雨个例入手,通过分析其前期的假相当位场,揭示大暴雨与假相当位的关系,为本市的大暴雨预报寻找热力学因子。

  • 标签: 大暴雨 假相当位温场
  • 简介:借助快速辐射传输模式RTTOVv10(RadiativeTransferforTOVS)及其地表微波发射率模块,针对江淮区域晴天和雨天2类不同天气状况,采用理想试验手段,利用集合平方根滤波(EnSRF)方法同化AMSU-A对地敏感第1通道的模拟亮资料,探究改善中尺度模式WRF(WeatherResearchandForecasting)初始场的可行性。结果表明:晴天时,同化对位、水汽混合比及水平风速u和v整体上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但不同高度改善程度有所差异,相对而言水平风场的改进程度最大,位最小;有降水时,4个要素场整体改进程度与晴天时类似,但分析场误差的水平空间分布与晴天时不同。

  • 标签: 卫星资料同化 AMSU-A 集合平方根滤波 地表微波发射率
  • 简介:详细介绍了新型湿度检定箱内部气路原理及升降湿外围控制原理,并给出故障检修实例,供设备检定人员在维修工作中参考.

  • 标签: 湿度检定箱 维修 控制原理
  • 简介:本文利用雷竹笋早出大棚栽培试验资料,针对雷竹笋早出的温度要求,分析了塑料大棚的增效应,并提出了塑料大棚栽培中应采取的、切实可行的相应措施,为完善雷竹笋早出大棚栽培技术提供了指导。

  • 标签: 塑料大棚 雷竹笋 日变化 林地面积 日较差 日平均气温
  • 简介:由温州市、丽水地区气象局合作研制的PC-TR气象电报终端系统于1991年4月18日在温州市通过了技术鉴定。鉴定会是由浙江省气象局科教处组织召开的,来自温州市科委、温州市邮电局、温州市电子技术研究所、浙江省气象局科教处、业务处、物资处及温州市气象局的

  • 标签: 气象电报 PC-TR 终端系统 技术鉴定 电子技术研究所 合作研制
  • 简介:为了研究不同增对小麦冠层反射光谱的影响,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农业气象试验站以徐麦31为供试品种,设置了2种不同的大田开放式增处理:夜间增2℃(T1)和白天增2℃(T2),及不增作对照(CK),研究采用FieldSpecProFR光谱仪测定了小麦不同生育时期的冠层反射光谱,并研究不同的增处理对小麦光谱反射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T2处理下小麦冠层反射光谱反射率在拔节期大于CK,孕穗期、开花期、灌浆期小于CK,其中孕穗期差值为0.1。T1处理情况下小麦冠层光谱反射率在拔节期大于CK,在孕穗期、开花期小于CK,孕穗期二者差值达到0.15,在灌浆期二者差异不明显。另外,在拔节期、孕穗期和开花期的冠层光谱反射率均有T2大于T1,灌浆期后T1大于T2。研究结果对于在不同增处理的背景下,对小麦冠层光谱进行无损监测的可行性提供理论参考,从而有效监测小麦的生长。

  • 标签: 小麦 增温 反射光谱
  • 简介:应用常规地面观测资料、区域加密站降水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水平分辨率为1°×1°,时间间隔为6h),对2009年6月8日发生在华北的一次强对流暴雨过程的湿位涡场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湿位涡的分布对强对流暴雨的发生、落区有较强的指示性作用,MPV1"正负值区垂直叠加"的配置是强对流暴雨发生、发展的有利形势。暴雨出现在850hPa上MPV、MPV1、MPV2正负值过渡带附近,是对流不稳定与斜压不稳定相结合的地区。θse等值线接近垂直的地区有利于垂直涡度的增长,亦有利于强降水发生。

  • 标签: 强对流暴雨 湿位涡 诊断分析 华北
  • 简介:引言茶叶是我市主要经济作物,在我市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但近几年来,由于受市场刺激,竞争愈来愈激烈。外地茶利用气候上的优势,在我市新茶未上市前乘虚而入,抢先占领市场。往往是在每年3月初,外地新茶就可以到我地上市,而本地新茶要到3月下旬才能上市,大部分新茶要到4月中下旬。由于上市迟,价格就低。为了改变这种被动局面,绍兴市越城区东陈茶场于1993年进行塑料大棚茶园试验,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

  • 标签: 塑料大棚茶园 增温效应 经济效益 日光型 日平均气温 深翻施肥
  • 简介:采用红外线辐射器增法,通过增模拟试验研究了增对半干旱区春小麦田间水分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温度增加,叶片水势不断降低,增1.0℃和2.0℃的春小麦叶片水势比没有增的春小麦叶片水势日平均分别降低了2.61%和4.45%。土壤水势随着土层深度的加深呈缓慢增加趋势。温度增加,不同土层深度的土壤水势均呈不断降低的趋势,温度增加越多,降幅越大;增与土壤含水量之间存在着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增能够明显降低春小麦田间土壤贮水量,增加农田总蒸散量。在高温情况下,湿润处理增加了土壤总贮水量,尤其是在拔节期以后。春小麦0~160cm土壤贮水消耗量在100cm以上随温度的增加呈逐渐增加的趋势,而在100cm以下深层变化趋势不明显。增2℃,湿润处理0~160cm土壤贮水消耗量要高于正常供水和干旱处理。

  • 标签: 模拟增温 水势 土壤含水量 土壤贮水消耗量 半干旱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