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2017年918日,《自然-地球科学》期刊在线发表的一篇论文显示,尽管实现《巴黎协定》所定的升温控制在1.5℃的目标并非不可能,但人们要下更大的减排决心。论文指出,根据此目标设定的碳预算,可用的碳排放剩余限额比此前预计的更多。

  • 标签: 升温控制 地球科学 目标设定 碳排放 论文
  • 简介:针对2016年1216-21日华北黄淮及周边地区的重度霾过程开展了诊断分析,发现全球、区域大气环流异常和局地气象条件是此次重度霾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在此次过程中,受重度霾影响的面积为71×10-4km-2,霾持续时间达到6d,过程最高小时细颗粒物(PM2.5)浓度超过1100μg/m-3。东大西洋/西俄罗斯和西太平洋波列(中高层)和北极涛动(近地面)均表现为显著的正位相型分布,综合调控了华北黄淮局地的环流场和气象条件,有利于霾的发生。华北、黄淮上空的异常反气旋能够有效抑制垂直运动,减弱水平风速。与之对应,近地面层为明显的弱低压区和偏南暖湿气流。从局地气象条件看,地面小风速、高湿度以及浅薄的边界层是促使本次重度霾发生的重要因子。

  • 标签: 污染 大气环流 气候变化和变率
  • 简介:利用多种常规观测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分析了2017年31日江苏北部出现的一次罕见冷空气雷雨大风天气过程的发生背景、地面要素和云团演变特征,同时从大气动力、热力和水汽条件出发分析了午后对流的成因。结果表明:此次过程发生前,江苏地区位于高空槽前,对流层中低层有冷式切变线伴随两股冷空气南下,受江苏省北部地面气旋阻挡,冷空气在上游堆积,当气旋东移入海冷空气爆发式南下时,造成严重的大风灾害。此次过程中,对流层中高层大气降温而低层回温使大气温度直减率增大,为对流发生提供不稳定条件,但水汽输送主要集中在低层,且高层大气无明显抽吸作用,导致此次过程未发生强对流性降水,主要以大风灾害性天气为主。

  • 标签: 雷雨大风 冷空气 环流形势 温度直减率 水汽条件
  • 简介:通过使用低频天气图上大气低频系统(低频气旋和低频反气旋),分析上海地区(长江下游)的暴雨(≥50mm)过程发生时段低频系统的地理位置和相互配置,并根据近年75次暴雨过程中每次暴雨过程的低频系统演变,归纳合成得到低频预测模型:一种是长江下游北—西北方为低频反气旋,南—东南方是低频气旋(A型);另一类与A型相反,北—西北方是低频气旋,南—东南方是低频反气旋(B型)。最后分析了低频预测模型的物理意义,表明暴雨发生期有西北向东南同时有东南向西北的低频波列(位势高度和水汽通量)在30°N、120°E附近汇合,引起降水。同时低频系统的维持也与扰动动能有关。

  • 标签: 低频气旋 低频反气旋 暴雨过程 水汽通量
  • 简介: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和常规观测资料,对2016年8广西地区一次东风波暴雨过程成因进行分析,并基于多种物理量分析东风波及其诱生低涡的动力、热力特征。结果表明,东风波及其诱生低涡是此次暴雨过程的主要影响系统,对流层高层强辐散、低层强辐合的散度场垂直结构,低层强烈的水汽输送和积聚,以及中低层暖湿的大气状态是东风波及其诱生低涡西移加强,并造成相应区域强降水的重要原因。另外,利用重新定义的热力螺旋度物理量,分析其高值区与强降水落区在出现时间和空间上的对应关系,发现两者具有较好的协调性和一致性。因此,热力螺旋度的分布与演变情况对于暴雨预报和研究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 标签: 暴雨 东风波 热力螺旋度 诊断分析
  • 简介: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区域自动站加密观测资料和GFS0.5°×0.5°逐6h的分析场数据以及多普勒雷达、风云卫星资料,对2013年913日浙江北部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的特征及其成因进行了中尺度分析,结果表明,受西太副高西北部边缘的暖湿西南气流和东移高空槽的共同影响,引发了浙江北部的强对流天气。在有利的大尺度环境场和物理量场配合下,当低层925hPa的中尺度辐合线和对流层中层700hPa的垂直上升运动区相重合时,中尺度辐合线附近会产生强对流,这对强对流的发生发展具有一定的预报指示意义。此次过程中强对流天气与雷达回波中心对应良好,中尺度辐合线基本与对流发生发展相对应,辐合线周边区域是强天气容易发生发展的区域,辐合线先于降水出现,随后在辐合线周边出现了强降水和大风天气。

  • 标签: 强对流 中尺度辐合线 触发机制 中尺度分析
  • 简介:利用常规气象观测站、加密自动气象站和雷达监测资料,分析2013年727-28日内蒙古东部地区暴雨过程,结果表明,(1)副热带高压和鄂霍次克海低压稳定少动,使低压槽发展加强形成东北低涡,是暴雨过程的环流背景;(2)当副热带高压阻挡在内蒙古地区南侧,南方暖湿气流无法向北输送时,渤海湾水汽北抽和局地大气含水量充足是这次暴雨过程发生的必要条件;(3)在大气层结处于相对稳定情况下,当前期大气含水量极高时,即使多个对流指数值都显示未来不可能有强降水发生的情况下,暖空气下方的冷平流侵入会通过降温凝结的方式产生大量级降水;(4)在满足以上条件时,风场垂直切变的加强同样会带来短时强降水,但降水量小于冷平流凝结作用产生的强降水量.

  • 标签: 暴雨 副热带高压 东北冷涡 冷平流 凝结作用 垂直风切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