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495 个结果
  • 简介:该项目是我国首批国家973项目“我国重大天气灾害形成机理和预测理论研究”部分研究成果的集成应用。该项目研究群体以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国家卫星气象中心、中国气象局武汉暴雨研究所、中国气象局上海台风研究所的研究人员为核心。在各单位、各位科学家的共同努力下,2004年度该应用平台的研制工作取得了可喜的进展:

  • 标签: 应用平台 暴雨灾害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国家卫星气象中心 中国气象局 业务
  • 简介:陕北暴雨灾害防御途径初探陈新园,孙志学(陕西省气候资料室西安·710015)陕北土壤以沙壤和中壤上为主,虽土壤中腐植质含量较少,但耕性好,吸水力和保水力较强。其最大特点是土壤孔隙度大,大部分地区lin土层内平均在46%~52%之间(占土壤体积)。容蓄...

  • 标签: 暴雨灾害 降水量 陕北 枯枝落叶 最小持水量 土壤含水量
  • 简介:在引进暴雨内涝仿真模型基础上,基于GIS,集合湖州市城市地理、河道地形、工程设施、气象监测、防洪调度等基础空间信息,构建了完整的湖州市暴雨内涝数学模型,以城区气象自动站资料、数值预报产品、雷达估测降水、主观降水预报等作为实况和预报用降雨边界条件,建立了湖州城市暴雨内涝预警预报系统。并运用该系统对发生在1999年6月24日-7月1日的连续暴雨造成严重城市内涝过程,以5种内河水位为初始水位条件,进行了历史反演,反演结果与历史描述基本相符,最大积水深度和位置基本一致,积水面积偏小。反演结果显示:本系统具备一定的暴雨内涝动态监测预报能力,对拓展城市灾害预报服务领域,提高城市暴雨内涝灾害监测、预报、灾害风险评估水平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 标签: 暴雨 内涝 系统 “99630” 反演
  • 简介:首先分析了2011年华西地区秋雨期间的雨情、汛情等特点,并从气象因素、地理特征、救灾能力等几个方面对华西秋雨致灾的成因进行分析。得到几点启示:建议加强信息员队伍在预警信息发布和防灾减灾工作中的作用;华西地区中小流域的山洪防御依然是薄弱环节,需进一步加强治理和能力建设;加强科普宣传,提高公众防御灾害意识及能力;加强规划与建设,提高社会整体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

  • 标签: 华西秋雨 洪水 灾害 防御.
  • 简介:利用1951—2012年辽宁暴雨过程及暴雨灾情资料,对辽宁暴雨灾害特征及暴雨灾害评估进行分析,并应用统计分析方法,建立暴雨致灾指标与灾害影响预评估的关系。结果表明:1951—2012年辽宁年平均暴雨日数自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辽宁暴雨灾害发生频率自中部向西北逐渐增多,灾害发生频率最高的地区为辽宁西部地区,其中朝阳喀左县暴雨灾害发生频率最高,占该站暴雨总次数的73%;辽宁西部等地区暴雨灾害发生频率较高,但降水强度较小,且发生一级和二级暴雨灾害的概率低于其他地区;除辽西地区外,其他地区暴雨灾害发生频率略低,但降水强度较大。辽宁受暴雨灾害影响最大的受灾体为农作物及其设施,辽阳地区受灾频率最大,占该地区受灾过程总数的95%以上。

  • 标签: 致灾指标 暴雨灾害 预评估 决策气象服务
  • 简介:旅游气象灾害预警能力建设既是旅游气象服务精细化、人性化发展的重要体现,也是有效保护游客生命财产安全以及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手段。旅游气象灾害预警主要包括集中观测信息和发布预警信号两个部分,需要高科技气象观测站支持、政府各主管部门联动、预警信号规范化和多种广泛有效传播手段等因素的协同创新。旅游气象灾害预警还需要游客认知和理解气象科普知识和灾害预警常识,积极配合、互动,自救并防灾减灾。旅游景区是旅游气象灾害预警能力建设不可忽视的重中之重,不仅需要有效防灾、减灾以保护游客安全,还要注意防御气象灾害对景区的损害。今后,可以围绕大幅增加旅游气象灾害预警建设资金和人才投入、发展高科技提高气象灾害预报水平、推进旅游气象灾害预警法制化、常态化和鼓励环境保护、倡导可持续的旅游方式等方面以深化旅游气象灾害预警能力建设。

  • 标签: 旅游气象服务 旅游气象灾害预警 旅游景区
  • 简介:自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开展灾害性天气早期警报工作以来,其中期天气预报的水平在稳步提升。最重要的体现应该是近两年对一些天气尺度灾害性天气事件提前几天的成功预报,包括:

  • 标签: 灾害性天气 早期预警 ECMWF 中期天气预报 天气尺度 警报
  • 简介:由于暴雨具有突发性和危险性特点,难以及时拍摄暴雨灾害的现场画面,本文基于大气降水粒子的物理特征,利用Maya、ReanlFlow、AfterEffects和Premiere等软件运用刚体碰撞、流体和粒子等动画技术,对暴雨及其引发的城市积涝、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灾害的发生和演变过程进行影视模拟,初步建立了相关技术流程及技术指标,可用于指导气象灾害类科普影视节目的制作,宣传防灾减灾知识。

  • 标签: 暴雨 衍生灾害 三维动画 气象影视
  • 简介:科技部科研院所社会公益专项资金重点项目“突发性强灾害天气预警系统(EWSSWE)”2006年6月6日通过验收。该系统是一个依托动力模式的数值预警系统,以WWW为平台,融贯了多种天气预报新技术,集富含信息量的强对流指数诊断预测、基于卫星和雷达产品的外推以及动力模式数值天气预报于一体;该系统开发的冰雹预报产品使本来并非预报量的冰雹作为动力模式后处理的产品输出从而赋予动力模式以直接预报冰雹的功能;

  • 标签: 天气预警系统 突发性 灾害 数值天气预报 动力模式 雷达产品
  • 简介:利用1974-2003年凤城、宽甸地区地质灾害实地调查资料和同期常规气象资料,分析了丹东北部山区地质构造特点及各类地质灾害发育的一般规律,讨论了强降雨尤其是暴雨对地质灾害发生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取了相关因子,应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建立了丹东地区地质灾害预报方程和丹东市地质灾害气象预警系统。通过2004年汛期的初步试用,证明该系统具有较好的预报能力。

  • 标签: 地质灾害 降水 气象预警系统
  • 简介:利用1960~2010年福州市各县(区)的暴雨日数和雨强数据,结合福州市社会经济数据和自然地理要素,构建一个集致灾因子、孕灾环境和承灾体易损性为一体的区域暴雨洪涝灾害综合指数评价模型。选取暴雨日数、雨强、地形、水系、人口、地均GDP、土地利用类型等因子,采用加权综合分析法对因子进行处理,基于GIS空间分析技术,实现对评价因子的栅格化,制作评价单元为100m*100m的福州市暴雨洪涝灾害综合风险区划图。结果表明:福州市可分为高、次高、中、次低和低5级风险区;暴雨洪涝灾害风险从西至东呈递增趋势,闽江河谷地区高于高海拔地区;福州主城区、福清、长乐、罗源等沿海平原区风险等级相对较高,闽清、永泰、闽侯等西部山区风险等级较低。

  • 标签: 暴雨洪涝 灾害 风险区划 GIS
  • 简介:1宁强县地质灾害的基本情况宁强县地处秦巴山地,湿润多雨,夏季多暴雨,为陕西省暴雨中心之一。最多年降雨量达2022.9mm,地理环境和地质环境十分复杂,县境内北边为秦岭山系,南部为巴山(米仓山)山系,受秦岭纬向构造和大巴山弧形褶皱带的影响,境内断裂及褶皱构造发育,地质灾害发生频率高、分布点多面广,特别是在汛期,

  • 标签: 地质灾害 气象预报预警 宁强县 秦巴山地 暴雨中心 年降雨量
  • 简介:中国气象局多轨道业务建设项目“中国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建设”2007年取得了可喜成果。其中,“基于作物生长模拟模型的作物产量动态预报业务技术应用研究”对东北玉米、华北冬小麦和江南双季稻生长模拟模式及参数区域化技术进行了改进,完善了各类作物产量动态预测方法,初步建立了产量预测模型,探讨了该模型与当前业务系统连接过程中实时资料获取渠道及替代解决方案,

  • 标签: 监测预警系统 农业气象灾害 中国气象局 生长模拟模型 业务技术 作物产量
  • 简介:“突发性强灾害天气预警系统”项目旨在为气象部门提供一套预测功能先进且响应迅速,同时具有业务化应用前景的突发性强灾害天气预警系统“瑷飓雯”(EWSSWE:EarlyWarningSystemforSevereWeatherEvent)原型。

  • 标签: 天气预警系统 突发性 灾害 WEATHER SYSTEM 预测功能
  • 简介: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手段系统是针对于气象预警和气象产品对外发布的平台.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手段系统主要对现有的国家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以下简称国突)信息数据处理中心进行业务对接,实现了收音机手段信息发布的全程监控,可一键在多平台发布天气预报、灾害预警和气象服务信息,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手段系统除涉及与终端通信外,还可实现国家级,省、市、县等各级通信,同步预警相关信息及设备信息.

  • 标签: 气象 预警信息 对接
  • 简介:该项目2008年9月顺利通过了科技部组织的中期检查评估。自立项以来,该项目紧紧围绕着农业干旱、东北玉米和新疆棉花低温冷害、华南寒害、长江中下游水稻高温热害、小麦晚霜冻害等我国重大农业气象灾害从5个方面开展了一系列观测试验和技术方法的研究,取得可喜成果。

  • 标签: 农业气象灾害 调控技术 农业干旱 监测预警 长江中下游 中期检查
  • 简介:利用1984-2012年中国暴雨洪涝灾害灾情和社会经济数据,从灾害暴露范围、人口暴露度、经济暴露度和农作物暴露度4个方面分析了灾害暴露度的特征,从人口脆弱性和经济脆弱性两方面分析了灾害脆弱性特征.研究表明:1984-2012年,中国暴雨洪涝灾害年平均暴露范围、人口暴露度、经济暴露度和农作物暴露度分别为9.37万km2、126人/km2、149万元/km2和1.53亿hm2,暴露度总体呈显著增加趋势,高暴露区域主要分布在沿海省(市);人口脆弱性显著增大,但经济脆弱性有逐渐减小的趋势,灾害脆弱性高值区主要分布在长江中游沿岸的湖南、安徽、重庆、江西、湖北等省(市),上海、北京、天津为灾害脆弱性最低的区域.

  • 标签: 暴露度 脆弱性 暴雨洪涝灾害 时空变化
  • 简介:结合内蒙古自治区的气象灾害特点,立足于本地区的实际需求,利用手机作为气象灾害发布重要手段,依托于中国移动短信点对点互连协议及现有的气象局网络资源,提出并设计了基于气象实时数据库应用的手机短信预警信息发布平台建设的设想,形成内蒙古自治区级和各盟市、旗县的移动互联网服务体系,为提高气象灾害信息手机发布能力、发布时效提供基础平台支撑.

  • 标签: 手机短信 气象灾害 预警信息 发布平台
  • 简介:1引言为了加强对暴雨.雷暴、冰雹大风等中尺度灾害性天气的监测与预报。充分利用省、南平市灾害性天气预警系统的建设成果,提高建瓯市的灾害性预报水平。经福建省气象局与建瓯市政府协商,决定共同投资兴建。福建省中尺度灾害性天气预警系统建瓯支中心”(以下筒称建瓯支中心).

  • 标签: 天气预警系统 灾害性天气 中尺度 建瓯市 预报水平 福建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