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481 个结果
  • 简介:通过对暴雨前期的环流形势特征以及物理量场分布的诊断分析,揭示了2006年1月18~19日长江下游带的冬季暴雨过程是以尺度西风环流形势的调整为背景,低层切变辐合强烈,急流强劲。虽然在物理量场分布上与汛期暴雨有定的差别,但有利的水汽条件、能量条件和动力条件仍保证了这次冬季暴雨的发生和维持。多家数值预报产品对暴雨的产生均有较好的反映,可以为暴雨的预报提供有力的参考依据。

  • 标签: 冬季暴雨 环流特征 物理量场 数值预报
  • 简介:1988年6月6日,张掖地区出现了次区域性的大暴雨天气过程,其中张掖26.7毫米,高台26.0毫米,临泽37.1毫米,肃南30.0毫米,民乐35.0毫米,山丹21.3毫米,仅次于1974年7月30日的暴雨降水量。本文从天气动力学入手进行分析,基本上找出了形成这次大暴雨的机制和预报着眼点。

  • 标签: 预报着眼点 天气动力学 低涡 垂直速度 环流形势 西北气流
  • 简介:通过分析2011年6月15-16日海西州冷湖出现的降水天气过程的高空环流形势、地面要素特征以及降水区周围的物理量场等,总结了过程发生的主要原因,并且加深巩固了对此类影响系统的认识。

  • 标签: 冷湖 大降水 成因
  • 简介:1998年4月14~19日蒙古和我国北方连续发生2次强沙尘暴天气,沙尘暴减弱后的浮尘随高空西风急流东移,跨越黄海到达韩国南部。通过分析认为,这是次发生于纬向环流中的沙尘暴天气,主要影响系统是蒙古西部热低压和地面冷锋。

  • 标签: 沙尘暴 大尺度 分析
  • 简介:2013年11月25日爆发性气旋引发黑龙江省东部地区大范围暴雪天气,本文利用多种观测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从尺度环流背景着眼,对气旋的爆发性发展及与其引发的暴雪天气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气旋在具有疏散结构的发展槽槽前获得发展,并始终位于北支高空急流核右后方和南支高空急流核左前方,为强辐散区,有利于气旋爆发性增长。高低空急流的耦合作用,加强了气旋中心附近的上升运动,有利于强降雪的持续和加强。气旋自生成后主要在海上移动,水汽含量十分充沛,其东侧有不断增大的低空急流相伴,增强了水汽向北输送的强度,加强了黑龙江省东部地区的降雪。850hPa以下出现水汽辐合中心预示降雪强度增大,与强降雪对应。大气水汽饱和区的厚度减小至对流层低层,表明降雪强度减弱。暴雪与高空锋区的锋生关系密切,低层强锋区自南向北移动经过黑龙江省东部地区的时间和位置与暴雪有较好的对应关系。锋区随高度向北倾斜,高空暖锋锋区移出,降雪强度减小;锋区全部移出,降雪结束。

  • 标签: 爆发性气旋 大暴雪 环流特征 急流 锋区
  • 简介:该文用卫星云图和常规气象资料,分析了2001年7月8-9日青海东部的到暴雨过程。分析认为:这次大到暴雨出现在亚欧强经向环流形势下的融高西北边缘特定的有利地区,主要受两个中尺度云团直接影响。该云团的形成和发展,是西南暖湿气流与北方近地面层弱冷空气相互作用的结果。

  • 标签: 青海 暴雨 中尺度云团 2001年 7月 天气过程分析
  • 简介:35亿(3500Ma)年以来地球上生存过大约40亿种生物,其中99%现在已经不存在了。这表明物种灭绝是很正常的。但是有的时期物种灭绝率相对较高,被称为灭绝(massextinction)[1]。公认的灭绝共有5次,都发生在古生代(540~250MaBP)及中生代(250~65MaBP)。

  • 标签: 物种灭绝 大灭绝 古生代 中生代 地球
  • 简介:文章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和NCEP1°×1°逐6h再分析资料,对2015年4月4—5日发生在内蒙古东北部的到暴雪天气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1)到暴雪天气过程的主要环流背景条件是乌拉尔山阻塞高压和鄂霍次克海冷涡,而低空急流、切变线、地面气旋是到暴雪的主要触发机制;(2)高低层散度的有利配置及高低空急流的耦合作用是该次过程的动力原因;(3)充足的水汽条件和不稳定能量的积累以及高空西风急流、低层南风急流和东风急流的共同作用是该次暴雪产生的根本原因;(4)近地面东风的加强,促进了低层的辐合或抬升,有助于垂直风切变加强和上升运动发展,对降水的加强有指示意义。

  • 标签: 大到暴雪 急流 物理量配置
  • 简介:介绍了硬盘主引导扇区和引导扇区的相关信息,以及在不破坏硬盘原有信息的情况下,修改引导扇区对硬盘重新分区的方法。

  • 标签: 硬盘 引导扇区 分区
  • 简介:本文根据高空500hPa、700hPa天气形势,配合卫星云图和地面要素及能量场等,对海南地区1995年1月18日的大暴雪天气过程进行了初步的分析,总结出了海南地区冬季出现降水天气的基本特点和预报思路。

  • 标签: 大-暴雪 天气形势 分析
  • 简介:目前,随着气象业务现代化的不断发展,卫星、雷达、自动站、区域站等现代化设备在气象领域大量投入使用,气象监测、探测信息在时间和空间尺度均成倍增加,随之而来各种气象信息也大量涌来,这些信息在预报制作和气象服务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将这些海量信息最大化地呈现在业务使用者和决策者面前,是气象部门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 标签: 投影系统 气象业务现代化 DLP 汉中 气象信息 现代化设备
  • 简介:西安5—8月降水(全区中大于或等于50mm的降水大于或等于1站或大于或等于20mm降水大于或等于2站)大约有43%的个例有关中暖切变参与。本文就暖切变对西安地区降水的贡献做了初步分析,并通过个例对比分析指出:天气系统对降水的影响不是唯的。测站上空的背景形势,大气层结,能量分布以及和地形密切相关的垂直运动状态等对降水的影响也不可忽视。

  • 标签: 暖切变 大降水
  • 简介:他来自大山,虽然没有伟岸的身躯,但大山赋予了他山样的胸襟和山样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从光泽、泰宁、将乐县直至三明市,从气象学校毕业后,他默默地耕耘在基层气象事业的第线,从测报员、预报员、气象服务人员到县局副局长,再到三明市防雷减灾局局长,他个脚印,用自己的勤勉、努力和对气象事业的满腔热情,以“天道酬勤、人心向善”这质朴的勤劳善良理念,为气象事业发展挥洒汗水、奋斗不息,

  • 标签: 气象系统 福建省 气象事业发展 意志品质 服务人员 防雷减灾
  • 简介:编者按:作者从事气候变化外交谈判多年,而2005年对气候变化外交谈判来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年.同时,在2005年1月举行的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选出的六项优先议题(称六挑战)中,气候变化的议题位居第三.作者以他敏锐的思考,科学的分析,把气候外交与达沃斯六挑战的深刻内涵作了充分的诠释,并对未来的气候变化谈判充满了信心.

  • 标签: 气候变化 气候外交 达沃斯"六大挑战" 八国首脑会议 可持续发展
  • 简介:梅汛期(6月1日~7月10日)是我市到暴雨的集中时段,往往引起严重的洪涝灾害。研究指出:切变线在梅汛期是造成我省暴雨的主要天气系统。据我们统计,切变线(涡切、暖切、冷切)亦是造成我区梅汛期到暴雨的主要天气系统。切变线北侧的冷性高压和南侧的副热带高压的辐合往往引起动力性和热力性不稳定,而500hPa的华西槽东移又促使垂直运动的发展,如700hPa、850hPa配合有低涡东传并配有西南急流,则中低层辐合进步加强,并有利于水汽源源不断地输送。这些都是形或我区到暴雨的必要条件。县站用物理意义明确的总温度和气团参数等作判别指标,使到暴雨落区更具体,这样二者结合是提高大到暴雨预报能力较理想的方法。

  • 标签: 暴雨日 低层辐合 总温度 热带高压 低涡 暴雨预报
  • 简介:1985年5月24日半夜至25日,兰州市出现了—暴雨,日雨量达45.0mm。这是次遍及青海、甘肃、宁夏、陕西的大范围降水,雨强中心在兰州、临夏。兰州市内又以七里河、城关区及榆中县的梁坪、上庄带雨量为,普遍达40—50mm,实属罕见。打破了兰州自1932年以来春季日雨量

  • 标签: 兰州暴雨 暴雨过程 过程分析
  • 简介:当代环境问题,由于人口快速增长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其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淡水:淡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资源。地球总水量约为14亿立方千米,其中淡水仅占2.53%,而且其中绝大部分封冻在南极等地的永久冰盖中,人类真正可以利用的淡水资源尚不足0.003%。据联合国统计,主要由于人口增长,上个世纪以来,全世界的淡水消费量增长了七倍,

  • 标签: 环境问题 淡水资源 人口增长 社会经济 总水量 联合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