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5 个结果
  • 简介:为了摸清塑料大棚内外的气象条件差异,实现对棚内作物生长气象环境进行科学调控,本文利用上杭县气象局地面观测资料和上杭县城郊安乡果蔬种植试验基地塑料大棚气象实测数据,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对早春季节塑料大棚内外气温、地温及湿度等气象要素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2月份棚内平均气温比棚外高4.1-6.5℃,最高气温比棚外高4.4-5.6℃,最低气温比棚外高3.0~5.0℃,地表温度比棚外高4.3~6.7℃;3月份无雨天气条件下大棚内空气湿度比棚外高14%~32%。早春季节塑料大棚内温度和湿度均比棚外高,可利用大棚的增温效应进行早春作物的防寒防冻,同时注意棚内高湿易发生病害的情况,做好大棚通风降湿工作。

  • 标签: 塑料大棚 气象条件 差异性分析
  • 简介:从自动站试运行的一年中各个气象要素观测值与人工站相比较,同类观测值间差值均较小,能够满足气象资料精确度的要求,唯独在地温(包括0cm温度及浅层地温,深层地温因无人工资料无法比较)存在较大差异.太阳辐射强,地温增温快的晴天正午时刻,其差异大,表现为14时自动站数值各层均偏高,尤其5cm异常偏大,有时可达5~6oC;太阳辐射弱,地温增温慢的阴雨雪天和早晚时刻,差值较小,表现为08时自动站数值0cm偏高,其余各层略偏低(5cm偶偏低较多),20时自动站数值高低不一,晴天高温时偏高,阴雨天降温时偏低.经分析有以下原因.

  • 标签: 自动站 人工站 深层地温 观测值 气象资料 地温观测
  • 简介:为解决气象影视服务同质化问题,浙江气象影视服务借鉴市场营销战略,提出按需布局的基本思路,整合内外部资源,梳理和整合气象服务产品,分析用户的气象服务需求特点,规划和部分实现“一台一品一特色”,从而构建了具有浙江特色的“平战结合、平灾兼容”的影视气象服务系列。

  • 标签: 气象 影视服务 差异化 策略
  • 简介:根据南京气象站及其周边3个乡村自动气象站2005年逐时风速资料,拟合了风速的概率分布函数,分析表明:南京城、乡地面风速的概率分布均与3参数的韦伯分布吻合度很高,风速概率密度函数(PDF)曲线形状存在明显的城乡差别,城市风速PDF曲线更加陡峻,即风速分布更为集中;在0.75~3.75m/s,城市风速PDF值明显高于周边乡村,而在〉3.75m/s和〈0.75m/s范围,城市风速概率密度值则低于乡村;城市下垫面的摩擦效应削弱风速而热力效应起增强风速作用,对风速的城乡差值序列的分析发现:多数时间城市风速是小于乡村风速的,但风速小于1.90m/s条件下,城市风速会出现大于乡村的现象;总体上摩擦效应的作用远大于热力效应;城市效应使全年平均风速下降0.43m/s。

  • 标签: 城市效应 地面风速 概率分布律
  • 简介:根据服务主体、内容和运行机制等的差异,将现阶段气象服务模式初步划分为日美模式、英国模式、新西兰模式和俄罗斯模式,并归纳了几种模式在界定政府职责、服务机构设置、经费投入和服务管理等方面的共性特点。在简要分析了几种模式的利弊之后,对合理借鉴其他模式,进而结合我国具体国情发展气象服务提出了初步的建议。

  • 标签: 气象服务 服务主体 运行机制 服务模式 政府职责 机构设置
  • 简介:从方法论、情景设置、宏观参数、能源消费量、能源消费结构、碳排放量、碳排放强度等几个方面,对国内外有代表性的6个中国碳排放情景研究进行了比较。在维持现有政策框架的基准情景下,尽管中国未来的能源结构持续优化,碳排放强度持续下降,但中国2050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将显著增长,排放量为119亿~162亿t。通过一定的低碳发展政策,在比较情景下,能源结构的优化和碳排放强度的下降更加明显,2050年碳排放量显著下降,排放量为43亿~95亿t。

  • 标签: 碳排放 气候变化 情景研究 比较
  • 简介:利用1961~2014年春季宁夏20个气象站的降水及NCEP再分析等资料,重点分析了不同分布型ElNino事件次年宁夏春季降水的差异。结果表明:由于ElNino事件在1990年代以后主要转为中部型,宁夏春季降水对ElNino的响应也发生了变化,由之前在ElNino发生次年春季降水偏多,转为次年春季降水偏少。东部型和混合型ElNino事件次年春季,500hPa高度距平场上欧亚中高纬地区环流分布及700hPa水汽输送条件,均有利于宁夏出现降水;而中部型ElNino事件次年春季,青藏高原南侧以偏西风为主,青藏高原东南侧相对湿度较低,不利于宁夏春季出现降水。

  • 标签: 不同分布型 EL Nino 春季降水 宁夏
  • 简介:以西宁市五四大街19号和莫家泉湾气象观测场地分别代表西宁市城区和市郊,利用1996,1997,1998年3年两地并行气象观测资料,用统计对比方法,讨论了两地气温,地温的主要差异以及相关联系。指出,由于城市热岛效应城区气温高于市郊,其中以冬季差异最大,而春季差异最小;城区与市郊逐日、月气温和逐日、月地温相差十分显著,城区与市郊气温差对地温差的影响,在晴天状态下,以80cm最为明显,在昙天状态下以冬,春季0cm地温最为敏感,在阴天状态下几乎全年0cm地温都有较显著的反应。

  • 标签: 城区 市郊 气温 地温 统计相关 西宁市
  • 简介:利用通辽国家基本站2011年逐日20时气温、湿度、气压资料,分析了自动观测与同期人工观测数据的差异及产生差值的可能原因.分析认为:仪器的测量原理、感应原件的不同、仪器本身的系统误差、观测的时空差异和人为主观因素以及环境因素、采样和算法的不同是造成自动观测与人工观测数据产生差值的主要原因.

  • 标签: 自动气象站 人工气象站 差值 对比 原因
  • 简介:利用1961—2012年中国西北东部156站降水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分析该地区汛期(5—9月)降水特征的变化,构造综合相似指数,将历年汛期降水量场划分为全区一致偏多型、一致偏少型、南多北少型、南少北多型共4类降水类型,其中以全区一致偏少型所占比例最多。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全区降水虽仍以一致偏少型为主,但其比例明显减小,而全区一致偏多型比例明显增加。全区一致偏多(少)的降水异常敏感区的中心位置随时间逐渐向东南方向移动,而南多(少)北少(多)型的降水异常敏感区中心位置则随时间逐渐向西北方向移动,两个模态所反映的降水异常敏感区的范围和强度在各年代均有较大差异。夏季西部型南亚高压、乌拉尔山脊显著增强,蒙古气旋加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加强,南海、孟加拉湾的暖湿气流深入到中国西北东部地区,是西北东部降水一致偏多的主要大气环流特征。

  • 标签: 中国西北东部 汛期降水 大气环流
  • 简介:基于SA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使用滤波法、插值法和功率法对径向干扰回波进行剔除,并对3种方法的去除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1)滤波法适用于晴空径向干扰回波的去除,在有降水特别是降水回波与干扰回波混合的区域滤波法效果较差;(2)若只有单一方位存在径向干扰回波时使用插值法去除回波效果较好,而多个方位存在干扰回波时插值法效果较差;(3)功率法通过处理雷达接收功率,对连续多方位存在的干扰回波,以及径向干扰回波与降水回波重叠的情况,都有较好的识别及去除干扰回波的效果。在有降水时,降水回波越弱,对干扰的订正越强;降水回波越强,对干扰的订正越弱;晴空时,径向干扰回波基本被全部去除。

  • 标签: 多普勒天气雷达 径向干扰回波 去除 对比
  • 简介:从原理和实测记录两方面,对比分析了EN型与EL型风仪的差异,以及造成差异的原因。

  • 标签: EN型 测风 发电机 输出电压
  • 简介:本文从适应国家公共管理职变化、为国家整体战略服务,科学编制具体发展项目的理论基础和现实需求四个方面对比中美两国气象部门制定的事业发展战略,为加深理解中国气象事业发展的战略内涵和深化业务体制改革提供参考思路。

  • 标签: 气象事业发展 公共管理 气象部门 体制改革
  • 简介:自动气象站因其监控、观测、采集、存储资料方面的诸多优势,已成为今后我国地面气象观测的发展主流.并将逐步取代人工观测.人工观测与自动观测之间不可避免的存在着观测差异,这种差异对历史气象资料的连续性提出了挑战.并将深刻影响大气科学研究和业务应用。因此对比分析两个观测系统之间的观测差异及均一性是非常必要的。结果表明合作气象站两种观测数据序列中,自动站日最高和最低气温系统性偏低于人工观测值.平均气温则反之。在分析两个数据序列差异的基础上.建立了各季的气温订正方程。订正后两个序列的差值明显减小.效果良好。

  • 标签: 自动气象站 人工观测 气温 均一性
  • 简介:区域气候变化的信息是气候变化影响评估的基础.在发展全球气候模式的同时,发展高分辨的区域气候模式是获取区域气候变化信息的重要途径之一.作者介绍了由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START全球变化东亚区域研究中心发起和主持,有中、美、韩、日和澳大利亚10个研究组参加的亚洲区域气候模式比较计划的目的、意义、工作任务和试验设计等主要内容,给出了该国际比较计划第1阶段(连续18个月积分)和第2阶段(1988~1998年连续10年积分)的初步结果,讨论了区域气候模式在亚洲应用中的一些共性问题以及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 标签: 区域气候 模式比较 地面气候 气候变化
  • 简介:本文利用福建省长汀、上杭、永定和平和县1981-2010年30a的气象资料,对闽西红皮红肉蜜柚种植区的长汀、上杭、永定县与蜜柚原产地平和县的蜜柚生长发育期气象条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永定、上杭和长汀县历年逐月平均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与平和县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但变化幅度有所差异;上杭和永定县蜜柚生长所需的热量条件相对较好,而长汀县热量条件相对较差;而闽西3个县的水分和光照条件均能满足红肉蜜柚生长发育需求,总体上看,闽西3个县的光温水条件适宜红肉蜜柚种植,且越靠南部种植会越有利于红肉蜜柚的优质高产;但北部的长汀县必须注意蜜柚冬季冻害。

  • 标签: 种植 红肉蜜柚 气候比较 分析
  • 简介:利用1961~2007年河西走廊东部5站(凉州区、民勤、永昌、古浪、乌鞘岭)逐日降水资料,分析了河西走廊东部平原区和山区不同强度降水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近47a来,河西走廊东部共出现3次暴雨天气,其中平原区出现2次,山区出现1次,都出现在20世纪80~90年代;河西走廊东部平原区总降水日数、小雨日、中雨日和大雨日都呈减少趋势,而山区总降水日数、小雨日、中雨日和大雨日都呈增加趋势;平原区总雨日的减少主要体现在小雨频率的减少,中雨的贡献最小,山区总雨日的增加主要体现在小雨频率的增加,大雨的贡献最小;河西走廊东部平原区和山区近47a来总降水强度和小雨、大雨降水强度都表现出一定增强趋势,而中雨强度都有变小的趋势;平原区和山区总降水强度增强主要体现在小雨、大雨降水强度的增强,中雨的贡献很小;河西走廊东部平原区和山区年平均降水量总体都呈增加趋势;平原区小雨、大雨的贡献率总体为增加趋势,中雨贡献率总体呈减少趋势;山区小雨、中雨的贡献率总体呈减少趋势,大雨贡献率总体为增加趋势;平原区年降水量增加主要是小雨和大雨的贡献,山区则主要是大雨的贡献。

  • 标签: 河西走廊东部 平原区 山区 降水事件 变化特征
  • 简介:对2015年全国公众气象服务评价调查结果的分析显示,我国公众中男性对气候变化认识程度以及对气象灾害预警的认知水平和满意度都比女性高。城镇女性选择环保产品、环保出行及愿意对生活或工作方式做出改变来应对气候变化的比例高于城镇男性,而农村男性选择调整或改变种植或养殖方式、改变种植或养殖品种及转换谋生方式的比例高于女性。男性选择购买相关气象或气候保险、参加培训或辅导的比例比女性高,而女性选择学习气象灾害和气候变化相关的专业知识比例高于男性。女性对气象服务信息的需求比例比男性高。建议:1)积极推进气候变化及其灾害认知的社会性别研究,建立灾害认知性别数据库,将社会性别融入到气象灾害风险管理的整个过程;2)在气象服务中引入社会性别视角,加强针对女性的宣传和指导,开发适合女性的服务产品和信息传播渠道,提升她们应对灾害的意识和能力。

  • 标签: 社会性别 气候变化 气象灾害 公众认知
  • 简介:利用近58年(1950~2007年)热带气旋资料,研究了南海(5°N~25°N,110°E~120°E)和西北太平洋(5°N~25°N,120°E~180°)两个区域热带气旋生成频数的年际变化和季节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生成频数明显多于南海,且两区域的热带气旋活动表现出明显的区域性差异。在年际变化上,两者之间相关系数仅为-0.09,即南海和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生成频数在变化上相对独立。在季节变化上,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生成频数主要决定了整个西北太平洋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而南海热带气旋生成频数在活跃期5~11月内季节差异不够明显,8~9月为相对盛期;特别地,从热带气旋频数相对于整个西北太平洋所占比率来看,5~6月南海区域由前期的寂静期骤然上升至31.7%~33.8%,使得5~6月成为全年比率中最突出的2个月份。对上述热带气旋活动区域性差异的可能原因进行了分析,初步显示在年际变化上ENSO对南海热带气旋生成频数的影响是显著的;在季节变化上,5~6月南海出现了较之西北太平洋更加有利于热带气旋生成的动力条件(季风槽)和热力条件(高海温),这可能是南海热带气旋生成频数相对于整个西北太平洋所占比率在5~6月成为全年最突出的两个月份的主要原因。

  • 标签: 南海 西北太平洋 热带气旋活动 区域性差异
  • 简介:田晖在《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7年第3期撰文指出,一般来说,企业过多的冲突会导致企业经营杂乱无序,破坏组织功能,过少的冲突会导致企业对突发事件反应迟缓造成组织僵化,只有对冲突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才能化冲突为动力,不断推动企业成长、发展。不过,由于中西方的文化渊源分别为儒家文化与基督教文化,这两者都为避免冲突以争取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增长提供了核心管理思想,因此,由于受到不同的文化及管理思想的影响,中西双方在避免企业内部冲突的手段和方式上产生了较大差别,

  • 标签: 企业经营 冲突管理 中西方 社会科学 湖南师范大学 儒家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