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处于黄土高原中心地区庆阳市水资源十分缺乏,水资源总量严重不足,现有的水资源在开采方面又存在很大难度,可利用水资源极其缺乏,严重阻碍了社会经济持续发展.本文主要通过对该水资源总量、利用现状调查、分析研究,结合当地地理和经济特点,分析水资源在利用方面存在问题,提出水资源持续利用根本对策.

  • 标签: 黄土高原中心地区 水资源利用现状 可持续利用
  • 简介:1会议概况2015年12月10—13日,第2届中亚干旱区生态系统持续管理与环境演变研讨会在德国慕尼黑市召开。此次学术研讨会由中德干旱区生态与环境联合研究中心主办、中国科学院(CAS)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XIEG)与德国慕尼黑理工大学(TUM)联合承办,会议由中德科学中心、德意志学术交流中心(DAAD)、

  • 标签: 可持续管理 生态系统 环境演变 干旱区 中亚 慕尼黑市
  • 简介:该激光多普勒雷达系统主要用来探测大气晴空三维风场。晴空大气风场精细结构探测对灾害性天气临近预报、边界层结构研究、城市环境监测和预报、大型活动特种气象保障、飞行安全等有重要意义。在中国气象局支持下,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与中国海洋大学合作研制探测大气三维精细结构小型化移动非相干测风激光雷达系统,实现了车载小型化,将现有的风场一维探测扩展为二维、三维探测,提高了探测精度和系统稳定性和可靠性,满足气象业务观测需要。该系统将用于2008年奥运会气象保障,提高海面风场监测和临近预报能力。

  • 标签: 激光多普勒 多普勒雷达 激光雷达系统 可移式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2008年奥运会
  • 简介:基于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提供1961—2016年2400多站逐日降水观测资料,根据百分位法确定极端降水,对中国夏季持续(持续2d及以上)和非持续性(持续1d)极端降水事件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气候变暖背景下,以江淮流域为代表,中国大部分地区极端降水量趋于增多,但华北、西南及西部部分地区趋于减少;除内蒙古中部、四川等地以外,中国大部极端降水对总降水贡献呈增多趋势。进一步对华北、江淮、华南、西南4个代表区域进行分析,发现华北、西南地区持续和非持续性极端降水量都呈减少趋势,持续性极端降水量减少更突出,极端降水更多以非持续性形式出现;江淮、华南一带,两类极端降水量都呈增多趋势,持续性极端降水量增加更明显,极端降水更多以持续性形式出现。

  • 标签: 中国 持续性极端降水 非持续性极端降水 趋势 极端降水持续性结构
  • 简介:前言发展是人类一直热切追求永恒主题,也是新世纪国际社会“和平与发展”共识主要内容之一。随着人类社会发展和社会生产力进步,人类活动对自然生态系统冲击日益强烈。人类在无止境地向自然攫取资源、追求满足自身奢侈需求同时,使自然生态系统组成要素特征发生变化(如气候变化)、结构和功能受损日甚,

  • 标签: 可持续发展 自然生态系统 人类社会 社会生产力 国际社会 人类活动
  • 简介:资料同化系统:在区域三维变分同化系统中增加了SYNOP,SHIP,AIRERSATOB,雷达径向风等观测算子、非线性平衡约束,用NMC方法重新估算了背景误差协方差;建立了区域/全球一体化三维变分同化框架;开展了EnKF前沿性研究;研究开发4DVAR系统,完成切线性模式和伴随模式设计、编程,进行了初步调试。主要工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全球闭合网格点构造与算法设计;②预调水平变换谱滤波表示;③用NMC方法估计背景误差协方差参数;

  • 标签: 研究开发 误差协方差 全球一体化 AR系统 变分同化 MC方法
  • 简介:日本和法国合作一项新研究表明,厄尔尼诺现象发生约一年前,印度洋表层水温会出现变化。研究人员因此认为,如果利用人造卫星监测印度洋表层水温和其上空云团变化,提早一年就可预报厄尔尼诺现象发生。

  • 标签: 厄尔尼诺现象 预报 表层水温 研究人员 卫星监测 印度洋
  • 简介:分析了河西走廊1980~2010年一日大风持续时间气候特征。结果表明:河西走廊一日大风平均和最长持续时间空间分布特征与大风日数基本一致,总体上自东向西、自南向北增多,且随海拔高度升高而增多。全区年大风平均持续时间在7~207min之间,平均为65min。大风一日最长持续时间是1390min。酒泉市大部、永昌、民勤和乌鞘岭年大风平均和最长持续时间偏长,其余地方偏短。各季大风平均和最长持续时间,春季最长、冬季次长、夏季最短、秋季次短。年一日大风持续时间频率为偏态分布,在0~2h累积频率为0.67。风速偏小站大风持续时间基本为0~12h,风速偏大站大风持续时间在12~24h,这说明风速越大,大风持续时间越长。

  • 标签: 河西走廊 大风日 持续时间 气候特征
  • 简介:中国农业历史悠久,长期以来农民积累了丰富农业生产经验.气候对农业生产影响也有许多宝贵遗产.如强调。天时、地利、人和”三方面协调作用。可以获得好收成.“橘逾淮而北为枳”形象地描述了气候对柑桔生产影响.然而要系统地了解气候在农业生产中作用,却不是一件容易事.50年代提出“水肥土种密保工管”这一农业八字宪法,就未曾把气象纳入发展农业生产重要范畴.随着农业生产中气象灾害不断出现和气象事业不断发展,经过农业气象科技工作者不懈努力探索、分析和研究,水稻“三寒”.果树冻害等一大批农业气象研究成果不断涌现。

  • 标签: 气候资源 可持续发展 农业生产 农业历史 气象事业 农业气象
  • 简介:应用GPS探测大气降水量(PWV)对2010年大连地区降水过程中水汽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GPS/PWV资料能反映大气中水汽时间和空间变化,其变化特征与降水有较好对应关系;不同性质降水过程PWV变化特征明显不同,稳定性降水过程PWV变化较为平缓,呈明显单峰结构,对流性降水过程水汽变化程度剧烈,呈震荡趋势,而混合型降水具有两种性质降水共同特征;降水过程中GPS/PWV阈值表明,GPS/PWV资料在降水天气预报方面有一定应用价值。

  • 标签: 大气可降水量 稳定性降水 对流性降水 混合型降水
  • 简介:黑碳气溶胶是环境大气中浓度较低一种气溶胶粒子组分,因其对光吸收作用,及其对空气质量和人体健康影响,而成为当前国际气候变化和环境研究中关注热点问题之一。本文围绕黑碳减排问题,介绍黑碳来源、全球分布,讨论全球温室气体减排和区域空气质量控制对黑碳减排影响,综述控制和改善燃烧条件、减少开放式生物质燃烧和黑碳封存等减排黑碳措施。文章还分析了黑碳未能成为全球减排共识原因,并对中国有关黑碳减排政策选择提出了建议。

  • 标签: 黑碳 减排 措施 政策分析
  • 简介:利用PV-阻塞高压指数,研究了欧亚大陆阻塞高压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期间出现连阴降水影响。结果显示:1978-2008年1月10日至2月2日我国南方连阴降水具有明显地域特征,区域连阴降水持续日数有比较明显年际变化,2008年连阴降水持续日数远远超过历史同期;合成分析结果显示,连阴降水较强年份,500hPa位势高度场上乌拉尔山和贝加尔湖西部地区同时有阻塞高压存在,但阻塞高压所起作用对于南方各省连阴降水所起作用不完全一样,冬季1月10日至2月2日,乌拉尔山阻塞高压频繁发生有利于湖北大部和江西、安徽局部连阴降水增多,而不利于贵州北部连阴降水发生;贝加尔湖地区阻塞高压偏多有利于湖北南部和安徽西部一些地区连阴降水发生;鄂霍次克海阻塞高压偏多有利于贵州大部和湖北西部连阴降水偏多。2008年1月10日至2月2日这段时间7省1市冬季异常降水中,关键区阻塞高压所起作用很复杂。贵州、江西地区异于常年降水,可能与阻塞高压和其它天气系统异常配置有关。

  • 标签: 低温雨雪冰冻灾害 连阴降水 阻塞高压 PV-θ阻塞高压指数
  • 简介:热带季节内振荡和北极涛动持续异常会对全球大气环流产生影响,同样会对东亚地区旱涝造成影响。本文针对云南及周边地区近年来频繁出现极端干旱事件进行了分析。发现当热带大气季节内振荡(MJO)和北极涛动(AO)两者持续异常时,会对云南降水产生影响。2009/2010秋、冬、春3季连旱就是由MJO和AO出现极端异常(MJO异常不活跃;AO异常偏弱)造成。2011年云南主汛期极端伏旱产生则是由于MJO持续不活跃和西太平洋高压脊异常偏北造成

  • 标签: 干旱 MJO AO 持续异常 云南
  • 简介:雷电危险度是反映雷电灾害危害程度综合指标,本文利用大连地区ADTD型闪电定位系统监测资料、雷暴日观测资料、雷电灾害调查资料、1679个防雷被检单位检测数据及地形地貌等资料,基于拓学综合评估方法对大连地区雷电灾害危险度进行了评估研究。结果表明:从影响雷电危险度等级雷电活动特征、防灾减灾能力及待评估现状3个方面选取了12个评估指标,基于现场调查建立了大连地区雷电危险度拓学综合评估体系。利用关联函数和物元理论判定了雷电危险度经典域与节域,基于熵值赋权法确定了各评估指标的权重系数,对大连地区雷电危险度进行了等级划分,并通过实例验证雷电危险度等级综合评估方法合理性。

  • 标签: 可拓学 熵值赋权法 雷电危险度 评估
  • 简介:概述了城市景观格局和城市热岛效应及城市景观格局对城市热岛效应影响等领域研究现状,探讨了城市景观格局对城市热岛效应影响作用,并结合城市景观格局研究中新领域——景观格局优化,提出了解决城市热岛问题新思路,即通过优化景观格局来达到缓解甚至消除热岛效应。展望了城市景观格局和城市热岛效应研究领域存在问题和面临任务。

  • 标签: 城市景观格局 城市热岛效应 景观格局优化
  • 简介:利用河西走廊地区风速气候资料和风塔精细资料,通过分析该区域风速演变,探讨风能资源持续性。研究表明,河西走廊地区环境风速比较稳定,在气候上没有明显减小趋势,根据对未来风速变化预测及河西走廊独特地理、人文环境,初步推断河西地区风能资源具有很好持续性。

  • 标签: 河西走廊 风能 可持续性
  • 简介:利用锡林浩特气象站1990-2013年气象观测数据,得出锡林河流域地区气候在20世纪90年代为暖湿;21世纪10年代气候暖干化趋势明显.利用GIS技术和卫星遥感技术相结合方法,分析锡林河流域景观类型转移变化特征;采用景观格局指数分析方法,得出锡林河流域除景观蔓延度指数减少外,其余景观格局指数均有所上升,表明区域整体景观趋于复杂、异质和不连续斑块镶嵌特征.分析流域气候变化对区域景观格局变化影响,得出锡林河流域近二十多年来气候变化与景观格局变化规律基本吻合,气候暖干化导致锡林河流域景观格局破碎化,土地资源盐碱化,生态环境恶化.

  • 标签: 气候变化 锡林河流域 景观格局 时空动态
  • 简介:通过对包头地区1971—2000年整编资料计算,分析出包头市近30a气候变化特征,利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和解释了包头地区气候变化突变现象,得出气候突变对包头地区引起气温和降水影响,简要分析了气候突变后稳定性及其耗散结构特征,利用包头月平均气温时间序列,求得包头地区吸引子维数,表明了包头地区气候具有的混沌行为。通过累积分布函数对包头地区混沌行为做出定量估计,求出了系统混沌定量程度,找到了包头地区可以预报天气平均时间尺度。

  • 标签: 气候突变 耗散结构 吸引子 混沌行为
  • 简介:简要回顾了数值天气预报和气候预测预报性研究若干动力学方法,包括用于研究第一类预报性问题线性奇异向量(LSV)和条件非线性最优初始扰动(CNOP-I)方法,以及Lyapunov指数和非线性局部Lyapunov指数方法。前两种方法用于研究预报或预测预报误差问题,可以用于估计天气预报和气候预测最大预报误差,而且根据导致最大预报误差初始误差结构信息,这两种方法可以用于确定预报或预测初值敏感区。应该指出是,LSV是基于线性化模式,对于描述非线性大气和海洋运动具有局限性。因而,对于非线性模式,应该选择使用CNOP-I估计最大预报误差。Lyapunov指数和非线性局部Lyapunov指数可以用于研究第一类预报性问题中预报时限问题,前者是基于线性模式,不能解释非线性对预报时限影响,而非线性局部Lyapunov指数方法则考虑了非线性影响,能够较好地估计实际天气和气候预报时限。第二类预报性问题研究方法相对较少,本文仅介绍了由我国科学家提出关于模式参数扰动条件非线性最优参数扰动(CNOP—P)方法,该方法可以用于寻找到对预报有最大影响参数扰动,并可以进一步确定哪些参数最应该利用观测资料进行校准。另一方面,通过对比CNOP—I和CNOP-P对预报误差影响,可以判断导致预报不确定性主要误差因子,进而指导人们着力改进模式或者初始场。

  • 标签: 天气 气候 可预报性 最优扰动 非线性局部Lyapunov指数
  • 简介:2006年10月14日是第37个“世界标准日”。今年“世界标准日”主题是:“标准为小企业创造大效益”,旨在更好地发挥标准在帮助和支持小企业应对当今经济全球化挑战和国际经济激烈竞争中作用,创造更大经济社会效益。

  • 标签: 世界标准日 持续发展 气象事业 经济社会效益 健康 经济全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