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9 个结果
  • 简介:自记降水观测记录是最基本的观测要素之一,对分析内蒙古地区降水情况和了解全区旱涝规律发挥着重要作用。由于各种原因,大量的自记降水观测记录没有得到很好的应用,这对深入研究我区的降水时空分布及特征和暴雨强度及其可能造成危害等规律性问题极为不利。为此,国家从“八五”计划起将自记降水观测记录图形化处理列入日程,

  • 标签: 降水时空分布 数据集 观测记录 “八五”计划 内蒙古地区 图形化处理
  • 简介:气象科学数据是国家重要的基础性、公益性科学数据资源,是我国历史资料年代长、保存完整的地球信息资源之一。通过收集、整合、集成、标准化和归一化处理的气象数据是气象信息系统中最核心和最基本的组成部分,也是气象信息系统建设和提供气象服务的最重要的内容。根据“中国气象科学数据共享服务网”的总体设计思路和要求,内蒙古气象信息中心,组织科技业务人员,重点围绕数据标准规范、数据建设和共享平台研制等方面加强全区气象信息共享平台(网站的设计制作、全区气象数据的收集、存储、整编,历史资料、实时资料元数据的编写和共享等工作)的建设。目前,全区气象数据系统建设已初具规模。

  • 标签: 气象信息系统 数据集 科学数据共享 信息系统建设 信息共享平台 区级
  • 简介:陕西省气象科学数据包含的资料为1951—2005年的基本地面气象观测资料数据文件(A0文件)。共整理了陕西99个台站的气压、气温、水汽压、相对湿度、降水量、蒸发量、风、日照时数、雷暴、沙尘暴、雾、扬沙、浮尘等要素资料。对A0文件全部进行了格式检查,并对检查出的错误逐一改正。

  • 标签: 气象科学 陕西省 数据集 质量控制 地面气象观测资料 数据文件
  • 简介:主要分析了自动气象站进行气象探测所产生的误差,确定这些气象资料的准确性状况。

  • 标签: 自动气象站 误差 分析
  • 简介:文章介绍了雨工程的含义、种类和技术要点,阐述了雨工程的集水效益和经济效益,并根据内蒙古的气候自然特点和生产实际,提出了此项技术的适宜发展区域。为旱作农业区提高天然降水利用率,发展节水灌溉,促进农业持续发展,提供一种有效途径。

  • 标签: 旱作农业 可持续发展 自然降水集雨工程 旱井 水窖 节水灌溉
  • 简介:按照有关技术规范和技术要求,2005年对青海省作业的192个人影地面作业设备进行了全面、规范的年度技术检测,并从实际工作角度出发,对作业设备进行了现场维修。本文对青海省人影地面作业设备从检测性能方面进行评价,用来指导人影地面作业安全及管理。

  • 标签: 人影 作业 性能 评价
  • 简介:为了了解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uropeanCentreforMediumrangeWeatherForecasts,ECMWF)数值模式对安徽地区降水预报的性能,提高订正技巧,本文应用风险评分(ThreatScore,TS)、预报偏差(BIAS)和去除随机事件后的公平T评分(EquitableThreatScore,ETS)及真实技巧评分(TrueSkillStatistic,TSS)等方法,对2012年1月至2015年3月安徽省ECMWF数值模式降水场预报资料进行检验。结果表明:ECMWF模式对安徽地区降水的预报性能总体较稳定,年际变化幅度较小。安徽省降水预报的ETS评分总体呈南高北低的空间分布特征,所有气象站降水均存在预报过度的现象。降水预报分级检验表明,小雨量级降水预报评分明显高于其他量级降水,但预报偏差较大,预报过度现象严重;ECMWF模式对72h时效内的暴雨量级降水预报技巧较小,对于72h时效后的暴雨量级降水基本没有预报能力。季节降水预报的检验表明,春季、秋季和冬季的48h时效内晴雨预报的准确率为88%以上,订正空间较小;夏季各时效及春季、秋季和冬季168h时效以上降水预报的空报率超过60%,可以适度订正;秋季较其他季节降水预报的漏报率略高,尤其是120h时效以上降水的预报需关注。四季均存在降水预报过度的现象,尤以夏季最突出。ECMWF模式对安徽省降水量为01—07mm的格点降水预报空报率较高,订正后可以明显提升预报技巧,但增加了一定漏报风险。

  • 标签: ECMWF模式 检验 降水 TS评分 ETS评分 预报偏差
  • 简介:基于中国气象局国家气象信息中心2012年发布的《中国国家级地面气象站基本气象要素日值数据(V3.0)》,选取一定空间范围内相关性、数据完整性均较好的邻近站降水资料,构建参考序列,结合标准正态检验和台站历史沿革信息对我国2342个台站年、月降水资料进行均一性检验.采用相关系数权重平均方法和一阶差分方法相结合得到参考序列,以降低因计算方法和邻近站序列长度不一致等引起的参考序列不确定性.最终结果显示:98个台站降水序列存在断点,仅占总站数的4.2%.采用比值法订正上述非均一性的降水序列,订正后的序列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人为因素的干扰,部分台站降水量变化趋势(1960-2009年)异常的问题得到改善.

  • 标签: 降水量 均一性 标准正态检验 比值订正
  • 简介:1概况2018年9月24—28日,由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主办的第18届气象高性能计算研讨会在英国雷丁举行。ECMWF每2年举办一次气象高性能计算研讨会,旨在交流高性能计算在气象领域应用的经验。研讨会包含38个交流报告、3个主题报告和12个供应商参加的展览,主要围绕气象领域高性能计算机(HPC)系统的升级、E级计算机(运算速度百亿亿次以上的超级计算机)发展相关研究和挑战、数值模式的发展、数据管理和高性能I/O、机器学习的应用等展开交流。

  • 标签: 高性能计算机 气象 中期天气预报 ECMWF 超级计算机 主题报告
  • 简介:1引言福建省现有714SD,714、713等三种型号的天气雷达。由北京敏视达雷达有限公司生产的两部CINRAD/A即将投入业务试运行。这样福建省将拥有四型号的天气雷达,在全国有一定代表性。

  • 标签: 天气雷达 雷达探测 D/A 性能比较 福建省 试运行
  • 简介:介绍B/S系统的压力和性能测试的方法,分析其架构的稳定性、可靠性。通过对浙江三农网(由浙江农网开发,平台部署在信息网络中心)、浙江气象网、浙江农网3个平台进行测试对比,阐述各平台技术架构的优劣。

  • 标签: 压力测试 性能分析 B/S 技术架构 分析
  • 简介:利用T213短期数值预报产品的500hPa高度预报形势图和客观分析图,对2002年6~9月份影响青海省的天气系统进行了预报能力的分析检验。结果表明:T213短期数值预报产品对6~9月份影响青海省大的天气过程具有较强的预报能力和较高的使用价值,有利于提高预报水平。

  • 标签: 数值预报 短期预报 预报性能 形势图
  • 简介:利用升级后的ECMWF细网格模式2m温度、大尺度降水量(LSP)、累积降水量(TP)及850hPa风速等气象要素预报场,采用客观分析和统计学方法,对2015年2月至2017年1月乌鲁木齐米东区气温、降水及风速进行检验分析。结果表明:2m温度场对于米东区最高、最低气温有较好的预报能力,最高、最低气温年均准确率ECMWF细网格模式产品均高于中央气象台指导预报产品,分别达69.1%和73.8%。细网格和中央气象台指导预报的晴雨准确率均接近或超过80%,对降水天气预报有较好的参考价值;降水分级检验上看,ECMWF细网格和中央指导预报准确率均不太高;对于降雨天气,细网格的预报能力略高于指导预报;对于降雪天气,指导预报对小雪和大雪的预报准确率高于细网格;ECMWF细网格850hPa风速产品与实况风速有较好的相关性,对逐日风的预报有较好地指示意义。

  • 标签: ECMWF细网格 2m温度 TP LSP 检验分析
  • 简介:基于中国、美国、欧洲和日本的4种气候模式对1983—2010年东北地区降水的回报试验结果,利用2011—2014年东北地区业务应用的结果和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提供的东北地区172个气象站的观测资料,采用距平相关系数(ACC)、趋势异常综合评分(Ps)和距平符号一致率(Pc)3种定量方法对比评估了4种模式对东北地区月降水的预测性能。结果表明:EC模式和CFSv2模式与BCC模式和TCC模式相比,EC模式和CFSv2模式对东北地区月降水的总体预测效果较好,具有一定的预测技巧。从空间上来看,CFSv2模式各月Pc的分布存在较明显的差异,模式仍有较大的改进空间。CFSv2模式对东北地区初夏典型旱涝年具有一定的预测能力,对典型涝年的预测效果优于典型旱年。

  • 标签: 气候模式 月降水 旱涝年 预测性能 定量评估
  • 简介:对来自全球无线通讯系统(GTS)1980—2009年全球台站逐日降水资料进行质量控制和检验评估。有效地过滤了错误和不可靠的观测记录,构建了一套新的全球台站逐日降水资料。利用CMAP和GPCP降水产品进行的检验评估表明,新资料月降水具有良好的频率分布和空间结构一致性。新资料与CMAP和GPCP降水的全球平均时间相关系数从质量控制前的0.24提高到0.70左右,均方根误差则从12mm/d减小到1mm/d。在亚洲,新资料与CMAP和GPCP具有一致的年际变化特征。在全球不同地区,新资料的季节变化与CMAP和GPCP较为吻合。

  • 标签: 全球地面天气报 逐日降水 质量控制 检验评估
  • 简介:1培训概况东北人工影响天气(以下简称“人影”)工程建设的2架新舟60增雨飞机载有先进的云和降水粒子探测、大气环境参数探测、气溶胶粒子探测、云凝结核探测、取样、辐射测量、遥测、遥感、数据系统、云宏观成像、作业设备以及附属设备。

  • 标签: 人工影响天气工程 作业设备 培训 东北 飞机 性能
  • 简介:利用NOAH(TheCommunityNoahLandSurfaceModel)、SHAW(SimultaneousHeatandWater)和CLM(CommunityLandModel)3个不同的陆面过程模式及兰州大学(Semi-AridClimateObservatoryandLaboratory,SACOL)2007年的观测资料,对黄土高原半干旱区的陆面过程进行了模拟研究。通过与观测值间的对比,考察不同陆面过程模式在半干旱区的适用性。研究结果表明:3个模式在半干旱区的模拟性能有较大差异。其中,CLM模式模拟的20cm以上的浅层土壤温度最优,SHAW模式模拟的深层土壤温度最优;SHAW模式模拟的土壤含水量与观测值最为接近,而NOAH和CLM模式模拟值有较大偏差;3个模式均能较好地模拟地表反射辐射,其中SHAW模式模拟值与观测值的偏差最小;对地表长波辐射的模拟,CLM模式的模拟最优;3个模式均能较好地反映感热、潜热通量的变化趋势,其中CLM模式对感热的模拟性能优于其他两个模式,在有降水发生后的湿润条件下,CLM模式对潜热的模拟性能最优,而无降水的干燥条件下,CLM模式的模拟偏差最大,NOAH模式对冬季潜热的模拟最优。总体而言,CLM模式能够更好地再现半干旱区地气之间的相互作用,但模式对土壤含水量及干燥条件下的潜热通量的模拟较差,模式对半干旱区陆气间的水文过程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和改进。

  • 标签: 陆面过程 NOAH模式 SHAW模式 CLM模式 半干旱区 半干旱气候与环境监测站(SACOL)
  • 简介:1概况2012年10月1—5日,第15届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高性能计算机在气象中的应用研讨会(The15thECMWFWorkshopOnHighPerformanceComputinginMeteorolo—gY)在英国里丁召开。该研讨会由ECMWF主办,每两年召开一次,已成为气象高性能计算领域最有影响的国际会议之一。来自ECMWF、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NCAR)、

  • 标签: 高性能计算机 ECMWF 气象 应用 中期天气预报 国际会议
  • 简介:2006年10月30日至11月3日,我们受国家气象信息巾心(NMIC)委托,赴位于英国里丁的欧洲中期天气预报巾心(ECMWF)参加第12届“高性能计算机在气象领域的应用”研讨会。会期原定5天,后由于一些报告内容及时间的调整等原因,主办方在征求了全体出席会议人员的意见后,将会期调整为4天,研讨会于11月2日下午结束。

  • 标签: 高性能计算机 气象信息 ECMWF 应用 汇报 中期天气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