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利用雷电探测分析系统和地基闪电定位系统(LLS)资料,以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11个镇(街)行政区域为评估单元,考虑人口密度以及经济发展因素,选取雷电灾害频数、地闪密度、人口密度、单位面积上的工农业总产值作为评估指标,建立层次分析模型,得到新会区的雷电灾害风险区划。结果表明:新会区会城街道辖区具有极高的雷电灾害风险值;司前镇具有高雷电灾害风险值;大泽镇、古井镇、三江镇、双水镇、睦洲镇具有中等雷电灾害风险;其他镇雷电灾害风险值较低;无极低雷电灾害风险区。

  • 标签: 雷电灾害 风险 区划 层次分析
  • 简介:文章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呼和浩特市1999—2009年的月气象资料和同期火灾资料进行了分析,得到月平均温度、月平均相对湿度、月总降水量、月无降水日数、月平均风速与月火灾次数的关联及其强弱顺序,其中月平均风速关联为0.657,在强弱顺序中排在第一位,其次分别为月无降水日数和月平均温度。为进一步研究城市火灾受气象条件的影响和建立城市火险潜势预报模型提供基础依据。

  • 标签: 灰色关联分析 城市火灾 灰色关联度 气象条件
  • 简介:选取2008年3月21—29日奥地利地区的降水天气过程,从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全球集合数值预报模式生成的50个全球集合预报成员出发,通过聚类方法选取有代表性的16个成员,为中欧有限区域集合预报系统区域集合预报系统提供初边值扰动,进行初边条件不确定性数值试验,揭示初边条件不确定性对区域集合预报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聚类后选取的16个成员可以较好地代表50个全球集合预报成员大尺度背景的不确定性;集合平均结果在一定程度上修正了奥地利中部地区降水量级偏大和北部的降水空报情况;通过聚类后的集合系统得到的预报结果与控制预报相比表明,某些集合成员对降水预报有更好的指示意义;通过连续试验的对比,两个经聚类后得到的集合系统的降水预报评分均比业务预报的评分高,且集合离散也较大;而成对和不成对的集合预报系统的预报结果基本相似。说明直接从全球大尺度集合预报模式成员中"降尺度"构造区域集合预报模式成员是可行有效的。

  • 标签: 集合预报 初边界不确定性 聚类法
  • 简介:根据冀北地区2012—2015年输电线路雷击灾害资料及1981—2015年雷暴日数,结合冀北地区的人口密度、经济发展等社会经济特征,选取雷击灾害频度、雷暴日数、生命易损模数和经济易损模数4个指标,采用层次分析确定评估指标权重分布,建立输电线路雷击风险评估模型,形成冀北地区输电线雷击灾害风险区划图。结果表明:极高风险区有崇礼、丰宁、承德县、青龙、迁安、遵化、迁西、丰润和香河,高风险区主要位于张家口中部和南部、承德北部和东部、唐山中部和廊坊中部,极高风险区和高风险区应为输电线路雷击风险重点防护地区;中风险区主要位于张家口北部和西部、承德中部和东南部、唐山东部、秦皇岛中部、廊坊北部和南部;低风险区主要位于玉田、曹妃甸、滦南、乐亭和永清。

  • 标签: 冀北地区 雷击灾害 风险区划 层次分析法
  • 简介:《辽宁气象》在省办气象刊物中是办得最活跃、又最有特色的刊物,它的特点是内容丰富,雅俗得当,“阳春向雪”和“下里巴人”兼有;《辽宁气象)又集知识性、艺

  • 标签: 封面设计 学术期刊 巴人 文中
  • 简介:雷电危险是反映雷电灾害危害程度的综合指标,本文利用大连地区ADTD型闪电定位系统监测资料、雷暴日观测资料、雷电灾害调查资料、1679个防雷被检单位的检测数据及地形地貌等资料,基于可拓学综合评估方法对大连地区雷电灾害危险进行了评估研究。结果表明:从影响雷电危险等级的雷电活动特征、防灾减灾能力及待评估现状3个方面选取了12个评估指标,基于现场调查建立了大连地区雷电危险可拓学综合评估体系。利用关联函数和物元理论判定了雷电危险的经典域与节域,基于熵值赋权确定了各评估指标的权重系数,对大连地区雷电危险进行了等级划分,并通过实例验证雷电危险等级综合评估方法的合理性。

  • 标签: 可拓学 熵值赋权法 雷电危险度 评估
  • 简介:利用2006年8~9月的野外观测资料,分析了天津武清区晴天能见的变化特征,并分析了能见与细粒子(PM2.5)、大气污染物和大气相对湿度(RH)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观测期内大气平均能见为6.3km,低于4km的时间段占50%;日变化表现为日出前(北京时间5时)能见最低,约为2.6km,下午15时最高,约为11.1km;不同大气相对湿度下能见与大气中细颗粒物浓度相关性不同;污染气体浓度与能见呈反相关关系,φ(SO2)、φ(NO2)、φ(NO)、φ(NH3)和φ(CO)越高,能见越低。

  • 标签: 能见度 变化特征 气象因素 大气污染物
  • 简介:利用1968~2007年共40年的福州区域9个气象站的历史地面观测资料,分析福州区域能见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不论是08时、14时、20时,还是日平均能见,平潭站均最小;08时平均能见罗源最大,14时、20时、日平均能见永秦最大。(2)40年来,除永泰站外,其余各站全天候能见和霾雾天气能见均呈明显的下降趋势,但近年来下降趋势趋缓,霾雾天气能见的下降幅度小于全天候能见。(3)前20年,福州区域各站08时能见主要集中在6级、7级和8级;后20年,6级能见出现概率明显上升,8级能见的出现概率明显减少,3级以下能见(〈1Km)的出现概率有所减少。(4)全天候能见的年变化为单峰型,能见最低值出现在春季的3月或4月,峰值出现在7月;雾霾天气能见的年变化与全天候能见的年变化相类似,但其变化幅度小于全天候能见

  • 标签: 能见度 雾霾天气 变化特征
  • 简介:临潼机场能见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以秋冬季节能见距离小于或等于1km出现次数最多,夏季最少。影响能见的主要天气现象是烟和雾,其次是降水、风沙、浮尘和霾。飞行保障工作要根据当天天气形势利用各种分析方法制作能见预报,抓住可飞机会,减少误飞率。

  • 标签: 临潼机场 能见度 飞行保障
  • 简介:为了评估台风的灾害影响程度,本文分析了1971-2012年影响江西的台风灾害特征,引入了属性层次模型(AHM),基于风、雨、气旋等气象因素计算综合影响指数,对1971-2012年影响江西的台风进行了灾害评估。另外,综合考虑风雨因素和承灾体的易损性,建立单个台风的灾害分布评估模型,对单个台风在不同区域的影响进行评估。对比灾情损失来看,此评估模型可以为开展防台减灾和灾后重建提供定量、定点的参考数据。

  • 标签: 台风 江西 属性层次模型 灾害评估 气象因子
  • 简介:根据国家气象中心制定的《对比观测期间监测资料评估技术方法》,对2008年嘉兴气象观测站能见仪资料与人工观测能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能见仪资料与人工观测值在低能见多发季节(秋、冬、春季)相关较好,而夏季(能见总体较高)则相反。对能见进行分级后的比较得出,低能见(〈2km)时能见仪观测效果较好,和人工观测值之间的对比差值及粗差率低、一致率高,具有很好的代替作用,而随着能见的逐渐升高(2~5km,〉5km),两者之间的差距加大,能见仪的可替代性降低。最后通过比较两种数据的各项统计指标发现,能见仪数据序列离散较低,精密度及精确都要高于人工观测值,通过订正后未来有望取代人工观测。

  • 标签: 能见度仪 人工观测 对比
  • 简介:利用NCEP1x1分析资料对2001年8月3~4日的浙南闽北的东风波暴雨过程,根据螺旋(Helicity)分析了这次过程中的暴雨演变以及雁荡山脉诱生中尺度低涡发生发展的原因.结果表明:螺旋大值中心强度和位置的演变较好地反映了暴雨落区和中尺度低涡的诱生、移动,螺旋的时空演变对暴雨发生有一定的预示意义.

  • 标签: 东风波 中尺度低涡 暴雨 螺旋度
  • 简介:平衡气候敏感(equilibriumclimatesensitivity,ECS)指平衡全球平均温度对大气中CO2浓度相对于工业化前加倍的响应。一般公认工业化之前大气中CO2浓度为280×10-6,因此开始多取560×10-6为CO2加倍后的浓度,后来多采用600×10-6,

  • 标签: 敏感度 平衡 气候 CO2浓度 平均温度 工业化
  • 简介:本文对2008年陕西省防雷中心用户满意调查问卷进行实证分析,综合应用问卷调查取样和满意指数计算分析等定量和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来分析用户对省防雷中心防雷减灾科技服务的满意程度,以此来发现自身不足、了解用户需求,进而制定出适应今后发展的对策,提升防雷减灾服务的综合能力。

  • 标签: 用户满意度调查 防雷减灾 技术服务 陕西省 满意度指数 实证分析
  • 简介:为了探索北京地区大气能见变化规律,对2005-2009年能见的监测资料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北京地区能见年均值为10.17km,并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增长率为0.69km·a-1(决定系数R2=0.99,显著性水平p〈0.01),同时霾天数则逐年下降,细颗粒物浓度的降低是能见好转的主要原因。能见的季节变化特征表现为春季最高,冬季次之,夏季最低。能见与气象要素的相关和偏相关关系表明能见与相对湿度呈显著负相关关系,与地面风速的相关关系时正时负,表明风速对能见的影响具有两面性。大气颗粒物(PM2.5)的快速累积增长是造成大气能见急剧降低的重要原因,通过相关性分析发现两者之间存在显著的幂指数关系(R2=0.93,p〈0.01);要保持较高的能见(〉10km),北京需将PM2.5控制在30μg·m-3以内,而PM2.5质量浓度的进一步降低将大幅度提高能见。天气形势分析显示当华北地区处于锋后的高压控制时,北京地区受偏北风影响,地面风速较大,大气扩散条件有利于污染物的稀释和扩散,致使大气颗粒物质量浓度较低,大气能见较高;而当华北地区处于高压均压场时,地面风速较小,大气层结稳定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局地源累积以及区域输送的共同影响,PM2.5逐渐累积,浓度持续上升,导致大气能见持续降低。研究的结果提示提高北京地区大气能见,需要控制的首要污染物为PM2.5。

  • 标签: 大气能见度 气象要素 PM2.5 天气形势
  • 简介:本文应用经典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将气候因子作为新的生产要素加入其中构建了一个关于气象-经济敏感性的模型,根据建模结果进行了相应的气象-经济敏感性评估。本研究中,有18个省(区、市)成功建模,并对这18省的气象-经济敏感性进行了初步排名。

  • 标签: 敏感性分析 气象经济 生产函数法 建模 应用 模拟
  • 简介:对2005年7月25-29日引发较大范围持续性暴雨的东北低涡的结构、涡和水汽收支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东北低涡是一个较深厚的冷性涡旋。初期,气旋性涡出现在对流层中层,然后向中低层及高层伸展。而低涡加强阶段,气旋性涡在对流层高层增加得最快,并逐渐向中低层传播,诱发地面气旋的发展;由于高低空锋生的相互作用,在低涡南部形成了深厚的近乎垂直的低层略前倾的“弓形”锋区。2)对涡收支的计算表明,水平涡平流项和水平辐散项对低涡的发展、加强起到最主要的作用。但在不同阶段,这两项的作用和大小各不相同。3)对流层高层位涡大值区在低涡东部向下传播,有利于低涡的发展加强,与低涡暴雨的落区位置较为接近。此外对卫星云顶亮度温度(TBB)的分析,发现低涡暴雨典型的涡旋云带中对流活动旺盛的地区与局地暴雨的位置对应。4)低涡暴雨的水汽初期主要来自北部,随着低纬地区西南季风的增强,沿副高西侧从低纬到中高纬建立起一条较强的水汽输送带,东北地区水汽收支以南北向的辐合为主。5)将2005年和1998年夏季6~8月的东北低涡暴雨个例的天气形势配置进行逐月比较,发现持续的较大范围的低涡暴雨过程与亚洲中高纬的阻塞形势、低涡的维持、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位置及夏季风和低纬系统的水汽输送有密切的关系。

  • 标签: 东北低涡 暴雨 位涡 涡度收支 水汽收支
  • 简介:虹光为太阳光线射入雨滴、经两次折射和一次内反射后,观测者在最小偏向角处观测到的光色散现象。用偏振片观测,发现这种光具有明显的偏振特性,且虹圈与其周围光的偏振有很大不同。由形成虹的物理过程可看出,其偏振产生于折、反射过程中。1虹光偏振的计算菲涅耳公...

  • 标签: 偏振度 最小偏向角 虹光 菲涅耳公式 内反射 折射角
  • 简介:利用中尺度数值预报模式MM5对山西省2009年发生的几场典型雾个例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模拟2m温度比观测值偏低-2℃左右,相对湿度模拟结果比观测值偏大15%左右,10m的模拟风速比观测值偏大0—2m·S-1。山西省雾的预报指标为20m液态水含量大于等于0.13g·kg。而小于0.60g·kg-1、20-1500m高度大气层存在逆温层、地面风速小于4m·S-1。利用太原测站日平均能见、日平均相对湿度以及空气污染指数进行拟合建立太原能见预报模型,并利用实测资料订正MM5、CAPPS模式预报误差,给出订正后的能见预报方程并以两次实例对区域及太原雾天能见预报表明,该能见预报模型有一定的适用性。

  • 标签: 能见度 相对湿度 液态水含量 逆温 风速 空气污染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