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OSSMO软件自2005年1月1日正式投入业务运行后,为地面测报业务人员减轻了工作压力.软件的系统集成度、运行效率较高,智能化较强,较大程度地降低了发报出错的概率,但在使用OSSMO软件编发报文时还应注意几个问题.

  • 标签: 软件 报文 编发 系统集成度 业务运行 工作压力
  • 简介:要以地面气象观测业务调整工作为主线,对比分析了调整前后国家气象站的地面观测业务工作在观测项目、重要报调整、A、Y文件数据记录处理等几个方面的不同点,以探讨在业务调整的新形势下如何高质量完成地面气象测报工作。

  • 标签: 业务调整 业务变化 高质量 地面测报
  • 简介:本文依据天津碳交易试点制度要素设置情景,模拟其对全市的经济环境影响,并深入分析行业以及行业之间的相互影响。结果显示:2014年天津碳交易试点将推动碳排放下降0.62%(103万t),均衡碳价格为14.2元/t;全市GDP将轻微下滑0.04%(6.2亿元),GDP对碳减排量的弹性系数为0.07,平均GDP损失为599元/t;42个行业中有41个行业受到负面影响,平均影响为-0.068%。因此,总体而言,天津市碳交易试点的减排效果较明显,而且负面经济影响有限。

  • 标签: 天津 碳交易 CGE模型 经济环境影响
  • 简介:气象资源是基础的自然资源、战略的经济资源和公共性的社会资源。中国气象事业发展战略提出了“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国家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新需求,坚持公共气象的发展方向,提升气象信息为国家安全的保障能力,提升气象资源为可持续发展的服务能力”的战略思想,为中国气象事业发展指出了明确目标。气候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直接涉及国家公其安全、经济宏观调控、有限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直接关系人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等公共利益,

  • 标签: 气候资源 气象资源 立法 气象事业发展 资源开发利用 可持续发展
  • 简介:法律的制定同产品生产样,要消耗定的资源,这就是生产法律的成本(也就是立法成本)。随着立法实践以及立法研究的深入,立法成本问题逐渐引起重视。成本分析虽然是经济学的个重要概念,但是在立法中引入这概念有着其特殊的意义,在立法中研究成本核算,是立法走向科学的重要标志之。本文结合气象立法的工作实际,从气象立法的成本构成、影响和制约气象立法成本的主要因素入手,着重分析降低气象立法成本和提高气象立法质量的途径。

  • 标签: 成本分析 立法 气象 质量 产品生产 成本核算
  • 简介:探讨了气候资源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及其属性问题,旨在为我国气候资源保护立法研究提供基础法律理论支撑。论文运用价值分析、比较分析、历史分析等方法,认为:气候资源是气候要素中可以被人类利用的那部分自然物质和能量,是种典型的自然资源,可以成为法律关系客体;它还具备自身鲜明的特性,有必要对之进行专门的立法保护。气候资源保护法律规范属于环境保护与自然资源法律规范的范畴。

  • 标签: 气候资源 资源保护 立法保护 属性 讲座 自然资源
  • 简介:近几年气象事业蓬勃发展的事实证明,气象法制建设对气象事业的发展全局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保驾护航作用,而气象立法作为气象法制建设不可逾越的基础工作,正越来越受到各级政府、立法机关和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在研究分析以往和现阶段气象立法的现状及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结合考证其它部门立法的宝贵经验,文中对今后气象立法的基本方向和对策提出相应的建议。

  • 标签: 气象事业 立法 法制建设 基础
  • 简介:分析我国气候资源保护立法现状及其主要问题,为我国气候资源保护立法完善的研究提供些建议。文章立足于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研究的角度,主要运用了逻辑分析、比较分析、历史分析等研究方法,认为:我国目前没有专门的气候资源保护立法文件,与之相关的法律法规存在诸多问题,不能完成气候资源保护的任务,建议建立我国气候资源保护法律体系,并且完善相关法律规范。

  • 标签: 资源保护 立法完善 气候 讲座 逻辑分析 法律法规
  • 简介:气象服务商业化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气象服务需求倍增的必然结果。本文通过分析当前商业性气象服务的现状和存在问题,探讨我国商业性气象服务立法的必要和可行,并对需要商业性气象服务法律规范的重点内容提出了建议,以期能对相关立法提供参考。

  • 标签: 气象服务 商业性 立法 服务管理 服务需求 社会发展
  • 简介:首先阐明了立法应对气象灾害的必要、说明了《河南省气象灾害防御条例》颁布实施过程细节,重点论述了《条例》的主要内容:是气象灾害防御组织管理制度,二是气象灾害防御规划与应急预案,三是气象信息联合监测与共享制度,四是气象预报与预警制度。最后通过对《河南省气象灾害防御条例》的颁布实施,阐明了自己几点思考:1、善于利用立法程序,使立法项目的社会效益得到充分发挥2、善于利用立法平台,协调有关部门加强合作3、善于利用立法载体,宣传气象工作。4、贯彻落实《条例》任重道远。

  • 标签: 气象灾害 立法程序 灾害防御 《条例》 管理制度 应急预案
  • 简介:“法的目的是公共幸福”。当前,国家立法在公共视野的引领下,开始了次历史转型,极大地改良了法律体系的整体生态,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作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不可或缺的部分,气象法律体系也迎来了极好的发展机遇。气象立法既要响应国家大势和气象事业发展要求,从战略的高度,谋求长远发展,又要从实践出发,把握具体立法需求,体现鲜明的指导和适用。本文尝试着从背景趋势、现状需求等方面分析,探索今后个时期气象立法的对策思路,希冀起抛砖引玉的作用。

  • 标签: 气象事业发展 立法 求和 法律体系 中国特色 适用性
  • 简介:从气象立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入手,分析了我国气象立法存在的问题,进步提出了加强和改进气象立法工作的对策和建议,对我国气象立法工作具有重要的参考作用。

  • 标签: 立法工作 气象 环境保护 核心原则
  • 简介:保护气候资源对于保护我国日益脆弱的生态环境、保障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以及应对国际气候变化谈判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我国气候资源保护立法相当薄弱,未成体系,不足以担当保护气候资源的重任。制定气候资源保护单行法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应当成为我国环境资源保护立法发展的新领域。

  • 标签: 环境资源保护 气候资源 立法 开发利用 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生态环境
  • 简介:为充分借鉴国外立法经验,由中国气象局会同国务院法制办公室联合组成的考察团,于2008年4月19~29日赴日本、韩国进行专题立法调研考察。联合考察团成员有团长中国气象局政策法规司刘宪华副司长,副团长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农业资源环保法制司刘时山副司长,中国气象局国际合作司刘国平副巡视员,中国气象局预测减灾司孟婵调研员,中国气象局办公室李红山副长处,中国气象局政策法规司李丽军处长,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农业资源环保法制司罗怀熙副处长。

  • 标签: 中国气象局 立法 灾害防御 韩国 日本 农业资源
  • 简介:探讨的是突发气象灾害应急管理的立法工作,法律层级为中国气象局的部门规章,名称可定为《突发气象灾害应急管理办法》,主要内容分为立法的必要、主要依据和主要规范的内容三部分。

  • 标签: 灾害应急管理 中国气象局 立法工作
  • 简介:本文汇总了江苏省开展《气象法》立法后评估调查活动的有关结果,根据调查结果,客观分析了《气象法》在立法及施行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加强气象法制建设的几点建议。

  • 标签: 《气象法》 后评估 调查报告 立法 调查活动 调查结果
  • 简介:利用SNHT和t检验方法对临河站1956—2008年逐年、季平均气温和地面温度序列进行均化检验,结果表明:站址迁移和周围高大建筑是造成资料非均的主要原因。年平均温度的不连续点分别为1980、1995年,与站点迁移和高大建筑的建设时间吻合,表现在季节上为冬、夏季明显,春秋次之。

  • 标签: 台站迁址 SNHT方法 t检验方法 均一性检验
  • 简介:在概要分析当前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立法现状背景的基础上,总结了青海省应对气候变化地方立法工作的实践经验,探讨应对气候变化地方立法规范,并对应对气候变化地方立法工作提出了建议。

  • 标签: 气候变化 立法工作 实践经验 青海省
  • 简介:采用天津地区1959~2012年太阳总辐射年、月总量资料、日照百分率及其台站元数据,通过惩罚最大t检验和顺序算法对太阳总辐射资料的均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辐射观测仪器的变更造成了太阳总辐射序列产生不连续,突变年代主要发生在1968年、1972年、1990年3次仪器变更年份或其附近年份,而迁站没有造成显著影响。同时,顺序算法检验发现,天津地区太阳总辐射序列在20世纪80年代初(1983年前后)出现了趋势减少的渐变,并且在月总量序列的检验中,仪器变更的非均影响也体现在其中。因此,在太阳辐射的研究工作中,尊重原始观测数据的同时,还要充分考虑数据的均,剔除非均因素,以此确保气候变化分析结果的相对真实。

  • 标签: 天津地区 太阳总辐射资料 均一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