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83 个结果
  • 简介:土壤中可溶性铬化合物产生的毒害作用较不溶性铬化合物迅速,因此对土壤中铬的测定意义重大。

  • 标签: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
  • 简介:近日,由中国地调局地科院资源所承担的“EK—SS技术联合修复多重金属复合污染场地典型示范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以湘江流域Cd、Hg、和Pb等多种重金属复合污染场地为对象,开展了复合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电动修复技术(EK-SS)研究。经过半年多时间的持续攻关,完成了污染土壤修复工艺流程设计与优化,通过野外多批次规模实验研究,形成了相关的修复方案和实用修复装置。

  • 标签: 重金属污染土壤 修复技术 电动修复 工艺流程设计 污染土壤修复 污染场地
  • 简介:运用GS+及GIS技术,对茶陵县耕地土壤中Cd、Cr、Pb、As、Hg的含量进行了特定阈值的条件概率空间分布特征研究。结果显示,该区耕地土壤Cd超标最为严重,其余4种重金属元素污染较轻,其中Cd、Pb、As含量的空间变异性较强。重金属Cd、Cr、Pb、As、Hg监测值的指示变异函数最佳拟合模型全都为指数模型,Cd、Pb、As和Hg的空间自相关性较强,Cr体现为中等强度的空间相关性。茶陵县耕地土壤Cd污染高风险区域位于八团乡、高垅镇以及平水镇,Cr污染高风险区域位于潞水镇、平水镇;Pb污染高风险区域位于平水镇、七地乡、八团乡、高垅镇、尧水乡以及严塘镇,As污染高风险区域位于高垅镇、桃坑乡、严塘镇以及平水镇;Hg污染高风险区集中在平水镇和秩堂乡。研究结果可为研究区域的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控和农业安全生产布局提供科学依据。

  • 标签: 茶陵县 地统计学 耕地土壤 重金属 空间相关性
  • 简介:首先对更新调查成果的可利用性包括调查对象、成果及技术方法等方面进行分析,接着描述权属资料、数据库成果等如何利用的方法,讨论了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就相关问题如何解决进行了简要阐述。

  • 标签: 土地调查 数据更新 土地分类 数据库
  • 简介: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土壤重金属污染一直是多学科研究的活跃领域,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污染来源、存在状态、治理方法等方面,其中尤以研究治理方法、重金属污染上壤修复技术居多。只有调查清楚土壤重金属的污染途径、空间分异特征、迁移规律,才能掌握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分布并对其危险性进行评价和预测,进而对受到重金属污染的土壤进行治理和修复,对未被污染或污染较轻的土壤采取保护措施,从而防止污染的进一步恶化,改善土壤生态系统。

  • 标签: 土壤重金属污染 空间分异特征 迁移规律 土壤生态系统 修复技术 污染来源
  • 简介:利用国情监测成果,分析了2010~2014年秦岭山地丹江流域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特征,并探讨了土地利用类型方式转变对流域土壤侵蚀的影响。结果表明,微度侵蚀和轻度侵蚀面积在波动中呈减少趋势;中度侵蚀至剧烈侵蚀面积呈上升趋势,在一定程度上,流域的侵蚀状况加剧。土壤侵蚀较严重的土地利用类型是耕地和裸地。

  • 标签: 土地利用变化 土壤侵蚀 土壤保持量
  • 简介:将研究区域分成30m×30m的网格,依据土壤侵蚀监测模型,利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获取土壤侵蚀方程中的各侵蚀因子栅格专题图,进而计算出惠州市的土壤侵蚀总量,通过对惠州市土壤侵蚀的定量实验研究.实现对惠州市土壤侵蚀强度分级评价,为惠州市水土保持提供科学依据。

  • 标签: 地理信息系统 遥感 土壤侵蚀监测模型
  • 简介:在地理信息系统(GIS)与遥感(RS)技术支持下,以贵州省2000年、2005年和2010年3个时期的LandsatTM遥感影像、日降雨数据、DEM数据和土壤等数据为基础,根据修正土壤流失方程式(RUSLE)计算分析了贵州省近10a来生态系统土壤保持功能时空分布格局及变化特征。研究表明,2000年~2010年间,现实侵蚀模数分别为1320.34t·km^-2·a^-1、1255.76·km^-2·a^-1和854.23t·km^-2·a^-1,森林生态系统土壤保持量降低了0.89·10^8t·a^-1,农田生态系统土壤保持量降低了2.82·10^8t·a^-1,草地生态系统土壤保持量降低了0.28·108·a^-1,果园生态系统土壤保持量降低了0.04·10^8t·a^-1,湿地生态系统土壤保持量降低了0.09·10^8t·a^-1。

  • 标签: 贵州省 生态系统 土壤保持功能 GIS RS
  • 简介:分析湖北土地利用更新调查影像制作和矢量数据来源,从理论的角度探讨不同坐标系统下的更新调查矢量数据与第二次土地调查影像图的套合技术方法,提出湖北省的套合纠正方法。

  • 标签: 土地调查 土地利用 矢量数据 DOM 数据套合
  • 简介:自1996年开始每年一次的国家土地变更调查,基本上采取传统的测量工具和手段,效率低下,误差较大,加之近10年来土地利用现状的剧烈变化,已越来越难以保证国土资源管理对现势性好、精度高的土地利用现状数据的需要。近年来快速发展的全球定位、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虽然已不同程度地应用于土地变更调查,但国内目前缺乏基于3S技术集成的面向土地变更调查的专用软件,未能改变各单位因使用软件标准不同,造成的土地统计数据成果不统一、作业效率低等弊端。基于3S技术集成的现代化土地变更调查技术,长期以来成为业内攻关的重点。

  • 标签: 新技术应用 土地变更调查 土地利用现状 3S技术集成 国土资源管理 地理信息系统
  • 简介:本文从分析土地利用变更内容、分类出发,总结了土地利用变更调查采用的技术方法,并阐述了3S技术在土地利用更新调查中的优势及发展方向。

  • 标签: 土地利用 变更调查 3S技术
  • 简介:摘要:随着当前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建设与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不断的提升,加强对农村的建设是十分有必要,并且具有重要意义的。强化对农村不动产的产权籍调查,能够更好的促进当前我国经济的发展。接下来,本文就从农村不动产权籍调查方面入手,进一步的分析和研究有关农村不动产权籍调查测绘的相关问题,并针对当前存在的实际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面。从农村不动产权籍调查测绘的相关技术与方法入手,旨在促进当前我国农村的发展。

  • 标签: 不动产 调查测绘技术 数据采集
  • 简介:一、地类认定的范围和标准农村土地调查是以国土资源部2007年7月13日发布的《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为标准,对土地地类进行认定的。标准采用二级分类,其中一级类12个,二级类57个。依据《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规定的“城镇村及工矿用地”划分要求,按单一地类图斑进行认定。除此以外的其他土地,

  • 标签: 土地调查 农村 土地利用现状 标准采用 国土资源部 技术规程
  • 简介:土地利用调查,目的是全面查清土地的利用状况,掌握真实的土地基础数据,建立和完善土地调查、统计和登记制度,实现土地调查信息的社会化服务,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及国土资源管理的需要。农村土地调查包括权属调查和地类调查。农村土地调查是以查清土地利用状况为宗旨,以县级行政区域为基本调查单位,按照统一的技术标准,开展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权属调查和基本农田调查等;农村土地调查是以县级成果为基础,自下而上逐级汇总得到全国的土地利用状况。农村土地调查中的地类认定直接关系到土地利用现状的准确性,县级成果的正确性和逐级汇总的规范性。因此,农村土地调查中的地类认定在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中就显得尤为重要。

  • 标签: 土地调查 农村 土地利用现状 土地利用调查 利用状况 国土资源管理
  • 简介:献县城区地籍调查工作日前通过省厅专家组的验收。献县地籍调查工作于2003年8月正式开始,至2004年12月结束。本次地籍调查工作是献县建国以来第一次进行大规模的权属调查工作,经过一年多的时间,查清了本测区的位置,每宗地的权属界线,解决了历史的边界纠纷,摸清了献县城区土地利用现状,为政府决策、城市建设提供了科学、详实的数据。

  • 标签: 献县 地籍调查 城区 验收 2004年12月 2003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