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09 个结果
  • 简介:土地开发整理是在1997年4月15日下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管理,切实保护耕地的通知》(简称中央11号文件)之后进行的,至今已有七、八个年头。土地开发整理的实施对贯彻“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确保一要吃饭,二要建设,实现占补平衡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也存在不可忽视的问题,土地开发整理中的权属管理问题,搞不好会带来不安定因素,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况且在土地开发整理过程中,各地也出现过不少权属争议问题。因此,有必要对土地开发整理权属管理问题进行进一步认识和规范。

  • 标签: 土地开发整理 管理问题 权属 保护耕地 土地管理 基本国策
  • 简介:张家口宣化分局在大力推进集约节约用地的同时,进一步加大土地开发整理力度,按照开发与保护相结合、长期目标与近期效益兼顾、因地制宜和可持续发展利用的原则,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后备资源的开发,截止到9月份,该分局两个耕地占补平衡项目(丹拉国道主干线宣化至老爷庙段项目和福田项目)共开发整理土地1885.4亩,经省厅验收符合补充耕地验收标准,准予作为补充耕地储备,新增耕地面积1657.87亩。

  • 标签: 土地开发整理 分局 可持续发展利用 耕地面积 国道主干线 节约用地
  • 简介:为保证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顺利实施,隆化县国土资源局实行土地开发整理保证金制度。该局经村民代表会议通过后,与项目所在村签订奖惩协议,由村预交部分施工保证金。对于保证施工顺利进行的村,项目建设完工后退还施工保证金,并给予一定额度的奖励,对于施工中出现村民无理捣乱闹事、影响施工正常进行的村,依据协议规定的惩罚额度从施工保证金中扣除。此举保证了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顺利进行。

  • 标签: 土地开发整理 保证金制度 项目建设 国土资源局 施工 隆化县
  • 简介:近年来,为促进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以土地平整、田块合并、沟渠道路改建、宜农荒地开发、土地复垦等为主要内容的土地开发整理活动在廊坊市全面展开,并初见成效。土地开发整理增加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是通过一系列的工程措施来实现的,这些工程措施的实施,促使土壤结构及其营养成份、地表地下水文环境、植被的生长产生了新的变化,显著改善了项目区及周围区域的农业生态环境,为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

  • 标签: 土地开发整理 农业生态环境建设 耕地总量动态平衡 工程措施 土地利用率 合理利用
  • 简介:城市土地整理内涵是指在既定的城市空间范围内,按照城市发展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要求,调整城市土地利角结构,改善城市用地环境,提高城市土地的利用率和经济产出率,提高城市的现代化水平,以实现经济、社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城市土地整理的实质是合理组织城市土地的开发利用,促进城市用地的有序化、集约化,提高土地的经济承载能力和土地收益率,在现有土地的基础上,优化城市用地结构,提高土地利用率,控制城市用地的盲目扩展,改善生态环境。城市土地整理具有多重目标,为房地产行业提供用地空间也必然是其重要任务。

  • 标签: 城市发展规划 土地整理 房地产业 城市用地结构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土地利用率
  • 简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努力创新土地整理工作机制,大力推进土地整理工作,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客观要求,充分发挥土地整理工作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作用,是国土资源部门当前必须关注的课题。

  • 标签: 农村建设 土地整理 工作机制 创新 社会主义 国土资源部门
  • 简介:涞源县是一个全山区县,也是国家级贫困县,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全县总面积244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6万亩,总人口26万,人均1.38亩,有的乡镇人均仅有0.5亩左右。36万亩耕地60%是跑水、跑土、跑肥的“三跑田”,有些地就象“手帕”一样高高挂在山坡上,种一葫芦打一瓢,经济效益低下。为了改变这种状况,近年来,涞源县国土资源局按照县委、县政府“农业富民”战略和全县扶贫开发工作规划要求,将组织实施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与实施移民搬迁,改善当地百姓的生产生活条件相结合,走出了一条造地一移民搬迁扶贫

  • 标签: 依法行政 土地利用 国土资源管理 土地开发 移民
  • 简介:土地开发整理是改造难利用土地、利用未利用土地、增加和补充耕地的唯一途径,对于实现耕地占补平衡,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但是,土地开发整理工作中,仍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集中表现为重数量、轻质量,重开发、轻管理,影响土地开发整理向深度和高度发展,影响真正意义上的占补平衡。

  • 标签: 土地开发整理 转变观念 质量 土地利用率 产出率 耕地
  • 简介:土地是农业的主要生产资料,没有土地就没有农业。《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实施我国跨世纪发展的宏伟目标,必须保持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没有农村的稳定就没有全国的稳定,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村的现

  • 标签: 土地开发 “三农”问题 农村经济 耕地保护
  • 简介:农村居民点是广大农民休养生息的地方,在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农村建设用地中占有较大的比重,据1990年土地详查统计,廊坊市农村居民点占耕地总量的12.1%。由于经济发展、历史形成等原因,虽经大规模的“空心村”治理,农村居民点“散、空、乱”的现象仍然存在,不仅影响土地的高效利用,而且事关农村小康建设。廊坊市国土资源局

  • 标签: 农村居民点 土地开发整理 项目管理 社会效益 规模经营
  • 简介:目前,中国耕地存在数量和质量大幅度下降的趋势,直接危害中国的农业基础。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了保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这一宏观目标。在当前情况下,保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无论是耕地数量的补充,还是耕地质量的总体平衡,土地整理都是最重要途径之一。

  • 标签: 耕地保护 生态环境 土地整理 经济目标
  • 简介:廊坊市始终严格执行国家和省的有关土地政策,坚持以科学的发展观指导工作,按照“依法、合理、集约、高效”的原则,建立了“供地有目录、用地有指标、交易有规则、市场有监管和权益有保障”的“五有”管理机制,在城镇建设用地内涵挖潜取得一定成绩的基础上,将重点转向了农村村庄建设用地整理,把农村村庄建设用地集约利用与建设文明生态村相结合,共同促进了农村小康社会的建设。自2002年以来,全市开展建设用地整理的村庄有266个,节约土地面积为443.7公顷,

  • 标签: 村庄 整理 城镇建设用地 2002年 土地政策 指导工作
  • 简介:兴隆县国土资源局积极培育和规范土地市场,大力推行招拍挂制度,土地有偿使用取得了显著成效。自2003年4月成立兴隆县土地收购储备中心以来,已成功招标、拍卖、挂牌交易土地53宗,面积551.73亩,收取土地出让金7804.2万元,实现土地效益纯收益6535万元,其中2003年成交24宗,面积162亩,成交价款为1643.5万元;2004年成交26宗,面积351亩,成交价款为4329.7万元;2005年成交3宗,成交价款为1831万元。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 标签: 市场建设 储备制度 2003年4月 土地有偿使用 土地收购储备 国土资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