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本文利用模拟观测资料,估计了中国卫星跟踪网对近卫星定轨测定一些跟踪站地心坐标所能达到精度。同时分析了近卫星定轨主要误差源,如大气模型、地球引力场模型不确定性跟踪网站坐标的误差等所产生影响。

  • 标签: 近地测地卫星 定轨精度 地心坐标 大气模型 地球引力场 SLR观测
  • 简介:介绍了测空间VLBI论证实验(GEDEX)观测方案、预期目标已获得实测资料概况,并对测空间VLBI单源观测导致奇异性进行了理论分析和数值检验。对空间VLBI—空基线时延解析表达式分析表明,空间VLBI天文测参数联合平差要求每次实验至少观测3颗射电源。基于对法矩阵数值检验,GEDEX实验单源观测资料可用于定轨和解算地球定向参数(EOP),但用于地面VLBI站坐标测定时,地面站坐标与钟参数强相关。为了克服单源观测导致奇异性,我们提出在VSOP卫星观测过程中,增加地面站对其它射电源观测;或者在资料处理中,延长观测资料时间跨度,以包括多颗射电源观测资料

  • 标签: 空间VLBI VSOP卫星 空间测地 论证实验 奇异性
  • 简介:中国--德国VLBI测计划(Chinese-GermanVLBIGeodeticCampaign(CGVGC))从1989年开始,历时3年,每年观测一个月左右,使用上海天文台佘山站25米射电望远镜(中国)Wettzell基本站20米射电望远镜(德国)。第一年得到UT1结果,其趋势与国际射电干涉网(IRIS)给出了加强观测结果相同。但有大约0.2-0.3ms系统偏离得不到解释。其原因在能是位于太平洋网佘山站坐标与位于大西洋网或欧洲网台站联合观测中不协调引起。

  • 标签: 射电观测 甚长基线干涉测量 天文大地网 VLBI测地计划
  • 简介:上海VLBI相关处理中心引进了一款国外新近研发VLBI相关后处理软件PIMA,它在相位校准、复带通校准条纹搜索等方面具有独到优势,特别适合于射电源成图绝对天体测量。以亚太空间地球动力学计划(AsianPacificSpaceGeodynamics,APSG)测VLBI观测为样本,介绍了PIMA软件及配套数据分析软件VTD/Post—Solve特点处理流程。对PIMA获得观测量文件以及国际VLBI天体测量大地测量服务(InternationalVLBIServiceforGeodesyandAstrometry,IVS)常规数据处理获得观测量文件,分别进行了台站坐标射电源位置参数解算。二者解算结果在测量误差范围内一致,且在低信噪比情况下,PIMA获得了更多观测量。后续APSG观测将包括更多数量微弱射电源。PIMA软件有望在此类数据处理中发挥重要作用。

  • 标签: VLBI APSG观测 相关后处理 数据分析
  • 简介:介绍了稀疏矩阵四种常见形式以及稀疏矩阵技术在天测与测VLBI数据处理中应用。推演了天测与测VLBI数据综合解算中所用稀疏矩阵形式下待估参数求解和协方差矩阵估算算法。通过对是否采用稀疏矩阵技术时方程求解(乘法和加法)运算对数估算比较,表明普通最小二乘方法运算对数约为参数总数3次方,而采用稀疏矩阵技术时运算对数近似与参数总数成线性关系,从而能够在现代空间对地观测技术大样本数据处理中显著缩短计算时间。

  • 标签: 稀疏矩阵 VLBI 数据处理 天文测量
  • 简介:本文验证了恒星目视表面亮度参数Fv与色指数(V-I)之间单值关系并将其应用于白矮星半径测定研究,对68颗白矮星求得了平均线半径为0.0103R⊙;在对DA型非DA型白矮星关分别进行考察中发现:平均来说,非DA型白矮星线半径比DA型白矮星小12%左右。

  • 标签: 白矮星 目视表面亮度 半径 色指数
  • 简介:本文采用国际地球自转服务(IERS)测定均匀极坐标序列及日本气象局(JMA)提供大气激发函数赤道分量而求得激发极移序列来研究它们半年振荡变化。两种序列进行了比较,相关估计给出x相对于m1相关系数为0.69,y相对于m2相关系数为0.52。因此,我们认为大气质量角动量赤道分量对极移半年项有一部分贡献。这些影响表现在x轴方向稍强于y轴方向。结果表明:观测极移激发极移半年振荡周期及振幅都是随时间而变化

  • 标签: 极移 大气激发 半年振荡 相关系数 周期 振幅
  • 简介:利用依巴谷暂定星表(H37)为统一参考架解算出地极坐标序列POLE95序列,分析了地极价值长期变化、Markowitz变化其它低频变化。从两个序列得到地极移动长期漂移速度平均值为3.86mas/yr,方向为西经82°.7;对Markowitz波动分析表明,其周期约为25-30年,周期振幅变化程度分别为10%40%。

  • 标签: 地极坐标 地极移动 长期极移 依巴谷暂定星表 漂移速度
  • 简介:本文利用天文观测日长变化时间序列和我国地震资料,统计分析了地球自转十年尺度变化、年限变化季节性变化与中国大陆震活动间相关性。结果表明,中国大陆震活动与地球自转变化在时间尺度上存在着一定全局性联系,地球自转变化引起附加应力可能对中国大陆震活动起一定触发作用,中国大陆震活动与地球自转变化在空间尺度上存在着一定地区性联系,以东西向天山地震带与日长变化相关性最为显著,南北向中轴地震带东西向燕山地震带次之,而北北东向山西地震带跟日长变化则没有确定对应关系。分析结果表明,天文观测地球自转资料可以为我国大陆震预测提供一种参考依据。

  • 标签: 地球自转 日长变化 地震活动 年际变化 地震预报 相关性
  • 简介:利用历元差最大达68年20张底片,得到了金牛座暗星云1°.5×1°.5范围内540颗恒星相对自行,其精度为0.67mas/a;并根据该运动学资料以及改进后最大似然法成功确定了NGC1750NGC1758两个星团分布参数和它们成员概率。

  • 标签: NGC1750 NGC1758 自行 成员判定
  • 简介:上海天文台年刊百年折射了中国社会沧桑变化,反映了上海天文事业发展里程。为了帮助读者了解有关历史情况,本刊特作为文献资料发表已故老一辈著名天文学家、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奠基人李珩先生在1951年9月撰写《余山天文台过去历史未来展望》一稿,希望能以此使读者了解此前上海天文事业状况,从而理解当时天文年刊在天文科研事业中发挥作用,也以此缅怀李珩先生对天文年刊指导关心。

  • 标签: 佘山天文台 天文年刊 赤道仪 天文观测
  • 简介:本文讨论了激光测月算地面台站坐标月面反射器月面坐标过程中初值影响及迭代求解稳定性问题。并指出影响地面台站坐标中地心经度分量精度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平差时采用UT1值有误差,二是月球赤经误差,后者将引起地面台站产生一个沿经度方向系统旋转,而这是所采用月球星历表误差所致。通过实例迭代运算表明,测站坐标结果可以收敛到2cm左右,月面反射器在月面柱坐标中σZ分量结果可以稳定在10cm左右,而其λ分量目前只能达到米级。

  • 标签: 激光测月 参考架 地球 月球 月面反射器 月面坐标
  • 简介:介绍了《天文学进展》2003-2007年期刊出版情况;从天文学类期刊竞争国家政策方面阐述期刊目前面临问题;还介绍了为提高期刊学术质量影响力所采取措施;对如何办好《天文学进展》提出了一些设想建议。

  • 标签: 期刊 出版 稿源 质量
  • 简介:本文给出使用上海天文台40cm双筒折射望远镜拍摄历元差平均18年底片对测定30颗天琴座RR型变星场星自行,给出了它们平均目视星等统一到Barnes强度平均星等标度强度平均星等,还列出了它们金融丰度[Fc/H]。

  • 标签: 照相天体测量 自行 星等 天琴RR型星 变星 金融丰度
  • 简介:在混合程对流理论基础上建立了湍流压恒星结构与演化理论,以及在对流外壳中出现动力学非稳定性判据。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初始质量为2.8M⊙星族I恒星从主序星到碳AGB星质量非守恒演化。结果表明,在RGB星AGB星阶段,靠近恒星表面区域内湍流压可以达到总压强30%。且湍流压效应可能是导致RGB星AGB星靠近表面区域产生了动力学非稳定性,从而造成物质向外逃逸原因,我们认为湍流压效应可能就是造成有效温度低因而辐射压也低RGB星产生强星风,以及AGB星产生超星风物理原因,还发现当氦燃烧层源厚度与层源质量比值小于0.04R⊙/M⊙时,层源内会出现热核反应非稳定现象,即出现热脉动,且2.8M⊙AGB星经过6次热脉动后,恒星表面的C/O超过1,恒星演化成碳AGB星。

  • 标签: 恒星形成 恒星演化 AGB星 碳星 红巨星支 湍流压
  • 简介:收集了一个新较为完备太阳附近25pc内F,G矮星样本,利用最新窄带测光资料定标关系导出了148颗F矮星382颗G矮星金属含量分布,讨论了对银河系化学演化意义。

  • 标签: 银河系演化 矮星 金属丰度 UBV测光 uvby测光
  • 简介:该文利用疏散星团NGC6530自行观测数据成员判别结果,给出了星团光度函数,并详细讨论了星团质量分层效应。分析表明,NGC6530存在空间质量分层效应,但并不存在速度质量分层,因此星团表观空间质量分层可能起因于星团形成时初始条件,而不是动力学弛豫结果。

  • 标签: 疏散星团 NGC 6530 光度函数 分层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