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2 个结果
  • 简介:引起全球海平面变化的因素是复杂多样的,大气压、风、大洋环流以及海水密度的变化,都会引起海平面在时间、空间上的变化,而海水温度的变化是海平面变化的主要原因。该文利用法国Archiving,ValidationandInterpretationofSatelliteOceanographicdata(AVISO)的海表面高度异常数据,计算了1992年10月至2007年1月间,全球海平面的平均上升速度,同时详细解算海平面上升速度的全球空间分布,分析全球海平面的变化趋势并将海平面变化同美国国家海洋大气署(NOAA)的OptimumInterpolationSeaSurfaceTemperature(OISST)海表面温度数据进行了比对和相关分析。

  • 标签: 海平面变化 海平面高度异常 海平面上升 海表面温度
  • 简介:在建的上海65m射电望远镜计划进行L到Q等8个波段的观测,其中K波段(18~26.5GHz)观测带宽达8.5GHz,为了实现宽带微波信号从天线接收机到终端控制室近500m距离的高质量传输,采用1~12GHz的宽带微波信号光纤传输路。在介绍光纤传输路的构成和总体性能参数的基础上,重点讨论了光纤的衰减和色散特性,阐述了宽带微波信号光纤传输路的设计方案,并与电缆传输路的性能进行了比较,证明了光纤传输路的优势和方案的可行性。

  • 标签: 宽带微波信号 光纤 光纤传输链路 噪声系数
  • 简介:利用最新国际地球自转服务(IERS)发表的国际地球参考架ITRF2000速度场,建立一个完全基于现代空间大地测量实测结果的现今全球板块运动模型ITRF2000VEL。板块的总角动量|L|=0.127sr/M·a^-1。即ITRF2000不满足无整体旋转的要求,与协议地球参考架CTRF定义不符,存在整体性旋转。

  • 标签: ITRF2000 全球板块运动模型 地球参考架 整体旋转性 欧拉矢量
  • 简介:以地球平极长期漂移的观测值为约束,基于地球上8个冰盖的参数,调整并得到南极冰盖的地面质心位置可能不在南极点,而是位于余纬168°~170°、东经78°~82°附近。表明南极冰盖参数的改变对平极长期漂移方向的影响是灵敏的,对冰期后地壳反弹引起的地球自转主惯性张量有约1.4%的相对影响。采用全球冰盖参数和修正的南极冰盖参数估计得到平极长期漂移的方向为西经78°.3,比作者等人2001年得到的理论平极长期漂移方向为西经74°.8的结果可能更接近于实测。估计表明,地球上其它29个小冰盖的冰融事件引起的冰期后地壳反弹对地球平极的长期漂移和地球自转速率长期变化的综合影响在目前的天文观测精度下仍可以忽略。

  • 标签: 冰盖 地球平极 地极 地壳 自转
  • 简介:概述了1992-1994年全球光学时纬仪器获得的测量资料,其中包括每架仪器的观测组数和测时、测纬精度,并且给出了按仪器类型统计的观测组数及测时、测纬精度。

  • 标签: 地球自转 测时 纬度测定 光学时纬仪器 观测资料
  • 简介:本文利用1992年LAGEOS卫星全球SLR标准点资料对该卫星进行精密定轨,求得残差均方值均小于8cm;在残差分析中,发现目前的SLR标准点资料中含有野值,而且,一些资料有很大的系统偏离。这种情况会对LAGEOS卫星精密定轨和精确的卫星大地测量产生不利影响。第三代SLR系统的测距精度虽然已达厘米级甚至更高,但是,由于以上情况的存在,厘米级的测距精度就有些问题。因此,对第三代SLR系统获得的观测资料必须进行野值剔除,剔除标准一般取为中误差的3倍;对系统偏离大的通过也必须剔除,剔除标准可以宇为每站历年^/bi和^τi的均方值的3倍,因系统偏离可以由^/bi和^τi反映出来。此外本文对距离偏差和时间偏差(以后简称时距偏差)的确切含义进行了讨论。

  • 标签: 人造卫星动力学 人卫激光测距 测距精度 定轨精度 距离偏差 残差分析
  • 简介:自从新空间技术问世以来,大气传播误差的研究已经成为提高观测精度的主要课题之一。作为最新大气延迟映射函数0之一的Niell模型(NMF)已经在归算过程中受到重视。利用探空气球资料沿光程数值积分方法并在理论上分析了NMF模型的优点和缺点,认为:Niell利用探空气球资料来建立大气折射映射函数的方法有它的合理因素,例如可以建立一个台站或一个地区的映射函数;但是,即使利用充分多的探空气球资料,要建立高精度的“全球”大气延迟映射函数还存在着很大的困难。

  • 标签: 大气折射 Niell模型 延迟映射函数 空间测量 探空气球资料
  • 简介:根据高精度卫星导航定位和全球电离层活动监测的需要,利用全球370多个GPS基准站的双频相位实测数据,监测全球电离层总电子含量变化和GPS卫星及接收机的DCB。由于数据量大、数据处理时间长,很难实现高精度快速建模,为此我们采用OpenMP并行算法来加快数据处理速度。实验表明,相对于串行处理,并行处理在8核服务器下能加速7倍以上,在48核服务器下能加速超过40倍。将本文的初步建模结果与CODE、JPL等分析中心的结果进行比较,表明用该方法建立的模型是可靠的。其卫星DCB结果相对于CODE发布的结果精度为0.4ns,相对于JPL发布的结果其精度达到0.3ns。其测站DCB相对于2个分析中心结果的精度均优于2ns,垂直总电子含量相对于各分析中心的GIM产品的精度都在5.3TECU以内,相对于CODE的结果的精度最高,达4TECU。

  • 标签: GPS 全球电离层TEC模型 DCB 并行算法
  • 简介:多流体质中引力和弥散力间的相互作用产生一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此效庆乃是大尺度结构稳定性的真正驱动力,“黏附引力成团”构想的提出,是为了提将大尺度结构形成的已经被很好地理解了的时期同维是城化的起始联结起来,该维里化的产物是和作为其存在之环境的大尺度结构处于动力学平衡之中的,经典的黏附模型”同一组根据动力学理论中黏附物理起源而提出的更加一般的模型是不相容的。

  • 标签: 引力理论 宇宙模型 宇宙大尺度结构 弥散力
  • 简介:星团内禀速度弥散σ0的合理确定对相关的天体物理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目前用于估算σ0的途径有直接解算法和间接推算法两种,其中间接推算法的应用必须充分考虑团星样本中可能混入少量场星给σ0值带来的影响。

  • 标签: 星团 自行 速度弥散度 成员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