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7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观察分析瑞芬太尼应用于腹腔镜下子宫切除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类患者224例,基于随机分组原则将其分作均等的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接受"瑞芬太尼+丙泊酚"麻醉,对照组患者接受"芬太尼+丙泊酚"麻醉,比较两组的实际麻醉效果。结果:在麻醉效果等方面,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腹腔镜下子宫切除中,瑞芬太尼具有较为理想的麻醉效果,不仅有助于患者尽快尽好恢复,同时还具有不良反应相对较少的优点。

  • 标签: 瑞芬太尼 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 麻醉效果 观察分析
  • 简介:目的:本文的目的就在于分析垂体瘤切除后患者的心理护理干预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在本次实际的研究过程中,通过选取本院在2013年7月-2014年7月期间进行垂体瘤切除手术的共计80例患者,对其进行随机性的划分,其中将对照组的40例患者在进行垂体瘤的切除后,进行常规性的术后治疗.而对观察组的40例次的患者,在手术切除垂体瘤后,辅助以进行心理护理干预治疗.结果:通过观察和分析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的现实情况,发现观察组的SAI和SDS评分要明显的好于对照组的患者,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来看,实施心理干预后的患者在术后恢复的情况和生活质量较之于对照组都比较好,由于两组之间存在的差异较大,P小于0.05,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结论:垂体瘤患者在进行切除后,适当的进行心理护理干预治疗可以有效的恢复患者的心理健康,减少手术所带来的消极情绪,也有助于帮助患者早日重拾生活的信心,提高手术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 标签: 垂体瘤 切除术 心理护理干预 临床观察
  • 简介: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腺肌病的病灶切除在局限型子宫腺肌病保守手术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13例术后确诊子宫腺肌病的诊治过程.其中4例无明显症状,3例渐进性经期下腹痛,5例量增多、经期延长,1例排便困难,13例均行腹腔镜下子宫腺肌病病灶切除,无-例中转开腹.结果手术时间60分钟至90分钟,出血量80ml-220ml,术后48小时低热未超过38℃,术后6例出现阴道流血如月经量,72小时内下腹闷痛尚可忍受,术后4-6天出院,术后1月、3月复查彩超子宫,3月时子宫基本正常,有症状患者均明显改善.结论腹腔镜下子宫腺肌病病灶切除,对局限型子宫腺肌病要求保留子宫者是可行的,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

  • 标签: 子宫腺肌病 腹腔镜 病灶切除
  • 简介:目的:研究探讨经过腹疝环口进行腹腔外置治疗腹股沟斜疝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3月-2014年3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腹股沟斜疝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其接受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100例)和试验组(10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修补进行治疗,而试验组采用腹疝环口外置进行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的临床效果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的治愈率(99.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治愈率(74.00%),试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1.00%)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27.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过腹疝环口进行腹腔外置治疗腹股沟斜疝的临床效果较好,有效治愈患者的腹股沟斜疝,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 标签: 腹疝环口 腹腔外置术 腹股沟斜疝 临床研究
  • 简介:目的:探讨细菌性阴道病针对孕产妇妊娠结局产生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02月-2015年02月产前检查孕妇130例,针对所有产妇实施细菌性阴道病筛查.将表现出滴虫感染的患者、表现出霉菌感染的患者以及表现出宫颈异常的患者进行排除.分析产妇患有细菌性阴道病对其妊娠结局产生的影响.结果:在所有孕妇中,合并患有细菌性阴道病的患者16例,疾病检出率为12.31%.针对妊娠合并患有细菌性阴道病的患者,同未合并患有细菌性阴道病的患者进行比较发现,在出现胎膜早破概率、出现产褥感染概率以及出现新生儿感染概率等方面,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结论:针对孕产妇,其患有细菌性阴道病后,临床存在较大概率出现产褥感染的情况、出现胎膜早破的情况以及出现新生儿感染的情况,对此于分娩前做好细菌性阴道病筛查工作以及做好疾病的早期诊断工作,能够有效降低患者出现疾病并发症的概率.

  • 标签: 细菌性阴道病 孕产妇 妊娠结局
  • 简介:目的研究心肺复苏急诊救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在2012年3月至9月期间本院或者院前进行心肺复苏急诊救治的6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次研究的66名患者中,复苏救治成功的有44例,成功率为66.67%,另外死亡22例,死亡率为33.33%.结论急诊救治中采取心肺复苏能够提高抢救成功率,同时还能够有效的减少患者的并发症以及降低死亡率.

  • 标签: 心肺复苏 急诊救治 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通过弱化筛选基因二氢叶酸还原酶基因(dhfr),构建双顺反子全抗体表达载体,实现抗体在CHO细胞中的高效表达。方法:将dhfr基因分为分别编码1-105和106~187氨基酸残基的2部分,分别通过linker与亮氨酸拉链GCN4融合,分别通过内部起始位点序列与抗体轻重链基因偶联,构建成2个双顺反子表达载体pIRESLZdhfr—H和pIRESLZdhfrL。用脂质体2000转染CHO-dhfr-细胞,用无次黄嘌呤和胸腺嘧啶脱氧核苷的IMDM筛选培养基筛选阳性克隆。结果:筛选到的阳性克隆表达水平为1.47-3.5μg/(106细胞·d),氨甲蝶呤(MTX)梯度加压,在MTX浓度为5×10^-8mol/L时,表达水平达到11.5μg/(10^6细胞·d)。结论:构建了基于亮氨酸拉链二聚化基础的dhfr弱化方式的双顺反子表达载体,实现了抗体在CHO—dhfr-细胞中的高效表达。

  • 标签: 双顺反子表达载体 二氢叶酸还原酶基因 弱化 全抗体
  • 简介:目的:研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mRNA结合蛋白Ⅲ(IMP-3)在不同病变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在子宫内膜病变发生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一过氧化酶连接法(SP法)检测2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10例不典型增生内膜组织及40例子宫内样腺癌组织中IMP-3的表达情况,分析其表达量与子宫内膜癌临床病例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IMP-3在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不典型增生内膜组织及子宫内样腺癌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5.361±1.074、13.587±2.301和19.572±1.936,两两间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同手术-临床分期和病理组织学分级的子宫内膜癌组织中,IMP-3的表达量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IMP-3可能参与调节子宫内膜病变的发生发展过程。

  • 标签: 子宫内膜癌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 mRNA结合蛋白Ⅲ 免疫组织化学 SP法
  • 简介:目的:探讨原因不明月经过少子宫内膜雌激素受体β(ERβ)基因多态性及其与表达的关系。方法:从2组人群中分别选取原因不明月经过少子宫内膜组织40例、月经量正常子宫内膜组织40例,通过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和Western印迹检测ERβ的表达;分析实验组与对照组ERβmRNA及蛋白质的表达情况,将ERβ基因的各基因型、等位基因型与子宫内膜ERβmRNA及蛋白质的表达之间分别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ERβmRNA表达量为0.6457±0.2957,对照组为0.9637±0.3621,实验组比对照组表达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589,P〈0.001);实验组ERβ蛋白质表达量为347.37±30.35,对照组为445.21±45.67,实验组比对照组表达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53,P〈0.001);2组RsaⅠ基因型、AluⅠ基因型、CA重复序列基因型ERβ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原因不明月经过少患者ERβmRNA及蛋白质在子宫内膜中的表达低于月经量正常子宫内膜,可能与月经量减少有关;2组人群ERβ基因RsaⅠ、AluⅠ、CA重复序列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型子宫内膜表达无差异。

  • 标签: 雌激素受体 基因多态性 表达
  • 简介:随着高分子微球技术的日益创新,流式细胞与高分子微球技术相结合的流式细胞微球芯片捕获技术也随之产生,流式细胞微球芯片捕获技术又称为流式微球分析技术、流式微球技术、流式微珠阵列,具有检测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分析速度快等优点,应用前景广阔。我们就流式细胞微球捕获芯片技术在医学中的研究进展做简要综述。

  • 标签: 流式微珠阵列术 细胞微球芯片捕获技术 流式细胞术 液相多重蛋白定量技术
  • 简介:目的评价残存或复发鼻咽癌患者接受陀螺刀(陀螺旋转钴60立体定向放射系统)再程放疗后的生存质量.方法以2013年3月至2015年10月来我院进行复查的放疗1年后鼻咽癌无瘤生存者为对象,采用头颈部肿瘤患者生命质量测评量表(FACT-H&N)中文版进行问卷调查,以陀螺刀再程放疗后的无瘤生存者为观察组,以同期来院复查的初程放疗后的无瘤生存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生存质量及自觉症状.结果观察组的情感状况领域、功能状况领域和量表总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口干、吞咽困难、味觉减退、牙痛症状比对照组严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残存或复发鼻咽癌患者接受陀螺刀再程放疗后的生存质量比初程放疗患者下降,主要影响的是情感状况领域和功能状况领域,应予患者健康教育及心理指导以提高生存质量.

  • 标签: 鼻咽癌 残存 复发 生存质量
  • 简介:目的:探讨错配修复基因1(hMLH1)、错配修复基因2(hMSH2)启动子区甲基化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关系。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方法检测23例子宫内膜异位症组织和20例正常子宫内膜中hMLH1、hMSH2基因启动子区的甲基化状态。结果:hMLH1基因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甲基化率为39%(9/23),在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的甲基化率为5%(1/2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MSH2基因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甲基化率为8%(2/23),在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的甲基化率为5%(1/20),两者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hMLH1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可能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有关;hMSH2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与子宫内膜异位症之间不存在显著联系。

  • 标签: 子宫内膜异位症 错配修复基因1 错配修复基因2 甲基化
  • 简介:目的:评价不同比重浓度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在急诊剖宫产中的应用效果,分析麻醉对母婴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2014年2月~2014年12月,产科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急诊剖宫产产妇50例,产妇25例为A组(0.75%原液)、25例纳入B组(0.5%罗哌卡因),对比相关指标.结果:A组与B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感觉恢复时间、最高感觉阻滞平面到达时间、运动阻滞恢复时间、不同时间段MAP与HP水平、镇痛、肌肉松弛程度、牵拉反应程度、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6min后,A组与B组MAP、HP低于术前,12min后低于6min后,20min低于12min,45min高于20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PCO2、PE低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剖宫产中应用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安全可靠,麻醉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效果确切,0.5%罗哌卡因可满足需要,且对新生儿影响更小.

  • 标签: 急诊剖宫产 腰硬联合麻醉 罗哌卡因 母婴预后
  • 简介:目的探讨前入路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手术和传统疝囊高位结扎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8月到2014年11月我院收取的腹股沟疝气病人共87例,并随机分为对照组(n=43)和观察组(n=44).对照组给予传统疝囊高位结扎手术,观察组给予前入路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手术,对比两组的手术、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长、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天数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比较,两组患者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腹股沟疝治疗中,前入路腹膜无张力疝修补手术具有手术持续时间短、恢复时间短等优点,值得推广.

  • 标签: 腹股沟疝气 前入路腹膜 无张力疝修补术 疝囊高位结扎术
  • 简介:目的探讨高龄患者皮穿刺椎体成形的临床护理特点及注意事项.方法经皮穿刺椎体成形的患者30例,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为两组,各1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行全面护理.对比两组的下床活动时间、VAS评分、活动能力及止痛药应用情况.结果干预组患者的下床运动时间、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有所提前,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护理干预后干预组的VAS评分、活动能力评分及止痛药应用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龄皮穿刺椎体形成患者的运动存在很大障碍,需要接受常规护理配合心理、运动、饮食等方面全面护理.

  • 标签: 高龄 经皮穿刺 椎体成形术 护理特点 注意事项
  • 简介:通过盆栽实验研究污泥湿氧化处理后对小麦种子的萌发情况及幼苗生长的生理生化指标和对重金属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湿氧化处理后的污泥,能够显著促进小麦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的生长,且小麦中重金属Cu、Zn的含量均未超过国家食品卫生标准范围内。

  • 标签: 污泥湿式氧化 小麦 种苗实验 重金属
  • 简介:目的:采用巢PCR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血凝素单克隆抗体的轻链和重链基因进行扩增,对获得的基因进行序列分析,并找出克隆鼠Igκ轻链和重链可变区基因的通用方法。方法:设计22对扩增鼠Igκ轻链可变区和重链可变区基因的引物,对6株鼠抗人甲型H1N1流感病毒血凝素单克隆抗体的轻链和重链可变区基因进行克隆并测序,与NCBI公布的鼠免疫球蛋白序列比对分析。结果:巢PCR方法可以有效避免单克隆抗体克隆过程的假基因,并且得到的单克隆抗体的氨基酸序列均符合鼠免疫球蛋白可变区特征。结论:建立了克隆鼠免疫球蛋白轻链和重链可变区基因的通用方法,为后期克隆鼠源性单克隆抗体的可变区基因提供了基础,并为研究甲型H1N1流感病毒血凝素与抗体的结合位点提供了实验数据。

  • 标签: 甲型H1N1流感病毒 单克隆抗体 可变区 巢式PCR 序列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