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6
310 个结果
  • 简介:从连续26年长期定位施肥土壤中玉米小麦根围采集土样,从中鉴定出丛枝菌根(ArbuscularMycorrhiza,AM)真菌5属19种,包括Glomus属11种:G.caledonium,G.constrictum,G.eburneum,G.ebuaizatum,G.hyderabadensis,G.mossese,G.sinuosum,G.tortuosum,G.versiforme,G.spl,G.sp2;Acaulospora属2种:A.excacata,A.sp;Gigaspora属2种:Gi.margarita,Gi.sp;Scutellospora属3种:S.cerradensis,S.coralloidea,S.pellucida;Archaespora属1种:Ar.leptoticha。

  • 标签: 丛枝菌根真菌 长期定位施肥
  • 简介:粪生菌物炭角菌科真菌是约翰·韦伯斯特先生钟爱众多菌物类群中2个。大多数炭角菌是腐生具弱致病性,还有一些是内生菌。炭角菌是世界性分布真菌,主要生长在被子植物木质部分。目前所研究大多数炭角菌都生长在这些基质上。炭角菌科下约有75个属,其中4个属是粪生,且目前主要有关其分类方面的研究,而对鹿角菌总体分布、发生规律生态学研究鲜有报道。本研究以采集到1386份草食动物粪便样品为材料,通过湿室培养检验,共获得12326个记录,其中255个为粪生炭角菌,作者对这些炭角菌发生分布进行了分析,并及对其形态进行了补充观察。

  • 标签: Hypocopra Podosordaria 孔座壳属 基质偏好性 Wawelia
  • 简介:对茶薪菇栽培中经常发生9种病害从病原、发病症状、发病条件防治方法等方面进行了系统介绍。

  • 标签: 茶薪菇 病害防治 综合防治
  • 简介:通过田间调查与定点系统观察,结合沈阳地区气象条件,对三裂叶豚草锈病在沈阳地区发生流行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三裂叶豚草锈病属于喜高温、高湿型病害;该病于6月初在沈阳地区开始发病,可持续至9月,以7~8月发最重。人工接种试验结果表明:在30℃相对湿度96.9%条件下接种锈菌冬孢子,4d三裂叶豚草即可发病;冷冻保藏(-20℃)可打破冬孢子休眠,在沈阳地区冬孢子是第二年锈病发生初侵染菌源。苍耳柄锈菌三裂叶豚草专化型对三裂叶豚草表现出了显著致病性、致死性及专一性,证明是防治三裂叶豚草理想生防菌。

  • 标签: 三裂叶豚草 苍耳柄锈菌三裂叶豚草专化型 锈病 流行规律
  • 简介:截至目前报道中国块菌有28种,其中黑块菌4种,白块菌24种。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生态价值黑块菌类有印度块菌复合种中国夏块菌,其中印度块菌复合种与欧洲法国黑孢块菌属于姊妹类群,中国夏块菌与欧洲夏块菌也是姊妹类群。虽然欧洲意大利白块菌在中国尚未找到、波氏块菌在中国存在尚待最终确认,但是,最近更多白块菌新种发现,说明中国块菌多样性要比预期丰富得多。分子生物学分析结果表明,这些新块菌种类不仅欧洲种有着紧密亲缘,而且北美的种也有一些联系,特别是与欧洲块菌有着历史渊源。这些发现有力地支持了欧亚块菌共同起源予古地中海、之后各自分布于中国西南和欧洲地中海地区繁衍至今,形成现代分布格局。新近发现大批白块菌类群表明中国西南块菌资源十分丰富、种类极其多样,很可能是起源古老保留下来一个大分支,暗示着中国特别是西南地区是世界块菌起源分化中心,有力支持了中国特别是西南地区是世界块菌起源分化中心学说。中国块菌共生树种种类比世界任何地区都丰富多样,不仅有与阔叶树,栎、榛、杨、板栗等形成菌根关系,更多是与松、云杉冷杉等针叶树,而且还有特有树,油杉等形成菌根关系。中国块菌对土壤等要求及适应性相对也宽泛,产量大而集中,分布广,生态多样性更加丰富。近20年商业化盲目采集致使块菌植被、生境遭到严重破坏,块菌产量明显减少,严重危及块菌资源生存。改变采集方式,保护我国块菌资源刻不容缓。发展块菌种植业形成新型农林业经济生态模式是最有效保护策略。

  • 标签: 块菌 姊妹类群 起源分布中心 资源保护 块菌种植
  • 简介:通过对湖北省河自然保护区多孔菌调查采样,鉴定出隶属于31个属62种多孔菌,并列出名录。全部种类均为该保护区首次报道。其中,苹果孔菌、白黄小孔菌、紧密蜡孔菌、干环褶孔菌、长囊锐孔菌、淡黄针层孔菌、淡黄裂孔菌、白干皮孔菌皮干酪菌是该地区常见种类。河自然保护区多孔菌主要是世界广布种温带种类,少数亚热带种类亚拉巴马全缘孔菌、纸全缘孔菌拟浅孔大孔菌等也有出现。

  • 标签: 非褶菌目 木生真菌 分类
  • 简介:采用气相色谱与质谱(GC-MS)联用分析,从超临界CO2萃取孢子油中鉴定出18种脂肪酸成分,包括6种不饱和脂肪酸、7种饱和脂肪酸、2种环链脂肪酸,以及己酸、辛酸、壬酸等短链脂肪酸.GC定量分析结果表明:灵芝孢子油中检出9种已知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总量为73.6%;其中,主体成分油酸(C18:1)、亚油酸(C18:2)棕榈酸(C16:0)等含量分别为57.5%、13.4%、19.6%;此外,不饱和脂肪酸十六碳烯酸(C16:1)、亚麻酸(C18:3)等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2.2%、0.5%.

  • 标签: 灵芝孢子 超临界CO2萃取 油脂 脂肪酸 气相色谱分析
  • 简介:本文阐述了普遍存在镰孢菌可增强封闭式环境中群体对疾病易感性,并通过其次生代谢产物(T-2毒素)对人和动物造成严重危害及预防控制气载镰孢菌及T-2毒素危害相关问题,包括气载真菌毒素采集、毒素痕量富集技术、不同环境中镰孢菌变化规律与产毒基因研究现状。提出研究封闭式环境中气载镰孢菌及B2毒素发生规律研究必要性。

  • 标签: 养殖环境 镰孢菌 T-2毒素
  • 简介:采用显微观察PCR检测分析了人工接种稻曲病菌在水稻穗部增殖状况。结果表明:分生孢子萌发产生菌丝首先附着在花粉上花丝上,柱头上未发现有菌丝附着;后期(接种8d)在柱头上有附着菌丝花粉粒。显微观察PCR检测结果表明:在不同小穗内菌丝增殖速度不同,该结果为进一步研究该病发生规律提供了信息。

  • 标签: 稻曲病菌 人工接种 PCR 组织观察
  • 简介:报道了内蒙古赛罕乌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物专性寄生真菌163种变种。其中白粉菌1科48种,黑粉菌4科21种,锈菌5科94种,包括内蒙古新记录种3个:银色柄锈菌Pucciniaargentata、点叶薹草柄锈菌P.caricis-hancockianae早熟禾柄锈菌P.poarum;白粉菌国内新记录寄主10种:渐狭早熟禾Poaattenuata、大黄柳Salixraddeana、锐裂箭头唐松草Thalictrumsimplexvar.affine、绿花山芹Ostericumviridiflorum、山黧豆Lathyrusquinquenervius、沙蒿Artemisiadesertorum、多裂叶荆芥Schizonepetamultifida、地蔷薇Chamaerhodoserecta、库叶悬钩子Rubussachalinensis西伯利亚还阳参Crepissibirica。文中列出了每种真菌种名、常用异名、寄主植物名称、采集地点及标本号。引证标本保存在赤峰学院菌物标本室(CFSZ)赛罕乌拉自然博物馆。

  • 标签: 白粉菌目 黑粉菌纲 微球黑粉菌目 锈菌目 内蒙古
  • 简介:截至2010年,通过对全世界范围蘑菇邮票收集统计得知,世界上76个国家和地区共发行了蘑菇属24个种计126枚邮票,从中大致了解世界范围上蘑菇属真菌资源分布栽培状况。

  • 标签: 邮票 蘑菇属 资源
  • 简介:文献报道了从冬虫夏草(Cs)中同时检出蝙蝠蛾拟青霉(Ph)、中华被毛孢(Hs)冬虫夏草菌(Os)多个基因型;Cs成熟伴有化学成分改变僵虫体中Hs竞争性菌落形成能力下降。同时检验了Cs成熟过程中Os突变基因型生物量变化。应用Southern杂交检验发现:Cs成熟伴有Ph2组Os基因型生物量显著增加。Os突变基因型ITS片段EcoRⅠ酶切位点缺失。Southern检验发现:在未成熟Cs中,AT偏倚型菌在子座中rDNA生物量占绝对优势,在僵虫体中几乎没有;而GC偏倚型菌则相反。随着Cs成熟,AT型菌在僵虫体中大量增加;GC型菌在子座中逐渐增加,但正向逆向排列GC型菌总量远低于AT型。研究结果表明:Cs成熟伴有PhOs菌显著增加几个Os突变基因型菌在Cs子座僵虫体中差异表达动态变化。这些变化可能对Cs子座萌发和成熟至关重要,为Cs无性世代研究提供了重要线索。

  • 标签: 冬虫夏草 子座 僵虫体 冬虫夏草菌 突变基因型的差异表达 核糖体DNA生物量
  • 简介:金耳(TremellaaurantialbaBandonietZang)是我国稀有的珍贵食用菌药用菌,具有化痰、止咳、定喘、调气、平肝阳之功效。多糖作为金耳主要生理活性成分之一,具有增强免疫、降血糖、降血脂、抗肿瘤、抗血栓抗氧化等作用。但由于技术手段落后,金耳多糖化学研究比较滞后,其药理活性研究也主要集中于粗多糖研究,对均一多糖化学结构分析生物活性还很少涉及,这种状况对合理开发利用金耳多糖产品造成很大影响。该研究对金耳子实体多糖进行了提取、分离纯化、结构鉴定、分子修饰生物活性研究,为更好地开发金耳资源提供可靠理论依据。利用水提醇沉、膜分离、离子交换层析(DEAE—SepharoseFastHow)凝胶层析(SephacrylS500HR系列)等分离技术,采用体外刺激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试验作为活性筛选依据,获得3个较高生理活性均一多糖(TAPAl、TAPBlTAPEl)。其中TAPAlTAPBl2种均一多糖分子量分别为1.35X106D7.6X105D,利用单糖组成分析、甲基化分析、红外光谱NMR谱(一维二维),对其一级结构进行了研究。TAPAl、TAPBl结构分别为

  • 标签: 金耳 多糖 NMR 结构鉴定
  • 简介:简要回顾了木霉促进植物生长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进展,探讨了木霉促生作用存在问题及对策,并对木霉促生作用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 标签: 木霉 促生作用 促生机制
  • 简介:报道了我国西北祁连山地区锈菌计15属(含式样属)104种。所引标本均保存于中国科学院菌物标本馆(HMAS)。对每个种仅列出名称、寄主植物名称、采集地及馆藏标本编号。涉及地区包括祁连山主体及属于祁连山系冷龙岭、走廊南山、乌鞘岭、达坂山、大通山、托来山野马南山西部余脉等地。这是一份记载比较完整名录,是对过去相关零散报道补充修订。初步分析表明,祁连山地区锈菌区系以北温带成分旧世界温带成分为主体。特有种不明。中亚成分东亚成分并存是本区系特色,但若与毗邻秦岭锈菌区系比较,其东亚成分锐减。青藏高原区系成分参与了本区系共建,但喜马拉雅常见热带属、种均不存在。北面的腾格里沙漠、巴丹吉林沙漠蒙古戈壁可能阻隔了本区系与西西伯利亚-阿尔泰锈菌区系联系,仅见少数环北方种北温带种作为此两区系共有种。

  • 标签: 分类学 区系地理 锈菌物种多样性
  • 简介:通过对来自中国青岛金银忍冬调查,发现一中国新记录种——金银忍冬白粉菌(Erysiphecaprifoliacearumvat.caprifoliacearum)并在其上首次发现重寄生菌——白粉寄生孢(Ampelomycesquisqualis)。根据采集材料对其进行了详细形态描述显微拍照。研究标本保存于青岛农业大学真菌标本室(HMQAU)。

  • 标签: 金银忍冬白粉菌 重寄生菌 新记录种
  • 简介:对采自东北地区保护地内38株黄瓜枯萎病株及8株未发病黄瓜植株根茎进行真菌分离与鉴定,共得到真菌11个属18个种,其中威尔士棒孢(Corynesporacambrensis)为中国新记录种。镰孢属(Fusarium)为优势属,分离到8个种及变种。

  • 标签: 黄瓜枯萎病 威尔士棒孢 真菌 新记录种 分类
  • 简介:首次从凤尾蕨属井栏边草(Pteris,multifida)根、茎叶中分离获得内生真菌共20株,经形态观察,鉴定其中18株分别隶属于8个属。研究结果表明:风尾蕨不同部位内生真菌数量、分布、种群及其组成存在差异。

  • 标签: 凤尾蕨属 内生真菌 分类
  • 简介:对采自中国长春香薷白粉病菌进行系统观察测量,鉴定其为本间白粉菌(ErysiphehommaeBraun),同时发现了重寄生菌——白粉寄生孢(AmpelomycesquisqualisCes.),并对重寄生菌叶部寄生特征及培养特征进行了描述。室内检测结果表明,重寄生菌重寄生强度较高,可抑制白粉发生

  • 标签: 香薷 本间白粉菌 无性型 白粉寄生孢
  • 简介:采用组织块分离方法对五味子根内生真菌进行分离鉴定,并以人参疫病病菌[Phytophthoracactorum(Leb.etCoh.)Schroet.]、人参黑斑病菌(AlternariapanaxWhetz.)为供试病原菌对分离内生真菌进行了抑菌活性筛选。试验共分离得到74株内生真菌,根据形态特征鉴定出33株,分别隶属于半知菌亚门丛梗孢科轮枝孢属(Verticillium)、柱隔孢属(Ramularia)瘤座孢科镰刀菌属(Fusarium)。通过抑菌试验筛选出5个内生真菌有抑制作用,其中3个内生真菌发酵产物、乙醇提取液对2种病原菌均有一定抑菌活性。

  • 标签: 五味子 内生真菌 分离鉴定 抑菌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