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1 个结果
  • 简介:真菌多半乳糖醛酸酶是降解植物细胞壁果胶的主要降解酶之一,是植物病原真菌的致病因子之一。文中对真菌多半乳糖醛酸酶及其序列特征、多半乳糖醛酸酶的基因及其序列特征、多半乳糖醛酸酶的表达调控以及与病原真菌致病力之间的关系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 标签: 真菌 多聚半乳糖醛酸酶 序列特征 致病性
  • 简介:在对黑龙江省东部和南部地区木腐菌调查中,发现两种多孔菌:红斑波氏菌(PostialateritiaRenvall)和烟曲色干酪菌(TyromycesfumidicepsG.F.Atk),均为中国新记录种.前者发现于宁安市地下森林公园内的松树倒木上,后者采集自虎林市七虎林林场内的阔叶树上.根据采集的材料对其进行了详细描述和显微结构绘图,并对相似种进行了讨论.

  • 标签: 黑龙江省 多孔菌 分类
  • 简介:植物根系与菌根真菌形成的互惠共生,即菌根(mycorrhizas)是最常见、最广泛分布的共生之一。自然条件下,一些植物的根系可同时形成由2种类型菌根构成的混合菌根,或菌根与细菌、菌根与放线菌、菌根与其他种类真菌构建的所谓复合共生。文中从复合共生的概念入手,简要介绍混合菌根、菌根与细菌、菌根与放线菌、菌根与其他真菌构建的复合共生的多样性、形态解剖特征、生长发育及其功能等方面的研究概况,旨在为推进该领域的研究提供依据和借鉴的思路。

  • 标签: 菌根真菌 细菌 放线菌 共生体 复合共生体
  • 简介:报道了核菌纲(Pyrenomycetes)炭角菌目(Xylariales)炭角菌科(Xylariaceae)炭墩菌属(Kretzschmaria)3个种:焦里炭墩菌K.deusta,亮色炭墩菌K.lucidula和垫状炭墩菌K.pavimentosa。其中前两种为中国新记录种。文中根据国内采集的材料对其宏观和微观特征进行了描述及图示。

  • 标签: 炭角菌科 形态学 分类
  • 简介:对小刺猴头过滤掉发酵液的发酵菌丝,水提和碱提后获得的均一组分多糖HMP-w1.1和HMP-a1.1进行结构性质的研究。结果表明:HMP-w1.1是分子量为36.3kD的α型吡喃糖,单糖组成为甘露糖(Man),葡萄糖(Glc),半乳糖(Gal),岩藻糖(Fuc);HMP-a1.1是分子量为42.8kD的β型吡喃糖,单糖组成为甘露糖(Man),半乳糖醛酸(GalUA),葡萄糖(Glc),半乳糖(Gal),岩藻糖(Fuc)。综合高碘酸氧化和Smith降解的试验结果,推断HMP-w1.1的糖苷键构型可能为1→、1→4、1→4→6、1→6、1→2、1→2,6;HMP-a1.1的糖苷键构型可能为l→6、1→2、1→2,6。

  • 标签: 小刺猴头菌 菌丝体多糖 结构研究
  • 简介: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以桑黄菌丝粗多糖含量为考察指标,用苯酚一硫酸法,分别确定了热水漫提法、微波辅助提取法和超声提取法的最佳工艺。通过极差分析得出:热水浸提法的最优工艺为浸提时间3h、浸提3次、液料质量比50:1、浸提温度90%,粗多糖提取率为2.10%;微波提取法的最优工艺为微波处理15min、液料质量比50:1、提取3次,提取率为4.18%;超声提取法的最优工艺为超声30min、提取2次、液料质量比60:1、温度60℃、频率60Hz,提取率为3.02%。微波辅助法与热水浸提法相比,时间缩短,且提取率提高近1倍;与超声提取法相比,时间缩短1/2,但提取率提高40%。因此,微波辅助提取法速度更快、提取效率更高、操作更简便,优于其他2种方法。

  • 标签: 桑黄 粗多糖 提取方法
  • 简介:为充分利用营养没有得到充分吸收的栽培过食用菌的废弃菌糠、明确在牡丹江地区再利用食用菌菌糠生产黑木耳的适宜比例,以灵芝和鲍鱼菇的废弃菌糠为试验材料,进行不同配方的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黑木耳培养料中灵芝菌糠体积分数为30%时栽培效果最佳,显著优于参入鲍鱼菇菌糠的各种培养料配方(P〈0.01)。因此,可以利用灵芝菌糠废料作为替代料栽培黑木耳使用。

  • 标签: 菌糠 黑木耳 灵芝 鲍鱼菇 栽培
  • 简介:通过对吉林农业大学菌物研究所标本馆(HMJAU)、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菌物标本馆(HMAS)、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标本馆隐花植物标本室(HKAS)和广东微生物研究所标本馆(HMIGD)的132份标本的宏观形态和微观结构的观察,共报道中国球盖菇属[Stropharia(Fr.)Qu61et]真菌14种(包括变种、变型),其中包括1个拟定新种,即黄囊球盖菇[StrophariachrysocystidiaMengT.X.etTolgor];1个新变种,即蚯蚓铜绿球盖菇[Strophariaaeruginosa(Fr.)Quéletvar.earthwormiaMengT.X.etTolgor];2个中国新记录种,即偏孢孔球盖菇[StrophariadorsiporaEsteve-Ray.&Barrasa]和盐碱球盖菇[StrophariahalophilaPacioni];四川省新记录种1个,即亮白球盖菇[Strophariaalbonitens(Fr.)Quélet];吉林省新记录变型1个,即浅黄皱环球盖菇[Strophariarugosoannulataf.luteaHongo];云南和西藏新记录变型1个,即黄褐球盖菇[Strophariaaeruginasa(Fr.)Quéletf.bruneolaHongo]。对已知种进行了形态学描述、显微线条图绘制,编写了分种检索表,对每个种的担孢子进行了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

  • 标签: 球盖菇属 形态学分类 地理分布 担孢子
  • 简介:研究了4种矿质元素对栽培食用菌毛头鬼伞菌丝生长的影响。4种矿质单元素添加试验结果表明,能使毛头鬼伞菌丝旺盛生长的最佳浓度分别是CaCl20.1mmol/L、MgSO48mmol/L、KCl1.22mmol/L、NaH2PO413mmol/L。4种元素协同作用试验结果表明,单元素浓度的最佳生长量与混合施用时的最佳生长量一致。以毛头鬼伞的主要栽培料之一的棉子壳估算,原料中的4种矿质元素浓度均偏低,必须补充矿质元素才能满足毛头鬼伞菌丝的旺盛生长。

  • 标签: 毛头鬼伞 矿质元素 生长 栽培
  • 简介:以马铃薯葡萄糖综合培养基(PDP)为基础培养基,采用正交试验法优化杏鲍菇菌丝多糖发酵条件,对接种量、摇床转速和培养时间等因素对多糖含量的影响进行了研究。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多糖,苯酚一浓硫酸法进行多糖含量测定。结果表明,最佳培养条件:接种量为每瓶1块直径为1cm的菌块,转速为140r/min,培养时间为8d。此时杏鲍菇菌丝多糖含量最高,为75.1mg/g。

  • 标签: 杏鲍菇 多糖 培养条件 正交试验
  • 简介:测定了樟芝发酵菌丝中游离氨基酸和结合氨基酸的含量。结果表明,樟芝菌丝中含有丰富的8种人体必需氨基酸、支链氨基酸和谷氨酸,其中8种必需氨基酸含量是FAO(联合国粮农组织)标准的5.55倍,而芳香族氨基酸的含量却很低。在测定过程中,由于采用了酸水解,菌丝中的色氨酸被破坏,而其余17种氨基酸均被测出,含量极其丰富。尤其是支链氨基酸的含量远大于廿酪蛋白、卵蛋白和大豆球蛋白。

  • 标签: 樟芝 菌丝体 氨基酸
  • 简介:报道了产自浙江省天目山自然保护区的2种多孔菌:塔斯马尼亚小集毛孔菌Coltriciellatasmanica和凹形栓孔菌Trometesectypus,2种多孔菌均为中国新记录种,根据所采集的材料对这2种真菌进行了详细描述和绘图。

  • 标签: 浙江省 天目山自然保护区 多孔菌 分类
  • 简介:应用梯度提取、反复重结晶及硅胶色谱法分离和纯化,采用NMR等谱学方法鉴定结构对蝙蝠蛾拟青霉(Paecilomyces卸i施)菌丝进行了化学成分的分析。从蝙蝠蛾拟青霉菌丝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4,6,8(14),22(23).四烯一3一酮一麦角甾烷(1)、麦角甾醇(2)、p谷甾醇(3)、麦角甾醇过氧化物(4)、啤酒甾醇(5)、甘露醇(6)和1.油酰基-2.亚油酸-3-棕榈酸甘油(7),并对其石油醚提取物中的油状组分进行GC—MS分析,结果表明其中主要为亚油酸(9,12.十八碳烯酸,含量41.949%)、反油酸(反9-十八碳烯酸,含量为27.696%);同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中的麦角甾醇的含量,与海鲜菇、杏鲍菇、香菇、金针菇、滑子蘑、平菇等食用菌子实体比较,结果蝙蝠蛾拟青霉菌丝中麦角甾醇含量为15.65mg/g,平菇为21.43mg/g,杏鲍菇为10.16mS/S,香菇为13.34mS/S,金针菇为9.48ms/g,滑子蘑为10.43mg/g,海鲜菇为14.42mg/s。

  • 标签: 蝙蝠蛾拟青霉 化学成分 麦角甾醇
  • 简介:将毛头鬼伞菌丝接种到不同栽培培养基上,分析了菌丝对培养基中综纤维素、木质素以及淀粉利用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毛头鬼伞菌丝对培养基中的综纤维素、木质素以及淀粉都有较好的利用,在淀粉含量高的情况下,毛头鬼伞菌丝对综纤维素、木质素的利用表现出一种延迟。另外,通过分析毛头鬼伞菌丝对综纤维素、木质素利用的比值,得出其对木质素利用的比值高。因此,在毛头鬼伞的稻草栽培培养基中添加适量的木屑是可行的。

  • 标签: 毛头鬼伞 菌丝体 栽培培养基 综纤维素 木质素 淀粉
  • 简介:采用MTT法研究了从黄盖鹅膏(AmanitasubjunquilleaS.Imai)子实体中分离纯化的羟鬼笔毒肽对胃癌细胞(SGC)和肝癌细胞(SMMC-7721)增殖的体外抑制作用,并对H22荷瘤小鼠进行了体内抗肿瘤试验。结果表明:羟鬼笔毒肽对SGC和SMMC-7721体外细胞增殖无抑制作用,但对H22荷瘤小鼠有明显的抑瘤作用,剂量为0.3mg/kg时,抑瘤率可达65.15%。

  • 标签: 黄盖鹅膏 二羟鬼笔毒肽 MTT法 H22荷瘤鼠
  • 简介:应用垂直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对不同低温、不同缓化方式处理后的侧耳属(Pleurotus)不同栽培种12个菌株进行酯酶(EST)同工酶谱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菌株对低温的耐受能力不同,缓化方式对于酯酶基因表达的影响不同,但低温并没有使其酯酶酶活力完全丧失。

  • 标签: 低温处理 侧耳属 同工酶
  • 简介:文中综述了核糖基因在黏菌分子系统学研究中应用现状,并就目前黏菌分子系统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提出了看法。

  • 标签: 黏菌 分子系统学 核糖体DNA
  • 简介:利用CID-310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系统,测定了叶状地衣犬地卷[Peltigeracanina(L.)Willd.]的光合速率及其与气候要素的关系,结果表明叶状地衣的生长与湿度(水分)关系密切。犬地卷在长期进化的过程中,每日在日出后湿度最高的时刻,积极地进行光合作用;一天内最高光合速率在上午9:00-10.00时之间(东经87°地方时间为准),其余时间处于休眠状态,进行光合作用时温度的变化范围不大。

  • 标签: 犬地卷 叶状体 光合速率 气候因子
  • 简介:“第十届全国食用菌学术研讨会”由中国菌物学会主办、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等单位承办,将于2014年3月在北京召开。大会主旨是食用菌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大会将从食用菌基础科学、公益技术、专业技术等不同层面开展食用菌科学技术交流。同时应广大食用菌从业者的要求,针对食用菌产业生产中出现的技术问题,开展技术培训。

  • 标签: 食用菌产业 学术研讨会 中国农业科学院 持续健康发展 技术交流 农业区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