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6
304 个结果
  • 简介:温故而知新。本文历史进程序,根据分类学中重大事件,粗线条勾画出一个框架反映分类学发展轨迹。包括以下几个部分:古代至林奈之前生物分类;近代分类学科诞生;进化理论的确立与修正及其深远影响;分类学蓬勃发展(居群概念、新系统学与Biosystematics,细胞分类法与化学分类法,学派争鸣促进分类学繁荣);分子生物学分类学注入强大活力。在讨论部分论述了坚持分类学完整概念,不宜将分类某个依据方法理解翻译为某个分类学,如chemotaxonomy,cytotaxonomy,DNAtaxonomy应理解翻译为某个分类方法,而不是"化学分类学","细胞分类学","DNA分类学"等,说明了其理由依据。对于林奈创立了二名法、将二名法理解物种学名由属名+种名组成等一些不确切说法给予了澄清。

  • 标签: 分类学 历史 林奈 进化论 居群 学派
  • 简介:粪生菌物炭角菌科真菌约翰·韦伯斯特先生钟爱众多菌物类群中2个。大多数炭角菌腐生或具弱致病性,还有一些内生菌。炭角菌世界性分布真菌,主要生长在被子植物木质部分。目前所研究大多数炭角菌都生长在这些基质。炭角菌科下约有75个属,其中4个属粪生,且目前主要有关其分类方面的研究,而对鹿角菌总体分布、发生规律生态学研究鲜有报道。本研究采集到1386份草食动物粪便样品材料,通过湿室培养检验,共获得12326个记录,其中255个粪生炭角菌,作者对这些炭角菌发生分布进行了分析,并及对其形态进行了补充观察。

  • 标签: Hypocopra Podosordaria 孔座壳属 基质偏好性 Wawelia
  • 简介:裂解性噬菌体在高效防治动植物致病菌(细菌真菌)、解决耐药性、快速检测等方面效果显著,具备研制新生物制剂条件。文中主要介绍了裂解性噬菌体抗菌优势,探讨了利用其检测致病菌新方法开发新生物制剂,重点论述了该噬菌体在防治植物病原菌应用探索及其面临挑战和问题,旨在说明裂解性噬菌体开发潜力。

  • 标签: 裂解性噬菌体 检测方法 生物制剂
  • 简介:通过田间调查与定点系统观察,结合沈阳地区气象条件,对三裂叶豚草锈病在沈阳地区发生流行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三裂叶豚草锈病属于喜高温、高湿型病害;该病于6月初在沈阳地区开始发病,可持续至9月,7~8月发病最重。人工接种试验结果表明:在30℃相对湿度96.9%条件下接种锈菌冬孢子,4d后三裂叶豚草即可发病;冷冻保藏(-20℃)可打破冬孢子休眠,在沈阳地区冬孢子第二年锈病发生初侵染菌源。苍耳柄锈菌三裂叶豚草专化型对三裂叶豚草表现出了显著致病性、致死性及专一性,证明防治三裂叶豚草理想生防菌。

  • 标签: 三裂叶豚草 苍耳柄锈菌三裂叶豚草专化型 锈病 流行规律
  • 简介:摘要:通过对新疆阿勒泰地区草地植物白粉菌锈菌进行形态分类鉴定研究,报道该地区白粉菌22种,隶属于5族6属,其中白粉菌新记录寄主植物18种;报道锈菌23种,隶属于2科4属,其中锈菌新记录寄主植物1种。文中提供了真菌名录,包括寄主、采集地点标本号。

  • 标签: 白粉菌 锈菌 分类 新疆 阿勒泰地区
  • 简介:采用曝皿法(孟加拉红培养基)连续12个月对哈尔滨市实验林场、东北林业大学家属区哈尔滨市二环路、兴路区间3个地点空气真菌进行取样,初步确定了哈尔滨市室外空气真菌种类及其动态变化。试验共得到9908个真菌菌落,经鉴定为22属(或群)49种。试验结果表明:室外空气真菌优势菌属依次枝孢属、链格孢、曲霉属、青霉属、附球菌属、木霉属无孢菌群,分别占总菌落数21.54%、15.16%1、4.70%、12.20%、11.35%、7.86%7.80%;室外空气真菌种类在一天中基本没有变化,但菌落数量一定变化,总菌落数从早至晚也逐渐增加;不同季节室外真菌种类菌落数明显变化,秋季最多,冬季最少;不同采样地点空气真菌种类变化不大,但菌落数量差异,菌落数量依次公路〉林场〉家属区。

  • 标签: 空气真菌 曝皿法 优势属 哈尔滨市
  • 简介:本团队将继续对重要茵物资源保育与可持续利用进行深入研究,主要从物种资源及其利用、品种资源及其利用、功能成分资源及其利用基因资源及其利用四个方向开展研究。

  • 标签: 可持续利用 菌物资源 长江学者 保育 教育部 创新
  • 简介:为了研究黏菌孢囊形成过程中显微结构变化,文中探讨了番红-固绿铁帆-苏木精染色条件下淡黄绒泡菌全白绒泡菌孢囊不同发育阶段显微结构差异显示效果。结果表明:在幼孢囊中原质团有种水平割裂,大割裂微割裂,这些割裂孢丝及孢子形成有关;全白绒泡菌囊轴表现了孢囊柄不一致状态染色结果;番红-固绿染色下,淡黄绒泡菌在孢囊形成前期原质团被染成淡红色,可以分辨出大量游离存在细胞核;孢囊壁及囊轴被染成绿色,孢子灰绿色;全白绒泡菌原质团被染成绿色,初期可见较厚孢囊壁,囊轴绿色。铁帆-苏木精染色下,淡黄绒泡菌全白绒泡菌原质团均被染成灰色,囊壁不明显,成熟孢子发生皱缩。

  • 标签: 黏菌 原质团 孢囊 番红-固绿 铁帆-苏木精
  • 简介:对玉米黑粉菌(UstilagomaydisDC.Corola.)孢子粉无机元素氨基酸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玉米黑粉菌孢子粉含有丰富无机元素,其中铁、钙、镁、磷、锌、锰含量分别为100μg/g,3561μg/g、1382μg/g、3500μg/g、101μg/g24μg/g;同时含有8种必须由食物蛋白质提供氨基酸,苏氨酸含量最多,340.18mg/100g。

  • 标签: 玉米黑粉菌 无机元素 氨基酸
  • 简介:主要对中药茯苓中三萜类多糖类成分进行了综述.到目前为止已从茯苓菌核菌丝中分离到三萜类物质39个,其中羊毛甾-8-烯型三萜12个,羊毛甾-7,9(11)-二烯型三萜16个,3,4-开环-羊毛甾-7,9(11)-二烯型三萜7个,3,4-开环-羊毛甾-8-烯型三萜2个,三环二萜类1个,齐墩果烷型三萜1个;分离到多糖类物质23个.

  • 标签: 化学成分 三萜 多糖 茯苓
  • 简介:蕈菌核糖核酸酶蛋白蕈菌中一类重要功能性成分,其研究结果有助于人们进一步了解蕈菌生物学功能。文中综述了不同种蕈菌核糖核酸酶蛋白分离、纯化学方面研究进展,并讨论了它们生理生化性质、活性、对底物特异性、作用机制及应用前景等。

  • 标签: 蕈菌 核糖核酸酶 多聚单核苷酸 水解作用 抗肿瘤
  • 简介:分别玉米秸秆稻草培养料栽培巴氏菇,对菌丝生长性状进行对比;同时,在我国传统发酵栽培方法基础,将三次发酵法与二次发酵法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利用玉米秸秆栽培巴氏菇在发菌速度及子实体质量产量均优于稻草;培养料经过3次发酵更适宜巴氏菇生长。经过3次发酵玉米秸秆培养料栽培巴氏菇产量生物学效率分别为7.7kg/m^227.5%,子实体粗蛋白含量44.89%,可溶性糖含量44.01%,18种氨基酸总量31.70%,明显高于2次发酵玉米秸秆培养料及2次、3次发酵稻草培养料。

  • 标签: 玉米秸秆 稻草 三次发酵法 巴氏菇
  • 简介:通过茶树品种、叶片龄期及叶片化学成份对茶树内生真菌分布影响研究,发现:(1)在供试4个荼树品种中,黄旦内生真菌分离频率达100%,而福云六号只有7.5%,表明茶树品种不同或遗传背景不同,其叶片中内生真菌发生存在明显差异。(2)随着茶树叶片成熟,叶片中内生真菌种类与数量逐渐增多,与叶片龄期呈正相关,叶片龄期影响茶树内生真菌种群结构。(3)不同龄期叶片水浸提液对Colletotrichum、Pestalotiopsis、Guignardia三种茶树上主要内生真菌生长产生不同影响;在PDA培养基中添加15%茶多酚,对此3种内生真菌均有一定抑制作用,但抑制程度有所不同,表明茶树叶片化学成份影响内生真菌分布重要因素之一。

  • 标签: 茶树 内生真菌 品种 叶片龄期 化学成份
  • 简介:分析原有食用菌实验教学中可能存在问题,提出食用菌科学试验课程任务,陈述在食用菌实验教学中进行科学试验具体内容方法,讨论实验教学中进行科学试验目的意义。

  • 标签: 试验设计 统计学方法 回归分析 创新人才培养
  • 简介:食用菌已成为我国农业产业中第五大作物。随着食用菌生产规模扩大,病害日益严重,成为影响食用菌产量品质重要因素之一。本文概述了引起食用菌主要病害病原真菌细菌种类、寄主范围、病害发生率以及发病症状,阐明了食用菌病害防治研究现状。同时也总结了一些病害防治方法,食用菌栽培、病害防治抗病育种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食用菌 真菌病害 细菌病害 病害防治
  • 简介:采用3种培养料配方,研究其对姬松茸(N2)产量氨基酸含量有害物含量影响。结果表明:姬松茸子实体中镉含量比培养料中高184~215倍,姬松茸富集镉特性。配方1、配方2、配方3子实体镉含量分别为13,10,9.6mg/kg,产量分别为9.5,9.4,8.8kg/m^2,氨基酸总量分别为27.59%,25.80%,20.58%。配方2子实体中镉含量显著低于配方1,其产量、氨基酸总量与配方1相近;配方3产量、氨基酸总量最低,与配方1、配方2差异显著,表明采用KH2PO4代换过磷酸钙,可以降低子实体镉含量,而不宜用化学氮代换牛粪;配方1子实体砷含量最高,与配方2、配方3差异显著。3种配方子实体中六六六、滴滴涕、敌敌畏、四环素等有害物含量基本相同。

  • 标签: 姬松茸 有害物 氨基酸
  • 简介:在利用ISSR技术分析齿裂菌属皮下盘菌属遗传多样性研究中,获得条带清晰、重复性好ISSR扩增结果,对影响ISSR—PCR条件进行了筛选,确定了此类菌物ISSR—PCR反应最适宜条件:在15μLPCR反应体系中,10倍Taq酶缓冲液1.5μL,DNA模板8ng/μL,MgCl22.5mmol/L,dNTP0.15mmol/L,引物浓度0.4μmol/L,Taq酶1.00U,ddH2O9.0μL。最佳退火温度因不同引物而定,最佳循环次数35次。

  • 标签: 齿裂菌属 皮下盘菌属 ISSR—PER反应条件 优化
  • 简介:改善毛头鬼伞子实体多糖性状,粗多糖得率、多糖含量、吸潮性及色素含量指标,对乙醇沉淀制备多糖参数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子实体经提取后浓缩至浓缩比为1∶2,即m(物料干质量/g):V(提取液/mL)=1∶2时60%乙醇沉淀,再以60%乙醇洗涤1次,经冷冻干燥所得粗多糖产品多糖含量较高、色浅,且吸潮性降低,性状得到明显改善.

  • 标签: 毛头鬼伞 多糖 吸潮性 乙醇沉淀
  • 简介:采用显微观察PCR检测分析了人工接种后稻曲病菌在水稻穗部增殖状况。结果表明:分生孢子萌发后产生菌丝首先附着在花粉或花丝,柱头上未发现有菌丝附着;后期(接种后8d)在柱头上有附着菌丝花粉粒。显微观察PCR检测结果表明:在不同小穗内菌丝增殖速度不同,该结果进一步研究该病发生规律提供了信息。

  • 标签: 稻曲病菌 人工接种 PCR 组织观察
  • 简介:根据GenBank上报道内生真菌NeotyphodiumcoenophialumN.loliiNc25基因序列,设计了2对特异性引物FM1/R1F3/R652,建立了一套适合于从高羊茅多年生黑麦草种子中检测内生真菌N.coenophialumN.lolii常规PCR巢式PCR方法。

  • 标签: 高羊茅 多年生黑麦草 内生真菌 分子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