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21 个结果
  • 简介:旱獭,又名土拨鼠,属于啮齿目,松鼠科,旱獭属动物。它是使用最广野生哺乳动物之一,同时它又是一冬眠动物,具有冬眠动物特性,在内分泌与代谢机能、食欲、活动量和体重等方面每年都发生周期性变化。旱獭已广泛应用于肥胖症与能量平衡、内分泌与代谢机能、中枢神经系统调控机制以及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和瘤形成等方面的研究。自从1978年发现旱獭病毒(WHV)以来,该病毒以及它宿主———旱獭已被当作研究人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最理想模型。由于WHV与HBV在形态学、基因组结构、基因产物、复制、流行病学、感染过程及其病程甚至发展到肝细胞癌(HCC)等方面都极为相似,因此,旱獭也被用于HBV免疫学发病机制、抗病毒药物和疫苗筛选等方面的研究。Thewoodchuck(alsonamedgroundhog,Marmotamonax:Rodentia:Sciuridae),oneofthemostusefulwildmammal,isahibernator.Thisrodenthasbeenusedasabiomedicalmodelforstudiesofobesitya...

  • 标签: 旱獭属 代谢机能 松鼠科 RODENT VACCINATION 感染过程
  • 简介:许多种类动物都被用于结核病研究,每一种动物都有其优缺点,非人灵长类对结核分枝杆菌易感,通过气溶胶途径感染能发展成类似人类疾病,包括肺病变,疾病不同进展过程,以及免疫特征。在体内和体外能表现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能通过接种BCG疫苗获得保护。因此,非人灵长类感染结核病感染模型在研究结核病感染和免疫,探讨结核病感染过程,结核菌是怎样摧毁机体免疫系统;在评价肺结核病疫苗有效性方面,是许多常规动物模型所不可替代。然而,目前世界上对于结核病感染非人灵长类动物模型研究报道较少,可利用数据也较少,先进免疫学技术还很少应用于结核病感染非人灵长类动物模型,严重限制了结核病研究进展。因此,利用非人灵长类进行结核病研究,还需要做大量基础工作,特别是在感染免疫学指标的研究方面。Avarietyofanimalshavebeenusedfortuberculosisresearch,andeachanimalmodelhasitsstrengthsandweakness.Primatesarequitesusceptibletoinfectionbyaer...

  • 标签: 中的灵长类 感染模型 灵长类感染
  • 简介:目的阐明β-葡糖醛酸酶(β-)在正常恒河猴组织分布。方法对实验恒河猴主要组织冰冻切片采用后偶合技术进行了染色和显微观察。结果肾上腺皮质柬状带和网状带细胞,肝脏、睾丸、卵巢、胃肠道实质细胞、枯否细胞、软骨细胞、卵巢间质腺细胞等富含β-G而深染蓝色。肾上腺皮质球状带细胞、血细胞、脑、肌肉、胆囊和胰腺实质细胞等酶含量少而染色较弱。软骨基质,小脑皮质分子层和颗粒层等部位酶呈阴性。结论动物种系和品种不同,器官组织内β-G含量也不相同。

  • 标签: 恒河猴 肾上腺皮质 细胞 葡糖醛酸 骨基质 冰冻切片
  • 简介:目的(1)建立RT-PCR方法,定性测定SIV感染猴血浆病毒RNA,比较其与传统血浆病毒分离方法敏感性;(2)建立DNA-PCR方法,检测SIV感染猴外周血淋巴细胞(PBMCs)前病毒DNA.(3)检验DNA-PCR和RNA-PCR方法在猴SAIDS模型应用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方法用SIVmac251静脉感染恒河猴,定期采血,从血浆中提取病毒RNA,以RNA为模板通过RT-PCR法扩增,凝胶电泳定性;从感染猴PBMC中提取带有整合SIV前病毒DNA细胞基因组DNA,巢式PCR扩增,凝胶电泳定性.结果DNA-PCR和RNA-PCR经两轮扩增后均得到一长度为477bp特异条带,测序鉴定确为目的片段.9只实验猴感染SIV后7d,RNA-PCR结果为7/9阳性,DNA-PCR结果为100%阳性,而血浆病毒分离只有5/9阳性;此后一直到感染后42d,RNA-PCR和DNA-PCR结果一直为100%阳性,而血浆病毒分离阳性率在感染后35d下降到4/9,到42d时下降为零.结论PCR方法比病毒分离方法敏感性高.尤其是DNA-PCR,既可检测具有活跃病毒复制受感染细胞,又可检测那些携带病毒处于转录休眠期细胞,所以在感染早期和中后期--血浆病毒水平较低情况下或病毒处于潜伏感染阶段,它作为猴艾滋病(SAIDS)模型病毒学指标之一有其必要性和重要性.这个指标的检测方法应该是较血浆病毒RNA检测更为敏感.

  • 标签: 猴免疫缺陷病毒(SIV) RT-PCR 巢式PCR 外周血淋巴细胞(PBMCs) 病毒分离
  • 简介:目的(1)建立RT-PCR方法,定性测定SIV感染猴血浆病毒RNA,比较其与传统血浆病毒分离方法敏感性;(2)建立DNA-PCR方法,检测SIV感染猴外周血淋巴细胞(PBMCs)前病毒DNA。(3)检验DNA.PCR和RNA-PCR方法在猴SAIDS模型应用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方法用SIVmac251静脉感染恒河猴,定期采血,从血浆中提取病毒RNA,以RNA为模板通过RT-PCR法扩增,凝胶电泳定性;从感染猴PBMC中提取带有整合SIC前病毒DNA细胞基因组DNA,巢式PCR扩增,凝胶电泳定性。结果DNA-PCR和RNA-PCR经两轮扩增后均得到一长度为477bp特异条带,测序鉴定确为目的片段。9只实验猴感染SIV后7d,RNA-PCR结果为7/9阳性,DNA-PCR结果为100%阳性,而血浆病毒分离只有5/9阳性;此后一直到感染后42d,RNA-PCR和DNA-PCR结果一直为100%阳性,而血浆病毒分离阳性率在感染后35d下降到4/9,到42d时下降为零。结论PCR方法比病毒分离方法敏感性高。尤其是DNA-PCR,既可检测具有活跃病毒复制受感染细胞,又可检测那些携带病毒处于转录休眠期细胞,所以在感染早期和中后期——血浆病毒水平较低情况下或病毒处于潜伏感染阶段。它作为猴艾滋病(SAIDS)模型病毒学指标之一有其必要性和重要性。这个指标的检测方法应该是较血浆病毒RNA检测更为敏感。

  • 标签: 猴免疫缺陷病毒 PCR技术 RT-PCR方法 外周血淋巴细胞 RT-PCR法 病毒DNA
  • 简介:目的:探讨PCR技术在鼠肺支原体检测应用,希望能建立一种可行、快速、敏感检测方法。方法使用支原体通用引物及鼠肺支原体特异性引物对14份大鼠喉气管拭子洗液和拭子支原体培养液进行PCR扩增,2%琼脂糖电泳鉴定。另设M53和ATCC19612二株标准鼠肺支原体菌株作阳性对照。结果通用引物对大鼠喉气管拭子洗液检出率8/14,拭子支原体培养液检出率14/14,鼠肺支原体特异引物FCR扩增对大鼠喉气管拭子洗液检出率0/14,拭子原体培养液3/14。通用引物扩增M53和ATCC19612二株标准株均呈现阳性,而鼠肺支原体特异引物扩增M53和ATCC19612,只有M53呈现阳性。结论PCR通用引物检测比普通分离培养省时省力,而我们采用国外某学者认为对鼠肺支原体有特异性引物,是否可用于鼠肺支原体特异性PCR检查仍需进一步探讨。

  • 标签: 鼠肺 支原体检测 气管 检出率 大鼠 通用引物
  • 简介:目的观察不同来源嗜肺巴氏杆菌在实验大鼠和小鼠传染性.方法取源于野鼠、实验大鼠和小鼠嗜肺巴氏杆菌3株,对30只受试大鼠和小鼠进行交叉人工感染,并于感染后不同时期取咽拭子分离培养,对感染前后菌株,应用RAPD-PCR、SDS-PAGE和Westernblot进行基因型、蛋白和抗原成份比较,以及生物学特性比较.结果受试实验动物对3株嗜肺巴氏杆菌均易感,被接种动物能稳定携带嗜肺巴氏杆菌直到试验结束,重新分离嗜肺巴氏杆菌在生物学特性、蛋白成份、抗原性和基因型方面无明显改变.结论同一株嗜肺巴氏杆菌能在实验大鼠和小鼠相互传染.

  • 标签: 巴斯德菌属 大鼠 小鼠 感染 嗜肺巴氏杆菌
  • 简介:目的建立实验大小鼠金黄色葡萄球菌快速检测方法--PCR法.方法根据已公布金黄色葡萄球菌耐热核酸酶nuc基因序列,设计并合成一对特异性引物,利用PCR技术扩增nuc基因片段.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其他非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株抽提DNA进行扩增.结果金黄色葡萄球菌PCR产物出现668bp特异性DNA扩增片段,而其他非金黄色葡萄球菌未出现扩增片段,证实了合成引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特异性.将抽提金黄色葡萄球菌DNA进行系列稀释,测定此PCR体系敏感性,结果显示,该PCR体系能检出3pg金黄色葡萄球菌DNA,且从抽提DNA到PCR扩增及电泳结束仅需4h.结论本研究所建立扩增耐热核酸酶nuc基因检测鼠金黄色葡萄球菌PCR方法,具有快速、可靠、敏感和特异特点,可用于临床样品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时检测,适合应用于实验大小鼠监测.

  • 标签: 大鼠 小鼠 葡萄球菌 金黄色 聚合酶链反应 j诊断技术
  • 简介:目的对中国实验小型猪内源性反转录病毒存在与mRNA表达进行检测,摸清中国实验小型猪内源性反转录病毒携带情况.方法根据已发表PERV序列设计并合成了三对引物,分别用于检测PERV核心蛋白基因(gag)、多聚酶基因(pol)及囊膜基因(env)存在与表达;同时,根据目前通用env基因分型方法合成了三对用于分型检测引物env-A、env-B、env-C.应用PCR、RT-PCR扩增方法,对来自于中国实验小型猪外周血淋巴细胞DNA和RNA样品进行了检测.结果在6个被检DNA样品均检出了PERV特异性DNA存在;同样,在被检RNA样品均有PERV特异性RNA表达,且所表达PERV均为A型和B型,在所有样品均未检出C型PERV表达.结论初步表明中国实验小型猪存在内源性反转录病毒序列,且能以mRNA形式表达,这一结果为我国特有小型猪开发、利用及其病毒安全性评价奠定了基础.

  • 标签: 内源性逆转录病毒 中国实验小型猪 聚合酶链反应
  • 简介: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了铜、铁、锌、锰、铬、镁、铅、钾在SPF大鼠心、肝、肾、肺、脾含量,发现铜、锌、铁、锰、在肝脏浓度晟高(P<0.001);铬、钾在肺脏浓度最高(P<0.001);镁、铅在各脏器浓度无显著性差别(P>0.05)。

  • 标签: 大鼠 脏器 微量元素 含量测定 原子吸收光谱法
  • 简介:目的评价嗜肺巴氏杆菌外膜蛋白(OMP)和脂多糖(LPs)作为血清学诊断抗原敏感性和特异性.方法用OMP、LPS和全菌(WC)作为Westernblot和ELISA诊断抗原检测自然感染和实验感染嗜肺巴氏杆菌小鼠相应IgG抗体滴度,同时测定3种抗原与实验动物常见致病菌交叉反应.结果与嗜肺巴氏杆菌自然感染和实验感染小鼠血清ELISA反应,不同时期,LPS作为诊断抗原时血清抗体阳性率最高,WC次之,OMP最低.自然感染小鼠群,出生4周LPS抗体阳性率即可达80%,而同期WC和OMP仅为25%和20%,故LPS敏感性最高.与实验动物常见致病菌免疫血清和阴性种鼠血清ELISA反应,WC抗原表现出较高吸光度(A)值,经Westernblot证实,其反应为非特异性反应,LPS抗原特异性最强,OMP抗原次之.结论混合多株具有型或种特异性OMP或LPS作为ELISA诊断抗原,无论从特异性和敏感性上均高于全菌抗原.

  • 标签: 巴斯德氏菌属 蛋白质类 脂多糖类 血清学诊断
  • 简介:[目的]摸清STLV-1感染现状,从而有效地降低STLV-1在猕猴、食蟹猴群感染率。[方法]采用STLV-1ELISA法对猕猴、食蟹猴血清进行抗体检测。结果本中心送美国BioReliance公司2455只出口猴血清,103份血清呈STLV-1抗体阳性,19份血清呈STLV-1抗体可疑,其余血清均为STLV-1抗体阴性。[结论]猕猴、食蟹猴群STLV-1平均感染率为4.97%,其中猕猴STLV-1感染率为2.7%,食蟹猴STLV-1感染率为5.4%,是猕猴STLV-1感染率2倍;随着年龄增长,猕猴(食蟹猴)STLV-1感染率也随之升高。

  • 标签: 猕猴 食蟹猴 STLV-1 感染
  • 简介:本文对棉顶狨猴,普通狨猴和鞍背狨猴在实验室笼养条件下,进行了近8年狨猴发病类型及致死原因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引起狨猴死亡常见疾病是:肺炎,痢疾,消耗性综合症,产后大出血等。并根据狨猴疾病摸索了一套有救防治方案,连对于狨猴饲养与繁殖,保证科学实验用健康健康狨群体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狨猴 死因 痢疾 消耗性综合症 肺炎
  • 简介:用0.1%、0.3%、0.5%和0.75%四种不同浓度蜂胶乙醇提取物(LiquidofEthanotExtrstedfrompropolis)EEP来净化自发感染螨虫ICR小鼠。发现不同浓度EEP对体表螨虫均有不同程度净化作用,但0.5%浓度EEp净化效果最佳。净化后小鼠精神状态较好,被毛光洁贴身,无异常反应,镜检未查见螨虫。结果表明EEP天然、无毒,价廉易得,是一种高效、简便、理想实验动物体表螨虫生物净化剂。

  • 标签: 螨虫 体表 ICR小鼠 蜂胶乙醇提取物 异常反应 感染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品系小鼠体外受精、胚胎和精子低温保存效果.方法本实验分别在中国科学院上海实验动物中心(SLAC)和日本熊本大学动物资源开发中心(CARD)对13个品系小鼠(C57BL/6J、BALB/c、C3H/HeJ、ICR、KM、FVB、MRL、NOD、CBA、DBA/2、CD-1、BDF1、B6C3F1)体外受精(IVF)率、胚胎培养及移植成绩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各品系小鼠新鲜精子IVF率15.1%~87.9%,冻融精子IVF率8%~80%;冷冻胚胎复苏率42.6%~83.9%;冻融胚胎移植后产仔率在17.8%~51.8%.结论遗传背景不同小鼠体外受精率、冷冻胚胎复苏率和胚胎移植产仔率差异有显著性.但同一品系两个实验室间新鲜精子IVF率、冷冻胚胎复苏率及移植产仔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冻融精子体外受精率CARD明显高于SLAC(P<0.01).

  • 标签: 品系 小鼠 体外受精 胚胎移植 精子
  • 简介:目的在血管内皮细胞建立时空表达可控转基因动物模型调控体系.方法培育两个配套转基因动物品系,利用组织专一性启动子确保转基因表达空间专一性,利用四环素诱导系统对转基因表达在时间上实施调控.结果将血管内皮细胞特异性表达VE-cadherin基因启动子与人工融合转录因子tTA基因连接,建立转基因小鼠品系VE-cadherin:tTA;将tetoperon启动子与myrAktl连接,建立转基因小鼠品系TET:myrAktl.两系鼠杂交子代,筛选阳性纯合子,能可控性地在血管内皮细胞特异性表达目的基因Akt1/PKB.结论利用VE-cadherin基因启动子和tet-off诱导表达系统,可以达到在时间上和空间上都能人为控制目的基因在血管内皮细胞上特异性表达目的.

  • 标签: 转基因动物模型 调控体系 时空表达 血管内皮细胞 特异性表达 转基因表达
  • 简介:目的为建立溶血性贫血(HA)和再生障碍性贫血(AA)两种贫血动物模型.研究HA和AA发病机理。方法50只杂种健康家兔随机分为两组,25只皮下注射盐酸苯肼制备溶血性贫血(HA)模型;另25只行^60Coγ-射线亚致死量全身照射后输注同种异体胸腙淋巴细胞诱发AA型。结果HA组成功率100%,死亡率56%(14/25只);AA组成功率为92%(23,25只)。结论两种模型发生时间较稳定,实验重复性好,结果可靠,这为HA和AA发病机理探讨丑实验性研究莫定了基础。

  • 标签: HA AA 溶血性贫血 发病机理 成功率 全身照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