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29 个结果
  • 简介:报道1例由多变根毛霉引起的面部皮肤毛霉病。患者男,65岁,面部结节斑块伴痒半年余。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示真皮中下层有炎细胞及多核巨细胞浸润,并见粗大较短的无隔菌丝。经真菌培养和分子生物学鉴定,菌种鉴定为多变根毛霉。皮损经短时两性霉素B治疗后好转。

  • 标签: 皮肤毛霉病 多变根毛霉 两性霉素B
  • 简介:报告1面部难辨认癣患者为21岁女性,农民,由于长期外用糖皮质激素软膏而使局部皮损不典型,当地医师怀疑为红斑狼疮建议到我院做全面检查。病损标本真菌镜检发现菌丝,培养分离出须癣毛癣菌。免疫学检查排除红斑狼疮。病理检查在角质层及毛囊周围发现真菌菌丝。内服特比萘芬3周治愈。

  • 标签: 须癣毛癣菌 难辨认癣 面部 红斑狼疮
  • 简介:组织胞浆菌(Histoplasmacapsulatum)是一种深部真菌,可引起人体深部组织胞浆菌病。最近我们从1例患者骨髓涂片瑞氏染色、PAS染色、骨髓病理活检中检出组织胞浆菌,现予报道。

  • 标签: 组织胞浆菌病 两性霉素B 治疗
  • 简介:目的首次报道伏立康唑成功治疗1例红色毛癣菌引起的顽固性面部Majocchi肉芽肿,分析患者的临床表现、病理特点、真菌学检查及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并总结英文报道病例。方法患者男,50岁,因面部浸润性红斑溃疡5a就诊,取患处皮损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真菌学检查、药物敏感试验及PCR检测。结果诊断:红色毛癣菌致面部Majocchi肉芽肿。治疗:伏立康唑静脉治疗2周改伏立康唑片剂口服,治疗4个月后患者原有皮损基本消退,真菌学阴性,无不良反应。结论Majocchi肉芽肿临床罕见,复杂难治,疗程长,易反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我们首次应用伏立康唑成功治疗顽固性Majocchi肉芽肿,为临床治疗难治性Majocchi肉芽肿提供新的诊疗经验。

  • 标签: Majocchi肉芽肿 红色毛癣菌 伏立康唑
  • 简介:目的构建烟曲霉额外拷贝菌株,了解额外拷贝烟曲霉sho1、pbs2基因能否增强菌株对高渗透压、过氧化氢(H:O2)、碱性pH、刚果红应激的抵抗能力,探讨HOG通路(highosmolarityglycerolpathway)参与的应激反应。方法用原生质体法构建分别含有烟曲霉sho1、pbs2基因的额外拷贝菌株,采用Real-timePCR方法检测额外拷贝株中sho1、pbs2的表达情况。观察并比较缺陷株、额外拷贝株对NaCl(1mol/L)、H2O2(5mmol/L)、刚果红(400mg/L)及碱性pH(10.0)应激的反应。结果获得了含有烟曲霉sho1、pbs2基因的额外拷贝菌株MCsho1、MCpbs2,和含空白质粒的对照株Empty。额外拷贝株sho1、pbs2的表达水平增高,对NaCl(1mol/L)、H2O2(5mmol/L)、刚果红(400mg/L)、碱性pH(10.0)应激的抵抗强于Empty。MCpbs2对这些应激的抵抗较MCsho1更显著。烟曲霉缺陷株△sho1、△pbs2对NaCl(1mol/L)、H2O2(5mmol/L)、碱性pH(10.0)的敏感性高于野生株AF293。△sho1对刚果红(400mg/L)的敏感性高于野生株,△pbs2对刚果红的敏感性与野生株比,无显著差别。结论额外拷贝烟曲霉sho1或pbs2基因能增强菌株对高渗透压、氧化压力、刚果红、碱性pH应激的抵抗能力。

  • 标签: 烟曲霉 sho 1 PBS 2 渗透应激
  • 简介:目的观察小鼠皮肤着色真菌病模型发病过程中趋化性细胞因子MCP-1、MIP-2表达的动态变化,探讨其在宿主防御机制中的可能作用。方法ICR小鼠分为3组,A组为健康小鼠足垫皮下接种灭活卡氏支孢霉悬液(1×108cfu/mL,0.025mL);B组为健康小鼠足垫皮下接种卡氏支孢霉悬液(1×108cfu/mL,0.025mL);C组为免疫抑制小鼠足垫皮下接种卡氏支孢霉悬液(1×108cfu/mL,0.025mL)。接种后第7天、30天、60天时用荧光实时定量PCR法检测皮损组织MCP-1及MIP-2的mRNA表达水平、ELISA法检测皮损组织匀浆中MCP-1及MIP-2蛋白水平。结果接种后卡氏支孢霉悬液的B组7d时MCP-1、MIP-2表达水平明显高于30d、60d,且7d时B组MCP-1、MIP-2表达水平明显高于A组和C组,但30d、60d时A、B、C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在卡氏支孢霉所致的着色真菌病模型的发病过程中可能有MCP-1、MIP-2这两种趋化性细胞因子的参与。

  • 标签: 着色真菌病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 中性粒细胞趋化因子
  • 简介:目的观察超脉冲点阵CO2激光联合1%卢立康唑乳膏外用封包治疗甲真菌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共募集甲真菌病患者60名,总计223个病甲。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其中A组患者病甲予超脉冲点阵CO2激光治疗,每两周1次,共6个月;B组患者病甲予每两周1次超脉冲点阵CO2激光治疗,联合每日1%卢立康唑乳膏外用封包于病甲8h,共持续治疗6个月。在治疗结束后3个月进行临床及真菌学评价。结果60例患者均完成治疗及随访,A组31例患者共计108个病甲,治疗结束后3个月临床有效率为50.9%,真菌清除率为38.9%;B组29例患者共计115个病甲,治疗结束后3个月临床有效率为69.6%,真菌学清除率为57.4%。B组临床有效率及真菌清除率均显著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3个月,A、B两组患者满意度评价分别为87.1%和93.1%。两组治疗中,除激光治疗时出现轻微可耐受疼痛外,均无其他不良反应出现。结论超脉冲点阵CO2激光联合1%卢立康唑乳膏外用封包治疗甲真菌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其疗效优于单纯点阵CO2激光治疗。

  • 标签: 甲真菌病 点阵激光 卢立康唑 外用治疗
  • 简介:以油茶湘林4号为材料,通过RT-PCR和RACE的方法克隆出油茶磷酸转运子Pht1基因家族一个成员的全长cD-NA序列,命名为CoPht1;1(GenBank登录号:JX403969),通过实时定量PCR的方法检测了不同磷浓度下该基因在根系中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CoPht1;1CDS长度为1626bp,编码542个氨基酸,与其他物种的Pht1氨基酸序列具有较高的相似性,其中与夹竹桃科长春花的Pht1相似性最高,达到88%;蛋白质二级结构和拓扑结构预测表明,CoPht1;1具有跨膜蛋白的主要特征,与其他物种的Pht1具有一致性;实时定量RT-PCR结果表明,油茶Pht1基因的表达受低磷诱导,并在受磷胁迫处理(P浓度为0.1mmol/L)15d时表达量最高。

  • 标签: 油茶 Pht1 1 磷转运子 基因表达模式
  • 简介:糖皮质激素(以下简称激素)依赖性皮炎是由于长期滥用或误用激素外用制剂引起的皮肤慢性炎症,以面部较为常见^[1]。临床上时而遇到激素依赖皮炎并发真菌感染的情况,为了解引发激素依赖皮炎合并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及致病菌情况,现将本科近年诊治的236例激素依赖性皮炎及真菌学检查结果分析如下。

  • 标签: 激素依赖性皮炎 真菌感染 LOGISTIC回归分析
  • 简介:患者女,21岁,因声嘶2个月于2007年3月20日入院、患者于2007年1月感冒后出现发热、咳嗽,3d后出现声嘶,经当地医院予抗感染治疗和糖皮质激素治疗2个月无效(具体用药不详),声嘶渐加重至失声。入院查体、化验检查均未见异常,电子鼻咽喉镜查示:双声带充血,前中部白色伪膜样物附着,左声带肥厚,声门闭合欠佳,

  • 标签: 烟曲霉 感染 病例报告
  • 简介:1临床资料患者女,35岁,因左膝部反复出现皮损,渐扩大13a就诊。13a前左膝部皮肤曾经发生过碰伤,导致局部红肿,未治疗而自愈。之后每年春、夏季节左膝部皮肤发红、伴瘙痒并逐渐扩大。曾在当地医院按“风湿性关节炎、湿疹”等对症治疗,口服泼尼松、吲哚美辛(商品名“消炎痛”)、特非那定等药,外用复方地塞米松霜(商品名“皮炎平”)、复方酮康唑霜(商品名“皮康王”)等,皮损有好转。

  • 标签: 体癣 难辨认 病例报告
  • 简介:报道阴囊花斑糠疹1例,表现为阴囊散在小片状淡红斑、覆细小鳞屑、伴瘙痒。皮屑直接镜检和真菌培养确定为花斑糠疹,经抗真菌治疗后痊愈。

  • 标签: 花斑糠疹 阴囊 马拉色菌
  • 简介:报道1例肺隐球菌病。患者男性,35岁,体检发现右肺下叶阴影1个月余。胸腔镜下行右肺下叶切除术,组织病理可见多量大小不一的酵母细胞,PAS、黏蛋白卡红、阿申兰、免疫组化染色均阳性,血清隐球菌荚膜多糖抗原乳胶凝集试验阳性(++)。术后给予口服氟康唑400mg/a治疗3个月,停药2个月后化验血清隐球菌荚膜多糖抗原乳胶凝集试验阴性。

  • 标签: 肺隐球菌病 血清学试验 手术 氟康唑
  • 简介:目的报道病程30余年、由紫色毛癣菌感染所致成人黑点癣1例。方法对头发及鳞屑标本进行多次真菌直接镜检和培养,对病原菌进行形态学鉴定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鉴定为紫色毛癣菌。体外药敏试验该菌对特比萘芬、伊曲康唑敏感。结论本病例证实为紫色毛癣菌感染导致黑点癣,患者经口服伊曲康唑和局部治疗痊愈。

  • 标签: 黑点癣 紫色毛癣菌 伊曲康唑
  • 简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患者女.26岁.因躯干部皮损逐渐增多半年,于2004年12月5日来本院就诊。半年前患者发现躯干部出现点状红褐色皮损,微痒.未予诊治.之后皮损逐渐增多。发病以来,患者饮食、睡眠可.二便如常。既往体健.无家族史。体格检查:躯干部皮肤散在性分布多数与毛囊一致的红褐色扁平丘疹,直径于0.5cm左右.有光泽.细屑不明显:

  • 标签: 花斑癣 组织病理 病例报告
  • 简介:报道1例由犬小孢子菌感染引起的儿童以面部皮疹为主的体癣。患儿,女,6岁,以面部、胸前起黄豆至花生米大小圆形、类圆形水肿性红斑,上有丘疱疹、水疱、痒半个月来诊。曾被误诊为丘疹性荨麻疹、多形红斑,皮疹增多来诊,真菌学检查阳性,真菌培养为犬小孢子菌,经口服特比萘芬片、外用特比萘芬软膏后治愈。

  • 标签: 犬小孢子菌 体癣 误诊
  • 简介:以田间幼嫩叶片为试材,建立枣RNA改良CTAB提取法,改良之处包括利用巯基乙醇和PVP联合去除多酚、CTAB与异硫酸氰胍联合促进RNA释放及加入糖原提高产率等。改良CTAB法提取液组成:2%CTAB,4mol/L异硫酸氰胍,100mmol/LTris-HCl(pH8.0),20mmol/LEDTA(pH8.0),2%PVP,4%β-巯基乙醇,250μg/ml糖原。进而采用Trizol试剂法、改良CTAB法、改进SDS-酚法、热硼酸法和异硫氰酸胍法5种方法分别对枣组培苗、幼叶、幼嫩枝皮、根皮和枣果5种器官和组织进行了总RNA提取。结果表明,组培苗RNA提取以Trizol试剂法为最佳,田间幼叶和成熟果实宜采用改良CTAB法,幼嫩枝皮和根皮宜采用改良CTAB法或改进SDS-酚法;本研究建立的改良CTAB法可作为枣不同器官和组织RNA提取的通用方法;根据季节可从不同器官和组织中获得高质量RNA;枣组织RNA含量相差较大,以幼嫩叶片含量最高,其次为组培苗、枝皮、枣果和根皮。

  • 标签: 器官 组织 总RNA提取
  • 简介:患者男,57岁。面部红斑、丘疹、唇部脓疱灼痛2个月余。曾口服和外用多种中药治疗无效且呈加重趋势。取皮屑、胡须镜检见大量真菌菌丝,培养见棒状分隔大分生孢子、葡萄串状小分生孢子。尿素酶实验阳性、毛发穿孔实验阳性,鉴定为须癣毛癣菌。经内服伊曲康唑胶囊和外用盐酸布替萘芬乳膏治疗10d后病情好转,2个月后皮损消退。复查真菌阴性。

  • 标签: 须癣 体癣 须癣毛癣菌
  • 简介:报道1例由犬小孢子菌引起的体癣。患者,女,27岁,因前额、颈部多发环状红斑2周就诊。经真菌培养确诊为犬小孢子菌感染所致的体癣。予特比萘芬、灰黄霉素搽剂(商品名“止霉舒搽剂”)外用1周后痊愈。

  • 标签: 体癣 犬小孢子菌 皮肤癣菌病
  • 简介:通过1例16岁女孩由申克孢子丝菌导致的皮下孢子丝菌病,口服伊曲康唑治疗有效,回顾申克孢子丝菌的实验室检验方法,以此来提高孢子丝菌感染的诊断水平。

  • 标签: 申克孢子丝菌 孢子丝菌病 伊曲康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