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0 个结果
  • 简介:马拉菌是人类及温血动物皮肤上的正常菌群之一,其与花斑癣、马拉菌毛囊炎、脂溢性皮炎、银屑病等多种疾病的相关性日益受到关注,作者对马拉菌的分类及其相关疾病的发病机制、病因、临床表现及诊断作一综述。

  • 标签: 马拉色菌 脂溢性皮炎及头皮屑 特应性皮炎 银屑病
  • 简介:目的了解江西地区花斑癣患者马拉菌菌种分布情况。比较传统吐温试验和改良吐温试验。方法对141例临床典型、真菌镜检阳性的花斑癣患者,采用Leeming和Notman培养基培养皮屑。以标准菌株为对照,按形态学和生理生化特点进行分类,分析马拉菌菌种构成情况。同时比较传统吐温试验和改良吐温试验优缺点。结果培养到95株马拉菌,分离出5个菌种:合轴马拉菌62株,糠秕马拉菌17株,球形马拉菌9株,钝形马拉菌6株,限制马拉菌1株。结论合轴马拉菌占有明显优势(65.26%)。改良吐温试验易于操作、费时短,尤其适合多标本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值得推广。

  • 标签: 马拉色菌 花斑癣 吐温试验
  • 简介:患者男,18岁,以双侧面颊污秽样皮损3个月就诊。患者3个月前因经常不洗脸双侧面颊起较多粟粒至绿豆大黄褐色结痂,皮损发生后患者因害怕,拒绝擦洗面部,痂皮逐渐增厚,融合扩大成不规则斑块。患者自发病以来,除面部有绷紧感外,无其他不适。家庭其他成员未发现类似情况。既往体健,无慢性病史,无药物过敏史。

  • 标签: 皮肤垢着病 脂溢性皮炎 马拉色菌
  • 简介:利用微卫星(SSR)标记技术,从600对SSR引物中筛选86对扩增条带清晰的引物,检测了来自我国不同地区37个肉质不同颜色萝卜品种的遗传多样性。86对引物共扩增到976个条带,每对引物扩增出2~17个条带,平均为10.7个,其中多态性条带892个,多态性条带比例为91.39%;共检测出753个基因型,每对引物检测2—20个基因型,平均8.7个,其中有效基因型443.99,有效基因型比例为58.96%;Shannon多态性指数变幅为0.44~2.77,平均1.76。当相似系数为0.81时,可将供试萝卜分成3类,第1类包括6份白色肉质萝卜,第11类包括3份红色肉质萝卜和6份白色肉质萝卜,第1II类包括22份红色肉质萝卜。各红色肉质萝卜品种间的遗传相似系数有97%大于0.80,而各白色肉质萝β品种间的遗传相似系数有91%大于0.80。红色肉质萝卜遗传多样性略低于白色肉质萝卜,红色肉质萝p与白色肉质萝P间平均相似系数为O.83,说明不同肉色的萝卜间亲缘关系较密切,在分类上红色肉质萝卜可能是白色萝卜的一个变种。

  • 标签: 萝卜 红色肉质 白色肉质 SSR标记 遗传多样性
  • 简介:目的:研究部分东南亚国家青年人群中马拉菌菌种构成。方法采集285名青年人(分别来源于中国、尼泊尔、印度、巴基斯坦)面部正常皮肤及皮损区标本,接种于Leeming&Notman培养基后进行培养分离,生化及形态学方法鉴定到种。结果共分离出8个菌种,共计501株马拉菌,以球形马拉菌为主,占40.5℅(203/501),其次为合轴马拉菌19.0℅(95/501)、糠秕马拉菌16.0℅(80/501)、限制马拉菌11.0℅(55/501)、斯洛菲马拉菌6.2℅(31/501)等。各国家间未见明显的地理学差异。结论东南亚地区青年正常人群及马拉菌相关疾病患者中的主要菌种为球形马拉菌。

  • 标签: 马拉色菌属 微生物群
  • 简介:真菌是一种古老的生物,显微镜问世后,许兰黄癣菌就是最早发现的致病真菌,但由于真菌在自然界位置未定,直到上世纪中叶才明确它是与动物界,植物界并列的真菌(菌物)界。解放前,我国虽然也有几个兼职医学真菌学元老,但多为临床学家兼任,当从患者分离出并认定为真菌所致病,明确诊断,定下疗法,治疗患者,最后总结报告,极少有菌种保藏的研究。我国真菌界元老如杨国亮、曹松年、郭可大、张柏英等教授虽然也从国外带回一些模式菌种,但多用来作观摩对比,谈不上成立保藏中心。当一些模式菌种发生变异,即失去其保藏价值。在食品工业真菌方面尤其如此,损失更大,如众所周知的味精产生菌,最早是由我国专家学者分离出,但不幸被日本人拿走,生产出所谓“味之素(即今味精)”,反而倾销到我国,还保有专利。另外一种红曲,亦为我国独创,既是食物天然添加剂,还能发酵生产酱腐乳等,品味精美,市场价值不菲。其他如茅台,五粮液等酒曲,更是价值连城,非常宝贵。

  • 标签: 致病真菌 菌种保藏 中国医学 市场价值 发酵生产 天然添加剂
  • 简介:目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马尔尼菲篮状菌病组织样本中马尔尼菲篮状菌的量。方法收集马尔尼菲篮状菌病患者的皮肤病理切片、淋巴结活检组织,提取总DNA,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样本中马尔尼菲篮状菌量。结果皮肤病理切片、淋巴结活检组织中马尔尼菲篮状菌量阳性。病理切片平均菌量3.01×104copies(1.07×104~7.26×104copies),淋巴结活检组织中马尔尼菲篮状菌量4.68×105copies。结论荧光定量PCR能高效检测皮肤病理切片、淋巴结活检组织中马尔尼菲篮状菌量,对马尔尼菲篮状菌病诊断有一定的价值。

  • 标签: 马尔尼菲篮状菌病 实时荧光定量PCR 分子诊断 病理切片 淋巴结活检组织
  • 简介:目的研究携两性霉素B的聚乳酸纳米粒(AmB-PLA-NP)对大鼠肝、肾及血液系统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4组,分别经尾静脉注射AmB、AmB-PLA-NP、PLA-NP(聚乳酸纳米粒)及表面活性剂聚山梨酯-80,定时取血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尿素氮(BUN)、肌酐(Cr)及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白细胞(WBC)、血小板(PLT)等指标。结果AmB组大鼠给药前及给药后1d、1周的RBC分别为(5.84±0.37)×10^12/L、(4.302±0.3)×10^12/L和(3.3±0.37)×10^12/L,AmB-PLA-NP组分别为(6.142±0.55)×10^12/L、(6.38±0.35)×10^12/L和(6.14±0.18)×10^12/L,溶血反应明显降低;AmB组给药后ALT及AST水平显著升高,分别为(1059.2±119.22)μmol/L、(466.6±357.30)μmol/L(给药1d后)和(1755±175.39)μmol/L、(2684.2±494.74)μmol/L(给药1周后),而AmB-PLA-NP组、PLA组及聚山梨酯-80组的大鼠肝、肾功能未发生明显变化。结论AmB-PLA-NP能够显著降低AmB对肝、肾及血液系统的毒副作用。

  • 标签: 两性霉素B 聚乳酸 纳米粒 副作用
  • 简介:2006年6月~12月我科应用盐酸布替萘芬乳膏(商品名:嘉瑞,山东正大福瑞达制药有限公司)和1%环吡酮胺软膏(商品名:爽肤王,桂林华信制药有限公司)治疗马拉菌毛囊炎,对其I临床疗效进行了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 标签: 马拉色菌毛囊炎 布替萘芬 环吡酮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