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6 个结果
  • 简介:室内生物测定是植物对除草剂等化学物质耐受性鉴定的一种常用筛选方法,已广泛应用于大豆、稗草、棉花等植物对草甘膦、氯嘧磺隆等除草剂的耐受性研究,但麦草畏的室内生物测定方法和大豆对麦草畏耐受性相关研究尚未见报道。本研究以麦草畏对催芽大豆下胚轴伸长抑制率为评价指标,结合回归方程曲线分析和抑制中浓度分析,建立了大豆对麦草畏耐受性室内生物测定方法,确定以300μg/L麦草畏筛选浓度作为大豆室内生物测定临界筛选浓度。利用该方法对35份源自微核心种质的大豆品种进行鉴定,结果表明,随麦草畏浓度增加,不同品种对麦草畏的耐受性存在显著差异,大豆品种对麦草畏的耐受性降低,从中筛选出对麦草畏耐受性较高的大黄豆-1和什邡螺丝豆。本研究结果为培育抗麦草畏品种的亲本选配以及后代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材料和技术支撑。

  • 标签: 大豆 麦草畏 生物测定 耐受性分析
  • 简介:鲁杆菌病(又称鲁菌病,简称病)是由鲁菌感染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疾病,是我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患病的羊、牛等疫畜是病的主要传染源,鲁菌可以通过破损的皮肤黏膜、消化道和呼吸道等途径传播。急性期病例以发热、乏力、多汗、肌肉、关节疼痛和肝、脾、淋巴结肿大为主要表现,慢性期病例多表现为关节损害等[1-2],由于该病病情复杂,临床表现多样化,症状不典型[3],因此很难诊断,

  • 标签: 布鲁杆菌病 流行病学 临床表现 疗效
  • 简介:2006年6月~12月我科应用盐酸替萘芬乳膏(商品名:嘉瑞,山东正大福瑞达制药有限公司)和1%环吡酮胺软膏(商品名:爽肤王,桂林华信制药有限公司)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对其I临床疗效进行了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 标签: 马拉色菌毛囊炎 布替萘芬 环吡酮胺
  • 简介:近年来,随着真菌感染的患者急剧增加,真菌病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对医学真菌流行病学、致病机理、耐药机理以及防治策略的研究尤为重要,而所有研究的基础都建立在对医学真菌的进行有效的保藏。医学真菌的保藏方法很多,包括传代法、蒸馏水法、冷冻干燥保藏法等,保藏方法的选择因实验室条件、菌种和研究要求不同而不同。本文对目前常用的几种医学真菌菌种保藏方法的优缺点及其应用等做了综述。

  • 标签: 医学真菌 菌种保藏 冷冻保藏法 冷冻干燥保藏法
  • 简介:菰是一种稻族野生资源,水生或沼生,在我国有着广泛的分布。野生菰群体不仅是一种重要的育种基因资源,同时还有着巨大的生态作用。为建立适宜于菰的ISSR反应体系,以菰DNA基因组为模板对ISSR反应体系中的主要影响因子进行优化。采用单因素变量法在12个不同梯度水平上设计正交试验针对体系中dNTPs浓度、Mg^2+浓度、Taq聚合酶浓度、引物浓度、模板DNA浓度及引物退火温度等6个因子进行优化,确定了在20μLISSR反应体系中各组分的最适因素水平分别为:3.0mmolMg^2+(10×Buffer),0.5mmoldNTPs、1.0μmol引物浓度、0.24U/μLTaq聚合酶、1.5ng/μLDNA模板以及55℃退火温度。应用该优化体系对80个菰材料进行扩增,证实了该体系的适用性和稳定性,为菰遗传资源的鉴定、评价与利用提供了技术支撑。

  • 标签: ISSR 居群
  • 简介:近年来,随着抗生素、免疫抑制剂和激素等的广泛应用,真菌感染有不断上升的趋势,真菌已成为医院感染的常见病原菌之一。由于不同病原菌对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不同,能否准确诊断病原菌直接影响药物的选择。及时准确地检测真菌感染以及确定菌种,在临床治疗中尤为重要。该文对真菌感染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真菌感染 病原菌 检测方法
  • 简介:以结缕草属植物DNA为模板,应用正交设计法对简单重复序列(simplesequencerepeats,SSR)反应体系中的各个主要影响因子进行了优化筛选,并通过比较不同浓度的模板DNA对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chainreaction,PCR)的影响,确立了适合结缕草属植物SSR-PCR反应的最佳体系。结果表明,10μl的SSR反应体系中各组分的最适浓度分别为:10×PCR缓冲液,Mg^2+2.5mmol/L,dNTP200μmol/L,左右引物分别为0.6μmol/L,TaqDNA聚合酶0.5U,模板DNA的用量在30~90ng均可。利用该优化体系,通过30对SSR引物对包含结缕草属植物4个种的10份材料进行了种质鉴定,结果发现Xgwm系列SSR引物可以有效地用于结缕草属植物不同种源间的鉴定及遗传多样性研究。其中有3对引物Xgwm459-6A、Xgwml49-4B和Xgwml35-1A因具有特异性条带或条带的缺失可以很明显地将大穗结缕草Z010与其他材料区分开来,在抗寒性和青绿期两极端类型材料的研究中发现,引物Xgwm484.2D和Xgwm44-7D均在抗寒性弱的部分材料和青绿期长的部分材料中扩增出一条抗寒性强和青绿期短的材料中没有的特异带,且两对引物中具有特异带的材料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初步认为这两标记可能与结缕草属植物的抗寒性或青绿期相关。

  • 标签: 结缕草 SSR 体系优化 应用
  • 简介:以莴苣为材料研究了影响SRAP标记PCR结果的因素,包括Mg^2+、dNTP、引物、Taq酶的浓度以及退火温度等,建立了适用于莴苣属蔬菜SRAP分析的PCR反应体系:在20μl反应体系中,模板DNA为50ng,Mg^2+浓度为2.0mmol/L,dNTP浓度为0.2mmol/L,引物浓度为0.75μmol/L,Taq酶用量为1U。适宜的扩增程序为94℃5min;94℃1min,35℃1min,72℃1min,5个循环;94℃1min,51℃lmin,72℃1min,30个循环;72℃7min。对体系的验证结果表明本研究建立的莴苣SRAP体系重复性好、分辨率高、多态性丰富,在莴苣属蔬菜种盾资源评价、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言种等骞方面躲有专耍作用。

  • 标签: 莴苣 SRAP PCR扩增体系
  • 简介:以白桦240个家系的胸径、树高、材积和纤维素含量数据为依据,采用马氏距离计算家系间距离、10%的取样比例和优先取样法,研究了最短距离法、最长距离法、中间距离法、重心法、类平均法、加权配对算术平均法、可变法和离差平方和聚类法建构的核心种质与原种质的遗传参数、性状相关性及分布格局。结果表明,最短距离法构建白桦初级核心种质均值差异百分率、极差符合率、方差差异百分率和极差符合率分别为0、100%、75%和143%,4个性状相关性显著、相关系数均超过0.5,保持了原种质资源的空间分布格局,是构建白桦核心种质最佳方法

  • 标签: 白桦 原种质 核心种质 聚类方法
  • 简介:绿豆是我国的主要食用豆类之一。由尖镰孢引起的绿豆枯萎病是一种严重的土传病害,病原菌从根部侵入,引起植株矮化,叶片黄化、枯萎,根茎部维管束变褐,严重时导致植株死亡。防治枯萎病最经济、有效的方法是培育利用抗病品种。本研究在控制条件下以具有不同抗性表型绿豆品种为材料,分别对接种方法、植株生育期、接种体浓度、接种体处理时间及接种后植株培养温度等影响绿豆抗性表型的因素进行比较研究,以期建立一个快速、准确和高效的绿豆枯萎病抗性鉴定方法,为抗病资源的筛选和抗病育种提供技术支持。结果表明,绿豆枯萎病苗期抗性鉴定最适宜的接种方法为剪根浸根法,最适宜接种体浓度为10^5~10^6孢子/mL,接种最佳植株生育期为2叶期,最短有效接种体浸根时间为2min,最适宜发病温度为25℃,接种后14d调查病情。

  • 标签: 绿豆 枯萎病 尖镰孢 抗性鉴定
  • 简介:以田间幼嫩叶片为试材,建立枣RNA改良CTAB提取法,改良之处包括利用巯基乙醇和PVP联合去除多酚、CTAB与异硫酸氰胍联合促进RNA释放及加入糖原提高产率等。改良CTAB法提取液组成:2%CTAB,4mol/L异硫酸氰胍,100mmol/LTris-HCl(pH8.0),20mmol/LEDTA(pH8.0),2%PVP,4%β-巯基乙醇,250μg/ml糖原。进而采用Trizol试剂法、改良CTAB法、改进SDS-酚法、热硼酸法和异硫氰酸胍法5种方法分别对枣组培苗、幼叶、幼嫩枝皮、根皮和枣果5种器官和组织进行了总RNA提取。结果表明,组培苗RNA提取以Trizol试剂法为最佳,田间幼叶和成熟果实宜采用改良CTAB法,幼嫩枝皮和根皮宜采用改良CTAB法或改进SDS-酚法;本研究建立的改良CTAB法可作为枣不同器官和组织RNA提取的通用方法;根据季节可从不同器官和组织中获得高质量RNA;枣组织RNA含量相差较大,以幼嫩叶片含量最高,其次为组培苗、枝皮、枣果和根皮。

  • 标签: 器官 组织 总RNA提取
  • 简介:实时荧光定量PCR是目前基因表达量差异分析的首选方法之一。虽然其操作简单,但如何保证其定量结果的可信度一直是个难题,特别是针对只有20多个碱基的miRNA的定量分析。本研究以水稻miR408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为实例,系统地优化和阐述了有关荧光定量的新标准及要求。结果表明,引物的浓度对于荧光定量PCR体系的优化至关重要。

  • 标签: 基因表达量分析 MIQE标准 MIRNA 荧光定量PCR
  • 简介:细胞壁作为真菌中特殊和必须的细胞结构,相对于哺乳动物的细胞膜更加坚硬,难以用简单的方法使其充分破碎。因此,达到理想的破壁效果是白念珠菌研究中的关键步骤之一。在提取白念珠菌RNA、DNA和蛋白质等细胞组分的过程中,为获得足量和稳定的实验样品。该文对多种白念珠菌破壁方法作一综述,以便为白念珠菌相关研究提供适用、高效的破壁方案。

  • 标签: 白念珠菌 细胞壁 破碎
  • 简介:遗传资源搜集原则是通过种子采集追求样本具有最高程度的遗传多样性。为了合理而有效地搜集野生大豆资源,近年来通过野生大豆居群考察和遗传多样性分析,初步明确了野生大豆资源居群的遗传多样性分布动态:遗传多样性地理的和生态的区域性、生态系统内居群的遗传相关性及各种生境下居群遗传多样性差异,从理论上奠定了野生大豆资源合理有效搜集的依据。根据居群遗传多样性的分布规律,初步建立了居群野生大豆资源的搜集策略和方法

  • 标签: 遗传多样性 考察搜集 搜集策略 野生大豆 GLYCINE SOJA
  • 简介:采用GUS基因瞬时表达检测方法,通过正交试验以AS浓度、侵染菌液OD值、侵染时间、共培养时间和恢复培养时间5个因素在4个水平上进行分析,优化了农杆菌介导的大豆胚尖遗传转化体系,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抗逆基因GmPK的遗传转化。结果表明,采用共培养培养基中添加100μmol/LAs、侵染菌液OD600值0.9、侵染15h、共培养5d和恢复培养3d的转化条件最佳,GUS阳性率达74.59%,经PCR及RT—PCR进一步验证获得了转基因阳性植株。利用优化的最佳条件进行抗逆基因GmPK的转化,炼苗移栽成活的再生植株经PCR及PCR—Southernblotting验证,初步证明外源基因已经整合至大豆基因组,转化率为0.6%。

  • 标签: 大豆 胚尖 遗传转化 根癌农杆菌 GmPK基因
  • 简介:裂球是甘蓝生产中存在的一个严重问题。本研究通过对7份春甘蓝和8份秋甘蓝不同耐裂性材料的田间裂球方式、裂球率、裂球程度的比较,综合最大裂口层数、裂口面积的表现,建立了甘蓝耐裂球性评价方法并制定了甘蓝个体裂球分级标准。根据春甘蓝叶球成熟后5天、秋甘蓝叶球成熟后15天的裂球指数将甘蓝种质群体的耐裂球性分为极耐裂球、耐裂球、中耐裂球、易裂球、极易裂球5级。对59份春、秋甘蓝种质进行耐裂球性鉴定筛选获得一批极耐裂甘蓝种质资源。同时,对甘蓝室内成熟叶球浸泡法评价耐裂球性进行了初探,首次提出室内浸泡能够准确地鉴定甘蓝的耐裂球性,可用于选育耐裂球品种及生产实践。本研究制定出了一套春、秋甘蓝耐裂球性的田间及室内鉴定方法与标准,筛选获得了不同甘蓝耐裂球种质,为甘蓝耐裂球性研究和育种应用提供技术支撑和优异材料。

  • 标签: 结球甘蓝 耐裂球 鉴定方法 分级标准
  • 简介:目的建立基于TaqMan探针技术的皮炎外瓶霉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方法通过对皮炎外瓶霉ITS区域基因组序列(GenBank:JN675373.1)进行分析,设计合成特异性引物和荧光标记探针,优化荧光定量PCR反应条件.以临床标本中分离的皮炎外瓶霉为阳性菌株,及其他种类真菌和细菌作为阴性对照菌株,从特异性、敏感性及重复性方面对该方法检测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该研究设计的引物和探针能扩增皮炎外瓶霉特异性序列.临床分离得到的皮炎外瓶霉在反应中有明显扩增曲线,而甄氏外瓶霉、棘状外瓶霉、烟曲霉、白色念珠菌、新生隐球菌、马内菲青霉等20株菌在CT值≤38范围内均未有扩增;利用基因重组构建的标准品完成了标准曲线的绘制,在1.0×103~1.0×107拷贝数(Cp)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2=1.000),最低可检出量为10Cp/μL.结论成功建立了荧光定量PCR检测皮炎外瓶霉方法,该法特异度强、敏感度高、重复性好,将有助于临床皮炎外瓶霉感染的早期诊断和针对性治疗.

  • 标签: 皮炎外瓶霉 核糖体基因 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 简介:桃(Prunuspersica(L.)Batsch)是我国重要的无性繁殖作物种质资源,目前主要保存于3个国家无性繁殖作物种质圃。随着以茎尖、花粉、休眠芽为保存载体的超低温保存技术的发展,超低温保存已成为无性繁殖作物重要备份保存方式。本研究以15份桃种质花粉为研究对象,开展含水量、回湿处理和保存温度(4℃低温保存和液氮超低温保存)对保存后花粉离体萌发率的影响研究。研究结果:明确了桃种质花粉超低温保存的含水量;揭示了回湿处理对部分桃种质花粉超低温保存产生显著影响;超低温保存后花粉离体萌发率最高可达83%;4℃低温保存和超低温保存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超低温保存4年后14份桃种质花粉离体萌发率仍可保持30%以上,11份桃种质花粉离体萌发率与保存前花粉离体萌发率相比无显著变化甚至显著提高,而4℃低温保存的花粉离体萌发率降至0。该研究为国家种质库建立花粉规模化超低温保存提供技术支撑。

  • 标签: 花粉 4℃低温保存 超低温保存 离体萌发 监测
  • 简介:用5.500g/L盐水溶液对3~5叶期高粱幼苗进行处理,用幼苗相对成活率对568份高粱种质进行分级,结果显示:5%的种质具有3级以上的耐盐性。此法可以用来进行大量种质的苗期耐盐筛选。根据植株在不同舍盐量的盐碱地上生长的性状差异,对成株期的高粱进行耐盐鉴定,利用处理间性状的差异及各性状与穗重和秆重的相关性构建一个耐盐指数来评价材料对盐碱的耐性,从而对18个高粱品种和品系进行了分级,以适合于盐碱地推广品种的筛选。

  • 标签: 高粱种质 耐盐评价 筛选 分级
  • 简介:目的DNA是进行分子生物学研究的重要基础。在本研究中,我们建立了2种简单快速抽提基因组DNA的方法并可用作PCR扩增的模板。通过比较4种不同的DNA抽提方法以确定哪种更适合进行下一步的基因分析。方法这4种方法是:玻璃珠法,酶法,3%SDS法和氯化苄法。玻璃珠法是用玻璃珠在混漩器上剧烈振荡破碎细胞壁;3%SDS法是将细胞在含10mmol/LDTT的3%SDS溶液中加热,然后用5mmol/LKAc和异丙醇抽提,DNA的产量通过A260测定。结果3%SDS溶解法、经典酶法、玻璃珠法和氯化苄法的DNA产量分别为0.4154±0.0367、0.8484±0.0756、1.2636±0.2040、0.4070±0.0339(g/L×10^8CFU/mL)。结论玻璃珠法是最敏感、重复性好、简单、费用合理的抽提方法

  • 标签: 新生隐球菌 DNA抽提 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