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真菌培养方法细菌培养方法基本相同,但真菌除试管及平皿培养外,还有小培养(玻片培养)直接观察真菌形态结构。真菌环境抵抗力强,因此所需营养与细菌有所不同,pH范围较大,真菌菌落较大,杂菌污染时易于发现,除少数菌种外培养并不困难。

  • 标签: 医学真菌 培养基 制备
  • 简介:皮肤癣菌又称皮肤丝状真菌,有下列三属(见表1),都只侵犯体表角化组织(皮肤、毛发、指甲染菌物体而感染。1毛癣菌属1.1红色毛癣菌直接镜检皮屑及甲屑,分支、分隔菌丝有时可断裂或关节孢子状。毛发:发外型感染表现为发外孢子排列成串;少数发内型感染,孢子发内排列成链状。毛发穿孔试验阴性。

  • 标签: 皮肤癣菌 特征 鉴定
  • 简介:目的寻找最短时间内能为假丝酵母菌鉴定提供最多信息简易培养方法。方法个平板内用分区划线法、多点接种法及小培养标本进行培养,分离假丝酵母菌。结果个平板内同时使用三种方法接种培养。可从分区划线法、多点接种法观察到菌落全貌(如颜色、质地、形态)、种类、数量及生长特性等。可用显微镜从小培养中看到假丝酵母菌孢子菌丝结构。结论由于假丝酵母菌种类繁多导致假丝酵母菌临床感染表现不同,临床诊断治疗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实验室检查结果,因此寻找快速有效鉴定方法至关重要。个平板内同时用三种方法接种标本进行培养,可大大提高假丝酵母菌检出率及鉴定效率,并能判定分离出假丝酵母菌目的菌株还是污染菌。

  • 标签: 假丝酵母菌 分区划线法 多点接种法 小培养 鉴定效率
  • 简介:黍稷起源于中国黄河流域黄土高原地区最古老作物。本文从世界农业种植业历史、作物起源环境黍稷演化过程谈起,结合山西地理生态特点、悠久农耕历史文化、新石器时代遗址发现和数量众多、类型丰富黍稷种质资源,说明山西黍稷起源遗传多样性中心。

  • 标签: 山西 黍稷 起源 遗传多样性 中心
  • 简介:以真菌性皮肤病例,试从诊断性评价视角论述该课程教学实践要点具体教学策略,学生进行了科学、公正、客观评价。同时,涉及诊断性评价课程设计进行总结反思,说明将诊断性评价适时纳入医学生多元化评价体系中重要性必要性。

  • 标签: 教学评价 诊断性评价体系 皮肤性病学 真菌性皮肤病
  • 简介:利用SSR分子标记结合荧光毛细管电泳检测技术,研究了野生杏栽培杏遗传多样性遗传结构,结果显示:27个SSR位点,平均每个位点检测到17.82个等位基因(Na)7.44个有效等位基因(Ne),平均Shannon's信息指数(I)2.23,平均期望杂合度(He)观察杂合度(Ho)分别为0.700.52。基于SSR位点,群体水平上平均等位基因数、有效等位基因数、期望杂合度、观察杂合度Shannon's信息指数分别为6.59、4.15、0.70、0.531.50,说明我国杏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丰富,其中野生杏资源遗传多样性明显高于栽培杏资源,野生杏中西伯利亚杏种质遗传多样性最高且具有较多特异等位基因,而栽培杏中仁用杏遗传多样性最低,特有等位基因较少。聚类分析将供试159份种质分为4组。群体遗传结构分析将159份种质划分为5个类群,分类情况与传统形态指标划分基本致。通过本研究可知,我国杏资源遗传多样性丰富,遗传结构较为复杂;西伯利亚杏与栽培杏亲缘关系较远;野生普通杏与栽培杏具有类似的遗传结构,推测野生普通杏栽培杏原始种;仁用杏遗传多样性较低,遗传背景狭窄。本研究结果可为杏资源新品种选育及持续利用提供重要理论依据。

  • 标签: 遗传结构 遗传多样性 SSR
  • 简介:高秆隐性恢复系(eR系)同原恢复系(R系)相比,分蘖力下降、生育期缩短,株高、穗颈、叶片长、倒节间倒二节间都显著增长,使得eR系制种时不必施用赤霉素.利用eR系组配e-杂交稻同其不含eui基因原杂交稻相比,只有个eui隐性单基因差异,使e-杂交稻株叶形态构成产量因素同原杂交稻十分相似,且具有千粒重增大以及植株速生、快长、早熟等特点,使利用eR系组配e-杂交稻具有定增产潜力.

  • 标签: 水稻 高秆隐性恢复系 特征特性 育种 生物学特性 E-杂交稻
  • 简介:利用4种耐渍性不同芝麻基因型,厌氧胁迫条件检测了根部无氧呼吸酶活性、内源乙烯含量并调查了根形态和解剖结构,以比较研究旱生植物耐渍性主要机制.同时设计了田间分期多次淹水试验,观察早期淹水训练芝麻生长产量影响.结果表明:耐渍种质乙烯释放量根中增加了6.06倍,茎中1.76倍,不定根数量增加了4.0~5.0倍,初生根不定根皮层形成典型通气组织.非耐渍种质中未检测到乙烯变化,不定根数量增加了0.79~1.8倍,根中无明显通气组织发生,但是乙醇脱氢酶(ADH)活性可增加4.2~9.3倍,高于耐渍种质.分期淹水试验以四真叶期初花期处理产量较高,与对照无显著差异,而终花期次性淹水产量损失最大.综合分析认为,不定根增生根皮层通气组织形成芝麻耐渍性重要机制,根中内源乙烯增加与结构适应变异有关.淹水训练能够有效地改善芝麻品种耐渍能力结构适应提供了进一证据.

  • 标签: 耐渍基因型 芝麻 厌氧胁迫 根系 生理 结构
  • 简介:CBS医学真菌学习班(CBSCourseMedicalMycology)(汉语版)将于2011年11月19~29日中国南京举办。该学习班由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真菌学组、中国微生物学会(CSM)荷兰真菌多样化研究中心(CBS)联合举办。

  • 标签: 中华医学会 真菌学 CBS 学习 中国微生物学会 多样化
  • 简介:、主办单位: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皮肤科二、办班宗旨:通过讲授有关深部真菌病基础知识、最新研究进展及目前国内外研究热点及难点,了解真菌分类、常见真菌病诊断处理、真菌病理、抗真菌药研究进展等内容;通过演示真菌标本取材及检验方法等,了解真菌标本取材检验方法及注意事项。学习班还将特别邀请美国Bulmer教授Richard教授就真菌病难点问题做精辟、深入讲解。学习班注重实用性,通过此次学习

  • 标签: 深部真菌病 学习 检验方法 主办单位 基础知识 抗真菌药
  • 简介:以田间幼嫩叶片试材,建立枣RNA改良CTAB提取法,改良之处包括利用巯基乙醇和PVP联合去除多酚、CTAB与异硫酸氰胍联合促进RNA释放及加入糖原提高产率等。改良CTAB法提取液组成:2%CTAB,4mol/L异硫酸氰胍,100mmol/LTris-HCl(pH8.0),20mmol/LEDTA(pH8.0),2%PVP,4%β-巯基乙醇,250μg/ml糖原。进而采用Trizol试剂法、改良CTAB法、改进SDS-酚法、热硼酸法异硫氰酸胍法5种方法分别对枣组培苗、幼叶、幼嫩枝皮、根皮枣果5种器官组织进行了总RNA提取。结果表明,组培苗RNA提取以Trizol试剂法最佳,田间幼叶和成熟果实宜采用改良CTAB法,幼嫩枝皮根皮宜采用改良CTAB法或改进SDS-酚法;本研究建立改良CTAB法可作为枣不同器官组织RNA提取通用方法;根据季节可从不同器官组织中获得高质量RNA;枣组织RNA含量相差较大,以幼嫩叶片含量最高,其次组培苗、枝皮、枣果根皮。

  • 标签: 器官 组织 总RNA提取
  • 简介:目的观察不同致病真菌体外甲板侵袭能力。方法将分离自甲真菌病患者致病真菌包括白念珠菌、红色毛癣菌短帚霉,接种到沙堡培养基中,同时将灭菌甲板埋植入接种处。第28d时,取出甲板,进行病理切片,观察真菌甲板侵袭能力。结果病理显示接种于红色毛癣菌及短帚霉甲板内可见菌丝生长,而接种于白念珠菌甲板内无菌丝生长。结论皮肤癣菌霉菌可以甲板内侵袭生长,而白念珠菌甲板无侵袭能力。

  • 标签: 致病真菌 侵袭性
  • 简介:明确水稻功能叶与产量构成因素间相关性,以不同遗传背景籼稻10个不育系16个恢复系为亲本,按照NCII设计配制两套双列杂交组合,水稻12个功能叶性状与8个产量性状构成因素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3片功能叶叶长与叶面积、剑叶宽、倒2叶宽等性状之间均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功能叶夹角之间也存在极显著正相关,但不同遗传背景夹角性状与9个形态性状之间相关性则存在明显差异,第1套组合中,其相关系数均为负值,且相关均不显著;而第2套组合则相反。8个产量构成因素中,单株穗数与平均穗长、着粒密度、穗实粒数以及穗着粒数之间存在极显著负相关,平均穗长与穗着粒数、结实率与单株产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遗传背景产量组成上有较大影响,第1套组合中单株产量主要由结实率、单株穗数以及穗实粒数等性状决定,而在第2套中则主要由穗实粒数结实率等性状决定。功能叶与产量构成因素相关中,叶长、叶面积、剑叶宽、倒2叶宽与着粒密度、穗实粒数以及穗着粒教等3个性状之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12个水稻功能叶性状与8个产量构成因素之间主成分分析表明,不同遗传背景,产量构成因素均主要受叶面积叶夹角影响,两种不同遗传背景中其累积贡献率分别为69.8%84.0%。

  • 标签: 籼稻 功能叶 产量构成因素 相关
  • 简介:硝酸咪康唑(Miconazole)克霉唑(Clotrimazole)均属于咪唑类抗真菌药物,多年来广泛外用治疗皮肤癣菌病、皮肤黏膜念珠菌病。为了解硝酸咪康唑克霉唑临床常见分离真菌体外抗真菌活性,

  • 标签: 硝酸咪康唑 克霉唑 皮肤癣菌 念珠菌 体外抗真菌活性
  • 简介:以4份老芒麦种子试验材料,利用100%RH高温高湿老化法(AA)老芒麦种子进行不同梯度老化处理,探讨老化后老芒麦种子活力种子内部生理生化变化。结果表明:随着老化程度加深,4份老芒麦种子各项活力指标均出现明显下降趋势;生理生化指标中,种子浸出液电导率出现先下降后缓慢上升、可溶性糖含量呈现先减少后增加现象,而丙二醛含量则出现整体上升趋势,POD活性变化无规则,SOD活性出现先增加后减小现象,CAT活性则发生整体下降趋势。本研究结果将为老芒麦种质资源保护遗传完整性研究提供基础理论依据。

  • 标签: 老芒麦 人工老化 种子活力 生理生化变化
  • 简介:茶树种质资源生产利用、品种创新和生物技术研究物质基础,具有十分重要价值意义.本文系统阐述了近20年中国茶树种质资源考察收集、保存编目、鉴定评价、分子标记、遗传稳定性等研究主要成就与进展.着重提出近期继续征集、资源个体与基因水平上深入鉴定评价、加强种质创新不断提供新基因源、建立核心种质、建立种质资源共享平台等研究工作建议和展望.

  • 标签: 茶树 树种 种质资源研究 鉴定评价 种质创新 核心种质
  • 简介:突变体基因功能研究品种改良重要材料。本研究个中品661EMS诱变株型突变体(it1)进行了表型生理鉴定,旨在为该突变体利用提供参考。结果表明:与野生型相比,突变体株型紧凑,节间缩短,叶片变小呈深绿色且皱缩;突变体高度降低野生型2/3,但节间数目与野生型无显著差别,说明it1株高降低由每个节间长度缩短造成,与节间数目无关;突变体分枝数、荚数、粒数、叶柄长度及夹角、百粒重等产量性状均显著或极显著低于野生型。与野生型相比,突变体叶片叶绿素相对含量木质素含量显著高于野生型。本研究结果控制突变相关基因定位、图位克隆功能分析以及育种利用提供了优良种质理论依据。

  • 标签: 大豆 EMS 株型 突变体
  • 简介:由冉玉平教授负责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皮肤真菌病基础临床研究新进展》(编号2006—04012-007)于2006年4月19—26日成都举办。该项目从1998年至2002年已成功举办了6期,冉教授作为“国际新发性传染病研究员”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做了2年多医学真菌研究,2006年3月又赴荷兰真菌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CBS)接受3周全球真菌学高级研究班培训。邀请国内知名真菌学专家,将国外真菌学研究最新进展融入到传统真菌班本项目的主要特色。

  • 标签: 皮肤真菌病 医学教育 真菌学 临床 基础 讲习班
  • 简介:蓉城3月春意盎然,由冉玉平教授负责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皮肤真菌病基础临床研究进展讲习班》(编号2009-04—12060)于2010年3月25—29日成都顺利举办。该项目从1998年至今已成功举办了11期,我国皮肤性病学及医学真菌学同行中享有盛誉。邀请国内外知名真菌学专家,将国内外真菌学研究最新进展融入到传统真菌班我们办班宗旨,

  • 标签: 皮肤真菌病 医学教育 讲习班 国家级 临床 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