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作者: 张钊熔[1] 2 3 4 5,石海兰1 2 3 4 5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2-07-12
  • 出处:《科技新时代》 2022年第5期
  • 机构:陕西地建土地工程技术转化中心有限公司;陕西 西安 710000;2.陕西省土地工程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陕西 西安 710075;3.陕西地建土地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陕西 西安 710021;4.自然资源部退化及未利用土地整治工程重点实验室,陕西 西安 710021;5.陕西省土地整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陕西 西安 710021;
  • 简介:摘要:我国是现今世界上最大的汞生产、消费国,在汞生产和使用的时候必不可免的会对周边环境造成一定影响,故而开展汞污染修复是专家学者亟需解决的问题。植物修复作为一种较理想的修复技术,修复植物的合理筛选是确保完成修复的重中之重。本文综述了典型地区汞污染特征和已有的汞富集植物,旨在为汞污染治理提供参考。

  • 标签: 汞污染,植物修复,富汞植物筛选
  • 作者: 李俭1 2 3 4,孙小梅1 2 3 4,王健1 3 4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2-07-06
  • 出处:《中国科技信息》 2022年第5期
  • 机构:1. 陕西省土地工程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陕西西安,710075;2. 陕西地建土地工程技术转化中心有限公司,陕西西安,712000;3.陕西地建土地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陕西西安,710021;4. 自然资源部退化及未利用土地整治工程重点实验室,陕西西安,710021
  • 简介:摘要:土壤盐碱化对当今世界影响日益严重,利用耐盐性植物可以有效对盐碱地进行治理及开发利用,要培育出优良品质的耐盐性植物,首先需要了解盐胁迫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本文简述了盐胁迫对种子萌发、植物生长发育及植物生理生化指标等多个方面的影响,为将来培育耐盐性植物提供了理论基础。

  • 标签: 盐碱地 盐胁迫 植物生长发育 种子萌发
  • 作者: 何俐蓉1 2 3 4* 孟婷婷1 2 3 4
  • 学科: 建筑科学 > 建筑技术科学
  • 创建时间:2020-11-02
  • 出处:《科学与技术》 2020年第19期
  • 机构:1.陕西地建土地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陕西 西安 710075;2.陕西省土地工程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陕西 西安 710075;3.自然资源部退化及未利用土地整治工程重点实验室 陕西 西安 710075;4.陕西省土地整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陕西 西安 710075
  • 简介:摘要:干旱是最具破坏性的极端气候事件,引发了从分子到森林生态系统不同层次的响应。根系分泌物是是植物与土壤进行物质、能量与信息交流的重要载体物质。目前关于干旱胁迫对根系分泌物的影响研究主要结论为:在中度及短期干旱条件下,植物根系分泌物将增加,释放到土壤中碳的量也随之增加,其与微生物群落的形成了正反馈关系,有机质的分解需要通过根系分泌物中较高活性的水解酶进行释放,进而导致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增加;而在重度或长期的干旱条件下,由于根系生长停止,甚至死亡,正反馈效应也停止。今后我们应模拟恒定的水分和干旱条件,建立了处理土壤水分含量的培养试验室,分析植物韧皮部和根尖生物量,以便研究其代谢物质之间的联系,并确定分泌过程的驱动因子。同时通过高通量测序等方法,对根际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相对丰度等一系列群落特征进行测定,有助于理解植物与微生物的相互作用过程、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维持以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策略的制定。

  • 标签: 干旱胁迫 根系分泌物 土壤微生物
  • 简介:摘要 宁夏沙坡头固沙植被区是中国沙漠治理的典范,对其区域内以草本植物为代表的植被的研究有助于更好的了解人工固沙工程内固沙植被生长状况。本文通过以空间带时间进行草本植物的长期演替变化研究,以 1956建立的固沙植被区、 1987年建立的固沙植被区、以及未经治理的流沙区(作为空白对照组)作为样地,用样方法和实地调查法探究了固沙植被区内草本植物的生长状况。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时间推移,草本植物快速数量增加后呈现轻微下降趋势;草本植物物种丰富度随时间持续攀升;草本植物盖度由 1%-3%跃升至 10%左右并趋于稳定。

  • 标签: 草本植物,固沙工程,演替变化,沙坡头,沙漠植被
  • 简介:摘要:林业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一大重要部分,够为我国的环保和经济建设事业提供有力的保障。造林规划设计在生态环境保护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能够促进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发展,因此,有必要对营林生产中造林规划设计与造林技术展开探讨和分析。简单分析了营林技术中保护植物多样性的意义,并对现代营林技术中植物多样性实施策略进行了阐述。

  • 标签: 营林技术 植物多样性保护 措施
  • 作者: 刘守阳 1 2 3* 金时超 5 6 郭庆华 5 6 朱艳 4 Fred Baret1 2 3*
  • 学科: 农业科学 > 农业基础科学
  • 创建时间:2020-06-02
  • 出处:《智慧农业(中英文)》 2020年第1期
  • 机构:1.南京农业大学作物表型组学交叉研究中心,江苏南京 210095; 2.法国农业和环境科学研究院 CAPTE实验室,阿维尼翁 210095,法国; 3.南京农业大学江苏省现代作物生产协同创新中心,江苏南京 210095; 4.南京农业大学国家信息农业工程技术中心 /教育部智慧农业工程研究中心,江苏南京 210095; 5.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植被与环境变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93; 6.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 100049
  • 简介:摘要 : 冠层光截获能力是反映作物品种间差异的重要功能性状,高通量表型冠层光截获对提高作物改良效率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小麦为研究目标,利用数字化植物表型平台( D3P)模拟生成了 100种冠层结构不同的小麦品种在 5个生育期的三维冠层场景,记录了从原始冠层结构中提取的绿色叶面积指数( GAI)、平均倾角( AIA)和散射光截获率( FIPARdif)信息作为真实值 ,进一步利用上述三维小麦场景开展了虚拟的激光雷达( LiDAR)模拟实验,生成了对应的三维点云数据。基于模拟的点云数据提取了其高度分位数特征( H)和绿色分数特征( GF)。最后,利用人工神经网络( ANN)算法分别构建了从不同 LiDAR点云特征( H、 GF和 H+GF)输入到 FIPARdif、 GAI和 AIA的反演模型。结果表明,对于 GAI、 AIA和 FIPARdif,预测精度从高到低对应的点云特征输入为 GF+H > H > GF。由此可见, H特征对提高目标表型特性的估算精度起到了重要作用。输入 GF + H特征,在中等测量噪音( 10%)情况下, FIPARdif和 GAI的估算均获得了满意精度, R2分别为 0.95和 0.98,而 AIA的估算精度( R2=0.20)还有待进一步提升。本研究基于 D3P模拟数据开展,算法的实际表现还有待通过田间数据进一步验证。尽管如此,本研究验证了 D3P协助表型算法开发的能力,展示了高通量 LiDAR数据在估算田间冠层光截获和冠层结构方面的较高潜力。

  • 标签: 冠层光截获 高通量表型 LiDAR 数字化植物表型平台( D3P) 小麦冠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