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不同直径的内热针对家兔骨骼肌慢性损伤肌筋膜微血管血流的影响 。 方法 选 4 0只家兔, 造成左下肢 股二头肌慢性骨骼肌损伤模型, 随机分为 4 组,治疗 1 组 10只, 针直径 0.5mm ; 治疗 2 组 10只, 针直径 1.1mm ; 模型对照 组 10 只 和正常对照 组 10 只。治疗 1 组、 治疗 2 组 使用相应 直径内热针进行内热针治疗;模型对照组和正常组不进行干预。 生物显微镜下观察内热针治疗(时间 20分钟)前后各组 目标血管血液流动情况。对各组相应肌肉组织取材,进行 HE 染色。 统计分析各组 血流 变化并 进行各组间的方差分析 ,电镜下观察肌肉组织 HE 染色结果。 结果 治疗 1 组治疗前后血流为 [0.205±0.137 ( mm/s)] 、 [0.308±0.203 ( mm/s ) ], 治疗 2 组分别为 [0.198±0.103(mm/s)] 、 [0.439±0.129(mm/s] ,两组治疗前后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P < 0.01 ;正常组和模型对照组前后血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 。各组间血流改变值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P < 0.05 。各组间治疗 2 组血流变化最大。肌肉组织 HE 染色结果表现两组治疗组与模型对照组相比瘢痕样组织范围较小,肉芽组织再生较多。

  • 标签: 内热针 软组织损伤 血流速度
  • 简介:摘要:近年来,电梯系统在高层建筑中使用范围越来越广,为了保证电梯使用安全,提高电梯运行效率,加强对电梯的状态监测,有必要建立电梯监测系统。本文以加速度传感器为基础,依据加速度原理将传感器用于系统中,通过系统架构分析,采用三轴 WIFI无线振动传感器,实现对电梯监测系统的硬件与软件设计。

  • 标签: 加速度传感器 电梯监测系统 系统优化设计
  • 简介:摘要: 天幕靶是一种基于光电转换工作原理的测试仪器。由于在野外环境中使用,飞行昆虫和鸟类往往导致仪器的错误触发,这往往使整个测试不可能。因此,提高空中目标在野外抵抗蚊虫干扰的能力,对提高仪器的环境适应性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天幕靶 速度测量 小波 弹丸 边缘检测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 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提出可行性防控措施。方法 选取 2015年 1月至 2016年 12月 ICU 283例 CVC置管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可能与发生 CRBSI相关的因素进行 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 入组患者 CRBSI的发生率为 5.29%,其中年龄、留置导管时间、置管部位、糖尿病等均为引发 CRBSI的危险因素,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年龄、留置导管时间、置管部位、糖尿病等均为引发 CRBSI的危险因素,临床医护人员,应充分认识相关危险因素,加强学习,积极处置,以降低 CRBSI的发生率。

  • 标签: ICU 中心静脉导管 血流感染 危险因素 防控措施
  • 简介:摘 要:隧道建设工程具有工期长、投资巨大、技术复杂等特点。在施工过程中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给工程的顺利完成带来巨大的风险。为此,对隧道施工进行风险分析和风险评估,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质量,减少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就显得尤为重要。为此,本文对计算机软件系统和加速度陀螺仪结合的方法以及软件系统的具体设计流程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并在电力隧道沉降安全监测方面上进行了创新设计应用。

  • 标签: 智能计算机软件系统 电力隧道沉降监测 4D传感器 加速度陀螺仪 结合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 对应用舒芬太尼与芬太尼两种药物对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的老年患者实施麻醉的效果进行对比研究。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 84 例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 42 例。采用芬太尼对对照组患者实施麻醉;采用舒芬太尼对观察组患者实施麻醉。结果 观察组麻醉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改善幅度明显小于对照组。结论 应用舒芬太尼对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的老年患者实施麻醉的效果非常明显。   【关键词】舒芬太尼  芬太尼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老年患者   血流动力学    随着近年来腹腔镜手术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由于该项手术产生的创伤小,术后恢复速度快,已经被临床广泛应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临床肝胆外科中比较常用的一种手术方法,目前在实际临床工作中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老年患者人数正在不断增多。本次研究对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的老年患者应用舒芬太尼与芬太尼两种药物麻醉的效果进行对比研究。现汇报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 2016 年 3 月 -2017 年 5 月我院收治的 84 例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 42 例。对照组中男性 25 例,女性 17 例;患者年龄 61-84 岁,平均年龄( 70.8±1.6 )岁;患病时间 1-12 年,平均患病时间( 4.2±0.5 )年;体重 42-77kg ,平均体重( 53.4±2.1 ) kg ;观察组中男性 24 例,女性 18 例;患者年龄 62-85 岁,平均年龄( 70.6±1.5 )岁;患病时间 1-11 年,平均患病时间( 4.4±0.6 )年;体重 41-79kg ,平均体重( 53.2±2.3 ) kg 。上述四项自然指标两组研究对象组间无显著差异( P>0.05 ),可以进行比较分析。    1.2 纳入标准   ① 患者有明确的胆道疾病史;② 患者选择接受手术治疗;③ 患者年龄在 60-90 岁之间;④ 患者机体条件能够满足手术和麻醉的要求;⑤ 没有麻醉药物禁忌症;⑥ 以往没有接受过手术治疗;⑦ 患者体重水平和主要脏器功能正常;⑧ 患者自愿参与研究。    1.3 排除标准   ① 患者没有明确的胆道疾病史;② 患者没有选择接受手术治疗;③ 患者年龄在 60 岁以下,或在 90 岁以上;④ 患者机体条件不能够满足手术和麻醉的要求;⑤ 有麻醉药物禁忌症;⑥ 以往接受过手术治疗;⑦ 患者体重水平或主要脏器功能异常;⑧ 患者不愿参与研究。    1.4 麻醉方法   在手术开始前 30min 通过肌注方式给予 0.5mg 阿托品,再给予苯巴比妥钠,剂量控制标准为 2mg/kg 。入室后面罩吸纯氧后开始实施麻醉诱导 , 静脉注射丙泊酚,剂量控制标准为 1.5mg/kg, 阿曲库铵,剂量控制标准为 1mg/kg 。对照组:采用芬太尼进行麻醉,剂量控制标准为 5μg/kg ;观察组:采用舒芬太尼进行麻醉,剂量控制标准为 0.5μg/kg 。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在大脑中动脉(MCA)重度狭窄或闭塞支架术后血流动力学改变的应用价值。 方法 回顾性连续纳入2017年8月至2020年12月于大连市中心医院神经介入科住院65例症状性大脑中动脉(MCA)重度狭窄或急性闭塞支架治疗的患者,其中男 38例,女27 例。根据MCA支架术后第 1 天MCA收缩期峰值流速(PSV)将65例患者分为高流速(PSV较术前狭窄远端或闭塞处增加100%以上)组和血流异常(PSV较术前狭窄远端或闭塞处增加100%以下)组。收集患者基本资料性别、年龄、高血压病、高脂血症、糖尿病、烟酒史进行比较。采用 TCD 监测并记录术后第 1 天、第3天、第5天、第 7 天、术后 1个月MCA收缩期峰值流速(PSV)。结果 (1) 高流速组和血流异常组在基本资料性别、年龄、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血脂、吸烟、饮酒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2) MCA支架术后,高流速组23例中有3例(发生率13.0%)发生脑出血,9例(发生率39.1%)仅出现头痛、恶心呕吐等脑高灌注现象[3];血流异常组42例均没有出现脑出血,有1例(发生率2.4%)仅出现头痛,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其中高流速23例中,MCA的PSV升高2倍12例均无脑出血,其中2例(发生率16.7%)仅出现头痛;升高3倍7例中有1例(发生率级14.3%)出现脑出血,3例(发生率42.9%)仅出现头痛;升高4倍4例中有2例(发生率50.0%)出现脑出血,3例(发生率75.0%)仅出现头痛。MCA支架术后PSV升高的倍数越高,出现脑出血和头痛的机率越高。但两组预后无统计学意义( P>0.05)。(3) MCA支架术后,高流速组和血流异常两组不同时间PSV比较,结果显示,术后第1天和第3天PSV最快,术后第5天、7 天、术后1个月 PSV 均明显下降,1个月左右接近MCA的正常血流。其中高流速组中有4例患者MCA的PSV在术后1个月复诊时未见明显下降,均大于180cm/s,对此4例患者3个月后复诊TCD显示MCA的PSV仍未见恢复,但患者均无临床症状。结论 TCD 可以作为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支架术后MCA血流监测、随访,避免术后出现脑高灌注现象和高灌注综合征。

  • 标签: 经颅多普勒超声 大脑中动脉支架 血流动力学 脑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