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合并心内血栓的肥厚型心肌病(HCM)和限制心肌病(RCM)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该研究为回顾性观察性研究。连续入选2008年9月至2018年9月于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心力衰竭中心重症监护病区住院的HCM或RCM且合并心内血栓(包括左、右心房或心室血栓)的患者,排除心肌梗死患者。通过电子病历系统收集入选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包括人口学资料、主要合并症、实验室指标、超声心动图指标、药物应用及心内血栓分布等资料,并对其进行分析。结果研究共入选患者98例,其中HCM患者52例(53.1%),RCM患者46例(46.9%)。合并症中最常见的是心房颤动(房颤)/心房扑动(房扑),HCM和RCM患者中分别有40例(76.9%)和36例(78.3%)。入选患者中接受口服抗凝药治疗者比例较高,HCM和RCM患者中分别有43例(82.7%)和35例(76.1%)。HCM和RCM患者心内血栓均主要分布于左心房,分别有39例(75.0%)和32例(69.6%)。入选患者中7例(7.1%)为多部位血栓。合并房颤/房扑的患者左心房血栓的分布比率最高,达81.6%(62/76)。5例合并左心室心尖部室壁瘤的患者4例发生瘤内血栓。左心室射血分数≥50%的患者左心室血栓的比率为7.4%(4/54),明显低于左心室射血分数<50%患者的34.5%(10/29)(P<0.01)。结论合并心内血栓的HCM和RCM患者血栓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左心房是血栓的最常见部位。

  • 标签: 心肌病,肥厚性 心肌病,限制性 心力衰竭 心内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有效的健康教育模式,提高糖尿病并高血压患者对糖尿病、高血压的认识水平。方法先对100例2糖尿病并高血压患者进行相关疾病知识的问卷调查,根据调查结果,有针对性地制定糖尿病、高血压健康教育计划,并予以实施,出院前对住院的100例2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患者进行教育前后的效果比较。结果接受教育后,患者掌握两病相关知识评分均比教育前有提(P<0.001)。结论对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进行两病系统教育,可提高患者对糖尿病、高血压的认识水平。

  • 标签:
  • 简介:摘要人才是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核心资源。作者总结了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围绕人才培养、评价及考核3个关键环节,从提高人才培育起点、建立人才培养体系、自主制定人才评价标准、树立新"四唯"评价标尺、建立人才分类评价机制等方面,系统构建人才分层分涵育体系并组织实施的实践。自2016年实施以来,分析了人才分层分涵育体系在人才评价标准革新、学科梯队建设、部门间沟通协作方面取得的成效,并从转变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加大政策支持与经费投入力度、实行精细化管理、完善分层分人才评价指标等方面提出了促进人才队伍建设发展的针对性建议。

  • 标签: 卫生人力 人才培养 人才评价 人才考核 分层分型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脾胃气虚胃脘痛患者在院护理中应用中医护理方案的效果。方法:2023.1-2023.12,选取我院接收的脾胃气虚胃脘痛患者60例,根据护理不同分组,对照组进行普通护理,观察组实施中医护理方案,结合患者中医证候和疼痛情况进行对比。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中医证候评分差异不大,护理后,观察组三项评分明显均比对照组低(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疼痛评估VAS评分差异不大,而护理后,观察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脾胃气虚胃脘痛患者护理中采取中医护理方案,增强临床护理效果,改善患者症状,缓解疼痛,值得借鉴。

  • 标签: 脾胃气虚型 胃脘痛 中医护理方案
  • 简介:摘要Becker肌营养不良(BMD)是由于编码肌营养不良蛋白(dystrophyin,DYS)基因突变引起的X连锁隐性遗传性肌肉疾病,肌营养不良心肌病是BMD最常见死因。本文报道1例BMD心肌病患者,开展临床病例讨论,分析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以及治疗方案,以供临床借鉴。

  • 标签: Becker型肌营养不良 心肌病 心力衰竭 临床病例讨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的相关影响因素及其对心力衰竭(心衰)的预后价值。方法纳入2015年7月至2017年7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心衰重症监护病房住院的心衰患者877例进行回顾性研究,采用荧光免疫层析法检测患者基线血清中的H-FABP浓度。根据H-FABP水平三分位数值分为低H-FABP组(H-FABP≤4.04 ng/ml,n=292)、中H-FABP组(H-FABP 4.04~7.02 ng/ml,n=292)和高H-FABP组(H-FABP≥7.02 ng/ml,n=293),比较3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此外,根据患者心衰是否为冠心病所引起分为缺血性心衰和非缺血性心衰亚组。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与H-FABP独立相关的影响因素。主要临床终点事件为全因死亡或心脏移植,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多因素Cox回归模型风险预测检验及Kaplan-Meier生存曲线评估基线H-FABP对心衰的预后价值。结果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冠心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尿酸及N末端B利钠肽原(NT-proBNP)与H-FABP呈正相关(β=0.012、0.238、0.001、0.345、0.063,P均<0.05),女性、血红蛋白、白蛋白、血钠及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与H-FABP呈负相关(β=-0.184、-0.006、-0.016、-0.034、-0.006,P均<0.05)。共有119例(13.6%)患者出现失访,在随访931(412~1 185)d时,246例(32.5%)患者发生了全因死亡或心脏移植。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基线H-FABP(log2H-FABP)是心衰患者发生全因死亡或心脏移植的独立预测因子(HR=1.39,P<0.001)。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基线H-FABP对心衰患者3个月、1年及2年发生全因死亡或心脏移植均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9、0.69及0.71),对应的基线H-FABP最佳截断值分别为5.85、6.54和6.54 ng/ml。多因素Cox回归模型风险预测检验结果显示,在基础模型和基线NT-proBNP基础上,联用基线H-FABP可为心衰预后评估提供额外的预测价值(P<0.001)。H-FABP分别以6.54 ng/ml(ROC曲线的最佳截断值)及其水平三分位数作为截断值分组,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各组间生存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基线H-FABP(log2H-FABP)是缺血性心衰患者发生全因死亡或心脏移植的独立预测因子(HR=1.74,P<0.001),也是非缺血性心衰患者发生全因死亡或心脏移植的独立预测因子(HR=1.28,P=0.027)。结论年龄、性别、冠心病、血红蛋白、白蛋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血钠、eGFR、尿酸及NT-proBNP与H-FABP相关。基线H-FABP是心衰患者发生全因死亡或心脏移植的独立预测因子,在基础模型和基线NT-proBNP基础上,联用基线H-FABP可为心衰预后评估提供额外的预测价值。

  • 标签: 心力衰竭 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 影响因素 预后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