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改良型一体式胰管支架置入治疗胰管狭窄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8年6—12月在上海长海医院消化内镜中心因胰管狭窄,首次行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胰管支架置入术的患者共200例,其中改良组(置入改良型一体式胰管支架)100例,传统组(置入传统胰管支架)100例。记录并分析手术一次成功率、胰管支架置入时间、医生及护士满意度评价及成本效益。结果改良组与传统组在一次手术成功率[100%(100/100)比78%(78/100)]、胰管支架置入时间[(7.66±1.64)min比(34.11±15.32)min]、医师满意度[100%(100/100)比34%(34/100)]、护士满意度[100%(100/100)比23%(23/100)]及手术材料费[(5 817.12±548.09)元比(7 533.51±878.72)元]等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采用改良型一体式胰管支架置入治疗胰管狭窄,在治疗效果及成本控制上均明显优于传统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胰胆管造影术,内窥镜逆行 胰管狭窄 胰管支架 手术成功率
  • 简介:摘要1例胰腺炎合并胰腺假性囊肿患者,在内镜下逆行胰胆管经十二指肠乳头置入鼻胰管引流术治疗后7月,为行ERCP+截断鼻胰管取出+胰管支架植入术而入院。术中因鼻胰管放置时间过长,在取出过程中不慎断裂,先后使用取石球囊、鼠齿钳、过导丝的取石网篮均未成功,最后改用可旋转的取石网篮,在医师、护师、影像技师三者密切协作下将断裂的鼻胰管取出,并更换胰管支架,患者顺利出院。

  • 标签: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胰管内断裂鼻胰管取出术 慢性胰腺炎 胰腺假性囊肿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单纯内镜超声引导下行哑铃样金属支架置入术治疗胰腺假性囊肿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长海医院消化内镜中心2015年10月至2018年7月58例因胰腺假性囊肿行哑铃样金属支架置入术的患者临床资料。11例单纯内镜超声引导下行哑铃样金属支架置入术为病例组;47例X线联合内镜超声引导下行哑铃样金属支架置入术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基线特征、手术操作时间及手术成功率。结果病例组手术成功率为100%(11/11),对照组手术成功率为100%(47/4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手术操作时间(15.82±5.528) min,显著短于对照组手术操作时间(22.62±7.820)min(P<0.05)。结论单纯内镜超声引导下置入哑铃样金属支架成功率高、手术操作时间短、无X线暴露,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X线 胰腺假囊肿 超声检查 哑铃样金属支架置入术
  • 简介:摘要本文对开关柜设备局部放电检测的特点和方法进行了介绍,结合缺陷案例,阐述了开关柜带电检测中对异常信号的发现、典型图谱的识别以及缺陷部位的确定等具体步骤的实施,以及进行这类检测工作的关键要点。

  • 标签: 开关柜 局部放电 带电检测 超声波 暂态地电波 特高频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探讨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在急诊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8月在本院急诊科就诊的180例急诊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并随机将这180例患者进行分组,分为每组各90例的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急诊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模式,观察组则采用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急诊患者对急诊护理的质量以及满意度进行调查和统计。结果实行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的患者在护理质量以及护理满意度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为96.4%,而对照组对护理的满意度为80.16%,两组患者满意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急诊患者进行急诊护理的过程中采用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能够有效的提高护理的质量,同时也能增强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该护理模式值得在临床中推行。

  • 标签: 急诊分诊 安全管理模式 急诊护理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诊护理中应用个性化护理的效果做出对比性观察,判断个性化护理方式实际的推广价值。方法随机选择2018年2月-2019年2月我院急诊科接诊的1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主要的研究对象,然后分成对照组与研究组,分别实施常规护理和个性化护理。综合分析患者的急救时间、急救成功率、护理效果、护理满意度等。结果经过观察,研究组患者个性化护理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急救时间短,成功率高,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上述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入个性化护理理念后构建优质的护理模式,可以代替常规护理,来提升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诊的成功率,临床护理的有效性。个性化护理更利于和谐医患关系的形成,所以,有必要引起医务人员、患者和家属的高度重视。

  • 标签: 个性化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 院前急诊护理 应用效果 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主要对采用六氟化硫气体绝缘的电气设备进行气体泄漏检测的必要性和现场实施的情况进行了阐述,介绍了红外热成像检漏仪器的原理、使用方法。通过现场实际使用的案例分析,说明了采用红外热成像技术进行电气设备六氟化硫气体检漏的检测步骤、缺陷分析、缺陷性质界定及检修策略的制定。旨在对六氟化硫气体检漏工作的实际应用起到指导作用。

  • 标签: 六氟化硫 气体泄漏 红外热成像 缺陷定性 检修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诊护理中应用个性化护理的效果做出对比性观察,判断个性化护理方式实际的推广价值。方法:随机选择 2018年 2月 -2019年 2月我院急诊科接诊的 1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主要的研究对象,然后分成对照组与研究组,分别实施常规护理和个性化护理。综合分析患者的急救时间、急救成功率、护理效果、护理满意度等。结果:经过观察,研究组患者个性化护理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急救时间短,成功率高,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上述结果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加入个性化护理理念后构建优质的护理模式,可以代替常规护理,来提升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诊的成功率,临床护理的有效性。个性化护理更利于和谐医患关系的形成,所以,有必要引起医务人员、患者和家属的高度重视。

  • 标签: 个性化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 院前急诊护理 应用效果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探讨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在急诊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 2017年 5月至 2018年 8月在本院急诊科就诊的 180例急诊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并随机将这 180例患者进行分组,分为每组各 90例的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急诊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模式,观察组则采用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急诊患者对急诊护理的质量以及满意度进行调查和统计。结果:实行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的患者在护理质量以及护理满意度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为 96.4%,而对照组对护理的满意度为 80.16%,两组患者满意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对急诊患者进行急诊护理的过程中采用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能够有效的提高护理的质量,同时也能增强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该护理模式值得在临床中推行。

  • 标签: 急诊分诊 安全管理模式 急诊护理 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