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眼眶肿瘤肿瘤样病变不仅可以导致患者视力下降、眼球突出、眼球运动障碍,而且可以导致患者容貌外观严重受损,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及时精准诊疗对改善患者预后、挽救患者生命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至关重要。高分辨率多模态MRI设备与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其在眼眶的规范化运用,进一步提升图像分辨率和信息精准度,推进了眼眶肿瘤肿瘤样病变的个性化精准诊疗水平。

  • 标签: 眼眶肿瘤 磁共振成像 精准诊疗
  • 简介:摘要眼眶神经鞘瘤是较常见的眼眶肿瘤,主要临床表现为眼球突出,典型的神经鞘瘤主要由交替分布的AntoniA型和AntoniB型瘤细胞组成,大多为AntoniA型瘤细胞。临床诊断以MRI检查作为首选,CT检查作为辅助,后者主要观察肿瘤对周围骨质的影响,病理组织学检查是确诊的金标准。需要注意与海绵状血管瘤、恶性眼眶神经鞘瘤等进行鉴别诊断。手术治疗仍是最有效的疗法,尚未发现更优治疗方法。(国际眼科纵览,2022, 46:283-288,封三)

  • 标签: 眼眶 神经鞘瘤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继发性眼眶黑色素瘤在眼眶黑色素瘤中,属较为常见的一类,其来源复杂,最常见原发肿瘤为脉络膜黑色素瘤,其次为结膜及皮肤黑色素瘤,少数来源于眼睑、鼻窦黑色素瘤。本病的原发疾病不同,其临床表现也不尽相同,常见症状有眼球突出、复视、视力下降或丧失、疼痛等。诊断通常较困难,需要与原发性眼眶黑色素瘤相鉴别。病理组织学检查可以确定黑色素瘤的诊断,CT、MRI可以辅助诊断并帮助寻找原发病灶。手术切除是本病的主要治疗手段,辅助治疗包括放疗、化疗、免疫治疗等。目前,免疫治疗在处置远处转移来源的继发性眼眶黑色素瘤方面显示出良好的发展前景。由于原发肿瘤不同,本病预后较难预估。(国际眼科纵览,2022, 46:91-96)

  • 标签: 眼眶 黑色素瘤/继发性
  • 简介:摘要眼眶孤立性纤维瘤是一种来源于间叶组织的较为罕见肿瘤,可发生于眼眶各个部位,主要表现为眼眶部肿块和眼球突出。40~50岁是疾病高发年龄,男女发病率无差异。有一小部分患者肿瘤可复发和转移。本病临床和影像学多无显著特异性表现。其组织病理学形态改变广泛,有多种亚型,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具有较高的特异性。手术切除是治疗的主要方式,术后密切随诊至关重要。(国际眼科纵览,2022, 46:378-384)

  • 标签: 眼眶 孤立性纤维瘤
  • 简介:摘要原发性眼眶黑色素瘤(POM)是一种罕见的眼眶恶性肿瘤。POM的发生与原有的黑色素病变如眼皮肤黑色素细胞增多症、蓝痣等有关,其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渐进性无痛性眼球突出。疾病的罕见性导致其诊断较为困难。MRI是诊断本病的重要方法,组织病理学检查为诊断POM的金标准。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辅以放射治疗、化学治疗等。本文主要回顾了POM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以及治疗的进展,将这一罕见疾病进行系统地总结,以期为POM的研究提供参考。(中华眼科杂志,2021,57:861-864)

  • 标签: 眶肿瘤 黑色素瘤
  • 简介:摘要渐进性坏死性黄色肉芽肿(necrobiotic xanthogranuloma,NXG)是一种罕见的慢性进展性多器官疾病,属于成人眼眶黄色肉芽肿病的一个分型。典型表现是眼眶周围多发的硬化性黄褐色斑块或结节,可有萎缩、溃疡和毛细血管扩张。NXG主要影响皮肤和皮下组织,亦可累及身体其他系统和内脏器官,还可引起严重的眼部并发症。目前病因及发病机制未明,组织病理学特征是大面积的变性坏死胶原伴随肉芽肿性炎症,可见胆固醇结晶、Touton巨细胞、泡沫细胞以及异物巨细胞浸润。通常预后良好,但目前尚无根治性治疗方案。最常用烷基化剂进行化学治疗,在伴发其他系统疾病时可与全身性糖皮质激素联合应用。局灶性糖皮质激素注射、放射治疗和手术切除可用于局部和轻微病变。其他治疗方式还包括干扰素、血浆置换、免疫球蛋白静脉注射等,但疗效各不相同。(国际眼科纵览,2021, 45:165-171)

  • 标签: 渐进性坏死性黄色肉芽肿/诊断 渐进性坏死性黄色肉芽肿/治疗 眼眶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