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双相障碍是一种常见的、致残率高的精神疾病,以早年发病、频繁发作、高自杀风险和慢性结局为显著特点,与严重的社会功能损害相关。双相障碍的发病机制仍不明确,目前研究主要集中在昼夜节律异常,包括节律基因突变、具有多态性、激酶表达异常以及神经递质分泌、转运节律异常等。已经发现在双相障碍任何时期,无论是前驱期、发作期或者缓解期患者都会表现出昼夜节律的紊乱,包括睡眠-觉醒周期紊乱、激素分泌时相异常、社会节律不规则等。基于此研发的时间治疗,如光照治疗、黑暗疗法、睡眠剥夺、行为干预等能够快速改善双相障碍患者的昼夜节律,达到快速缓解症状的目的,并且副作用小,转躁风险低。文章就双相障碍昼夜节律的发生机制、临床表现及时间治疗学进行综述,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

  • 标签: 双相障碍 昼夜节律 时间治疗
  • 简介:【摘要】 目的 : 探讨慢阻肺伴呼吸衰竭患者雾化吸入治疗的护理对策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我院 2015 年 3 月至 2018 年 3 月收治的 900 例慢阻肺伴呼吸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予雾化吸入治疗和常规护理)和观察组(予雾化吸入治疗和综合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后的肺功能指标和护理满意度。 结果 :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的肺功能明显改善,且护理满意度也更高。 结论 :在慢阻肺伴呼吸衰竭患者雾化吸入治疗的护理中,综合护理相较于常规护理,能够明显改善肺功能,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慢阻肺伴呼吸衰竭 雾化吸入治疗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盐酸帕罗西汀对治疗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患者50例按照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治疗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使用盐酸帕罗西汀治疗治疗6周后,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VAS效果评估,对照组显效12例,有效6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72%;治疗组显效15例,有效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88%。两组VAS效果和抑郁情况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6周后,治疗治疗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G)及疼痛指数与治疗前相比有所下降,但统计学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盐酸帕罗西汀治疗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效果显著,可明显减轻患者抑郁症状,促进睡眠并控制患者血糖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盐酸帕罗西汀 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 疗效观察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9753(2016)4-0082-02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晚期肺腺癌患者肿瘤细胞异质性,探索肿瘤细胞亚群转录组特性以寻找个体特异的治疗方案。方法从人类肿瘤相关的基因表达汇编(GEO)数据库下载肺腺癌单细胞转录组测序数据芯片编号GSE123902,包含收集于2018年至2019年于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手术切除的8例原发肺癌组织,3例脑转移样本,1例骨转移样本,1例肾上腺转移样本。过滤、鉴定并分离肿瘤细胞,对表达数据进行标准化、降维处理并根据表达模式对细胞进行聚类,利用基因差异表达分析,基因集变异分析(GSVA)探索不同肿瘤细胞亚群的表达特性。结果共分离Ⅳ期肺腺癌原发灶肿瘤细胞211个,脑转移灶肿瘤细胞965个,骨转移灶肿瘤细胞659个,肾上腺转移灶肿瘤细胞14个。样本间比较涉及肿瘤血管生成、上皮间充质转化、侵袭转移相关的基因和基因集,例如骨转移组明显上调的波形蛋白(VIM,logFC=3.185,校正后的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膜微囊蛋白-1(CAV-1,logFC=2.757,校正后的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单样本分析中,脑转移和骨转移灶中均鉴定出耐药相关细胞亚群,存在多个耐药相关基因上调,包括脑转移细胞亚群中上调的载脂蛋白2(LCN2, logFC=1.822,校正后的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骨转移细胞亚群中上调的趋化因子1(CXCL1,logFC=1.604,校正后的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单细胞转录组分析肿瘤细胞异质性,可为晚期肺腺癌患者寻找个体化治疗方案提供线索。

  • 标签: 肺腺癌 单细胞转录组 个体化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青少年抑郁症临床治疗阶段,取艾司西酞普兰、氟西汀药物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50例患者,为此次研究对象的具体构成,在做分组处理后,组别为:对照组、实验组,选用分组参照为:随机抽样法,且2组研究对象临床检查后,疾病确诊为:抑郁症,其入院开始时间、结束时间在2019年1月、2021年6月;其中,氟西汀治疗在25例抑郁症患者中应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在另外25例抑郁症患者中应用,将其分别设为研究对照组、研究实验组,比较疗效,内容有: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治疗前、治疗后),治疗总有效率,药物不良反应(失眠、恶心呕吐、头晕)发生率。结果:(1)比较HAMD评分,治疗前的组间数据无意义,P>0.05;治疗后阶段,评测实验组,其具体评分相比对照组(15.11±2.32),实验组(9.07±2.58)低,P<0.05;(2)关于总有效率,氟西汀治疗数据为76.00%(19/25),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数据为96.00%(24/25),对比发现,后者较前者高,实验组抑郁症患者具备优势,P<0.05;(3)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中,实验组(8.00%,2/25)VS对照组(32.00%,8/25),评测数据低,P<0.05。结论:临床治疗阶段,在抑郁症状、其他不良症状较好改善,促进总有效率提升,预防抑郁症患者药物不良反应,降低发生率方面,相较氟西汀,艾司西酞普兰药物有明显效果。

  • 标签: 青少年抑郁症 HAMD评分 有效率 艾司西酞普兰 氟西汀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运用胫骨近端双平面截骨术治疗效果 。 方法: 回顾本院 2018 年 4 月— 2020 年 4 月 期 间 收治 的 15 例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患者的 一般 资料,所有患者均选择 胫骨近端双平面截骨术 作为手术方案,并在手术后对患者的痊愈状况 、和各项评分指标进行记录,了解患者的康复状况。 结果: 在所有患者治疗完成后, 15 例患者均获得满意随访 , 随访时间 3-24 个月,平均 13 个月。 大约在手术后三个月患者的 截骨 部位恢复正常完全愈合,而其中有 7 例患者在手术后两个月内愈合,所有患者中未见感染、 腓 总神经损伤以及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的发生。所有患者在治疗完成后疼痛评分、 KSS 评分以及 HSS 评分相较于手术前有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 选择胫骨近端双平面截骨术 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能够有助于改善患者的临床 症状 ,能够优化传统的胫骨高位截骨手术方案,具有较高的临床可用价值,值得推广。

  • 标签: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胫骨近端双平面截骨术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运用胫骨近端双平面截骨术治疗效果 。 方法: 回顾本院 2018 年 4 月— 2020 年 4 月 期 间 收治 的 15 例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患者的 一般 资料,所有患者均选择 胫骨近端双平面截骨术 作为手术方案,并在手术后对患者的痊愈状况 、和各项评分指标进行记录,了解患者的康复状况。 结果: 在所有患者治疗完成后, 15 例患者均获得满意随访 , 随访时间 3-24 个月,平均 13 个月。 大约在手术后三个月患者的 截骨 部位恢复正常完全愈合,而其中有 7 例患者在手术后两个月内愈合,所有患者中未见感染、 腓 总神经损伤以及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的发生。所有患者在治疗完成后疼痛评分、 KSS 评分以及 HSS 评分相较于手术前有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 选择胫骨近端双平面截骨术 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能够有助于改善患者的临床 症状 ,能够优化传统的胫骨高位截骨手术方案,具有较高的临床可用价值,值得推广。

  • 标签: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胫骨近端双平面截骨术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对双孔法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肺良性疾病的疗效及并发症情况进行分析探讨。方法:将2019年1月~2020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6例肺良性疾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3例行传统开胸肺叶切除术治疗,观察组53例行双孔法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全胸腔镜 肺叶切除术 肺良性疾病 疗效 并发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单孔与三孔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治疗早期肺癌的疗效进行对比研究。方法:将2019年1月~2020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12例早期肺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6例行三孔胸腔镜根治术治疗,观察组56例行单孔胸腔镜根治术,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后第1d引流量少于对照组,P

  • 标签: 肺气根治术 胸腔镜 早期肺癌 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