胫骨近端双平面截骨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0-14
/ 2

胫骨近端双平面截骨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

宋银冬 李丹丹 丛伟 韩露 宋永辉 张龙

大庆油田总医院骨科 黑龙江 大庆 163001

摘要:目的:探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运用胫骨近端双平面截骨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本院2018年4月—2020年4月期间收治的15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的一般资料,所有患者均选择胫骨近端双平面截骨术作为手术方案,并在手术后对患者的痊愈状况、和各项评分指标进行记录,了解患者的康复状况。结果:在所有患者治疗完成后,15例患者均获得满意随访,随访时间3-24个月,平均13个月。大约在手术后三个月患者的截骨部位恢复正常完全愈合,而其中有7例患者在手术后两个月内愈合,所有患者中未见感染、腓总神经损伤以及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的发生。所有患者在治疗完成后疼痛评分、KSS评分以及HSS评分相较于手术前有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胫骨近端双平面截骨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能够有助于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能够优化传统的胫骨高位截骨手术方案,具有较高的临床可用价值,值得推广。

关键词: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胫骨近端双平面截骨术;临床研究;

在临床上,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多见的一类关节软骨退化性疾病1]。在对患者进行治疗时采用保守治疗,虽然是临床上的首选方案,但保守治疗无效后,依旧需要选择手术方案进行治疗。胫骨近端双平面截骨术手术是一项新型手术方案,这种手术主要对患者的胫骨近端进行双平面截骨处理,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有助于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3。对我院2018年4月—2020年4月期间收治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一般资料实行回顾,抽取出15例患者以作试验对象,探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运用胫骨近端双平面截骨术治疗效果,并获得优良的成果,现总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本院中2018年4月—2020年4月间收治的15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的一般资料实行回顾,所有患者均选择胫骨近端双平面截骨术作为手术方案,所有患者中共包含9例男性患者,6例女性患者,年龄处于54-69岁之间,平均年龄(58.2±1.8)岁,,病史0.3~15.5年,平均病史(6.3±1.4)年。

此次试验中全部患者严格按照《骨关节炎诊治指南》诊治指标。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入院时根据临床诊断符合相关标准并纳入数据库,患者知晓资料被调用可能性;所有患者接受入院前体检,身体机能良好,未见其他血液性疾病或严重器质性疾病;患者个体状况稳定,可耐受后续实验

排除标准:患者或患者家属不接受实验操作或后续调查需求;患者处于妊娠期;患者在三个月内接受过其他疾病治疗或接受其他实验。

本次研究中患者入院资料录入数据库,由专业人员调取后进行统计分析,患者基本资料可比性良好(P>0.05)。本次研究中患者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或在征得患者同意后家属代签。

1.2方法

本次研究中所有手术操作均由同一组医务人员完成,在手术前对患者进行抗生素与常规预防应用,麻醉方式选择腰硬联合麻醉,患者大腿上端绑气囊止血带,压力设置为50kpa。与患者的小腿内侧做一切口,长约6cm,并将患者小腿皮肤组织逐层切开,将软组织分离后显露患者的胫骨上端内侧面,对患者胫骨平台远侧3.5cm处进行标记,将其克氏针置入,同时向后方稍下侧腓骨头置入一枚克氏针,而两枚克氏针的连线呈现第1个截骨平面。在该平面进行处理时,应当保持后心保留外侧骨皮质的连续性,注意不可损伤胫骨结节,随后再由标记点至胫骨结节近端斜坡连线处形成第2个平面,两个平面之间的夹角大约在110度即可。在完成截骨后,于第1个截骨平面内插入骨刀,注意不可对患者的外侧骨皮质造成损伤,通过此平面缓慢将患者的骨平台撑开,随后更换间隙大小,根据患者的手术矫正需求,计算出需要撑开的角度,对其进行钢板固定,完成截骨平面的远近端固定,切口内常规放置一根引流管。

1.3 评价标准

术后进行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KSS评分。

1.4 统计学方法

将SPSS22.00 For Windows作为本次研究统计学软件,实验中X2、T值由相关统计人员进行收集后录入软件分析,确认各结果中统计学意义,判断数据中P与0.05关系,若P>0.05则确认统计学意义存在,反之则确认结果无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在所有患者治疗完成后,15例患者均获得满意随访大约在手术后三个月患者的结果部位恢复正常完全愈合,而其中有7例患者在手术后两个月内愈合,所有患者中未见感染、腓总神经损伤以及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的发生。所有患者内翻畸形纠正。所有患者在治疗完成后疼痛评分、KSS评分以及HSS评分相较于手术前有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膝关节性能恢复情况对比

组别

VAS

HSS

KSS

术前(n=15)

7.35±1.38

55.23±7.21

56.85±4.14

术后(n=15)

3.21±1.42

77.21±4.25

78.14±3.23

3讨论

胫骨近端双平面截骨术在应用时手术操作较为简便,能够根据患者的病情实际调整,患者下肢力线不需要将患者的腓骨截断,能够有效避免对患者的腓总神经造成损伤,也不会影响患者正常的小腿长度4

除此之外,这种手术方案能够保护患者的正常膝关节功能和结构5,对患者日后可能需要进行的全膝关节置换术造成的影响较少。本组所有病例术后行双下肢站立位全长X线片检查发现膝关节内翻畸形均得到矫正。胫骨近端双平面截骨术可以纠正内翻畸形、改善膝关节力线,同时缓解疼痛症状。还能延缓或阻止膝关节退变进展,推迟或避免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最大程度保留膝关节功能。应

用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效果良好,虽然患者在手术后依旧存在一定的肢体功能异常状况,但总体来说,患者能够接受后续的膝关节置换术具有一定的可二次手术性,能够保护患者的正常膝关节功能6

通过本组病例研究,我们认为胫骨近端双平面截骨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适应症为:1、年龄小于65岁;2、内侧间室骨关节炎,内侧全层软骨或局部软骨的缺失;3、内翻畸形小于5°,屈曲畸形小于10°;4具有中、高度活跃度要求的人群。

总而言之,在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进行治疗时,选择胫骨近端双平面截骨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能够有助于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能够优化传统的胫骨高位截骨手术方案,具有较高的临床可用价值,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宋兆魁,范海斌,范红斌,赵鹏,李彩霞.全膝关节置换术和单髁置换术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中的疗效对比研究[J].当代医学,2020,26(07):122-124.

[2]刘海勇.单髁置换术与微创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0,5(05):65-67.

[3]曾锦威,江永发.腓骨截骨联合关节镜微骨折技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观察[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20,48(02):208-210.

[4]赵士好,杨少坤,许效坤.关节镜微骨折术联合腓骨截骨对内翻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及血清IL-1β、IL-6、TNF-α的影响[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9,34(12):1299-1301.

[5]杨振华,严雪飞.腓骨近端截骨联合膝关节镜下关节腔清理术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的疗效分析[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9,34(12):1308-1310.

[6]王波,罗建成,魏增永,王平,乔木,方侯平.胫骨近端双平面开放截骨术联合关节镜清理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9,34(02):172-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