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当前,中职学校音乐教学比较偏向于形式化,教学方法滞后,无法彰显中职音乐的教学特点,学生对音乐内涵没有足够的掌握和领悟,导致音乐教学效果较差。而体验式教学法可以使中职音乐教学呈现出深度化、沉浸式的特征。有助于提升中职音乐教学效率,帮助学生感受音乐魅力,提升音乐能力,增强音乐涵养。

  • 标签: 体验式教学 中职音乐 教学应用
  • 简介:摘要:幼儿教育的发展趋势是多元化的,开展音乐教学不仅需要幼儿教师具备歌唱能力,更要对各种乐器、舞蹈、儿歌等音乐技能具有丰富的储备、熟练的掌握和灵活的应用,进而满足幼儿对音乐以及自身成长的多元化需求。传统中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技能课中,课程内容体现更多的是美声技能教学、民族音乐教学等,这些内容确实提升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但是在现代学前教育中,更应该将幼儿学习需要的儿歌、手指操、舞蹈、音乐故事等元素与美声和民族音乐进行融合,让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能够实现音乐素养和实践能力的综合发展提升。本文主要分析中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现状思考与研究。

  • 标签: 中职 学前教育专业 音乐技能课 融合模式 教学改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管外膜戊二醛交联抑制兔颈静脉旁路移植血管内膜增生的有效性。方法获取长度约3 cm的新西兰大白兔的颈外静脉36段和颈内动脉6段。静脉随机分为6组,分别在血管外膜行0.3%戊二醛交联0、1、2、3、4、5 min。上述所有血管片段行生物力学测试和病理学检测。新西兰大白兔24只建立颈动脉旁路移植模型,分为交联组(12例)和未交联组(12例)。模型饲养4周后获取静脉旁路移植血管行病理学检测,评估其血管内膜增生情况。结果交联后静脉外膜胶原纤维的纤维密度显著增加。延长交联时间逐渐增加静脉旁路移植血管的硬度,且在高应变区(应变率1.4~1.8),交联3 min的静脉旁路移植血管力学曲线与颈动脉相似。4周后,所有模型兔的静脉旁路移植血管均通畅。与未交联组比较,交联3 min组的静脉旁路移植血管内膜和中膜厚度显著降低[(78.83 ± 9.02)μm对(140.19 ± 19.90)μm,(43.75 ± 5.05)μm对(58.35 ± 8.61)μm,P<0.01]。结论血管外膜戊二醛交联增强了兔颈静脉的机械强度,抑制了兔颈静脉旁路移植血管内膜增生。

  • 标签: 静脉旁路移植血管 内膜增生 戊二醛交联 动物模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股骨头坏死骨吸收区对股骨头内应力分布及疾病进展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4月至2018年9月诊断为ARCOⅡ、Ⅲ期股骨头坏死的患者94例(155髋),男77例,女17例;年龄(39.90±10.45)岁(范围18~64岁)。依据是否含骨吸收区将患髋分为有骨吸收区组和无骨吸收区组,比较两组ARCO分期的差异。在无骨吸收区组选取1例ARCOⅡ期髋关节,模拟5、7、10、14、18、23 mm六个不同直径大小的球形骨吸收区,通过有限元方法模拟人在慢速行走时的髋关节负重,观察分析股骨头不含骨吸收区以及含不同直径大小骨吸收区时坏死区最大应力、平均应力和骨吸收区周围1 mm区域内的最大应力值。结果有骨吸收区组67髋,其中ARCOⅡ期17髋、ARCOⅢ期50髋;无骨吸收区组88髋,其中ARCOⅡ期58髋、ARCOⅢ期30髋。有骨吸收区组ARCOⅢ期比例(74.6%,50/67)明显高于无骨吸收区组(34.1%,30/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03,P=0.000)。有限元应力云图显示在骨吸收区的上方存在应力集中区;有骨吸收区组的骨吸收区周围1 mm区域内最大von Mises应力为(6.94±1.78)MPa,高于无骨吸收区组的(5.01±0.35)MP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39,P=0.026)。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股骨头内坏死区的最大应力、平均应力以及骨吸收区周围1 mm区域内最大应力值与骨吸收区直径呈线性正相关。结论骨吸收区可增加坏死区的最大应力和平均应力,骨吸收区越大应力增加越明显;骨吸收区周围可产生应力集中区,加速股骨头塌陷。

  • 标签: 股骨头坏死 骨质吸收 有限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