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3 个结果
  • 简介:一、鲁迅又陷“同性恋门”?当今鲁迅研究领域新论迭出。不过,“新论”有两种:一种是符合史实和文本的创新,将“鲁迅学”科学体系的水平提升到了一种新的高度;另一种是为标新立异而生吞活剥域外理论,虽然出语惊人,但丝毫经受不起理论和事实的检验。

  • 标签: 鲁迅研究 科学体系 标新立异 同性恋 鲁迅学
  • 简介:今天,我应广州市委宣传部之邀,通过“广州讲坛”跟诸位见面,感到非常荣幸。我不擅辞令,既没有口若悬河的讲演才华,也没有唇枪舌剑的论争能力,有的只是坦率和真诚。我希望把我的发言作为众声喧哗当中的一种声音,跟大家进行平等的对话和交流。不妥之处,盼能得到同样坦率和真诚的批评和指正。

  • 标签: 广州 热点问题 鲁迅研究 报告 众声喧哗 宣传部
  • 简介:鲁迅不仅提出了构筑现代文化人格的正面主张,而且对中国国民性的负面因素进行了有纲有目的诊断.鲁迅认为中国人的精神纲领是"面子"观念,中国人的精神杂症表现为"官瘾""好斗""瞒和骗""喜调和""十景病""矛盾思想""围观""健忘""不认真"……鲁迅对中国社会众生相的分类概括也非常准确,非常精辟,不仅符合人的不同的社会本质,而且在是非上也能收到画龙点睛的神奇效果.

  • 标签: 鲁迅 人学 中国国民性 民魂
  • 简介:我初见柏杨,是在1990年12月13日台北文化界的一次聚餐会上;他最后一次亲笔给我写信,是在2005年8月26日。在这十五年间,我跟他曾在台北和北京多次晤面;每年岁末,也常用写年终信的方式互致问候。

  • 标签: 柏杨 鲁迅 台北市 陈漱渝
  • 简介:鲁迅的红色是指他坚持“人民本位”立场,一切符合人民利益的革命和变革他都支持,而妨碍人民大众生存、温饱和发展的旧势力,他认为应该“全都踏倒在地”;灰色是指通过世俗化乃至庸俗化在鲁迅身上涂抹的颜色;本色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他是一位具有天马行空精神的文化大师;他以“有思想的文学家”现身于中国现代文坛;他是一位斗士。

  • 标签: 鲁迅 红色 灰色 本色
  • 简介:鲁迅心目中的“现代派”势力在厦大国学院中,更多的是跟鲁迅不同调的人,其中鲁迅跟顾颉刚的矛盾最深。顾颉刚是著名历史学家,“疑古学派”代表人物,当时应林语堂之邀担任厦门大学国学院研究教授,兼文科国文系名誉讲师。如果说,北京教育界有“日法派”与“英美派”的阵营,从未留过学的顾颉刚应该是无所归属;如果说,北京文艺界有“语丝派”与“现代评论派”的对垒,那在组织上顾颉刚跟鲁迅同属“语丝派”。然而,

  • 标签: 厦门大学 鲁迅 现代评论派 顾颉刚 历史学家 代表人物
  • 简介:1931年8月17日一早,有十三位美术青年来到了上海北四川路底长春路北的日语学校。他们并不是来补习日语,而是学习一门崭新的课程:木刻创作法。这十三名学员中有十人来自一八艺社,两名来自中华艺大,一名来自白鹅绘画研究所。当年热爱木刻艺术的青年大多左倾,为避开当局的耳目,参加的人数不宜太多。九时整,身着白色夏布长衫的鲁迅走进一间教室——这件长衫的料子是美国记者沫特莱馈赠的,鲁迅一般只在庄重场合才穿。鲁迅身后紧随着一位身着白色西服的日本讲师。他拎着一个小包,里面装着三套木刻刀和一只马楝(印制版画的圆形刷子),还有一些拓印木刻的日本纸。

  • 标签: 木刻运动 鲁迅 三十年 1931年 木刻艺术 史沫特莱
  • 简介:新时期以来,每当出现无端贬损鲁迅的文化现象,或者让鲁迅作品在现行教材中“大撤退”,维护鲁迅的人们就习惯于援引一段名言:“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

  • 标签: 鲁迅作品 郁达夫 交谊 文学 文化现象 新时期
  • 简介: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鲁迅以他的《狂人日记》《孔乙己》《药》等短篇小说显示了“文学革命”的实绩,“又因那时的认为‘表现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别',颇激动了一部分青年读者的心”(《〈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序》).鲁迅坦言,他之所以能以这些小说为中国的新文学奠基,“所仰仗的全在先前看过的百来篇外国作品和一点医学上的知识”(《我怎么做起小说来》)。

  • 标签: 短篇小说 鲁迅 中国新文学 五四新文化运动 域外 反抗
  • 简介: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鲁迅以他的《狂人日记》、《孔乙己》、《药》等短篇小说显示了“文学革命”的实绩,“又因那时的认为‘表现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别’,颇激动了一部分青年读者的心”(《(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序》)。鲁迅坦言,他之所以能以这些小说为中国的新文学奠基,“所仰仗的全在先前看过的百来篇外国作品和一点医学上的知识”(《我怎么做起小说来》)。

  • 标签: 短篇小说 鲁迅 中国 “五四”新文化运动 《狂人日记》
  • 简介:景云里的同居生活1927年,鲁迅刚抵上海,先住进了位于英租界爱多亚路的共和旅馆。这家旅馆设备较好,但长住不是办法,于是鲁迅让三弟周建人代租住房。当时周建人在商务印书馆做编辑.就住在单位附近的景云里。他去打听了一下.知道弄内23号还空着,就去跟鲁迅商谈。

  • 标签: 鲁迅 衣食住行 人生 1927年 商务印书馆 同居生活
  • 简介:“但见奔星劲有声”──喜读毛泽东《七绝二首·纪念鲁迅八十寿辰》陈漱渝毛泽东与鲁迅是现代中国的两位巨人。这两位巨人的心灵是相通的。毛泽东对鲁迅的经典性评价早已为人们所熟知,但毛泽东以鲁迅为题材的诗作此前尚未见。在鲁迅诞生115周年、逝世60周年前夕,中...

  • 标签: 毛泽东 鲁迅 七绝 左联五烈士 辩证法 爱国主义优良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