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飞秒激光板层切削联合全板层角膜移植治疗周边角膜病变的手术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收集2014年3月至2017年3月在青岛眼科医院因周边角膜病变行飞秒激光板层切削联合带角膜缘的全板层角膜移植的6例(6只眼)患者作为飞秒组,其中男性4例,女性2例;年龄(46.7±17.9)岁;另收集同时期行传统全板层角膜移植的周边角膜病变患者8例(8只眼)作为对照组。分析患者的视力和屈光参数;观察角膜上皮愈合时间和角膜植片透明情况;前节相干光层析成像观察角膜植片和植床的厚度、角膜内皮细胞损失率;记录中术后并发症。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5.2±8.4)个月。对术前、术后的最佳矫正视力、等效球镜度数和散光度数的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对两组间最佳矫正视力和角膜植片上皮愈合时间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飞秒组6例患者包括2例蚕食性角膜溃疡,3例Terrien边缘变性,1例Pellucid边缘变性;对照组8例患者包括4只眼蚕食性角膜溃疡,4只眼Terrien边缘变性。飞秒组术后6个月时最佳矫正视力(最小分辨角的对数)为0.35±0.09,显著高于术前的1.17±0.15(t=9.01,P<0.001)和对照组术后6个月的0.78±0.29(t=-3.96,P=0.003);等效球镜度数较术前降低(4.8±2.7)D(t=-3.71,P=0.014);散光度数较术前降低(10.1±4.1)D(t=6.04,P=0.002)。飞秒组和对照组角膜植片上皮愈合时间分别为(8.5±3.3)和(12.8±6.1)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4,P=0.149)。飞秒组术后6个月时角膜植片中央厚度为(525±47)μm,角膜植床中央厚度为(189±119)μm;术后角膜内皮损失率为7.5%±2.1%。对照组1例发生中穿孔,2例术后出现角膜层间积血,1例出现角膜层间上皮植入性囊肿和角膜植片溃疡,飞秒组无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结论飞秒激光辅助板层切削联合全板层角膜移植治疗周边角膜病变可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飞秒激光在角膜中央光学区制作平滑的光学切面可使患者获得良好的视力预后,并减少了机械剥除时导致角膜穿孔的风险,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

  • 标签: 角膜疾病 角膜移植 激光,飞秒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角膜形态学和生物力学参数对近视眼人群角膜后表面高度异常的影响及其辅助诊断角膜后表面高度异常的可行性。方法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17年12月至2018年10月在青岛眼科医院拟行角膜屈光手术的屈光不正患者144例(227只眼),其中男性90例(139只眼),女性54例(88只眼);年龄(22.8±5.6)岁。所有患者检查最佳矫正视力下的球镜和柱镜度数,并行Pentacam眼前节分析系统和Corvis ST角膜生物力学检查。根据Pentacam参数角膜后表面高度变化值(BD)进行分组,将BD<12 μm定为对照组(59例,118只眼);将BD≥12 μm定为高BD组(85例,109只眼),其中BD≤16 μm者为可疑组(44例,53只眼),>16 μm者为异常组(41例,56只眼)。选取Pentacam眼前节分析系统中BD、前表面曲率(ASK)、后表面曲率(PSK)、前表面散光(AAstig)、后表面散光(PAstig)、中央角膜厚度(CCT)、角膜直径(W-W)7个参数及Corvis ST角膜生物力学检测系统中第1次压平时间(AT1)、第1次压平长度(AL1)、第1次压平速度(AV1)、第2次压平时间(AT2)、第2次压平长度(AL2)、第2次压平速度(AV2)、最大压陷时间(HCT)、最大压陷峰距(HC-PD)、最大压陷形变幅度(HC-DA)、最大压陷曲率半径(HC-R)、形变幅度比值(DA Ratio)、综合半径、最薄点厚度/厚度变化率(ARTH)、硬度参数(SPA1)、Corvis生物力学指数(CBI)15个参数纳入研究。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Kruskal-Wallis H检验及Bonferroni法进行组间差异性比较,利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探讨BD的相关影响因素,并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寻找影响BD的主要因素。结果对照组和高BD组在年龄、球镜度数、柱镜度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3.311,-1.808,-2.359;P=0.071,0.072,0.121);Pentacam测量发现在对照组、可疑组和异常组中,ASK、PSK、PAstig、W-W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8.492,31.547,10.773,70.167;P<0.05),AAstig、CCT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2.204,1.108;P>0.05)。其中异常组[43.40(42.20,44.40)]较对照组[42.80(41.98,44.00)]ASK增大(t=-4.292;P<0.05),可疑组[-6.50(-6.60,-6.35)]与异常组[-6.50(-6.70,-6.33)]较对照组[-6.30(-6.50,-6.20)]PSK均增大(t=4.492,4.618;P<0.05);可疑组[0.40(0.30,0.40)]与异常组[0.40(0.30,0.40]较对照组[0.40(0.30,0.50)] PAsting均增大(t=2.796,2.515;P=0.016,0.036);可疑组[11.40(11.00,11.60)]和异常组[11.10(10.90,11.30)]较对照组[11.50(11.40,11.80)]W-W减小,同时异常组较可疑组W-W也明显减小(t=3.235,8.353,4.282;P<0.05);Corvis ST参数在3个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将每组患者BD与Pentacam参数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在对照组、可疑组、异常组以及所有患者中,BD与W-W呈低至中度负相关(r=-0.614,-0.304,-0.396,-0.661;P<0.05),BD与其他参数相关性较低或未见明显相关性;将患者BD与Corvis ST参数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仅在可疑组中,BD与AV1、HCT、HC-DA间存在低度正相关(r=0.332,0.361,0.382;P<0.05),BD与Corvis ST其他参数在各组中未见明显相关性。以BD为因变量,选取Pentacam参数与Corvis ST参数建立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模型:变量W-W、ASK、PSK、HC-PD、SPA1、CCT间不存在共线性(容忍度<0.100),方程检验结果F=37.221,P<0.001,调整r2=0.504,拟合较好。结论角膜形态学参数中角膜直径、前表面曲率、后表面曲率是影响BD的主要因素,角膜生物力学参数中HC-PD和SPA1也可能对BD产生一定程度影响。角膜形态学和生物力学参数的联合评估有助于角膜后表面高度异常的鉴别诊断。(中华眼科杂志,2020,56:110-117)

  • 标签: 近视 眼前半段 角膜 生物力学现象 角膜地形图 屈光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DX保存液与甘油保存液对人角膜基质透镜的保存效果。方法收集2019年2—5月于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青岛眼科医院在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中取出的中高度近视患者30例60眼的完整角膜基质透镜标本,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标本分为正常对照组、DX保存液保存1 d组、DX保存液保存1周组、甘油保存1 d组、甘油保存1周组和甘油保存2周组,每组10个标本。采用锥虫蓝染色法检测不同保存方法角膜基质透镜细胞死亡数;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角膜基质透镜形态结构的完整性;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保存的角膜基质透镜超微结构。结果DX保存液保存1 d组、DX保存液保存1周组、甘油保存1 d组、甘油保存1周组和甘油保存2周组细胞死亡数分别为(53.1±14.2)、(50.8±9.8)、(70.4±13.6)、(172.8±31.7)和(182.8±14.2)个/视野,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6.37,P<0.05);DX保存液保存1 d组与DX保存液保存1周组角膜基质透镜死亡细胞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甘油保存1 d组细胞死亡数明显少于甘油保存1周组和甘油保存2周组,甘油保存1周组死亡细胞数明显多于DX保存液保存1周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正常对照组角膜基质透镜胶原纤维排列规则;DX保存液保存1 d组和DX保存液保存1周组角膜基质组织胶原纤维排列较整齐,细胞较完整,甘油保存1 d组角膜基质组织水肿,细胞核裸露,随着甘油保存时间的延长,组织内胶原纤维逐渐变疏松。透射电子显微镜下可见DX保存液保存1 d组和DX保存液保存1周组角膜基质组织紧密,胶原纤维致密,细胞核完整;甘油保存1周组细胞分布稀疏,细胞结构不完整,甘油保存2周组细胞分布明显稀疏,细胞结构破坏。结论人角膜基质透镜用DX保存液保存1周可有效保存角膜基质组织和维持细胞结构。DX保存液对角膜基质透镜的保存效果优于甘油保存液。

  • 标签: 激光角膜手术 组织供体 角膜基质 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 角膜基质透镜 DX保存液 甘油保存液
  • 简介:摘要角膜共聚焦显微镜(corneal confocal microscopy, CCM)是一种活体角膜成像技术,可直接实时量化角膜神经纤维,具有无创、客观和敏感性高的特点。CCM不仅可用于角膜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评估,在一些周围及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例如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帕金森病等的诊断和预后评估方面也发挥重要作用。此外,角膜神经纤维变化可间接反映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严重程度,有望成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一种无创性生物成像标志物。文章就CCM及其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以期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提供更优的手段。

  • 标签: 脑血管意外 脑缺血 显微镜检查,共焦 角膜 神经纤维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分析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球结膜移植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临床收集病例资料,对52例(62眼)翼状胬肉患者在显微镜下行切除联合自体球结膜移植,观察术后临床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52例(62眼)翼状胬肉患者术后随访8~18个月,术后恢复良好,无一例感染、排异反应。复发3眼,复发率为480%。结论自体球结膜移植应用于翼状胬肉患者,效果优良。

  • 标签: 翼状胬肉 切除 自体球结膜移植术 复发
  • 简介:摘要角膜共聚焦显微镜(CCM)是一种无创精准、简单、快速的可视化活体角膜分析技术,可直接对角膜神经纤维进行实时采集及定量分析。研究显示,CCM可应用于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脱髓鞘疾病、变性疾病等多种类型病变的诊断与预后评估。本文现围绕上述内容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与综述,以期为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及预后/严重程度评估提供新思路。

  • 标签: 角膜共聚焦显微镜 角膜神经纤维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 简介:【摘要】 目的:观察分析皮瓣移植联合外固定架修复前臂毁损伤患者的护理效果 。方法:选取本院(在 2019 年 1 月 -2019 年 12 月)收治的 48 例前臂毁损伤患者 ,按照数字随机表法 分为实验组(应用综合护理 方法)和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 方法),每组均为 24 例 。采用统计学分析两组前臂毁损伤患者的皮瓣存活率、对护士总满意率。 结果:实验组前臂毁损伤患者的皮瓣存活率、对护士总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 P<0.05)。结论:皮瓣移植联合外固定架修复前臂毁损伤患者的综合护理效果显著。

  • 标签: 皮瓣移植 外固定架修复 前臂毁损伤患者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是利用超声推动的原理,将大而硬的浑浊晶状体核分割成若干块,乳化成糜状后,通过灌注抽吸系统抽吸干净,已达到白内障摘除的目的,然后再植入人工晶体可以恢复到良好视力而脱盲。此手术不仅安全、切口小,而且术后并发症少,恢复快,是一项先进的、真正意义上的小切口“微创”手术方式,现已成为手术治疗白内障的首先方式。

  • 标签: 白内障 超声乳化 吸除 术中配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面部凹陷性瘢痕治疗中bFGF联合自体脂肪移植的美容价值。方法:甄选我院2019年2月~2020年7月期间收治的面部凹陷性瘢痕患者一共102例展开研究分析,以随机数字表法将所选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n=51)和观察组(n=51),其中对照组实施自体脂肪移植治疗,观察组实施bFGF联合自体脂肪移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美容效果手术前后变化情况。结果:经治疗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2.7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4.31%,较对照组,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较高(P

  • 标签: bFGF 自体脂肪移植 面部凹陷性瘢痕治 美容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氧调控性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基因修饰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s)移植治疗急性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的可行性并观察脊髓损伤后的功能修复情况。方法以腺相关病毒(adeno-associated virus,AAV)为载体构建基因修饰神经干细胞,制备SCI动物模型3 d后将氧调控性神经生长因子基因修饰的神经干细胞移植到脊髓损伤部位作为AAV-5HRE-NGF-NSCs组(NGF组);另设GFP修饰的神经干细胞组(AAV-5HRE-GFP-NSCs组,GFP组);假手术组(空白组);SCI组(对照组)。在移植后第1、3、7、10、14、21、28、35、42、60 d共10个时间点采用Basso-Beattie-Bresnahan(BBB)运动功能评分,斜板试验和脚步印迹检测大鼠后肢运动功能的恢复情况。通过盒式磁带录像(video cassette recorder,VCR)图像及定量测定大鼠离地高度,错误脚步及后肢轮替动作检验大鼠的后肢支持力及灵活度。通过观察脊髓直观图粗测大鼠脊髓损伤程度。通过尼氏染色、HE染色和免疫荧光方法评价脊髓损伤区的神经元修复及形态学变化情况。通过CM-DiI追踪移植神经干细胞并用免疫荧光的方法分析干细胞的分化情况。结果基因修饰神经干细胞移植60 d后,NGF组大鼠的BBB,斜板测试和脚步印迹试验的功能评分均高于SCI组和GF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VCR图像分析,NGF组大鼠的后肢支持力与活动灵活度优于SCI组和GF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脊髓直观图分析,各组大鼠脊柱肉眼观对比图示NGF组脊柱未呈现明显萎缩和颜色加深,损伤程度低于SCI组和GFP组;通过尼氏染色、HE染色和免疫荧光方法检测,相比于SCI组与GFP组,NGF组在移植部位NeuN呈明显阳性,同时在形态学水平可见明显再生的神经结构,且SCI空洞面积减小,神经元和尼氏小体增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CM-DiI追踪神经干细胞,用NeuN标记神经元,用GFAP标记星形胶质细胞,发现神经干细胞可以有效分化为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GFP组神经干细胞更多向星形胶质细胞分化,NGF组神经干细胞更多向神经元分化。结论通通过腺相关病毒介导氧调控性NGF基因修饰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SCI,一方面神经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干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可以填补损伤空洞;另一方面神经干细胞充当NGF基因治疗的载体,对邻近受损神经细胞发挥保护作用,减少神经元细胞的死亡,这有望为急性脊髓损伤的治疗提供新思路,同时给NGF蛋白药物的研发做出新尝试。

  • 标签: 神经生长因子 神经干细胞 脊髓损伤 动物,基因修饰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如何挑选合适的内镜医师接受内镜黏膜下剥离(ESD)培训。方法纳入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在南京鼓楼医院消化内镜中心进行ESD培训的3期共41名学员,收集相关资料,包括姓名,年龄,性别,培训前独立操作胃镜例数,独立操作肠镜例数,肠镜操作手法,是否使用窄带光成像(NBI)、放大内镜(ME),是否单独开展内镜黏膜切除(EMR)、ESD、内镜超声检查(EUS)、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等指标。安排每位学员完成4次离体猪食管模型ESD,记录剥离标本面积、操作时间,计算平均操作速度评价学员学习指标,并记录中穿孔发生情况。对影响ESD学员操作速度的相关因素进行线性回归分析。结果41名学员中男26名、女15名,年龄(36.07±4.44)岁,离体动物实验切除标本大小(4.67±1.61)cm2,操作时间(24.54±5.97)min,操作速度(0.19±0.05)cm2/min。单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提示,学员培训前独立操作胃镜例数(n>5 000例,P=0.001 8),独立单人操作肠镜例数(n>3 000例,P=0.000 1),上消化道早癌发现例数(n>30例,P=0.000 3),下消化道早癌发现例数(n>10例,P=0.019 7)及培训前独立开展ME(P=0.047 8)、EMR(P=0.019 6)、ESD(P=0.000 3)情况与学员离体猪食管ESD操作速度密切相关;但只开展NBI(P=0.532 9)、ERCP(P=0.500 7)、EUS(P=0.766 8)与学员操作速度无明显相关性。ESD学员操作速度与穿孔率呈负相关(P<0.000 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提示培训前独立开展EMR(P=0.029)、ESD(P=0.034)与ESD学员操作速度密切相关。结论ESD培训学员培训前独立胃镜操作例数>5 000例,独立单人肠镜操作例数>3 000例,上消化道早癌发现例数>30例,下消化道早癌发现例数>10例,以及培训前独立开展ME、EMR、ESD,对提高ESD培训效果有明显帮助。本研究为我们今后挑选合适的内镜学员进行ESD培训提供了理论依据。

  • 标签: 动物模型 体外研究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操作培训 剥离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8例腹腔镜下胆囊切除病人的护理。方法术前评估病人,讲解腹腔镜的优点,做好心理护理;术后对腹腔镜易出现的并发症进行细致的观察与护理。结果本组8例病人均全愈出院。结论术前宣教、术后正确评估和护理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护理工作的重点。

  • 标签: 腹腔镜 胆囊切除术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围期护理对胃癌根治患者胃肠功能恢复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效果。方法在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选取我院胃癌根治60例,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围期护理,观察患者胃肠功能恢复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比对照组低,护理满意度比对照组高,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比对照组少,P<0.05。结论给予胃癌根治患者围期护理,能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护理满意度,缩短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值得借鉴。

  • 标签: 围术期护理 胃癌根治术 胃肠功能恢复 并发症发生率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原位髋部透视法在股骨颈内固定中的应用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69例股骨颈骨折患者。根据中透视方法不同分为2组:原位组35例,采用双下肢对称牵持续引下,股骨颈骨折复位后原位髋部C型臂X线机透视;对照组34例,采用健侧蛙式位、患髋牵引复位下C型臂X线机透视。比较两组患者的中透视次数、导针重置次数、中伤口出血量及全程手术时间。结果原位组与对照组股骨颈骨折患者性别、年龄、骨折分型、致伤原因、受伤至手术时间等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原位组全程中透视次数[(7.2±0.5)次]、导针重置次数[(2.1±0.3)次]、中伤口出血量[(96.8±18.6)mL]、全程手术时间[(1.2±0.2)h]均明显少于对照组[(16.1±1.2)次、(4.7±0.8)次、(198.1±13.2)mL、(1.6±0.3)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位髋部透视由于双下肢维持对称牵引状态,勿须变动髋关节体位,因而维护骨折复位后的稳定。C型臂X线机透视操控简捷,影像清晰可辨。因此,原位髋部透视法具有中透视和导针重置次数少,进而大大减少了中伤口出血量、缩减了无效的手术时间和麻醉时间等优点。

  • 标签: 股骨颈骨折 骨折固定术,内 X线透视检查 蛙式位 髋关节透视
  • 简介:摘要:目的:骨科老年患者使用手术治疗过程中采用心理护理方法,观察该种护理对麻醉的影响和应激的影响。方法:将我骨科在2017年5月到2019年5月收治的老年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并且分成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和治疗组使用心理护理方法。结果:(1)两组麻醉效果对照主要从VAS、OAA/S、Aldrete评分、心率进行对比,其中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骨科 老年患者 心理护理
  • 作者: 于龙刚 王琳 赵丽娟 张胜男 陈敏 蔡亮 李娜 姜彦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20年第02期
  • 机构: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山东省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重点实验室 266003;青岛大学附属医院鼻颅底外科 266003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山东省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重点实验室 266003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山东省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重点实验室 266003;青岛大学附属医院鼻颅底外科 266003;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变态反应科 266003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内镜在颞下窝良性肿瘤切除中的应用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鼻颅底外科2016年1月至2018年9月采用内镜手术治疗的11例颞下窝良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6例,女5例,年龄11~63岁。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咽部异物感、颌下疼痛、颌面部麻木和舌麻木等。影像学检查提示肿瘤类圆形,与周围组织边界清楚。所有患者均采用单纯内镜手术,根据肿瘤所在的区域及其与颈内动脉的关系选择适当的手术径路,其中内镜经口-咽侧径路7例、内镜经口-翼下颌皱襞外侧径路1例、内镜经口-翼下颌皱襞内侧径路3例。采用描述性统计学方法分析患者病理结果、手术疗效、并发症及复发情况等。结果所有患者均于内镜下彻底切除肿瘤,术后无明显并发症发生,平均疼痛VAS评分3.1分,平均住院时间5.9 d。术后最终病理结果:多形性腺瘤6例、神经鞘瘤4例、基底细胞腺瘤1例。患者术后随访6~39个月,无肿瘤复发。结论内镜下切除颞下窝良性肿瘤具有损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疗效确切等优点,可作为该区域良性肿瘤手术治疗的重要供选方法。

  • 标签: 头颈部肿瘤 内镜检查 耳鼻喉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确定去甲肾上腺素治疗剖宫产腰麻后低血压的量效关系。方法择期行剖宫产产妇90例,孕足月,单胎妊娠,ASA分级Ⅰ或Ⅱ级,体重指数20~35 kg/m2,血压100~140 mmHg,心率60~100次/min。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6组(n=15):不同剂量去甲肾上腺素组(NE2组、NE4组、NE6组、NE8组、NE10组和NE12组)。产妇入室后测定基础收缩压。经45 s蛛网膜下腔注射重比重布比卡因9 mg麻醉,麻醉后首次发生低血压(收缩压低于基础值的80%)时,NE2组、NE4组、NE6组、NE8组、NE10组和NE12组分别静脉注射去甲肾上腺素2、4、6、8、10和12 μg(用生理盐水稀释至5 ml),药物注射完成60 s后测量收缩压。治疗低血压有效定义为收缩压恢复到基础值的80%以上。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绘制去甲肾上腺素治疗剖宫产腰麻后低血压的量效关系曲线,计算半数有效剂量(ED50)、95%有效剂量(ED95)及其95%可信区间(CI)。记录产妇首次出现低血压时间、治疗低血压有效情况以及静脉注射去甲肾上腺素后心动过缓和恶心呕吐的发生情况。记录新生儿1和5 min时的Apgar评分。断脐即刻采集新生儿脐动脉血标本进行血气分析。结果6组产妇基础收缩压、首次发生低血压时间、心动过缓和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组治疗低血压有效率随给药剂量的增加而升高(P<0.05)。6组新生儿出生1和5 min时的Apgar评分及脐动脉血气分析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去甲肾上腺素治疗剖宫产腰麻后低血压的ED50(95%CI)为4.0 (3.0~5.0) μg,ED95(95%CI)为11.8(8.9~20.4) μg。结论去甲肾上腺素治疗剖宫产腰麻后低血压的ED50和ED95分别为4.0和11.8 μg。

  • 标签: 去甲肾上腺素 神经传导阻滞 蛛网膜下腔 低血压 剂量效应关系,药物 剖宫产
  • 简介:摘要: 目的 针对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治疗脊柱骨折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 方法 选择2018年5月~2021年5月期间,医院收治的脊柱骨折患者120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内固定治疗,观察组患者实施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治疗,针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疼痛情况进行比较。 结果 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8.33%,对照组的为78.33%,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疼痛评分小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在脊柱骨折的治疗中,对患者实施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治疗,可以减轻患者的疼痛,提高治疗效果,有效性较好,值得推广实施。

  • 标签: 内固定 椎体成形术 脊柱骨折 效果
  • 简介:摘要:胆囊疾病是最常见的疾病,由于其特殊的性质,会给患者带来严重的痛苦,因此患者在患病后生活质量和身体状况将不断下降。目前,胆囊疾病的临床治疗主要通过腹腔镜手术。与传统的手术相比,LC可减少伤口面积并提高该疾病的治疗效果。由于对患者的表面创伤较小,因此可以帮助患者在术后得到迅速康复。然而,大多数患者对手术有抵抗力和恐惧感,同时手术会对患者造成一定的创伤,并在手术期引起不同的反应,这对患者的康复是极其不利的。在此基础上,本文以探讨了是否可以将快速康复用于患者的护理研究中,以提高患者的恢复效果。

  • 标签: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快速康复理念护理 老年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