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逆行输尿管支架置入术(RUS)治疗恶性肿瘤引起的输尿管外压性梗阻(MEUO)置管失败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因恶性肿瘤外压迫引起输尿管梗阻并行RUS的3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例为双侧梗阻。根据置入成功与否进行分组,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探究年龄、性别、麻醉方式、置管使用的镜子种类、原发肿瘤类别、血清肌酐水平、先前治疗、输尿管受压位置、肾积水程度、患者术前体力状况量表(ECOG)等因素与置管失败的相关性。结果40次输尿管置管术中,24次置管成功,16次置管失败。妇科恶性肿瘤是MEUO的最常见原发肿瘤(25例,62.5%),其次为结直肠癌(10例,25.0%)、腹膜后恶性肿瘤(4例,10.0%),以及1例因前列腺癌淋巴结转移压迫导致输尿管梗阻。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结直肠癌、先前治疗史(手术/化疗/放疗)、重度肾积水与置管失败有相关性(P=0.009、0.036、0.002)。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以结直肠癌为原发肿瘤(OR=10.716,95%CI:1.154~99.508,P=0.037)和重度肾积水(OR=11.198,95%CI:1.405~89.265,P=0.023)是因MEUO行RUS失败的显著预测因素。结论原发病为结直肠癌、有先前治疗史、重度肾积水是MEUO置管失败的显著预测因素,可考虑直接行经皮肾穿刺造瘘术治疗。

  • 标签: 输尿管梗阻 肿瘤 支架 输尿管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和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在输尿管上段结石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在2020年12月-2022年12月收治的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作为案例分析,选取其中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其中4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的是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另外40例作为观察组采用的是微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手术指标,同时根据患者手术方式对其并发症进行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结石清除率。结果:在临床手术指标比较中,观察组手术时间较少,与对照组比较存在显著差异,同时在并发症比较中,观察组出血量稍多,但感染并发症明显较少,总的并发症未发现统计学意义,但是并未发现统计学意义(P>0.05)。在结石清除率比较中,观察组清除率高于对照组,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微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和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在输尿管上段结石治疗中均有治疗效果,但是两种不同手术在优势方面不同,临床应针对患者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手术治疗。

  • 标签: 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 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 输尿管上段结石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肿瘤药物治疗常见不合理现象及相应对策。方法采取实验组与对照组分析以及文献综述与调查的方法。结果不合理现象主要包括辅助、预防用药;药品使用环节;处方与病史资料;对患者宣教。结论给予相应的对策来应对肿瘤药物治疗常见不合理现象。

  • 标签: 肿瘤药物 常见不合理 现象 临床药学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体位物理振动排石对输尿管结石性肾绞痛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临床研究注册号:ChiCTR1900025555。收集2018年6月至2019年8月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浙江省荣军医院、长兴县第二医院收治的输尿管结石性肾绞痛患者。纳入标准:患者自愿参与试验,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年龄18~65岁;输尿管结石性肾绞痛;结石直径<7 mm;患者发病至入院未使用镇痛、解痉类药物。排除标准:合并严重并发症(严重尿路感染、严重肾积水);泌尿系畸形;严重高血压病;脑血管疾病史;重要器官功能障碍;肥胖(体质指数>35 kg/m2);输尿管结石病史>2个月;凝血功能异常。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1∶1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患者均采用物理振动排石机治疗,患者均先取仰卧位,观察组采用头低足高位,对照组采用头高足低位,倾斜角度均为24°。先采用副振子振动6 min,然后患者取俯卧位,同时打开主、副振子,振动6 min后治疗结束。观察两组的镇痛疗效、排石情况、不良反应。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对治疗前后肾绞痛程度进行评估。疼痛缓解率=(治疗前VAS分值-治疗后VAS分值)/治疗前VAS分值×100%。疗效评价:显效为疼痛缓解率≥75%,有效为50%≤疼痛缓解率<75%,无效为疼痛缓解率<50%。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显效+有效+无效)。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00例患者,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的年龄[(41.8±11.7)岁与(46.6±13.9)岁]、性别[男/女:37/13例与42/8例]、结石位置(输尿管上/中/下段结石:19/7/24例与12/3/35例)、结石侧别[右/左:21/29例与22/28例]、结石长径[(5.2±0.9)mm与(5.1±1.1)mm]、治疗前疼痛评分[(7.5±1.4)分与(7.6±1.5)分]、再入院率[22%(11/50)与18%(9/50)]、术后1周排石率[70%(35/50)与64%(32/5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4例(8%)发生不良反应,分别为恶心3例,呕吐1例;对照组2例(4%)发生不良反应,均为恶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后续治疗选择物理振动排石、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手术的例数分别为35、9、6例,对照组分别为35、10、5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VAS评分低于对照组[(2.4±1.3)分与(3.7±1.5)分,P<0.01],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4%(47/50)与76%(38/50),P<0.01]。46例治疗后行泌尿系超声检查肾积水程度,观察组肾积水减轻率高于对照组[54.5%(18/33)与30.8%(4/1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46)。观察组输尿管上段和下段结石治疗后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2.4±0.3)分与(3.9±0.4)分;(2.4±0.2)分与(3.5±0.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总有效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物理振动排石机采用头低足高位对输尿管结石性肾绞痛的缓解效果优于头高足低位,且安全性良好。

  • 标签: 输尿管结石 肾绞痛 体位 随机对照研究 多中心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