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1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仝佳丽 冯力民 薛凤霞 沈丹华 郝敏 郭瑞霞 黄秀峰 邓姗 徐大宝 宋建东 王刚 朱琳 陈玉清 冯云 郎景和 朱兰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妇产科杂志》 2022年第07期
  • 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 国家妇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北京 100730,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妇产科,北京 100070,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妇产科,天津 300052,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病理科,北京 100044,山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妇产科,太原 030001,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产科,郑州 450052,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妇科,杭州 310006,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妇产科,长沙 410013,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妇产科,呼和浩特 010050,四川省妇幼保健院妇产科,成都 610045,山东大学第二医院妇产科,济南 250033,中山大学附属第
  • 简介:摘要子宫内膜息肉是常见的子宫内膜良性病变之一,可发生于青春期后的任何年龄,患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增高,其常见症状为异常子宫出血、不孕,或无明显症状。本临床诊疗路径以循证医学证据为基础,以临床规范诊疗为目的,建立从子宫内膜息肉高危因素的识别、临床诊断、病理分型到治疗再到患者的长期管理、宣教的诊疗流程路径,给予临床医师共识性的指导建议,旨在为广大妇产科医师提供子宫内膜息肉临床诊疗的可行性和规范性流程。

  • 标签:
  • 作者: 俞梅 向阳 马晓欣 薛凤霞 冯力民 王丹波 黄向华 张瑜 张国楠 曹冬焱 陈春林 陈捷 程文俊 崔竹梅 狄文 郭红燕 胡丽娜 李长忠 李小毛 梁志清 刘爱军 刘崇东 孟元光 沈丹华 万小平 王泽华 徐琳 杨兴升 朱根海 郎景和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3
  • 出处:《中华妇产科杂志》 2020年第05期
  • 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 100730,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妇产科,沈阳 110004,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妇产科 300052,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妇产科 100070,辽宁省肿瘤医院妇科,沈阳 110042,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妇产科,石家庄 050051,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妇产科,长沙 410008,电子科技大学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妇科,成都 610041,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妇产科,广州 510515,福建省人民医院妇产科,福州 350004,江苏省人民医院妇产科,南京 210029,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妇产科 266000,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妇产科 200001,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妇产科 100083,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妇产科,济南 250021,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妇产科,广州 510000,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妇产科,重庆 518052,解放军总医院病理科,北京 100853,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妇产科 100020,解放军总医院妇产科,北京 100853,上海第一妇婴保健院妇产科 200040,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妇产科,武汉 430022,昆明同仁医院妇产科 650100,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妇产科,济南 250012,海南省人民医院妇产科,海口 570311
  • 简介:摘要子宫内膜癌是女性生殖系统三大恶性肿瘤之一。在欧美国家,子宫内膜癌的发病率已居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的首位,在我国也呈现上升趋势。如何在人群中筛选出子宫内膜癌前病变及早期子宫内膜癌,提高子宫内膜癌的筛查效率,实现子宫内膜癌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已势在必行。本建议根据我国子宫内膜癌的诊治经验及筛查现状,结合国际筛查指南及国内外文献,经过中国医师协会妇产科学分会各位专家多次讨论,对于子宫内膜癌的筛查及早期诊断达成了新的规范建议。

  • 标签:
  • 简介:摘要子宫颈癌是全球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2018年,WHO总干事向全球发出了消除子宫颈癌的动员令。我国的子宫颈癌人群防治工作累积了大量的实践经验,并取得一定成效。面对2030年“90%-70%-90%”的阶段性目标,我国仍有不同程度的挑战和机遇。人乳头状瘤病毒(HPV)疫苗在国内得以应用,部分省市已开展适龄人群接种,90%适龄女性接种疫苗的阶段性目标的实现较为乐观,应密切关注国际上HPV疫苗接种的研究进展;子宫颈癌人群筛查技术已取得突破性进展,但我国存在人口基数大、资源不足等困难,70%适龄女性接受高效检测方法筛查的目标存在较大困难,应尽早推广应用新技术,快速提高筛查服务能力及其均质化;我国子宫颈病变的治疗水平不断进步,且随着总体经济发展、基本医疗保险高覆盖、医保政策优化等,预计90%确诊子宫颈病变的妇女得到治疗的阶段性目标能够实现,目前应开展全国性治疗数据的收集。我国实现消除子宫颈癌的战略目标任重而道远。

  • 标签:
  • 作者: 陈春林 郎景和 向阳 刘萍 宋磊 狄文 康山 郝敏 王武亮 凌斌 陆安伟 孟元光 王泽华 刘开江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9-26
  • 出处:《中华妇产科杂志》 2020年第09期
  • 机构: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妇产科, 广州 510515,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 100730,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妇产科, 北京 100853,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妇产科 200127,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妇科, 石家庄 050011,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妇产科, 太原 030001,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妇产科 450014,中日友好医院妇产科, 北京 100029,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妇科 518110,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妇产医学部, 北京 100700,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妇产科, 武汉 430022,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妇瘤科 200001
  • 简介:摘要由于子宫颈癌腹腔镜手术路径研究(LACC)的结论使得包括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欧洲妇科肿瘤协会(ESGO)等国际组织的指南更改了子宫颈癌手术治疗的标准手术途径为开腹,限制了腹腔镜技术在子宫颈癌中的应用。但在中国,腹腔镜技术广泛地应用于子宫颈癌的治疗,已被医患双方所接受。近1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结果显示,在特定期别的子宫颈癌患者中腹腔镜手术的肿瘤学结局等效于开腹手术。因此,依据目前国内外的相关研究文献,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组织专家制定本共识,旨在规范腹腔镜技术在子宫颈癌治疗中的应用,严格把握腹腔镜手术的适应证和禁忌证,规范手术操作, 减少术中和术后并发症,改善患者的肿瘤学结局;同时,特别强调需对开展子宫颈癌腹腔镜手术的医师进行规范化培训。

  • 标签:
  • 简介:摘要阴道闭锁伴子宫颈闭锁的临床处理棘手,阴道-子宫颈成形术后再梗阻往往导致治疗失败,成功妊娠则为小概率事件。本文报道1例Ⅱ型阴道闭锁合并子宫颈闭锁的患者先后接受两次生殖道矫治手术,并在接受阴道-子宫颈成形术后经长期多专业管理成功妊娠并足月分娩,获得良好的临床结局。结合本例患者成功的诊治经验,本文就阴道闭锁与子宫颈闭锁的分型、治疗方案、妊娠方式、孕期管理及分娩方式进行了文献复习,重点强调对于此类患者的长期管理。

  • 标签:
  • 简介:摘要子宫颈癌腹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的优点,在我国得到广泛的开展。最近,高级别医学证据显示腹腔镜手术会对早期子宫颈癌患者的预后造成不良影响。进而,国外指南将开腹作为早期子宫颈癌手术的标准手术途径,强调慎用腹腔镜技术。对此,我国广大妇科肿瘤专家给予高度重视并达成共识,一致认为应尊重高级别循证医学证据,坦然接受腹腔镜手术影响患者预后这一事实,并积极应对,深入寻找原因,制定相应的补救措施。这些措施包括改进子宫颈癌腹腔镜手术的无瘤操作、严格手术指征、增进医患沟通以及加强医师培训等方面。目前,国内多项重新评价子宫颈癌腹腔镜手术的临床研究已经开展。期待腹腔镜微创技术未来能获得更好发展,继续助力早期子宫颈癌患者的手术治疗。

  • 标签:
  • 简介:摘要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是育龄期妇女的常见疾病之一,常导致患者生殖功能及卵巢储备功能降低,因此,在内异症诊治中应注意保护患者的生育力,改善生殖功能。依据患者年龄、内异症病变范围、内异症生育指数、卵巢储备功能及患者意愿等因素综合制定治疗策略;术前做好评估,术后积极备孕或辅助生殖技术;对于无生育需求者,通过药物治疗改善症状,控制病情进展,做好长期管理。对于一些病情严重或复发的内异症患者,可在术前进行生育力保存。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我国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诊治的现状、诊治指南实际推行的情况以及基层医生对内异症继续教育的需求。方法本调查采取现况调查的研究设计,方便抽样的方法,通过微信问卷对妇科医生在微信公众号、微信群进行网络调查,参与者无偿自愿参与。在问卷网络平台收集数据并进行统计学分析。问卷包含41个问题,分为7个部分,内容涉及参与者的一般情况,其所在医院内异症专科门诊的开展情况,参与者内异症的接诊量、手术量及手术种类构成情况,参与者对诊治指南的了解情况,知识更新情况,其临床实践中诊治指南的推行情况,参与者对自身问题的总结及对学术机构的要求。问卷的所有问题都完成者判为有效问卷。结果本调查共收到1 494份有效问卷,参与者来自全国15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参与者中60.17%(899/1 494)来自三级医院,32.60%(487/1 494)来自二级甲等医院。仅9.97%(149/1 494)的参与者所在医院开设了内异症专科门诊。70.35%(1 051/1 494)的参与者表示阅读过2015年发布的《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治指南》。25.03%(374/1 494)的参与者表示在临床实践中应用了美国生殖医学学会(ASRM)分期,仅18.74%(280/1 494)的参与者表示在内异症不孕的手术中常规进行了内异症生育指数(EFI)评分。45.18%(675/1 494)的参与者表示在最近的6个月中没有参加过内异症诊治指南相关的学术活动。64.46%(963/1 494)的参与者认为自己的“诊疗实践有待规范”,87.15%(1 302/1 494)的参与者希望组织更多的内异症诊治指南的巡讲。结论目前我国的内异症诊治水平虽然有了长足的提高,但内异症专科门诊尚未普遍开展,诊治指南的推行仍然面临艰巨的任务。进一步推行诊治指南,组织更多的诊治指南的巡讲是目前广大基层医生对学术机构工作提出的迫切要求。

  • 标签: 子宫内膜异位症 抽样研究 调查和问卷 诊疗准则(主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异位内膜发生非典型增生或癌变的子宫腺肌病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6年10月间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收治的手术后病理诊断中包含“子宫腺肌病”“子宫肌腺病”“子宫腺肌症”“子宫肌腺症”的患者共4 818例,其中异位内膜发生非典型增生或癌变的患者共30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病理特点、治疗及预后。结果(1)临床病理特点:4 818例子宫腺肌病患者中,其异位内膜发生非典型增生或癌变者共30例(0.62%,30/4 818),其中非典型增生、子宫内膜样癌分别为16、14例,各占0.33%(16/4 818)和0.29%(14/4 818)。30例异位内膜发生非典型增生或癌变患者的年龄为(50.8±3.0)岁(27~65岁);其中,16例异位内膜为非典型增生的患者合并在位内膜子宫内膜样癌13例,合并交界性浆液性乳头状瘤、局灶非典型增生、正常子宫内膜各1例,14例异位内膜为子宫内膜样癌的患者均合并在位内膜子宫内膜样癌。27例异位内膜非典型增生或癌变合并在位内膜子宫内膜样癌的子宫腺肌病患者中,其子宫内膜样癌的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手术病理分期Ⅰa期23例(85%,23/27),Ⅰb期2例(7%,2/27),Ⅲa期2例(7%,2/27);7%(2/27)的患者有深肌层浸润,7%(2/27)的患者有淋巴脉管间隙浸润。(2)治疗:以手术治疗为主,术后酌情辅以放化疗。30例患者中,13例行子宫全切除+双侧输卵管或附件切除术,包括术前诊断为子宫腺肌病1例、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7例、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不除外癌变5例;17例行子宫全切除+双侧附件切除+盆腔淋巴清扫术,包括术前诊断为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不除外癌变、术中剖视可疑子宫肌层浸润2例,子宫内膜样癌14例,以及1例附件区肿物待查患者,术中冰冻病理检查提示右侧卵巢子宫内膜样癌(术中同时行大网膜切除+阑尾切除术)。7例患者术后行辅助化疗和(或)放疗,包括Ⅰa期3例(其中腹水细胞学阳性、淋巴脉管间隙浸润阳性、G2各1例)、Ⅰb期2例、Ⅲa期2例。(3)预后:30例患者的中位随诊时间为60个月(32~104个月),随访期内无复发和死亡。结论子宫腺肌病患者异位内膜非典型增生或癌变的发生率低,多合并子宫在位内膜病变。异位内膜发生非典型增生或癌变可能不增加子宫腺肌病合并子宫内膜癌患者的深肌层浸润、淋巴脉管间隙浸润、复发和死亡的风险。

  • 标签: 子宫腺肌病 子宫内膜 预后
  • 作者: 陈春林 康山 陈必良 杨鹰 郭建新 郝敏 王武亮 纪妹 孙立新 王莉 梁文通 王绍光 李维丽 范辉健 刘萍 郎景和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9-26
  • 出处:《中华妇产科杂志》 2020年第09期
  • 机构: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妇产科, 广州 510515,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妇科, 石家庄 050011,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妇科, 西安 710032,陆军军医大学新桥医院妇产科,重庆 400037,陆军军医大学大坪医院妇产科, 重庆 400042,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妇产科, 太原 030001,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妇产科 450014,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产科 450052,山西省肿瘤医院妇科, 太原 030013,河南省肿瘤医院妇科, 郑州 450008,贵州省人民医院妇科, 贵阳 550002,青岛大学附属烟台毓璜顶医院妇科 264000,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 100730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不同肿瘤直径的Ⅰa1[淋巴脉管间隙浸润(LVSI)阳性]~Ⅰb1期[按照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 2009)的分期标准]子宫颈癌患者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的长期肿瘤学结局的差异。方法(1)基于中国子宫颈癌临床诊疗大数据项目,纳入2009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符合入组条件的Ⅰa1(LVSI阳性)~Ⅰb1期子宫颈癌患者行腹腔镜手术(腹腔镜组)与开腹手术(开腹组)的患者,进行1∶1倾向性评分匹配(PSM)方法匹配,比较匹配前、后两组患者的肿瘤学结局。(2)将纳入的Ⅰa1(LVSI阳性)~Ⅰb1期子宫颈癌手术患者,进一步根据肿瘤直径的不同分为4层,即肿瘤直径≤1 cm、>1~2 cm、>2~3 cm、>3~4 cm,并在每个分层中分别对腹腔镜与开腹组进行1∶1 PSM方法匹配,比较不同肿瘤直径的两组患者的肿瘤学结局。肿瘤学结局的评价指标为5年总生存率(OS)及5年无瘤生存率(DFS)。结果(1)本研究纳入Ⅰa1(LVSI阳性)~Ⅰb1期子宫颈癌腹腔镜、开腹手术患者共4 891例,其中腹腔镜组1 926例,开腹组2 965例。PSM方法匹配前,腹腔镜组、开腹组患者的5年OS分别为94.1%、94.0%,5年DFS分别为89.1%、90.7%,两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971,P=0.165);多因素分析(Cox风险比例回归模型)显示,腹腔镜手术是影响子宫颈癌患者5年DFS的独立危险因素(HR=1.367,95%CI为1.105~1.690,P=0.004)。经1∶1 PSM方法匹配后,腹腔镜组、开腹组各纳入1 864例,两组患者的5年OS(分别为94.1%、95.4%)比较无显著差异(P=0.151),但腹腔镜组的5年DFS显著低于开腹组(分别为89.0%、92.3%,P=0.004);多因素分析显示,腹腔镜手术是影响子宫颈癌患者5年DFS的独立危险因素(HR=1.420,95%CI为1.109~1.818,P=0.006)。(2)在不同肿瘤直径的分层分析中,腹腔镜组与开腹组的5年OS及5年DFS在肿瘤直径≤1 cm、>1~2 cm、>2~3 cm的3个分层中均无显著差异(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手术途径不是影响子宫颈癌患者5年OS和5年DFS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而在肿瘤直径>3~4 cm的分层中,腹腔镜组与开腹组的5年OS比较无显著差异(P=0.284),但腹腔镜组的5年DFS显著低于开腹组(75.7%、85.8%,P=0.025);多因素分析显示,腹腔镜手术是影响子宫颈癌患者5年DFS的独立危险因素(HR=1.705,95%CI为1.088~2.674,P=0.020)。结论对于Ⅰa1(LVSI阳性)~Ⅰb1期子宫颈癌患者,腹腔镜手术是影响患者5年DFS的独立危险因素。腹腔镜手术对子宫颈癌患者肿瘤学结局的不良影响主要体现于肿瘤直径>3~4 cm的患者中,而对于肿瘤直径≤1 cm、>1~2 cm、>2~3 cm的子宫颈癌患者,两种手术途径的肿瘤学结局无显著差异。

  • 标签: 宫颈肿瘤 腹腔镜手术 剖腹术 治疗结果 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