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4 个结果
  • 简介:荀子是战国晚期的著名思想家,曾三任稷下学宫祭酒,受业弟子有李斯、韩非、浮丘伯等。司马迁作《史记·孟荀列传》,认为二人同属儒家学派。今传《荀子》一书,专明礼学,而精神近于法家。史传法家尊黄老,《荀子·儒效》中有“民德”,实为王道之始,义近“玄德”,《老子》云:“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荀子·王制》中有“至约”,“约”“一”同义。《老子》云:“圣人抱一以为天下式。”又如《荀子·解蔽》中有“至道”,《中庸》云:“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及其至也,察乎天地。”

  • 标签: 荀子 思想 儒家
  • 简介:银雀山汉简《五议》,论“知言之所至”、“知之所至”、“极得”、“至治”等。《听有五患》讨论统治者如何辨析语言,判断是非,古代对“听”的研究属心性之学。《五令》属于阴阳学说的文献,有德令、惠令、义令、威令、罚令。《四时令》《迎四时》《禁》与《礼记·月令》相近,是研究古人天道观的新资料。《富国》属于政治学文献,部分内容与农家学说有关。

  • 标签: 秦汉 历史 思想 竹简
  • 简介:墨子约生活在战国初期,与孔子再传弟子同时,是先秦时代著名思想家.今传《墨子》一书,文辞古奥,清末孙诒让著《墨子闲诂》,集合诸家成果,但讹误仍多.如《墨子·法仪》云:“此不若百工辩也.”孙氏引毕沅说:“辩,治也.”今按:《管子·五辅》云:“任官辩事.”尹注:“辩,明也.”又如《墨子·尚贤中》云:“曰若处官者.”孙氏改为:“曰处若官者.”其实“处官”是古语,如言“居官”,不烦改.

  • 标签: 先秦 思想史 墨子
  • 简介:一《墨子·经》上云:'故,所得而后成也。'《说》云:'故,小故,有之不必然,无之必不然。体也,若有端。大故,有之必无然,若见之成见。'故是因果之因,《吕氏春秋·审己》云:'凡物之然也,必有故,而不知其故,虽当,与不知同,其卒必困。先王名士达师之所过俗者,以其知也。'凡宇宙万事万物之故,皆为'小故','有之不必然'者,言事物之发生皆具偶然性。'无之必不然'者,依事物之结果而言,若无此因,则必无此果,故云'无之必不然'。

  • 标签: 墨经新 新证
  • 简介:<正>一《六韬·文韬·守土》云:是故人君必从事于富,不富无以为仁,不施无以合亲。疏其亲则害,失其众则败。今按:《礼记·郊特牲》云:"富者,福也。"《尚书·洪范》云:"惟辟作福。"郑玄注:"作福,专爵赏也。"《诗经·瞻彼洛矣》云:"福禄如茨。"郑玄笺:"爵命为福。"《礼记·祭义》云:"殷人贵富而尚齿。"郑玄注:"臣能世禄曰富。"福、富与物质利益有关,有爵则有土地,《吕氏春秋·当务》云:"分均,仁也。"《礼

  • 标签: 六韬 《尚书·洪范》 郑玄注 礼记·祭义 吕氏春秋 殷人
  • 简介:1973年,河北省定州八角廊村西汉中山怀王墓出土了一批竹简,内容丰富,其中有《文子》,存简277杖,内容多与今本相同,但也有少量不见于今本的佚文。过去有人怀疑《文子》出于后人的伪托,这枇汉简的发现,证明《文子》是一部可信的古代典籍,是研究战国秦汉时期道家思想的重要资料。

  • 标签: 竹简 秦汉时期 《文子》 道家
  • 简介:根据殷墟卜辞的记载,商代有苟方。苟,应读为敬。苟方,即文献记载中的肃慎,是先秦时代北方地区的重要方国。

  • 标签: 历史 商代 肃慎
  • 简介:《韩诗外传》融合了多家思想,其中,与《周易》更是密切相关,在强调行有所止、卑己虚怀、简朴平夷、迁善改过、推己及人、损盈益谦、困用贤人、穷变通达、恒守其德、慎始有终、反求诸己、颐养安命的思想上表现出惊人的一致性。

  • 标签: 《韩诗外传》 《周易》 《礼记》 《诗经》
  • 简介:"王宾职"是殷墟卜辞中的常用语。王指商王,宾指祭祀。职,应读为值,是指依礼制规定而应当举行的祭祀。在此类祭祀活动中,"大戊"占有突出的地位,这是因为"戊"日在商代的宗教观念中具有特殊意义。

  • 标签: 甲骨文 卜辞 商代
  • 简介:"命",又称天命,是中国古代思想的核心。《周易》一书中有许多与"命"有关的内容,是研究中国古典哲学的重要资料。人有生命,因此也有欲望。生存欲望在中国古代文献中称为"情"。

  • 标签: 《周易》
  • 简介:清华大学入藏的战国竹简中,有一篇周文王告诫嗣子的遗言,整理者题名为《保训》。《说文》云:“训,说教也。”《左传·文公六年》云:“告之训典。”杜预注:“训,先王之书。”《国语·楚语》云:“教之训典,使知族类,行比义焉。”全文共十一简,基本完整,现将原文用通行字体转写于下:

  • 标签: 古代思想 竹简 战国 清华大学 《说文》 周文王
  • 简介:《寡人之于国也》、《孟子见梁惠王》、《逍遥游》是先秦散文中的名篇,曾选入多种中学语文教材.《寡人之于国也》与《孟子见梁惠王》主要阐述儒家的王道思想,《逍遥游》是《庄子》的第一篇.文中论述了关于绝对自由的观念.

  • 标签: 散文 思想 先秦
  • 简介:动与行同义。《周易·系辞》上说:“动静有常,刚柔断矣。”《周易》中有“天行”,有“终则有始”、“消息盈虚”、“反复其道”等特点。“利涉大川”属于“天行”。行动合于天时,故日“时行”。动而合于天道,故日“中行”。又有“志行”与“独行”,守道不回之义。“果行”指勇决。“上行”指遵循天理。另外,还有“说行”与“安行”,皆与“吉行”同义。

  • 标签: 周易 阴阳 规律
  • 简介:殷墟出土的历组二类卜辞的主要内容是商王的祭祀活动,本文在引证和分析了大量有关卜辞的基础上,认为商代对自然神的祭祀是为了拜年祈雨,对祖先神的祭祀则主要是岁、伐、御、拜四种祀典,并对祭祀的内容、对象、择日及祭品等进行了研究考订.

  • 标签: 历组二类 卜辞 商代祭祀 殷墟
  • 简介:湖北江陵王家台秦墓出土的竹简中,有一部与《归藏》有关的古筮书,内容十分丰富。《周礼·太卜》云:“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郑玄注云:

  • 标签: 湖北 王家台 竹简 秦墓 《归藏》 筮书
  • 简介:甲骨文中的“菔”字是象形宇,典型字例可参看《甲骨文合集》中的320、473。《说文》云:“菔,弩矢菔也。从竹,服声。《周礼》仲秋献矢菔。”卜辞中的“菔”字用为祭名,又是一种用牲方法,读为“副”。《说文》云:“副,析也。”《山海经·中山经》云:“其祠泰逢。勋池、武罗,皆一牡羊,副。”郭注云:“副,谓破羊骨磔之以祭也。”又,《说文》云:“磔,辜也。”《史记·李斯列传》云:“十公主砘死于社。”《索隐》云:“磔,谓裂其肢体而杀之。”……

  • 标签: 殷墟卜辞 甲骨文合集 《周礼》 象形字 典型
  • 简介:一、小夫四成云:阳日,百事顺成,邦郡得年,小夫四成,以蔡(祭)上下群神,乡之,乃盈志."阳日"是吉日,百事皆顺."四成"当与前文所云"得年"同义,云:"四主时."一年有四时,四时之事庶人.云:

  • 标签: 睡虎地秦简 《日书》 《诘》 实事 “独” “鬼”
  • 简介:帛书《周易·泰蓄》与《逸周书·大聚》连劭名马王堆帛书《周易》中的《泰蓄》一卦排在《根》卦之前,《剥》卦之后,为第十卦;在今本《周易》中为第二十六卦。帛书是西汉初年的写本,通篇字体为早期隶书,持与今本相较,异文甚多。《泰蓄》一卦的全文为:泰蓄,利贞,不...

  • 标签: 《逸周书·谥法》 《系辞》 《周易》 帛书 《说文》 郑玄注
  • 简介:<正>西汉末年,政治腐败,社会动荡不安,统治者乞求神命,妄图愚弄人民,借以维护专制制度,这是谶纬盛行的主要原因。儒家尊崇的古代典籍称为“经”,儒生对于这些典籍所作的神秘主义解释称为“纬”。经、纬二字,法阴阳之义,一纵一横,名称上就已具备了神秘说教的色彩。凡六经皆有纬,其中《易纬》有七种。据《后汉书·樊英传》李贤注,《易纬》的篇名为:

  • 标签: 易纬 考古发现 乾凿度 卦气说 四正卦 阴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