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5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筛选胸科手术患者单通气期间局部脑氧饱和度(rScO2)降低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7年8月至2018年9月择期拟行胸科手术且需要单通气的患者175例,性别不限,年龄≥55岁,预计手术时间≥2 h。于麻醉诱导前开始持续监测rScO2至拔除气管插管后结束。采用全麻、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或全麻联合局部神经阻滞。记录患者一般情况、既往病史和麻醉手术史、手术类型、麻醉方式、麻醉时间、单通气时间、手术时间和术中不良事件(低氧血症、低血压和心动过缓等)发生情况。根据单通气期间是否发生rScO2降低(rScO2绝对值小于65%或较基础值降低大于20%),将患者分为2组:rScO2降低组和rScO2正常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单通气期间rScO2降低的危险因素。结果有107例患者单通气期间发生了rScO2降低,发生率为61.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低氧血症是胸科手术患者单通气期间rScO2降低的独立危险因素,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是rScO2降低的保护性因素(P<0.05)。结论低氧血症是胸科手术患者单通气期间rScO2降低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是其保护性因素。

  • 标签: 单肺通气 胸外科手术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胸科手术单通气时组织氧饱和度变化与术后神经认知障碍(PND)的关系。方法收集2017年8月至2018年9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接受择期肺叶切除术的老年患者128例,根据术后3 d是否发生PND将患者分为PND组(n=34)和非PND组(n=94)。采用组织氧饱和度仪监测双侧前脑组织氧饱和度(SctO2)、前臂肱桡肌和股四头肌的肌肉组织氧饱和度(SmtO2)。术前及术后3 d分别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估患者认知功能。若患者术后MoCA评分较术前下降≥2分即被认为发生了PND。观察指标为PND发生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时间。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PND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本研究PND发生率为26.6%(34/128)。2组患者在非神经系统并发症(新发心律失常、肺部感染、肺栓塞、急性肾功能不全、败血症、深静脉血栓)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PND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为7.0(6.0,8.5)d,较非PND组的6.0(5.0,8.0)d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2.394,P=0.017)。上肢SmtO2最低值(OR=0.988,95%CI:0.954~1.024,P=0.519)、降幅(OR=1.010,95%CI:0.979~1.042,P=0.514)和下肢SmtO2最低值(OR=0.996,95%CI:0.961~1.032,P=0.832)、降幅(OR=0.997,95%CI:0.971~1.025,P=0.851)均与PND无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高(OR=2.617,95%CI:1.112~6.157,P=0.029)和单通气期间SctO2最低值(OR=0.931,95%CI:0.880~0.986,P=0.014)是发生PND的危险因素。结论SctO2降低是接受择期肺叶切除术老年患者发生PND的危险因素之一,而SmtO2变化与PND无相关性。

  • 标签: 老年人 单肺通气 氧饱和度 认知障碍
  • 简介:摘要:我国的高速公路虽然每年都要投入大量的资源进行养护,但是高速公路桥梁的使用寿命却依然加速缩短。这对资源是巨大的浪费。目前,我国开始注重高速公路桥梁的预防性养护。这能有效地避免以往我国高速公路桥梁养护的弊端。本文对高速公路桥梁预防性养护的必要性及技术进行了探讨。

  • 标签: 高速公路桥梁 预防性养护 病害 技术分析
  • 简介:摘要: 预防性公路养护技术的应用具有多重价值,不但可以显著增强高速公路使用性能,延长其使用寿命,而且降低了交通安全事故发生概率,缩短了高速公路养护时间,养护工作的成本投入也明显减少,因此在新时期的相关工作中得到了十分广泛的应用。本文将探讨高速公路养护中 预防性公路养护技术的应用意义和应用策略,旨在全面强化实际工作效果,对高速公路病害问题予以有力防控,尽可能的将事故扼杀在萌芽之中,从而确保高速公路运行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 标签: 高速公路 养护成本 预防性养护
  • 简介:摘要:道路桥梁施工下混凝土裂缝的存在直接影响结构性能,对此还要积极采取有效的防治策略。文章对道路桥梁工程裂缝的危害进行分析,探讨道路桥梁施工中的裂缝成因,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

  • 标签: 道路桥梁 桥梁施工 施工裂缝 裂缝预防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锅炉压力容器在工业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使用,其保有量也呈逐年增长趋势。其中,裂纹问题又是其中最为普遍的一种。在锅炉压力容器中,一旦出现裂纹,将给设备的正常运转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甚至会引发一系列的安全事故。锅炉压力容器的生产企业和检测机构要严格遵守行业标准和国家的相关规定,做到每一项工作,并构建完善的监督机制,尽量将锅炉压力容器在出厂或使用期内发生的重大缺陷(如裂纹)降到最低,最大限度地保证锅炉压力容器的运行安全以及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 标签: 锅炉压力容器 裂纹 形成原因 预防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替罗非班治疗超时间窗急性脑梗死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在天津市泰达医院神经内科自2016年1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84例超时间窗(发病时间为4.5~8.0 h)急性脑梗死患者中,对其中42例患者经本人或家属知情同意后于急诊全脑血管造影检查结束后即刻予替罗非班治疗(经微导管动脉泵入负荷量替罗非班,并静脉持续泵入维持量48 h)及强化降脂治疗(研究组),对剩余42例患者于造影检查结束后即刻予强化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及强化降脂治疗(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的疗效、安全性及随访康复情况;同时依据急性梗死部位将研究组患者分为前循环梗死组(n=24)与后循环梗死组(n=18),比较2组患者的疗效、安全性及随访康复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后48 h、7 d、10 d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差值明显高于对照组,3个月后的预后良好[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2分]比例(78.57%)明显高于对照组(52.38%),3个月后的Barthel指数评分(94.76±11.67)明显高于对照组(85.00±15.1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后循环梗死组患者治疗后48 h、7 d、10 d的NIHSS评分均明显低于前循环梗死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差值明显高于前循环梗死组,3个月后的预后良好比例(94.44%)明显高于前循环梗死组(66.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后循环梗死组与前循环梗死组患者间在血小板计数及凝血四项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于超时间窗急性脑梗死患者,给予替罗非班治疗具有较高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且其疗效在后循环梗死患者中更显著。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超时间窗 替罗非班 有效性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甲泼尼龙琥珀酸钠联合多索茶碱治疗慢性阻塞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科在2021年1--12月收治的80例慢性阻塞性疾病患者,采用抽签法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每组40例;为实验组采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联合多索茶碱治疗,对参照组采用抗生素常规治疗,对比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结果:实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50%,显著高于参照组的82.50%,组间相比P<0.05。结论:在慢性阻塞性疾病的治疗中,采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结合多索茶碱的疗效更加显著,相比于抗生素常规治疗更具推广价值。

  • 标签: 甲泼尼龙琥珀酸钠 多索茶碱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治疗总有效率 不良反应
  • 简介:【摘 要】目的:研究对于老年重症患者采取预防性压疮护理的方式,对于患者护理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0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60例老年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采取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对照组以及研究组各30例,分别采取常规护理以及预防性压疮护理方式,对比两组患者压疮发生率以及压疮程度情况。结果:研究组老年患者压疮发生率以及发生严重程度较对照组相比较低(P

  • 标签: 老年 重症 护理效果 预防性压疮护理
  • 简介:【摘 要】目的:研究对于老年重症患者采取预防性压疮护理的方式,对于患者护理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0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60例老年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采取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对照组以及研究组各30例,分别采取常规护理以及预防性压疮护理方式,对比两组患者压疮发生率以及压疮程度情况。结果:研究组老年患者压疮发生率以及发生严重程度较对照组相比较低(P

  • 标签: 老年 重症 护理效果 预防性压疮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在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分析胺碘酮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择我院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接诊的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78例为临床观察对象,将患者平均分成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手段进行治疗,即采用利多卡因药物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使用胺碘酮药物进行治疗,在此基础上,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后相关心脏指标。结果:研究结果显示,在两组患者康复情况方面,观察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89.74%,对照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76.92%,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而从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心脏指标情况来看,观察组患者的PR间期整体低于对照组患者,QT离散度度整体高于对照组患者,说明观察组患者的整体心脏功能要优于对照组患者。结论:在对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相比于以往采用利多卡因药物进行治疗的方式,胺碘酮药物具有更好的效果,非常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胺碘酮 急性心肌梗死 后室性心律失常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一次果糖摄入对健康青年人血尿酸、血糖、胰岛素水平的影响。方法纳入青年健康受试者64名,以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5 g、50 g、75 g果糖组和75 g葡萄糖组,每组16名。采集人体学指标、血压、心率。测隔夜空腹及服用果糖或葡萄糖后30、60、120、180 min时血尿酸、血糖、胰岛素、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结果(1)服糖后,果糖组3 h内的血尿酸水平明显升高,以60 min时升高最为明显。25 g、50 g、75 g果糖组60 min尿酸增幅及3 h尿酸曲线下面积均显著高于75 g葡萄糖组,随着果糖剂量的增加,60 min尿酸增长率逐斩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0 min尿酸增幅中位数:9.33%、13.11%、17.69%对0.75%;3 h时尿酸曲线下面积:1 674.1±410.38、1 598.3±417.03、1 504.6±292.46对1 434.8±328.94,均P<0.01)。(2)各组血糖、胰岛素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在30 min升高最为显著,120 min开始回落,180 min恢复到空腹水平,以75 g葡萄糖组升高最为明显(P<0.01),其次为75 g果糖组。75 g葡萄糖组的胰岛素曲线下面积明显高于果糖组(P<0.01),各果糖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随着果糖剂量的增加,60 min血糖、胰岛素增长率呈现显著升高趋势,以75 g果糖组升高最为明显(25 g、50 g、75 g果糖及75 g葡萄糖组的60 min血糖和胰岛素增长率中位数分别为7.40%、8.29%、13.74%、28.22%和54.29%、115.25%、185.58%、730.31%,均P<0.01)。(3)服糖后,各组总胆固醇、三酰甘油、LDL-C的变化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一次果糖摄入可导致健康青年血尿酸、血糖、胰岛素升高,其增长幅度呈剂量依赖性。

  • 标签: 果糖 尿酸 胰岛素 胰岛素抵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压氧辅助治疗儿童急性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性骨髓炎的疗效及对炎症指标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小儿外科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急性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性骨髓炎患儿56例,按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负压封闭引流术联合静脉抗生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辅以高压氧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及炎症指标[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沉降率(ESR)]水平的变化。组间比较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观察组患儿总治愈率高于对照组(89.29%比64.28%,χ2=4.909,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治疗1周、治疗2周、治疗3周后的CRP水平低于对照组[(46.55±12.16) mg/L比(54.39±15.62) mg/L,(12.89±5.53) mg/L比(16.17±4.86) mg/L,(3.04±2.12) mg/L比(4.32±2.28) mg/L,t=2.096、2.358、2.176,P值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治疗2周、治疗3周后的WBC水平低于对照组[(7.21±3.51)×109/L比(9.93±2.19)×109/L、(6.05±1.67)×109/L比(7.92±1.44)×109/L,(t=3.479、4.487,P值均<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治疗3周的ESR水平低于对照组[(18.32±6.15) mm/h比(21.86±5.78) mm/h,(t=2.219,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高压氧辅助负压封闭引流术能明显提高急性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性骨髓炎患儿的治愈率,并显著降低炎症指标的水平。

  • 标签: 高压氧治疗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骨髓炎 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