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胰岛素强化血糖管理对器官捐献者循环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12月期间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维护的脑死亡器官捐献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数字随机法分成胰岛素强化治疗组(强化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强化组将血糖控制在4.4~6.1 mmol/L,对照组血糖控制在6.2~10.0 mmol/L。记录维护期间每次血糖值及每日胰岛素用量,同时比较两组入院时和捐献时的心功能指标以及血清炎性因子浓度。结果维护期间强化组血糖低于对照组[(5.1±0.6)mmol/L比(8.2±1.5)mmol/L,P<0.05],胰岛素用量高于对照组[(9.5±3.2)U/h比(5.8±1.5)U/h,P<0.05];捐献时,强化组心动周期效率(CCE)、左心室收缩指数(DP/DTmax)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高于对照组;血清肌钙蛋白I(cTnI)、N末端血浆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的浓度以及血管活性药物评分(VIS)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强化组心脏捐献比率高于对照组(30%比16.7%,P<0.05)。结论强化胰岛素治疗目标血糖管理可减轻器官捐献者的炎性反应,减轻心肌损伤及心肌抑制,稳定血流动力学,增加心脏捐献率。

  • 标签: 器官捐献 胰岛素 血糖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肝缺血再灌注大鼠外泌体对小胶质细胞焦亡的影响。方法清洁级健康雄性SD大鼠20只,2~3周龄,体重20~5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10):假手术组(S组)和肝缺血再灌注组(I/R组)。取S组及I/R组大鼠血清,使用超速离心法提取外泌体。将PKH26标记的外泌体与小胶质细胞共孵育6 h,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外泌体的摄取。将原代小胶质细胞以5×105个/ml的密度接种于6孔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n=6):对照组(C组)、107个/ml肝缺血再灌注外泌体组(107组)、108个/ml肝缺血再灌注外泌体组(108组)和109个/ml肝缺血再灌注外泌体组(109组)。依次给予相应浓度肝缺血再灌注外泌体共孵育6 h。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NOD样受体蛋白3(NLRP3)、凋亡相关微粒蛋白(ASC)、裂解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1(cleaved-caspase-1)和消皮素D(GSDMD)的表达。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原代小胶质细胞分为3组(n=24):对照组(C组)、假手术外泌体组(S-exosome组)和肝缺血再灌注外泌体组(I/R-exosome组)。S-exosome组和I/R-exosome组分别给予108个/ml的S组、I/R组外泌体孵育6 h。采用RT-PCR法检测NLRP3、ASC和GSDMD mRNA的表达,采用ELISA法检测上清液IL-18、IL-1β和TNF-α的浓度。结果肝缺血再灌注外泌体与小胶质细胞存在共定位。108个/ml和109个/ml肝缺血再灌注外泌体上调NLRP3、ASC、GSDMD和cleaved-caspase-1的表达(P<0.01)。与C组和S-exosome组比较,I/R-exosome组NLRP3、ASC和GSDMD mRNA的表达上调,上清液IL-18、IL-1β和TNF-α的浓度升高(P<0.01)。结论肝缺血再灌注大鼠外泌体可促进小胶质细胞焦亡。

  • 标签: 再灌注损伤 外泌体 小神经胶质细胞 细胞焦亡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肝缺血再灌注幼鼠脑损伤时血清外泌体与小胶质细胞焦亡的关系。方法清洁级健康雄性SD大鼠46只,2~3周龄,体重40~60 g,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假手术组(S组,n=10)、缺血再灌注组(I/R组,n=13)、假手术幼鼠血清外泌体处理组(S-Exosome组,n=10)和缺血再灌注幼鼠血清外泌体处理组(I/R-Exosome组,n=13)。I/R组建立70%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再灌注6 h后,取S组和I/R组幼鼠血清分别提取外泌体,S-Exosome组、I/R-Exosome组经尾静脉分别注射S组或I/R组血清外泌体混悬液100 μl。采用Western blot法测定S组和I/R组血清外泌体标记蛋白CD9、CD81表达水平。各组均于相应处理后6 h时取血清及海马组织标本,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海马NOD样受体蛋白3(NLRP3)、消皮素D(GSDMD)、半胱天冬酶1前体(pro-caspase-1)、半胱天冬酶1剪切体(cleaved-caspase-1)和凋亡相关微粒蛋白(ASC)表达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海马组织GSDMD表达水平;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和海马组织IL-1β、IL-18、TNF-α以及血清S100β、NSE的水平;I/R-Exosome组取3只大鼠,经尾静脉注射PKH26红色荧光标记的血清外泌体,采用免疫荧光技术观察外泌体与小胶质细胞共定位情况。结果与S组比较,I/R组血清CD9和CD81表达上调,I/R组及I/R-Exosome组海马组织NLRP3、GSDMD、cleaved-caspase-1、ASC表达上调,血清及海马组织IL-18、IL-1β、TNF-α水平、血清S100β、NSE水平升高(P<0.05),S-Exosome组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R组及I/R-Exosome组GSDMD阳性表达明显增多,S组及S-Exosome组未见明显阳性表达;免疫荧光结果示外泌体与小胶质细胞共定位现象。结论幼鼠肝缺血再灌注诱发脑损伤的机制可能与血清外泌体介导小胶质细胞焦亡有关。

  • 标签: 再灌注损伤 外泌体 小神经胶质细胞 细胞焦亡 脑损伤
  • 简介:摘要随着精准医学的发展,围手术期肺保护越来越受到重视。由于儿童的生理及解剖特性等与成年人有所不同,儿童各器官发育尚不成熟,各项生理机能也尚不完善,故围手术期肺损伤及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较成年人显著增加。而目前儿童围手术期肺保护相关临床研究较少,文章介绍了儿童围手术期肺损伤的自身条件相关、麻醉相关以及手术相关危险因素,进一步探讨了儿童这一特殊群体在围手术期肺部易受损伤的原因;综述了围手术期肺保护相关技术的应用,并从机械通气、药物应用、容量管理及其他方面就围手术期肺保护策略进行了详细描述,以期为临床儿童围手术期肺保护提供理论基础。

  • 标签: 儿童 围手术期 肺损伤 肺保护 并发症 精准医学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信号通路在小檗碱减轻小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SPF级健康雄性C57BL/6小鼠30只,6~8周龄,体重18~22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n=6):假手术组(S组)、肾缺血再灌注组(RIR组)、小檗碱+缺血再灌注组(B组)、小檗碱+缺血再灌注+SIRT1抑制剂EX527组(BE组)和小檗碱+缺血再灌注+Nrf2抑制剂ATRA组(BA组)。通过切除右肾,夹闭左肾肾动脉45 min后恢复血流灌注的方法建立小鼠肾缺血再灌注模型。B组、BE组和BA组术前14 d给予小檗碱100 mg·kg-1·d-1灌胃,BE组和BA组术前3 d分别进行腹腔注射EX527 5 mg·kg-1·d-1、ATRA 10 mg·kg-1·d-1。S组和RIR组连续14 d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于再灌注24 h时眶静脉采集血标本,检测血清Cr和BUN浓度,ELISA法检测IL-1β和TNF-α含量,光镜下观察肾小管病理学结果并进行肾小管损伤评分,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SIRT1、Nrf2、凋亡相关微粒蛋白(ASC)、caspase-1和NOD样受体蛋白3(NLRP3)的表达。结果与S组比较,RIR组、B组、BE组和BA组血清Cr和BUN浓度、肾脏IL-1β和TNF-α含量、肾小管损伤评分升高,RIR组、BE组和BA组肾脏SIRT1、Nrf2、ASC、caspase-1和NLRP3、B组SIRT1、Nrf2、caspase-1和NLRP3表达上调(P<0.05);与RIR组比较,B组、BE组和BA组血清Cr和BUN浓度、肾脏IL-1β和TNF-α含量、肾小管损伤评分降低,B组SIRT1和Nrf2、BE组Nrf2和ASC、BA组SIRT1、ASC和caspase-1表达上调,B组ASC、caspase-1和NLRP3、BE组SIRT1和NLRP3、BA组Nrf2表达下调(P<0.05);与B组比较,BE组和BA组血清Cr、BUN浓度、IL-1β、TNF-α含量、肾小管损伤评分升高,BE组和BA组ASC、caspase-1和NLRP3表达上调,BE组SIRT1和BA组Nrf2表达下调(P<0.05)。结论SIRT1/Nrf2信号通路参与了小檗碱减轻小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过程,与抑制细胞焦亡有关。

  • 标签: NF-E2相关因子2 小檗碱 再灌注损伤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以动脉压力波形分析法(PRAM)监测的CI为目标导向的循环管理对肝移植术婴幼儿的心肌保护效应。方法选取亲体肝移植术患儿(均诊断为先天性胆道闭锁)120例,年龄5~15个月,体重5.5~10.0 k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60):常规组(R组)及CI目标导向管理组(CI-G组)。R组根据CVP、连续有创动脉压、血气分析等监测指导术中循环管理,CI-G组术中通过桡动脉连接PRAM/Mostcare进行血流动力学监测,以CI为目标导向进行循环管理。记录液体入量、血流动力学指标HR、MAP、CVP的最高值及最低值,以及再灌注5 min内各指标的最大波动值(△RHR、△RMAP、△RCVP)以及再灌注综合征的发生情况。于麻醉开始(T0)、再灌注前5 min(T1)、新肝期30 min(T2)、新肝期3 h(T3)和术后12 h(T4)时检测血清cTnI、N末端血浆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IL-6、TNF-α和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的浓度。记录术后机械通气时间、ICU停留时间、ICU期间心功能不全和肺感染发生情况以及住院时间。结果与R组比较,CI-G组液体入量、最高CVP、△RHR、△RMAP、再灌注综合征发生率降低,最低MAP升高,T2~T4时血清cTnI、NT-pro-BNP、IL-6、TNF-α和HMGB1浓度降低,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和ICU停留时间缩短,ICU期间心功能不全发生率降低(P<0.05)。结论婴幼儿亲体肝移植术中,以PRAM监测的CI为目标导向的循环管理可精准指导液体及血管活性药物使用,稳定循环功能,可产生一定心肌保护效应。

  • 标签: 心排血量 监测,生理学 儿童 肝移植 心肌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减少或避免肝移植术中输注异体血的系列血液管理改进策略对受者围手术期指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8—12月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收治的49例成人肝移植受者资料。根据术中是否输血分为无输血组(21例)和输血组(28例)。无输血组男性13例,女性8例,年龄(56.3±11.6)岁;输血组男性16例,女性12例,年龄(54.3±14.2)岁。所有患者术中采用急性血液稀释、低中心静脉压、血液回收等麻醉管理技术,最大限度地减少肝移植术中出血量。随机选取2019年1—7月未采取输血管理策略的40例移植受者作为对照组,男性27例,女性13例,年龄(58.9±14.1)岁。收集各组患者的围手术期临床资料,比较三组移植术后早期的肝功能恢复及并发症等情况,分别采用方差分析、秩和检验、χ²检验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无输血组与输血组术中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出血量分别为(454.2±271.3)、(673.6±333.4)、(890.3±346.7)ml;q=-6.342、-5.286,P值均<0.05]。无输血组ICU住院时间短于输血组和对照组[ICU住院时间分别为(36.4±9.1)、(44.3±14.9)、(58.2±21.1)h;q=-4.432、-3.824,P值均<0.05],术后第7天无输血组的ALT水平低于对照组[(56.8±32.1)U/L比(89.6±45.6)U/L;q=-3.358,P<0.05]。结论以不输血肝移植为目标开展多学科输血管理技术改进措施,可有效减少肝移植术中出血量,并有助于避免外科输血,且有利于受者术后早期恢复。

  • 标签: 肝移植 输血, 自体 患者血液管理 无输血技术
  • 简介:摘要随着肺动脉靶向治疗的进展及围手术期心肺支持水平的提高,门静脉性肺动脉高压(portopulmonary hypertension,PoPH)患者接受肝移植的临床预后有所改善。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成功开展重度PoPH患者肝移植1例,该受者经过肺动脉靶向治疗及体外膜氧合支持,成功度过了肝移植围手术期,术后随访22个月,心肺功能稳定,移植肝功能良好。

  • 标签: 肝移植 肺动脉高压 靶向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不同麻醉方式对胆道闭锁患儿亲体肝移植术后谵妄的影响。方法择期接受亲体肝移植术胆道闭锁患儿200例,年龄4~12个月,体重4~10 kg,ASA分级Ⅱ或Ⅲ级,Child-Pugh分级B或C级,性别不限。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100):静吸复合麻醉组(C组)和全凭静脉麻醉组(T组)。C组静脉输注瑞芬太尼0.1~0.2 μg·kg-1·min-1,吸入1%~2%七氟烷;T组静脉输注丙泊酚9~15 mg·kg-1·h-1复合瑞芬太尼0.1~0.2 μg·kg-1·min-1。2组静脉输注顺苯磺酸阿曲库铵0.12 mg·kg-1·h-1。维持BIS值40~60。记录患儿术后气管拔管时间、ICU停留时间和住院时间。于术后1、3和7 d时记录患儿麻醉苏醒期谵妄量表(PAED)评分,以PAED评分>10分作为术后谵妄的评价标准,记录2组谵妄的发生情况。记录术后3月癫痫和颅内感染的发生情况,记录术后1年患儿死亡及再移植的发生情况。结果与C组比较,T组术后1 d时PAED评分降低,术后3 d内谵妄发生率降低(P<0.05),余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凭静脉麻醉可降低胆道闭锁患儿亲体肝移植术后谵妄的发生。

  • 标签: 麻醉 谵妄 手术后并发症 肝移植 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