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6 个结果
  • 简介:“小儿锦”,又称“消经”“小经”,是中国穆斯林创造的汉语拼音文字,它是中国文化与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相互交融的产物。它曾经在历史上被中国的回族等穆斯林广泛使用,成为学习汉文、记事、通信的工具,具有特殊的历史价值。“小儿锦”已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和研究,成果颇多。20世纪30年代,白寿彝先生已开始关注和研究小儿锦,他于民国26年(1937年)发表在《申报》上的《从“小锦”说到边疆教育上的文字问题》一文是目前发现学术界对小儿锦最早的研究。本刊刊发此文,以飧读者。

  • 标签: 文字问题 边疆教育 阿拉伯伊斯兰文化 汉语拼音文字 中国文化 历史价值
  • 简介:马坚教授是著名的宗教学家和语言学家,他的学术兴趣甚为广泛。他翻译出版的书,种类很多。大概说来,他的学术成就包括三个方面:第一,是关于伊斯兰经典的翻译;第二,是关于近代外国论著的翻译;第三,是关于历史文献的考订。关于伊斯兰经典的翻译,主要是对于《古兰经》的翻译。马坚翻译《古兰经》,最初是由上海中国回教学会发起的,伍特公、沙善余、哈德成参与其事。他们在翻译过程中,参考了一些著名

  • 标签: 一代宗师记 回族学者 学者马坚
  • 简介:21世纪来临了,人们希望新世纪带来新鲜空气,这是可能的,但很不容易。当前世界性的大问题是和平与建设。没有和平,就没有安定和进步;没有建设,就不能治疗贫穷和愚昧。20世纪没有能解决这些问题,也很难解决这些问题。这些问题本来是需要长期不断解决的,解决一点就算一点。前进的道路是通达的,但要遇到一些险滩或滑坡,这就必须要经住考验,要坚持不懈。

  • 标签: 历史学 史学史 历史研究 史学工作
  • 简介:<正>同志们,咱们要结业了。我想跟大家讲几句话,就作为临别赠言吧。我想讲一个问题,就是历史教育发挥应有的作用问题。要把这个问题解决得好,有个队伍问题。因此,我还想讲讲如何提高我们的史学水平,加速我们预备队的建设问题。对这两个问题,在我过去写的文章里有提到的,也有没提到的。第一个问题:历史教育如何发挥作用的问题。这可以分三个方面讲。第一,总结历史经验,把历史经验上升到理论。我们中国的思想家、政治家、史学家,在很古老的时候,实际上都作了这个工作,不过他们没有意识到这个

  • 标签: 作用问题 历史教育 五十年代 总结历史经验 史学概论 赠言
  • 简介:<正>各位专家、各位同志:由北京师范大学、辽宁师范大学、辽宁大学、南开大学、山东大学、辽宁省社会科学院、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共同发起的清史国际学术讨论会,从7月25日至7月29日,共开了五天。来自国内、国外各个方面的清史专家汇集一堂,带来了多年研究的心得,学术论文大约近一百篇,还带来了工作上的宝贵意见,为会议提供了内容,增加了很大的光彩。我代表各发起单位并以我个人的名义向大家表示诚挚的感谢。我们这次会议是开得好的。首先,学术气氛很好,贯彻了百家争鸣的方针,到会的各位

  • 标签: 国际学术讨论会 清史 社会科学院 民族关系史 南开大学 山东大学
  • 简介:<正>《中国交通史》,在我所写的著作中,是最早完成的一部。一九三六年初,我住在北京(那时叫作北平)西四牌楼粉子胡同的一个公寓里,以写文章换取稿费维持生计。在快到春节的前几天,顾颉刚先生来了。他打开皮包,取出一份《中国文化史丛书》的目录。他说,商务印书馆托他请人写书,问我能不能帮他写一部。我看看目录上的书名,没有一部书是我熟悉的。顾先生看我很为难,就说:“这个目录中有好些书根本没有人写过,写起来很不容易,但你还是试着写一部吧。”我想来想去,觉得《中国交通史》还可能好写一些,就答应了写这部书。顾先生又跟商务印书馆商量,同意我陆续交稿。我写完一篇就寄到商务印书馆在上海的编辑所。编辑所看过后,发到北京的京华印书馆排印,由我自己校阅,再由北京商务印馆送给我稿费,每千字五元,是当时稿费中最高的。大约经过七、八个月,全书完成。一九三七年一月在上海出版。一九三八年,日本中岛俊作译成日文。一九三九年三月,由东京生活社出版。

  • 标签: 中国交通史 商务印书馆 中国文化史 目录 稿费 编辑
  • 简介:<正>同学们今天到这里来学习,我很高兴。在这里,我没有什么好说的,只想就如何学习史学史的问题讲几句话。首先,想谈谈历史、史学、史学史的关系。历史指客观存在的历史,我们一般所说的历史,多是指文字记载的历史。这二者有联系,也有区别。历史发展到了一定时期,就逐渐有了史学。史学的产生,意味着人类文明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这就是,要求了解自己的过去和未来了,尽管这种要求是很原始的,很初步的,但这标志着人类对于自己的历史形成的一种自觉的反省。史学史的发展是人类认识历史的又一个阶段。这是在经过若干长时间后,在

  • 标签: 中国史学史 历史发展 历史著作 学习 长时间 历史阶段
  • 简介:<正>本卷论述中国远古时代的历史,是由苏秉琦教授主编,张忠培教授、严文明教授共同撰写的。李伊萍、朱延平、朱永刚、许永杰、赵辉、戴向明、吴贤龙、刘雪英等同志也都参与了与本卷撰写有关的一些工作。苏秉琦教授,生于1909年10月,河北高阳人,中国考古学会第三届理事会理事长,北京大学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从1952年至1982年主持北京大学考古专业工作。自1934年起,先后主持和指导陕西宝鸡斗鸡台、西安郊区、洛阳中州路、陕西华县、河北邯郸及洛阳王湾等遗址大规模考古发掘与调查工作,著《斗鸡台沟东区墓葬》、《斗鸡台

  • 标签: 中国考古学 斗鸡台 中国远古时代 考古发掘 张忠培 大学教授
  • 简介:<正>顾颉刚先生,一八九三年五月八日生。今年正逢他的一百年诞辰,我们重温这位著名历史学家治学的一生,不胜怀念之情。颉刚先生是苏州人。一九二○年在北京大学哲学门毕业。后来在厦门大学、中山大学、燕京大学、北京大学、云南大学、齐鲁大学、中央大学、复旦大学、社会教育学院、兰州大学任教。担任过北平研究院历史组上任、齐鲁大学国学研究所主任、文通书局编辑所所长,创办过朴社、民俗学会、禹贡学会、边疆研究会、通俗读物编刊社、中国史地图表编纂社,主编过《中山大学语言历史学研究所周刊》、《燕京学报》、《禹贡半月刊》、《大众知识》、《边疆周刊》、《齐大国学季刊》、《责善半月刊》、《文史杂志》、《文讯》。解

  • 标签: 北京大学 通俗读物 边疆地理 燕京大学 齐鲁大学 禹贡半月刊
  • 简介:<正>这是我六十多年来所写历史、历史学、历史教育等文章的选集,所收文章写的最早的是在1929年,最近的是在1993年。这些文章原来是跟民族宗教的文章编在一起的,当时称作《困学存稿》,并请周林同志题了字。1992年8月,民族宗教方面的文章以《白寿彝民族宗教论集》的名义单行出版了,剩下更多的文章,编成这部《史学论集》。本书所谓史学,主要是

  • 标签: 民族宗教 历史教育 白寿彝 史学发展 中国史学史 文章
  • 简介:多卷本《中国通史·元史卷》题记本卷论述成吉思汗建立大蒙古国至元顺帝退出中原的历史。大蒙古国的建立,是在1206年,这是蒙古人建国之始,也可说是蒙古人由许多部落转向统一民族的重要标志。1271年忽必烈又建大元国号,而原来的国号仍未废弃,全称为"大元的大...

  • 标签: 中国通史 南京大学 历史系 中国古代史 元史研究 中国科学院
  • 简介:<正>一、明代官矿的衰落明代矿业有官矿,有民矿。这两种不同型的矿业,分别地说,有发展,有衰落。但就生产量总的来说,明代矿业是发展的。

  • 标签: 工役制 宣德 嘉靖 会典 明英宗 地租形态
  • 简介:<正>“学问,虽远在中国,亦当求之”。穆罕默德的继承者遵从了这条训示,派外交代表到中国来。早在公元651年8月25日,即赫蚩拉31年1月2日,哈里发的第一个使节在长安朝见了唐高宗这事,为当时的史官郑重地记载在皇朝的典籍里。从此,伊斯兰

  • 标签: 中国穆斯林 非穆斯林 历史传统 巴基斯坦 历史学 宗教哲学
  • 简介:<正>民族关系史是一个重要问题,无论从理论上、从政治实践上来说,还是从历史研究工作上来说,都是很重要的。这个问题,翁独健同志在五十年代就提出来了。从那时以来,这个会是第一次讨论这个问题。从民族史研究的发展来看,从整个史学界的工作来看,这个会是很重要的。我们相信,在这个会以后,民族关系史的研究将不断向前发展。它将成为民族工作和当代史学史上一件重要的事情。这次会上,同志们拿出许多文章,其中有些文章写得很好。从发展的观点来看,这项研究工作一定能达到很好的水平。今天,我想谈谈关于中国历史上民族关系的几个问题。

  • 标签: 中国民族关系 民族关系史 汉族 少数民族 各民族 民族英雄
  • 简介:本卷论述公元906年至公元1276年的中国历史。这是中国封建社会继续向前发展时期的历史,也是中国各民族又一次重新组合时期的历史。汉族地区经济重心的南移,南海贸易的畅通,边疆民族地区封建化的加深,都是前所未有的。在学术文化方面,文、史、哲、理均有巨著,...

  • 标签: 辽宋夏金 中国通史 中国科学院 北京师范大学 维吾尔族 历史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