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的结局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收集温州医科大学附属台州医院2016年1月1日至2018年4月30日102例SAP患者,将入选者按照入院后90天转归情况分为生存组及死亡组,其中生存组88例,男性57例,女性31例,年龄55.5(40.3~69.8)岁;死亡组14例,男性5例,女性9例,年龄63.0(50.8~80.8)岁。通过比较2组间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指标,筛选出具有统计学差异的指标,采用卡方自动交互检测法(CHAID)构建SAP患者的结局预测模型。收集2018年8月1日至2019年7月1日的50例SAP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指标结果对得出的结局预测模型进行验证。结果(1)通过卡方检验及Mann-Whitney U检验进行生存组及死亡组临床资料比较得出组间并发心脑血管系统疾病比例、机械通气、感染性休克比例、Charlson合并症指数(CCI)、Ranson评分及APACHEⅡ评分,死亡组均高于生存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554,P=0.018;χ2=5.585,P=0.018;P=0.008,Z=-3.007,P=0.003;Z=-2.982,P=0.003;Z=-3.257,P=0.001);(2)通过卡方检验及Mann-Whitney U检验进行实验室指标比较得出生存组及死亡组间MPV、CRP、MCHC、pH、PCO2及NRBC阳性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2.466,P=0.014;Z=-2.689,P=0.007;Z=-2.238,P=0.025;Z=-1.977,P=0.048;Z=-2.239,P=0.025;P=0.000),死亡组NRBC阳性率较生存组高,其余指标均较生存组低;(3)决策树CHAID法得出预测方案:当SAP患者满足Ranson评分≤3分时判定存活;当满足Ranson评分>3分且外周血中NRBC呈阴性判定存活;当满足Ranson评分>3分、NRBC呈阳性且APACHEⅡ评分≤21分时判定存活;当满足Ranson评分>3分、NRBC呈阳性且APACHEⅡ评分>21分时,判定预后不良;(4)验证组共收集50例SAP患者,实际生存43例,死亡7例,用方案预测患者结局准确率为94.0%(47/50)。结论红细胞联合Ranson评分及APACHEⅡ评分可预测SAP患者的结局。

  • 标签: 急性病 胰腺炎 幼红细胞 急性病生理学和长期健康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尿液干化学法检测尿隐血与沉渣镜检尿红细胞检测结果的对比分析。方法对500份新鲜尿的干化学试带法检测尿隐血与尿沉渣镜检尿红细胞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干化学隐血阴性与尿沉渣仪镜检红细胞(RBC)的符合率为97.4%,干化学隐血微量与尿沉渣仪镜检RBC的符合率为69.2%,干化学隐血(+~+++)与尿沉渣仪镜检RBC的符合率为29.4%。结论只有将尿液分析仪与尿沉渣镜检联合检测,才能提高尿液检验的质量。

  • 标签: 尿液分析仪 尿沉渣镜检 尿红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肿瘤组织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因子κB激酶亚基β的抑制剂(IKKβ)的表达与肝细胞癌(HCC)患者术后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87例于2000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接受手术切除的HCC患者肿瘤组织中IL-1β和IKKβ的表达。使用统计学相关性分析及卡方检验的方法分析IL-1β和IKKβ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以及与预后的关系。结果IL-1β和IKKβ表达量在HCC中呈正相关(r=0.229,P<0.05)。IKKβ的高表达以及IL-1β和IKKβ共同高表达的患者总体生存期更长[(86.507±7.749)个月比(54.471±6.275)个月、(92.272±8.409)个月比(58.723±6.710)个月],差异统计学意义(χ2=4.456、6.160,P<0.05);IL-1β、IKKβ的高表达以及IL-1β和IKKβ共同高表达的患者无瘤生存期更长[(36.886±3.862)个月比(14.792±4.491)个月、(39.790±4.707)个月比(21.473±3.617)个月、(44.942±5.155)个月比(20.957±3.284)个月],差异统计学意义(χ2=11.416、7.987、11.594,P<0.05)。此外,多变量Cox回归模型显示IL-1β和IKKβ的表达水平是总体生存期的独立风险因素[风险比(HR)=0.462,95%可信区间(CI):0.225~0.946,P<0.05],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以及IL-1β和IKKβ共同表达水平是无瘤生存期的独立风险因素(HR=1.821,95%CI:1.060~3.129,P<0.05;HR=0.529,95%CI:0.282~0.991,P<0.05)。结论IL-1β和IKKβ高表达有利于肝细胞癌患者预后。

  • 标签: 白细胞介素-1β 核因子κB激酶亚基β的抑制剂 肝细胞癌 复发 生存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我们无一例外希望学生们学得轻松、愉快。那么,如何利用好课堂的40分钟帮助学生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从教以来,我一直思考着这个问题,现在有了这样初步的感受:有效的课堂应是属于学生的课堂,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们可以边读边思考边领会边习得的过程。一、从学生注意力特点出发谈有效课堂小学六年中,学生的无意注意起着非常重要的作

  • 标签: 学习效果 无意注意 边习 课堂导入 环节设计 语文综合能力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明确乙型肝炎病毒(HBV)宫内传播的关键危险因素及其对胎盘及胎儿的影响。方法通过大样本前瞻性研究,对自2009年至2015年纳入的425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孕妇所生婴儿进行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及乙型肝炎疫苗联合免疫,动态监测婴儿HBV DNA载量及HBsAg定量评估宫内传播情况,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分析判断宫内传播的高危因素,分层分析判断母亲HBV DNA载量与胎儿宫内窘迫的关系,透射电镜观察HBV对胎盘组织的影响。结果HBV宫内感染率为2.6%(11/42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母亲HBV DNA载量是婴儿发生宫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1)。母亲HBV DNA>106 IU/ml组较HBV DNA<106 IU/ml组婴儿的宫内感染率明显升高(12.2%比1.8%;χ2=11.275,P=0.006),宫内窘迫率也升高(24.4%比16.0%,χ2=3.993,P=0.046)。透射电镜检测显示母亲HBV DNA>106 IU/ml时,胎盘组织线粒体水肿及内质网扩张明显,基底膜较母亲HBV DNA<106 IU/ml时增厚(960 nm比214 nm,Z=-2.782,P=0.005)。结论母亲HBV DNA>106 IU/ml不仅与宫内感染有关,还和宫内窘迫发生率升高及胎盘亚微结构改变相关。为此类人群的孕期阻断治疗提供了有力的临床及组织学证据。

  • 标签: 乙型肝炎病毒 垂直传播 胎儿窘迫 胎盘
  • 简介:“嗨!哈!”一群体重三四百斤的庞然大物缠抱推搡着,两人猛烈相撞产生的合力达到800多公斤。这些壮硕的小伙子浑身赤裸,只用丝带缠住腰部和下身,但头发却梳理得十分整齐。不同发式的发髻高高地盘在头上,这是他们作为相扑力士的象征。此刻每个人心里都在默念着:“我要成为新的日本籍横纲!”

  • 标签: 大块头大智慧 相扑大块头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面对如何提高口语方面的自闭症儿童的沟通能力是一个有待解决的问题,我们本着从学生的实际特点为出发点,设计一些具有层次性和带有趣味的活动去启发学生,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去引导学生的学习,希望通过这些方法让口语自闭的儿童更加有自信在活动中进行有效的沟通,在轻松的环境中进行语言能力的练习。

  • 标签: 口语自闭症 儿童 沟通能力 训练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颗粒蛋白(NGP)对脂多糖(LPS)诱导巨噬细胞生成一氧化氮(NO)的影响及其调控机制。方法体外培养NGP高表达小鼠巨噬细胞株RAW264.7细胞(NGP/RAW)、阴性对照空载体RAW264.7细胞(NC/RAW)、NGP敲除RAW264.7细胞(NGP KO/RAW)和野生型RAW264.7细胞(WT/RAW),取对数生长期细胞分别给予10 mg/L的LPS(LPS组)或磷酸盐缓冲液(PBS组)进行刺激。用Griess方法检测上清中NO含量;用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mRNA表达;用蛋白质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 blotting)检测iNOS蛋白及磷酸化转录激活因子1(p-STAT1)蛋白表达。结果与PBS组相比,在LPS刺激后各时间点,4组细胞中iNOS mRNA表达和NO产生量均明显增加,iNOS mRNA表达于LPS刺激后12 h达峰值(2-ΔΔCt:NC/RAW细胞为38.45±1.34比1.00±0.00,NGP/RAW细胞为56.24±2.41比1.45±0.30,WT/RAW细胞为37.84±1.52比1.00±0.00,NGP KO/RAW细胞为5.47±0.62比0.98±0.40,均P<0.05),NO产生量于LPS刺激后24 h达峰值(μmol/L:NC/RAW细胞为24.15±1.26比0.15±0.04,NGP/RAW细胞为58.80±2.11比0.18±0.02,WT/RAW细胞为25.04±1.80比0.16±0.02,NGP KO/RAW细胞为2.42±0.38比0.12±0.03,均P<0.05)。给予LPS刺激后,NGP/RAW细胞内iNOS mRNA表达和NO生成量较NC/RAW细胞明显增加〔iNOS mRNA(2-ΔΔCt):2 h为8.42±0.59比4.63±0.37,6 h为27.16±1.60比14.25±1.02,12 h为56.24±2.41比38.45±1.34;NO(μmol/L):6 h为4.12±0.25比2.23±0.17,12 h为16.50±1.52比6.35±0.39,24 h为58.80±2.11比24.15±1.26,均P<0.05〕;同时,p-STAT1和iNOS蛋白表达明显增强(p-STAT1/GAPDH:0 h为4.26±1.84比1.00±0.32,2 h为20.59±4.97比0.93±0.21,6 h为141.99±10.99比11.17±2.11;iNOS/GAPDH:0 h为1.27±0.86比1.00±0.22,2 h为7.94±1.94比2.01±0.92,6 h为24.24±4.88比3.72±1.11,均P<0.05),说明NGP可以通过促进转录激活因子1(STAT1)通路磷酸化来增加iNOS表达,进而使NO生成增多。LPS刺激后,NGP KO/RAW细胞内iNOS mRNA表达和NO生成量较WT/RAW细胞明显减少〔iNOS mRNA(2-ΔΔCt):2 h为2.46±0.31比4.22±0.18,6 h为3.61±0.44比13.02±1.34,12 h为5.47±0.62比37.84±1.52;NO(μmol/L):6 h为1.22±0.19比2.01±0.12,12 h为1.60±0.44比5.15±0.62,24 h为2.42±0.38比25.04±1.80,均P<0.05〕。说明NGP敲除后iNOS活化减少,进而使NO生成减少。结论NGP可通过激活STAT1/iNOS通路正向调控活化巨噬细胞中NO的生成。

  • 标签: 中性粒细胞颗粒蛋白 巨噬细胞 脂多糖 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 一氧化氮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同种异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对ANP大鼠炎症反应及腹腔巨噬细胞极化状态的影响。方法将30只Sprague Dawley雄性大鼠分为对照组,ANP组,低(0.5×106个细胞)、中(1×106个细胞)、高剂量(2×106个细胞)BMSCs治疗组。采用胰胆管逆行注入5%牛黄胆酸钠1 ml/kg的方法制备ANP模型。BMSCs在制膜后1 h内经大鼠尾静脉注入。取大鼠胰腺组织行病理检查,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精氨酸酶1(Arg1)蛋白表达阳性的巨噬细胞。取外周血检测淀粉酶、TNF-α、IL-1β和髓过氧化物酶(MPO)水平。通过腹腔灌洗从灌洗液中获取巨噬细胞,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巨噬细胞TNF-α、iNOS mRNA表达,流式细胞技术检测M1(F4/80+CCR2+)型和M2(F4/80+CD163+)型巨噬细胞表达的动态变化。结果各治疗组大鼠胰腺组织病理损伤较ANP组明显减轻。ANP组大鼠胰腺组织内出现较多的iNOS、Arg1阳性巨噬细胞,而对照组及各治疗组无或仅有少量阳性细胞。3个治疗组中,中剂量BMSCs治疗组的治疗效果显著高于其他2组,差异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与ANP组大鼠比较,除血淀粉酶外,中剂量治疗组血TNF-α[(99.5±11.8)ng/L比(185.5±27.5)ng/L]、IL-1β[(24.1±3.7)ng/L比(128.5±66.1)ng/L]、MPO[(643.8±98.4)ng/L比(2131.9±261.4)ng/L]水平,腹腔巨噬细胞TNF-α(2.16±0.98比6.53±3.45)、iNOS(2.32±1.88比7.37±2.98)mRNA表达量,巨噬细胞M1型与M2型比值(1.53±0.10比2.02±0.31)均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ANP组和3个治疗组的上述所有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静脉注射同种异体BMSCs可抑制腹腔巨噬细胞向M1型极化,降低腹腔巨噬细胞M1型与M2型比值,减轻ANP大鼠的炎症反应。

  • 标签: 胰腺炎,急性坏死性 巨噬细胞 间充质干细胞 极化 大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 要】:目的:对比在胎儿中枢神经系统先天性发育异常应用 B超与 MRI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 2018年 1月 ~2019年 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经诊断确诊胎儿中枢神经系统先天发育异常孕妇 52例,予以 B超、 MRI检查,对比 B超与 MRI的诊断价值。结果:同 B超 84.62%相比, MRI96.15%检出率高( 2=3.983, P=0.046)。结论:在予胎儿中枢神经系统先天发育异常诊断中,应用 MRI检出率高于 B超检出率,在临床诊断中可推荐。

  • 标签: 胎儿中枢神经系统先天发育异常 B超 MRI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辛伐他汀诱导肺腺癌细胞凋亡的可能机制。方法根据处理A549细胞的不同方法,实验分为对照组(溶媒处理)、不同浓度辛伐他汀组(分别用10、20、40、80 mg/L的辛伐他汀处理)、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caspase)抑制剂(Z-VAD-FMK)组(50 μmol/L的Z-VAD-FMK处理)、40 g/L辛伐他汀+Z-VAD-FMK组(40 mg/L的辛伐他汀和50 μmol/L的Z-VAD-FMK共同处理)、白细胞介素6(IL-6)组(20 μg/L的IL-6处理)和不同浓度辛伐他汀+IL-6组(分别用10、20、40 mg/L辛伐他汀和20 μg/L的IL-6共同处理)。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法检测对肺腺癌A549细胞存活率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辛伐他汀对A549细胞周期的影响;线粒体膜电位JC-1荧光探针检测辛伐他汀对线粒体膜电位(MMP)的影响;流式膜连蛋白V-异硫氰酸荧光素/碘化丙啶(Annexin V-FITC/PI)双染法检测辛伐他汀对A549细胞凋亡的作用;CCK8法检测Z-VAD-FMK对A549细胞存活率的影响;脱氧核糖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Z-VAD-FMK对于辛伐他汀诱导的A549细胞凋亡的影响;Western印迹法检测Janus激酶2(JAK2)/信号传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STAT3)通路激活剂IL-6作用于A549细胞前后辛伐他汀对JAK2、STAT3及其磷酸化(p-JAK2、p-STAT3)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20~80 mg/L辛伐他汀组A549细胞的存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并且随着辛伐他汀组浓度的升高和作用时间的延长逐渐降低;不同浓度辛伐他汀组G0/G1期细胞均显著高于对照组,G2/M期的细胞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辛伐他汀各浓度组JC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20、40 mg/L的辛伐他汀组的细胞凋亡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40 mg/L辛伐他汀组、辛伐他汀+Z-VAD-FMK组的细胞存活率分别为(52.2±2.7)%和(57.5±3.8)%,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00.0±2.7)%(均P<0.01),40 mg/L辛伐他汀组与辛伐他汀+Z-VAD-FMK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0 mg/L辛伐他汀组中荧光染色阳性细胞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Z-VAD-FMK+辛伐他汀组细胞荧光染色阳性细胞与40 mg/L辛伐他汀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0、40 mg/L辛伐他汀组细胞p-JAK2/JAK2、p-STAT3/STAT3蛋白相对表达量的比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IL-6组细胞p-JAK2/JAK2、p-STAT3/STAT3蛋白相对表达量的比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20、40 mg/L辛伐他汀+IL-6组细胞的p-JAK2/JAK2、p-STAT3/STAT3蛋白相对表达量的比值均显著低于IL-6组(均P<0.05)。结论辛伐他汀能通过非caspase依赖的线粒体凋亡途径来诱导A549细胞的凋亡,此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JAK2/STAT3通路来实现的。

  • 标签: 肺肿瘤 辛伐他汀 细胞凋亡 Janus激酶2 信号传导和转录激活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