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9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垂体后叶素结合假包膜联合“林氏棒球”缝合技术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LM)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和价值。方法:本研究选取2017年4月至2019年1月期间我院诊治的60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研究对象。患者均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按照住院号末尾数奇、偶数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0,手术方法为垂体后叶素联合传统缝合法)和研究组(n=30,手术方法为垂体后叶素结合假包膜联合“林氏棒球”缝合法),比较两组患者各项手术相关指标、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术后访问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中转开腹率以及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更优,统计学显示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患者出现下腹胀痛、针眼出血再缝合、子宫切口血肿以及痛经等并发症的几率为30.00%,研究组出现以上并发症的几率为6.67%,研究组数据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一个月随访发现研究组患者术后一个月瘢痕减小指数(76.05±6.87)%明显优于对照组(65.32±5.0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中,选择垂体后叶素结合假包膜联合“林氏棒球”缝合技术的优势更加明显,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减少患者手术出血量,中转开腹率更优,同时能降低患者术后发生下腹胀痛、针眼出血再缝合、子宫切口血肿以及痛经等并发症的几率,预后效果更好,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垂体后叶素 假包膜套扎 “林氏棒球”缝合技术 子宫肌瘤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食管pH-阻抗监测可以反映食管反流物的性质、酸度及方向、症状与反流的关系等,为胃食管反流病的诊治提供综合评估。常规食管pH-阻抗监测参数包括酸暴露时间、反流次数、酸暴露百分比及反流-症状相关性等。近年来提出的食管阻抗新参数包括基线阻抗、反流后吞咽诱发的蠕动波、平均夜间基线阻抗及黏膜阻抗等,为胃食管反流病诊断及疗效的预测提供了重要的证据。本文将对这些新的阻抗监测参数在胃食管反流病中的应用价值做一综述。

  • 标签: 胃食管反流病 食管pH-阻抗监测 食管基线阻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预处理策略护理在新生儿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导管置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本院2023年3月至2024年2月之间收治的82例需进行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导管置管的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n=41)和对照组(n=41)。常规护理给予对照组,预处理策略护理给予观察组。对比两组患儿的一次穿刺成功人数、并发症发生人数以及家属护理满意人数。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的一次穿刺成功人数以及家属护理满意人数均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人数少于对照组14人(P<0.05)。结论:对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患儿采取预处理策略护理,能有效提升置管一次穿刺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发生概率,从而提升患儿家属的满意度。

  • 标签: 预处理策略护理 新生儿 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导管置管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SBAR沟通模式对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切除术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消化肿瘤科收治的拟择期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切除手术的患者20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SBAR组,每组10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术前沟通访视模式,SBAR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以SBAR沟通模式和术前访视。对比2组护理干预前后的负性心态评分、生命质量评分、术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率。结果干预前2组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的SAS、SDS评分分别为(49.32 ± 4.96)、(55.95 ± 5.32)分和(50.93 ± 4.74)、(56.33 ± 5.89)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9.115、-7.142,P<0.01)。干预前2组的世界卫生组织生命质量简表(WHOQOL-BREF)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SBAR组的WHOQOL-BREF评分分别为(12.27 ± 1.39)、(16.13 ± 1.51)、(16.13 ± 1.95)、(15.09 ± 1.81)、(18.11 ± 1.82)、(14.09 ± 1.61)分,对照组分别为(9.18 ± 1.24)、(12.48 ± 1.22)、(12.71 ± 1.28)、(13.08 ± 1.48)、(13.51 ± 1.47)、(12.98 ± 1.28)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5.397~19.662,P<0.01)。SBAR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00%(3/100),少于对照组的18.00%(18/1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11.971,P<0.01)。SBAR组患者对护理的总满意率为100.00%(100/100),高于对照组的84.00%(84/1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17.391,P<0.05)。结论在食管癌患者行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切除手术治疗中,采取SBAR沟通模式运用于患者的术前访视,可明显降低患者术前焦虑、抑郁的负性评分,改善患者的生命质量,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效果理想。

  • 标签: SBAR沟通模式 胸腹腔镜 食管癌切除术 联合治疗 术前焦虑程度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SBAR沟通模式对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切除术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消化肿瘤科收治的拟择期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切除手术的患者20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SBAR组,每组10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术前沟通访视模式,SBAR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以SBAR沟通模式和术前访视。对比2组护理干预前后的负性心态评分、生命质量评分、术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率。结果干预前2组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的SAS、SDS评分分别为(49.32 ± 4.96)、(55.95 ± 5.32)分和(50.93 ± 4.74)、(56.33 ± 5.89)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9.115、-7.142,P<0.01)。干预前2组的世界卫生组织生命质量简表(WHOQOL-BREF)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SBAR组的WHOQOL-BREF评分分别为(12.27 ± 1.39)、(16.13 ± 1.51)、(16.13 ± 1.95)、(15.09 ± 1.81)、(18.11 ± 1.82)、(14.09 ± 1.61)分,对照组分别为(9.18 ± 1.24)、(12.48 ± 1.22)、(12.71 ± 1.28)、(13.08 ± 1.48)、(13.51 ± 1.47)、(12.98 ± 1.28)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5.397~19.662,P<0.01)。SBAR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00%(3/100),少于对照组的18.00%(18/1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11.971,P<0.01)。SBAR组患者对护理的总满意率为100.00%(100/100),高于对照组的84.00%(84/1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17.391,P<0.05)。结论在食管癌患者行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切除手术治疗中,采取SBAR沟通模式运用于患者的术前访视,可明显降低患者术前焦虑、抑郁的负性评分,改善患者的生命质量,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效果理想。

  • 标签: SBAR沟通模式 胸腹腔镜 食管癌切除术 联合治疗 术前焦虑程度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全程精细化营养支持在食管癌围术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我院 2019年 1月至 2020年 1月此一年期间我科收治的 101例食管癌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成研究组( 51例)和对照组( 50例)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围术期护理,研究组患者前者基础上给予全程精细化营养支持,分析两种不同护理方案在食管癌围术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术后 7d营养指标、术后并发症和住院时间等均优于对照组患者,统计结果显示有差异, p< 0.05。结论:对食管癌围术期患者应用全程精细化营养支持,可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展,改善患者预后,缩短住院时间。

  • 标签: 全程精细化营养支持 食管癌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胃食管连接部收缩指数(EGJ-CI)在区分功能性烧心(FH)与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RGERD)患者中的作用。方法纳入2014年3月至2018年1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门诊就诊的PPI难治性烧心和(或)反流患者82例,其中RGERD患者50例(RGERD组),FH患者32例(FH组)。比较RGERD组和FH组患者的EGJ-CI,计算EGJ-CI区分RGERD与FH患者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并分析EGJ-CI与高分辨率食管测压参数、基线阻抗水平和24 h阻抗-pH监测参数的相关性。统计学方法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ROC曲线分析和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RGERD组患者的EGJ-CI低于FH组[25.8 mmHg·cm (14.1 mmHg·cm, 35.9 mmHg· cm)(1 mmHg=0.133 kPa)比39.2 mmHg·cm(23.0 mmHg·cm, 60.8 mmHg·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833,P=0.005)。当EGJ-CI的临界值为35.8 mmHg·cm时,其区分RGERD与FH的灵敏度为76.0%,特异度为62.5%,AUC为0.69(95%CI 0.57~0.81)。EGJ-CI与下食管括约肌静息压、综合松弛压、远端收缩积分、远端食管压力、平均夜间基线阻抗水平(食管远端通道z6)均呈正相关(r=0.812、0.631、0.451、0.490、0.401,P均<0.01),而与DeMeester评分、酸暴露时间、总体反流事件数、酸反流事件数、长反流事件数、最长反流时间均呈负相关(r=-0.363、-0.372、-0.346、-0.318、-0.300、-0.291,P均<0.01)。结论EGJ-CI有助于区分FH与RGERD患者。

  • 标签: 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 功能性烧心 阻抗-pH监测 高分辨率食管测压 胃食管接合处收缩指数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和探究运用和血明目片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性眼底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抽选2020年8月至2021年6月期间本院治疗的视网膜静脉阻塞性眼底出血患者资料88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组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每组44例,对照组服用复方血栓通胶囊,观察组服用和血明目片,对比组间治疗效果差异。结果 观察组中精神状况、情感状况、生理机能、躯体功能评分均显著较对照组高(P

  • 标签: 和血明目片 复方血栓通胶囊 视网膜静脉阻塞性眼底出血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预防护理干预对产妇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作用。方法:选取本院2021年1月-2022年2月剖宫产术后产妇78例,比对组39例产妇采用常规护理方案;对探析组39例产妇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预防护理模式;最后比对不同方案的护理效果。结果:探析组产妇在DVT发生率方面都少于比对组,(P<0.05)。探析组产妇在满意度方面高于比对组,(P<0.05)。结论:预防护理针对剖宫产术后产妇能起到更好的疗效,符合临床护理需求。

  • 标签: 预防护理干预 产妇剖宫产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腹腔留置中心静脉导管进行腹水引流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选取我科2015年到2016年收治的50例肝硬化大量腹水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给予留置中心静脉导管进行腹水引流的患者的护理干预的方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这50例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实施了护理干预后,患者的腹水消退速度、腹水感染的发生率及穿刺点的感染发生率都得到了显著地改善,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治疗及护理效果。结论在治疗肝硬化大量腹水病人,采取留置中心静脉导管进行腹水引流时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有助于病人的治疗速度和促进患者康复的效果,应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留置中心静脉导管腹水引流护理干预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预见性护理对预防颅脑外科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自2019年6月至2020年2月收治的颅脑外科患者3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方法的基础上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的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预见性护理 预防 颅脑外科 深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低分子肝素钙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的疗效,并对患者护理干预方法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6年11月90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组,实验组(n=45)术后给予低分子肝素钙,并行对症护理干预。对照组(n=45)术后按照常规护理方法为患者进行处理,对比2组患者临床治疗情况。结果实验组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4.44%)低于对照组(17.78%),组间差异明显(P<0.05);实验组患者对护理人员技术操作、护理管理、工作能力等方面护理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钙预防效果显著,能够有效减少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配合对症护理配合,可提高患者就诊满意度。

  • 标签: 低分子肝素钙 髋关节置换术 深静脉血栓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 目的:探究活血解毒通脉汤结合尿激酶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8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进行探究分析,(时间:2019年12月~2020年12月),行治疗对比性探究,电脑数组随机分组,对照组(尿激酶治疗,n=40),实验组(活血解毒通脉汤结合尿激酶治疗,n=40)。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再通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尿血、局部出血、消化道出血)。结果:(1)治疗有效率:实验组较对照组,治疗有效率显著改善,(P<0.05);(2)再通率:实验组再通率较对照组,改善显著,(P<0.05);(3)不良反应发生率:实验组较对照组,尿血、局部出血、消化道出血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结论:活血解毒通脉汤结合尿激酶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临床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少,治疗安全性高,有临床推广意义。

  • 标签: []活血解毒通脉汤 尿激酶 下肢深静脉血栓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前瞻性护理在高龄非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中的应用价值,为后续的临床护理提供方法参考。方法2016年5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60例非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的高龄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及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的护理干预,干预组患者加入前瞻性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干预组的止血率为96.7%,对照组为83.3%%;干预组治疗并发症为3.3%,对照组为16.7%;干预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优于对照组;干预组护理满意度为93.3%,对照组为70.0%,组间差异显著。结论给予非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的高龄患者采取前瞻性的护理干预,具有明显的止血效果,降低其他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借鉴使用。

  • 标签: 前瞻性护理 非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 老年患者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水胶体透明贴联合艾盐热敷在胺碘酮注射治疗心律失常患者发生静脉炎的疗效。方法将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惠侨医疗中心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158例胺碘酮注射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79例)和观察组(79例);两组均给予静脉留置针穿刺,对照组采用3M透明贴膜固定,观察组采用水胶体透明贴联合艾盐热敷;对比两组静脉炎发生状况、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患者疼痛程度、红肿与疼痛消失时间、血管弹性恢复率。结果观察组静脉炎发生率及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红肿消退与疼痛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血管弹性恢复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水胶体透明贴联合艾盐热敷在胺碘酮注射治疗心律失常患者发生静脉炎中疗效与预防效果均较好。

  • 标签: 水胶体透明贴 艾盐热敷 胺碘酮注射心律失常 静脉炎 疗效